APP下载

动物园内野生动物饲养管理探讨

2021-12-05

畜禽业 2021年4期
关键词:动物园野生动物管理人员

董 宁

(南宁市动物园,广西 南宁 530003)

0 引言

野生动物饲养管理具有特殊性,需要根据不同物种的习性进行饲养,需要不同饲养方法与饲料配比的设计,以满足不同野生动物特殊的营养需求。从而提高野生动物的存活率和繁殖率。

1 饲养管理的特殊性分析

1.1 饲料种类

野生动物的种类众多,国内每座常规的省会城市动物园存栏动物种类皆有200~250种,2 000~3 000头/只的野生动物。不同野生动物的生长环境与自身习性,导致饮食要求也存在一定的差别,动物园在进行野生动物饲养的过程中,需要根据野生动物的种类,进行饲料种类的科学配比,在保障饲料满足野生动物食性的基础上,保障野生动物的营养均衡,保障野生动物在动物园内的生存与繁衍[1]。野生动物饲料按照营养成分可以分为维生素类、蛋白质类、碳水化合物类、脂肪类、矿物质类和添加剂类。

1.2 日粮配置

动物园内部分野生动物由于饲养时间较长,主要依靠老师傅传授经验,在日粮配置方面有一定的标准,也满足了部分野生动物的生存需求,如梅花鹿、东北虎、猕猴、天鹅、陆龟、水獭等。但是,部分珍稀野生动物尤其是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由于经验有限,并没有相应的日粮配置标准,在饲养过程中,需要通过野生动物阶段性的反映,进行日粮配比的逐步修改完善,以保证日粮配比充分满足野生动物的营养需求。这就需要饲养员在对野生动物饲养的过程中,做好野生动物的观察工作,根据日粮配比的变化,进行野生动物食性食量、排便、膘情、毛发、精神状态、繁殖情况等方面的观察与记录,为下一步日粮配比的调整,提供更加科学精确的数据,有助于日粮配比的不断完善。

1.3 饲喂方式

不同野生动物的饲喂方式存在不同之处,动物园在进行不同野生动物饲养的过程中,应当根据野生动物的种类,进行饲喂量、饲喂时间节点的控制,以满足不同野生动物的营养需求。以草食类动物和灵长类动物为例,草食类动物可以在进行树叶、草类粗饲料喂养的基础上,结合不同草食类动物的需求,进行颗粒料等精饲料的补充饲喂,以满足不同草食类动物的营养需求。而灵长类动物则可以采用精饲料、蔬菜、时令水果等进行饲喂,并根据灵长类动物的不同状态,进行饲喂方式与饲料配比的科学调整,不断为灵长类动物提供充足的营养。因此,动物园在进行野生动物饲养管理的过程中,应当根据野生动物的特殊性,进行饲喂方式的科学调整,使之适应在动物园圈养环境下的生活。

2 饲养管理强化的对策

2.1 日常管理工作的规范化

动物园日常管理工作的开展,对于野生动物的饲养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保证野生动物在动物园内健康生活,动物园应当做好日常管理工作[2]。一方面做好动物园日常管理规范化工作,结合野生动物的饲养需求,进行日常管理制度的完善,安全生产重于泰山,尤其是老虎狮子等猛兽类动物,必须严格按照制定的安全操作规程实施,双人操作,消除麻痹思想,确保野生动物饲养管理的安全有序开展。另一方面动物园应当做好野生动物饲养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不断提升饲养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责任意识,使得园内饲养管理人员可以相互配合,高效率地进行野生动物的饲养管理工作。

2.2 营养学知识的培训工作

动物园在进行野生动物饲养管理时,不仅要对饲养管理人员进行野生动物生长环境、习性、生长特点等方面的培训,还需要对饲养管理人员进行营养学知识的培训,使得饲养管理人员可以结合营养学知识,进行野生动物饲料选择、日粮配比的科学调整,保证野生动物的营养充足。一方面动物园可以对饲养管理人员进行野生动物营养缺失表现症状的培训,使得饲养管理人员在日常管理的过程中,及时发现反馈野生动物营养缺失的情况,为饲料、日粮配比的完善,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另一方面动物园要对饲养管理人员进行营养学知识的培训,使得饲养管理人员根据野生动物不同阶段成长所需营养进行饲喂的完善,保证野生动物每个阶段的营养充足,从而提高野生动物的存活率。

