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多元化视角的运用谈音乐分析的有效性
——对三篇文献的综述式分析

2021-12-05文/朱

音乐天地(音乐创作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巴赫作曲家多元化

文/朱 倩

关键字:多元化视角;有效性;音乐分析:分析途径

一、音乐分析的有效性和多元化视角的涵义

(一)音乐分析中有效性和有效分析的概念

无论用什么样的分析方法和论述方式,只有在准确地揭示出作曲家创作思维和恰当地解读作品结构因素内在逻辑性后,才能称为有效的分析。然而,这个分析的有效性,却要根据具体的作品、选择能够揭示作曲家创作思维的侧重点、使用相对应的分析方法,经过深入细致的探索和思考,用准确的表达方式呈现出来逐步递进的过程。因此,音乐分析的有效性不仅仅指分析结果的有效性,也指分析过程的有效性,即分析方法的有效性。

想要保证对作品或音乐理论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最好的途径即是与作曲家本人沟通,得到权威的创作思路和理念,而后再进行理论分析或提出问题。然而这种“最优途径”往往难以获得。在这种情况下,仅仅停留于谱面或是某一理论本身的分析方式就会导致分析结果的不准确、不全面或是缺乏逻辑性。

(二)音乐分析中多元化视角的概念

多元化视角的运用,可以对所要分析的音乐作品或音乐理论形成多角度、多维度的诠释,这既是分析内容客观性的体现,也是对分析内容准确性和全面性的保证。在任何时期,一部作品的形成与作曲家的个人背景、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个人审美理念都密不可分。一种音乐理论的形成是建立在创作实践的基础上,并通过具体作品的诠释进而得到完善和巩固的。

本文所提到的多元化“视角”并不单指研究者提出论点时所运用的宏观视角,还包括研究者在提出具体论据、发现具体问题时所运用的看待问题的独特角度,多元化视角的运用其实就是一种综合性的分析理念,是加强音乐分析有效性的途径之一,是音乐分析时可以采用的方法论的体现。

二、三篇文献的归类及其多元化视角运用的分析

本文选取的三篇文献分别是:

1.饶韵华:《水墨山水的音景——梁雷的多元媒体创作〈听景〉分析》(以下简称为“听景分析”);

2.周勤如:《〈巢湖摇儿歌〉调性调式辨析——中国南方音乐形态个案研究之一》(以下简称中国南方音乐形态个案研究之一);

3.谢福源:《西方音乐的遗传基因——论巴赫动机的多风格应用》(以下简称论“巴赫风格的多风格应用”)

本文以多元化视角的运用为线索,划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类,在分析某一作品时,结合人文历史与时代背景分析作品形成的多元化视角,这种分析视角不单是从研究对象的本体出发,而是以研究对象为中心,扩展至其周围的相关要点,诸如作曲家所处的时代背景、与创作材料相关的人文历史背景以及个人审美理念等多个角度,对作品进行多维度的分析。

饶韵华的“听景分析”

文章以黄宾虹的《山水册页》为线索,探究梁雷多元媒体创作《听景》的灵感来源、创作理念及艺术构想。以人文历史、时代背景为基础,结合针对研究对象的具体分析,最后提出问题,论证观点。

在时代背景方面是作者立足当下展开思考。在人文历史方面,作者主要结合黄宾虹的山水化作与这不多元媒体的音响进行分析,这一点从作者对作品结构的分析提现的尤为明显,《听景》的三个部分《高山》《乡音》《水云》分别以历史性的声音材料为素材,比如《高山》中的声音材料来源于1953年由花儿王朱仲禄演唱的花儿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乡音》使用了相声艺术大师侯宝林《离婚前奏曲》的录音,《水云》则使用了古琴曲由古琴名家吴景略于20世纪50年代初演奏的《潇湘水云》的录音。除此之外,作者还以作曲家对水墨山水的艺术理念为切入点,从人文角度对作品进行了全面剖析。这部作品是一部电子音乐作品,常规的乐谱分析方法无法作为分析途径,正因如此,作者才采用了多元化视角对作品与人文历史的关系开展研究。可见,结合人文历史与时代背景的多元化视角的的运用,在分析电子音乐类的作品时,也是一种有效途径。

