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班幼儿分享行为培养

2021-12-04江苏省昆山开发区世茂幼儿园李英姿

家长 2021年32期
关键词:中班创设环境

□江苏省昆山开发区世茂幼儿园 李英姿

本研究通过对X幼儿园中三班幼儿的观察研究,发现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分享行为多于其他活动,且主动实质分享较少,对自己需要的物品不愿意分享,分享行为落后于分享意识等问题。本研究从教师和家长两方面寻找原因,并据此提出了四点建议:第一,创设利于分享的环境,给幼儿提供更多的分享机会。第二,改变教养方式,进行家园共育。第三,提供满足幼儿需要的材料。第四,树立榜样,对幼儿进行移情训练,增加他们的分享策略。

一、教师要在教学活动和一日生活活动中创设利于分享的环境

环境对幼儿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会在无形中影响幼儿分享行为的发生,良好的环境是幼儿分享行为形成的基础。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

首先,要创设适宜的物质环境,为幼儿的分享提供更多的机会。比如可以在班级里设立“分享日”,也可以在班级里创建“分享墙”,在幼儿生日的时候举行“生日分享会”,在利于分享的环境中,幼儿更愿意去进行分享。在我实习的班级中,每周五举办的“玩具分享日”为幼儿提供了额外的分享机会,幼儿把家中的玩具带到幼儿园,可以和同伴交换自己的玩具,也可以和同伴共同游戏,在固定的时间和幼儿进行分享,可以培养他们的分享习惯,让他们逐渐体会到分享的乐趣,增加他们的分享行为。同时,幼儿生日的时候,教师会为幼儿举行生日会,幼儿会带来小礼品分给其他小朋友,在分礼物的过程中,幼儿可以体会到分享带来的快乐,并会在日后更愿意和别人分享。

其次,要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让中班幼儿敢于分享。要形成平等、和谐的师幼关系,让幼儿在班级中体会到归属感。教师在平时要用平等、尊重、理解的眼光看待幼儿,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为幼儿创设利于分享的心理环境,引导幼儿主动进行分享,在幼儿不愿意进行分享的时候,不能强制他们进行分享,而是应该倾听他们的想法,鼓励他们说出自己观点,如果强制他们分享的话可能会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要学会对幼儿的分享行为及时地进行肯定,一个浅浅的微笑、一句肯定的话语、一个点头都会使幼儿受到鼓舞,强化他们的分享行为。如果教师和幼儿之间没有形成和谐的关系,幼儿会感到不安全,在教师所处的环境下,会不敢于进行分享,也有可能迫于教师的威严而进行分享,但这只是“伪分享”,并不是真正的自愿分享行为,因此只有在和谐的师幼关系下教师对幼儿的分享行为的引导才有可能有效。

最后,要创设良好的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对幼儿产生的影响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环境是第三位老师”,重视社会环境的良好示范作用,给幼儿创造一个和谐、尊重、分享的社会环境尤为重要。当幼儿所能接触到的分享行为逐渐增多,他们也会在无形之中增加自己的分享行为。当今,互联网兴起,幼儿越来越容易受到各种媒体的影响,他们会在观看动画、阅读图画书的同时,学习其中的行为,但是现在媒体的内容良莠不齐,幼儿自身并不会对内容进行筛选,他们不会辨别内容的好坏,所以需要社会要承担起净化网络媒体、进行正面教育的责任。

二、教师要采取多种形式增加中班幼儿主动实质分享行为

首先,采取多种形式对中班幼儿进行移情训练。教师不需要刻板地采取传统讲故事的方式,而应该通过绘本,图文并茂地讲述,可以让幼儿自己先观察图片所讲述的内容,通过提问等方式帮助幼儿了解故事内容,与此同时,通过提问让幼儿体会故事中人物的内心感受,让幼儿从别人的立场考虑,体会分享的喜悦和不被分享的难过,从而使幼儿更愿意与人分享。教师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幼儿表演故事内容,模仿故事人物的行为、语言、表情,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不同人物的心情。教师不仅可以通过模仿的方式,还可以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分享来加强幼儿的分享行为。教师要求幼儿带自己的玩具来和其他幼儿分享,在实际交往中使幼儿体会分享的快乐和被拒绝的伤心,从而加深幼儿的情绪体验,使幼儿能在日后更好地作出选择。

