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数学化”缺失研究

2021-12-05福建省漳州市第二实验小学景山分校黄秀凤

亚太教育 2021年20期
关键词:数学化数学知识教学方式

福建省漳州市第二实验小学景山分校 黄秀凤

小学数学是建造数学这座大厦的地基,在学习数学的生涯中,小学数学是学习更高层次数学的基础。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是希望学生在学习阶段可以体会到数学与人类世界紧密相连,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到对以后生活有用的知识,为以后学习数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在传统教学模式下,一些数学教学过度偏向“生活化”,造成小学数学教学“数学化”的缺失。为了改善这个局面,教师需要积极探索小学教学数学的可行性办法,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教学环境下理解数学知识。

一、小学数学教学“数学化”缺失的原因

(一)不恰当教学情境的设置

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数学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创设相应的情境。数学情境的设置考验的是教师的教学水平,如果教师的水平不够高,其设置的一些场景就可能不够合理,这会造成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错误理解。比如教师设置的情境是“将10个苹果平均分给5个学生”,这样的设置强化了学生对于“平均”的概念,却忽视了每个苹果重量是否相等等相关信息的说明,就不够恰当。

如果教师过分追求教学情境的创设,而不考虑学生的吸收程度,设置一些不合理或者没有逻辑的教学情境,会错误地引导学生的思维,学生就不能最大限度地吸收所学知识,教学效果适得其反。

(二)传统教学弊端明显

当前,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采用传统问答的教学方式,缺乏创新性。在这种环境下,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极其有限的,传统教学的弊端十分明显。同时,为了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数学知识,教师会对学生进行知识上的引导,但有时教师的引导方式是错误的,致使学生对于相应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产生误解。改善传统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考验的是教师的功底,但教学方式运用不恰当,不但无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还会使小学数学教学过于偏向“生活化”,造成学生学习能力下降,学习过于被动性,对学生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三)教学方式过度依赖生活经验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教师会强调“生活化”的教育理念,在数学教学中体现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但小学生的理解和学习能力有限,这样的教学方式会造成学生对生活经验过度依赖。比如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数学知识,会创设超市购物的情境,通过买东西算零钱的方式达到教学目的。虽然很多学生完成了任务,但并不代表他们掌握了数学的解题技巧。这是教学与生活混淆的做法,小学生只是解决了生活问题,却没有真正学会应用题的解题思路,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和发展。

(四)基础理论与生活缺少联系

小学数学教学中,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以基础理论教学为主。但一些基础理论与实际生活没有太大联系,同时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生活经验不足,导致其并不能完全理解和掌握教师教授的数学理论知识。所以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理论知识时,教师在不经意间会打击他们的积极性,使学生对数学理论学习产生厌倦情绪,不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

二、改善小学数学教学“数学化”缺失的措施

(一)创建合理的数学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创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不可少,但在情境创建中怎样让学生进行生活的思考,同时进行数学知识的思考和运算呢?这就需要教师合理创建教学情境,使得学生在数学中联想到生活,并且运用相应数学知识进行解答。例如,教师在向学生讲解求圆柱表面积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一个短视频,将一个圆柱展现在学生面前,然后逐步引导学生将圆柱展开,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引入数学算法和公式,让学生多观察生活中的圆柱。比如:水桶跟一般的圆柱相比少一个面,那怎样用学到的公式去计算水桶的表面积呢?这就需要教师创建合理的情境,目的是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数学问题。

通过创建情境的方法,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运用相应的数学知识进行运算,通过运算过程实现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掌握。运用相对“数学化”的教学方式,既考查了学生对于数学规律定律的发现能力,也训练了学生的归纳思想,能够激励学生思维水平得到更高层次的提升,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自主性,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素养。

(二)创新数学教育的方式方法

创新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起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共鸣,提升教学效果。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创新教学方式,运用合理的方式方法,创新学生的思维模式,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主能力。如在体育课上,有20个同学在打篮球,有10个同学在打羽毛球,有5个同学在打排球。教师可以对学生提问:“打篮球和打羽毛球的一共有多少人?”“打羽毛球的比打篮球的少几人?”“打篮球的人数是打排球的几倍?”通过一系列的提问,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的能力。创新的教学方法,能够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主性,保证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从多角度去理解和掌握数学量与量之间的联系和变化。

(三)将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有效结合

小学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入门阶段,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去学习,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把握好数学知识和生活的联系,而不是一味强调“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方式是教师应该思考的。确保学生在生活和知识中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而不是运用固有的思维模式去解答数学问题,这需要教师有深厚的教学功底。在锻炼学生数学思维的同时,其思维想象力也应得到切实的发展。数学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想象力,但是不能过度偏向“生活化”,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积累,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缜密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四)丰富课堂内容

单纯的教学模式容易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厌倦的情绪,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给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自主、趣味性强的课堂氛围,可以采用提问竞猜,或者是游戏的模式,最大限度地让课堂活跃起来。

比如,教师在教学“分类”这个课时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做一些小游戏,第一步:将全班学生分为四大类,分别是:男生、女生、高个子的男生和矮个子的男生。第二步:让男生站起来,男生坐下,女生站起来,然后让高个子的男生站起来,女生坐下,高个子的男生坐下去,矮个子的男生站起来。通过这种直观的视觉感受的动脑游戏,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去学习,最大限度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理论知识。

通过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主动去学习,自主掌握数学理论知识。另外,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需要教师慢慢探索,找到合适的方式方法,而不是一劳永逸。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进行基础知识点的讲解,是教师的主要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和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数学理论基础,从而改善小学数学教学“数学化”缺失的问题。

总而言之,小学生处于活泼好动、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年龄阶段,数学课堂需要活跃且有趣才能吸引学生去主动掌握数学理论知识。为了改善小学阶段数学教学中“数学化”缺失的问题,教师需要创新数学教学模式,活跃课堂气氛,拉近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距离,让学生更愿意接受所学的内容。特别是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初级阶段,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为了改善目前小学数学教学“数学化”缺失的问题,教师需要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方式,提升自身教学水平,确保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知识渗透,提升课堂的学习效果,让学生在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形成严谨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猜你喜欢

数学化数学知识教学方式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浅谈如何将小学数学生活化
在数学化的学习活动中进行概念教学
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和数学化的融合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