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家庭教育的困境与出路探索

2021-12-04甘肃省靖远师范学校附属小学金祎婷

家长 2021年32期
关键词:务工人员子女情况

□甘肃省靖远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金祎婷

所谓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主要是指随父母进城上学,但户籍不在暂居地的孩子。新时代,我国尤为注重教育,而随迁子女健康发展问题已然成为当前各界关注的重点社会问题。其中家庭教育作为随迁子女受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升家庭教育成效,是提升我国整体教育水平的关键。

一、随迁子女家庭教育面临的困境

(一)家长忽视子女习惯养成

随迁子女习惯问题,主要包含了生活习惯、卫生习惯、作业习惯。其中生活习惯,主要是受到了父母以及居住环境影响,外出务工所居住的环境较差,大部分父母并没有意识到自身坏习惯对子女的影响,这让随迁子女习以为常,长此以往容易形成不良习惯;而在卫生方面,一些务工人员忙于工作,没时间甚至不注重对孩子卫生教育与管理,导致随迁子女缺乏卫生意识;而随迁子女的作业习惯,主要是因为务工人员将精力放在工作上,几乎很少检查随迁子女家庭作业情况,当中还有部分家长根本不注重子女的学习,此种思想会严重影响这些孩子的学习观念与自主学习意识。

(二)父母关爱不足

从我所在的靖远县多数进城务工人员实际工作情况看,他们并没有过多时间照顾随迁子女,其中部分低年级随迁子女都是互相结伴或独自上学放学,此种情况,对这些孩子的人身安全造成很大不利。当中还有部分随迁子女由于父母工作原因没有早饭吃,经常饿肚子上课,甚至一些随迁子女在放学后还需要帮家长做家务,造成做家庭作业、复习巩固的时间非常不足。对于经济条件一般的父母,会选择给孩子报一些价格较低的辅导班,将孩子送去托管,让托管教师看护孩子并辅导孩子写作业。父母对孩子的关心明显不足,对孩子的学习、生活、心理等情况并不了解,当孩子出现问题时,也无法及时解决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不足,这对随迁子女的健康成长造成严重不良影响。

(三)缺乏家校有效沟通

务工人员忙于日常生计,很多父母无暇关注孩子在校表现,几乎不会主动与教师沟通交流自家孩子学习情况。还有部分进城务工人员缺乏正确的教育思想,认为学校收了学费,理应全权负责孩子的教育,片面地认为孩子的教育主要由教师和学校负责,这种错误思想导致这些父母并不关注孩子学校学习情况,并不会客观地分析自己孩子情况。这种情况会对学校以及教师造成很大压力,对学生学习造成直接影响。此外,当教师主动联系家长沟通孩子问题时,有些家长因工作忙或者找其他借口,拒绝到校做进一步沟通。

二、解决随迁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的建议与对策

(一)积极组建家长学校

为改善随迁子女家庭教育情况,需要从务工人员自身入手,只有父母本身认识到子女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才可以更好地改善当前情况。但务工人员普遍文化水平不高,缺乏正确的教育思想,因此,有必要创办家长学校,将进城务工人员家庭教育纳入社会教育体系、社区管理中,构建出相应的教育培训机构,有计划地开展随迁子女家庭教育指导,提高家长家庭教育素养,提升家长的教育能力,帮助这些父母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意识,进而有效改善亲子关系,充分发挥出家庭教育的作用。家长学校能改变父母的“棍棒式”教育思维,提升进城务工人员自身责任意识,强化进城务工人员为父为母应尽的职责,同时,进一步提升这些父母自身的文化、品行、素养,为实施良好的家庭教育做好基础准备。

(二)建立家校合作机制

学校作为知行合一的实践教育基地,应当充分发挥自身各方面的资源优势,给予这些务工父母良好的指导,建立家校合作机制。首先,学校需要积极与随迁子女家庭的沟通,调动务工父母积极性,主动关注、参与孩子的学习教育,促进这些父母可以更多地与孩子沟通,进而有效改善家庭教育中缺失沟通的难点。对此,学校可以通过召开家长会、家庭教育讲座等方式,为这些进城务工父母提供机会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其次,学校需要充分利用好现代多种社交软件、平台等,如QQ、微信、电话等,与学生家庭建立紧密的联系,增加与学生、与家长的交流,主动将随迁子女的在校情况告知家长,并询问随迁子女在家情况,引导家长更多地关注孩子学习、心理变化。此外,学校应当提高家访效果与质量,对学生不同的家庭情况“因材施教”,比如,甘肃省靖远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结合每学期全校教师参与的“温暖心灵”家访活动,针对不同学生家庭情况,进行了对应的指导。如果在条件允许下,学校也可以请专家预约辅导,或者建立“家教辅导室”、开通“家教咨询热线”、开展家庭治疗等。

(三)建立家庭教育指导社会工作系统

1.建立进城务工人员社区服务中心

充分发挥社区作用,建立进城务工人员社区服务中心,全面调动进城务工人员积极性,为进城务工人员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帮助,使得这些务工人员家庭生活水平可以提高,更好地融入社会、城市。社区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定期为随迁子女举办城市生活常识、安全、卫生保健知识讲座等,有效弥补务工父母专业知识的不足。在条件允许情况下,还可以为社区中的随迁子女、家长提供有关儿童益智图书、家长育儿图书、杂志等,增加子女和父母的知识。

2.为随迁子女家庭提供社会服务

(1)家庭层面。可以成立个案小组,开展个案辅导、家庭治疗等方面的工作,帮助随迁子女家长可以形成正确的家庭教育认识,及时纠正随迁子女家长心理、行为上的误区,给予随迁子女及其家长更多的城市归属感,借助外界作用帮助随迁子女家庭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为随迁子女营造良好家庭生活环境。

(2)社区层面。针对随迁子女所在社区,需要加强管理,严抓黄赌毒等不良社会行为,为随迁子女家庭提供安全、卫生、健康的社区环境;也可以积极邀请随迁子女家长参与社区管理,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居民的相互了解,同时,也可以增加务工人员归属感;社区建设需要进行投入,比如居住、教育、医疗等,创建健全的生活环境;可以为随迁子女数量较多的学校举办教师培训班和校长培训班,提升学校教育管理能力,强化家庭教育指导水平。

三、结语

总之,对于随迁子女而言,家庭教育对其健康成长至关重要,也是促进学校教育成效的重要影响因素,关乎青少年未来的发展。因此,社会、政府、学校以及务工家长需要提高对家庭教育的重视度,在各方力量下,积极改善进城务工家长的教育观念,学校要主动与这些进城务工家庭建立紧密联系,发挥学校指导作用。在政府的职能引导下,加强社会服务,改善随迁子女家庭教育环境。

猜你喜欢

务工人员子女情况
云南:800多名务工人员乘“务工专列”外出就业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我觉得自己在三种情况下最有阳刚之气
湖北随州:助外出务工人员寻岗就业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脱发 养“老金”
一周融资融劵情况
诗歌专列送务工人员返乡过年
我国进城务工人员总量增至 28171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