其次,教授中班幼儿分享策略,比如在物品数量不足的时候,可以轮流分享,同时在还有其他人想要加入时学会平等协商,讨论分享的规则;当想要别人进行分享时应该征求别人的意见,要爱护别人的物品,并且及时归还;在想要别人分享时,要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平等地进行分享;在幼儿都想玩的时候还可以和幼儿共同游戏,两两合作,共同完成挑战,体会分享、合作的乐趣。学会了分享策略,幼儿就不会因为不知道怎么合适地分享而拒绝,更不会经常为了一样物品而争抢。

三、教师要提供满足中班幼儿需要的材料

材料的性质和数量影响着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发生,中班幼儿处于自我中心阶段,他所做出的选择都是以利己为主,当材料无法满足幼儿自身的需要时,他就会倾向于不进行分享。

教师所提供的材料要符合中班幼儿的兴趣。当幼儿对自己手中的材料感兴趣时,就会愿意对材料进行不断地探索、互动,而不是被其他幼儿手中的材料所吸引;当幼儿彼此之间都对对方的材料感兴趣,幼儿也会愿意以互换的方式进行方式,在另一种层次上进行了分享。只有教师所提供的材料满足了中班幼儿的兴趣并且不断更新、递进,幼儿才会愿意操作,才不会无法沉浸于自己的材料中。教师应该在日常的活动中观察了解幼儿对现有材料的兴趣,及时地更替教室中的材料,并且所更替的材料应该满足幼儿现有的水平,能够激发起他们对材料的兴趣,同时教师还可以在平时与幼儿进行谈话,了解他们现在的想法,而不是根据自己固有的经验来进行安排,因为幼儿的发展具有其个体差异性,不同的环境下幼儿的发展水平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四、家长要改变对不同性别幼儿的教养方式

家庭是幼儿进行学习的主要场所,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带给幼儿的影响是至关重要且无法替代的。

首先,家长要形成正确的对不同性别幼儿分享观念,改变对他们的教养方式。家长要改变自身对男生的性别期待,不能根据不同的性别来进行培养,要让所有幼儿都愿意进行分享,不能狭隘地觉得女生应该细心而忽视对男生的相应方面的培养。同时还要改变他们自身的教养方式,因为民主型家庭长大的幼儿出现的分享行为更加有利他性,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以平等的方式与幼儿交流,与幼儿形成平等、亲密、信赖的亲子关系,使幼儿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不是把他们看作自己的附属品,对他们的想法不予理睬。一方面,要学会倾听他们的想法,对他们的不良行为不能片面地去看待而给予惩罚,而是了解他如此做的原因,并根据情况来决定是否给予批评,同时也不能忽视幼儿错误的想法,对幼儿错误的想法要及时地纠正,同时也不能迁就幼儿的不良行为,要让幼儿及时进行改正。

其次,家长要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在了解幼儿的基础上,对不同性别的幼儿提出适当的要求,尊重幼儿的需要,采用循循善诱的方式来对他们进行引导,让他们体会到被尊重、被理解,从而也学会如何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要,学会去尊重、理解他人,面对他人的需要时也更容易去进行分享,在理智上理解分享、情感上乐于进行分享,体会到家庭和社会的温暖。

最重要的是要进行家园共育,家长和教师共同合作,培养他们的分享行为。家长和教师的教育行为不一致,会严重影响幼儿分享习惯的培养,很多时候幼儿在幼儿园中愿意进行分享,但是一回到家中,家长的宠爱使他们不愿意继续他们的分享行为,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和教师要保持联系,形成统一的目标,及时进行交流沟通,共同努力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只有形成家园合作,家长和教师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

猜你喜欢

中班创设环境
浅谈自然角内中班幼儿科学观察能力的策略研究
怎么升到中班的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交互式一体机在中班安全教育活动中的运用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本土文化背景下的童谣教学策略——以中班语言活动《茶口粉干》为例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漫观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