第二类,在诠释或证明某一理论时,通过对一部作品或是具有地域性特征的多部作品进行分析,采用多种分析方法与途径,从多个角度对理论进行说明和论证。

周勤如的“中国南方音乐形态个案研究之一”

作者通过对《巢湖摇儿歌》调性调式的辨析,证明应用“两仪五度相生自然十二律”可以对音乐形态作出见解独到的分析,强调这一理论的实用性。

文章以叙事的方式引入了《巢湖摇儿歌》这一典型的中国南方民间歌曲,而后以问卷调查、听析实验的方式对歌曲的调式调性听辨结果进行总结,引出所要诠释的理论“两仪五度相生自然十二律”,并通过对这一理论的详细介绍以及对《巢湖摇儿歌》的针对性分析,最终得出了这一理论的“内涵是深邃的”“分析是有说服力的”这样的结论。作者所采用的就是以具体作品为切入点来论证个人理论观点的分析视角,这种分析视角的多元性体现在分析方法的选择上,通过问卷调查、听析实验、谱面分析、图表分析等多种途径,从各种角度论证这一理论的学术价值,因此这篇文献可以理解为运用多元化视角,即结合一首民歌的诸多要素,采用包括所要求证的理论在内的多种分析方法,来诠释个人学术理论观点。

第三类,在证明某一观点时,使用“比较分析”的手法,对观点进行多维度的分析论证。

谢福源的“巴赫风格的多风格应用”

作者以技术理论为视角,论述“巴赫动机”在不同时代作曲家创作中所体现出的不同技术形态,总结不同历史时期的作曲技术发展脉络。

文章以巴洛克作曲家巴赫在其《四重赋格》中对于“巴赫动机”的创造为主要线索,分别从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近现代时期为背景,依次论述贝多芬在弦乐四重奏《大赋格》中对巴赫动机的运用,李斯特在《B—A—C—H 主题幻想曲与赋格》中对巴赫动机的使用、威伯恩在《弦乐四重奏》中对巴赫动机的使用以及阿尔沃·派尔特在作品《B—A—C—H 抽象拼贴画》中“托卡塔”乐章对“巴赫动机”的运用,通过对不同时期、风格迥异的作曲家在使用这一动机时所运用的创作手法进行逐个分析,进而论证以同一音乐现象为参照物,使用多个作品与之比较,进而理清创作理念及音乐技法的发展脉络,认识一部作品及确定一个作品的重要性。作者依托不同作曲家的不同时代为背景,不同作曲技法和不同创作理念,集中针对主题是如何运用的问题展开讨论,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运用多元视角的分析途径,从不同作品的不同角度突出了文章的学术价值,也是多元化视角的运用加强音乐分析有效性的具体体现。

以上就是三类文献的具体实例分析,需要注意的是,这三种分析问题的角度并非独立存在,在分析过程中,也可以将三种分析视角结合,形成更加全面地、准确地多元化分析视角。

三、总 结

综上所述,恰当的分析方法是保证分析结果客观性的基础,全面客观地分析结果是确立研究课题及核心论点的前提,准确且有价值的核心论点则是音乐分析有效性的保障和体现。通过多元化分析视角的运用,在确定分析结果准确性的前提下,研究者不但能对研究对象进行兼具深度与准确度的理论分析,往往还能总结出作曲家由于惯性写作思维形成的无意识的创作手法,或是别具一格的创作角度,从而形成有效的、具有学术价值的分析结果。这种思路并不仅仅局限于分析某一作品或理论,在阅读和学习参考文献的过程中,多元化视角的运用也会让我们更加全面的把握文献的主旨与核心论点,从而达到有效阅读的目的,这无疑是增强音乐分析有效性的重要路径。

猜你喜欢

巴赫作曲家多元化
德国:加快推进能源多元化
山西大同:多元化养老服务 托起幸福“夕阳红”
“身必由己”的艺术家——旅美中国作曲家梁雷的艺术人生阅读
巧用“多元化”,赋能“双减”作业
永荣锦江瞄准差异化多元化
布赖滕巴赫景观酒店48°Nord
巴赫
长大可当作曲家
程诺:我想成为钢琴作曲家
我是听巴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