2.3 日粮配比的科学调整

野生动物的种类不同、食性不同、消化不同、日常活动量不同,导致不同种类野生动物的日粮配比也存在一定的区别。动物园在进行不同野生动物日粮配比时,应当结合不同野生动物的营养需求,进行日粮配比的科学调整,保证野生动物生长的营养充足。一方面动物园可以聘请专家,参与日粮配比制定工作,专家可以结合野生动物的生长情况,指出动物日粮配比中存在的缺陷,并提出科学的改进措施,做好日粮配比的科学调整。例如成年亚洲象的日粮,主要由象草、红薯、胡萝卜、苹果、颗粒料组成,每天提供新鲜象草165 kg(自由采食)、红薯5 kg、胡萝卜5 kg、苹果1.5 kg、颗粒料7.5 kg,占比分别为89.6%、2.7%、2.7%、0.8%、4%,这些日粮配比都是经过长期反复验证之后科学调整得到的。另一方面动物园可以根据日粮配比需求,购进先进设备,保证日粮配比的安全性与科学性。

2.4 饲养环境的生态化

生态化的饲养环境可以促进野生动物生理的健康发展。因此,动物园在进行野生动物饲养管理时,应当做好饲养环境的生态化工作,以保障野生动物的生存福利。一方面动物园应当定期对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进行清洁,不仅要做好饲养环境的卫生清洁,还需要做好环境的通风采光,预防和减少疾病伤害。另一方面动物园需要针对每一个物种的特征,仿造和提供其在野外条件下的自然生境,可以通过配置植物、建造沙土、丰容补充的方式来实现,同时做好冬夏季的防寒保暖和避暑降温工作,保证人工圈养环境下尽可能满足野生动物的生存需求,从而提高野生动物在动物园的适应性,有助于野生动物种群的繁衍壮大。

2.5 饲养方案的制定与调整

动物园饲养管理人员应当结合不同野生动物的饲养需求,进行饲养方案的制定与调整,以保障野生动物的健康。一方面动物园在进行饲养方案制定时,应当在现有国内动物园行业相关标准要求下,结合不同野生动物的需求,进行饲养方案的科学制定,重点是丰富野生动物的生活情趣,满足动物生理心理需求,促进动物展示更多自然行为,可以通过增加馆舍环境丰容、食物丰容、感知丰容、认知丰容、社群丰容来实现,同时增加动物行为训练和常规脱敏训练,达到辅助疾病防治的目的,将有助于野生动物饲养管理整体水平的大幅提升。另一方面部分野生动物会由于季节、生长、应激等因素,出现采食量变化的问题,饲养管理人员应当做好野生动物不同阶段的饲养方案调整工作以及防范措施,保证野生动物不同阶段的营养均衡,有助于野生动物的生存与繁衍[3]。

3 结语

动物园进行野生动物饲养繁育是保证濒危野生动物繁衍的方式之一。因此,动物园内野生动物饲养管理,应当根据不同野生动物的特殊性,进行饲养管理内容的完善,结合不同野生动物饲料、日粮配比、饲喂方式的不同,进行不同饲养管理工作的完善,保证饲养管理符合不同野生动物的生存和成长需求,从而为野生动物营造良好的饲养生态环境,有助于野生动物的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动物园野生动物管理人员
城市野生动物的生存之道(上)
野生动物的魅力与野性
住在动物园里的“闪电”
我的野生动物朋友
以“5×3”立体模式打造外派管理人员队伍
建筑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素质现状提升探讨
摆摊后,一个喷嚏两个亿
你的新年flag是什么?
关于野生动物行为的5个误区
我家的动物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