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策略

2021-12-04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公园路小学王春燕

家长 2021年32期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育教师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公园路小学 王春燕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科教兴国的重要战略推动下,多年来我国在教育事业上不断加大投入、推进改革,使教育事业展现新的气象。在小学校园里,各个学科的教育创新举措也在不断出现,并为学科知识的渗透和学生成长教育的发展引领做出积极贡献。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创新形式,它把传统的班集体分成若干学习小组,课堂内容以小组合作互动的形式展开。这种方式对促进学生的成长进步和学科知识的渗透有重要作用。持续优化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这很有必要。

一、有效的小组成员构成

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是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这和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个人对群体的模式是不同的。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班级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若干学生交流对话,形成内部学习氛围。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最重要的就是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互动。A同学掌握的知识点和B同学获得的启迪启发在相互交流中彼此分享,有意见分歧可以提出来,有认知误区可以及时得到纠正,有创新的观点看法也可以得到分享。这对促进学生的整体进步成长是有重要意义的。但是,从目前各个学科开展小组合作的实际情况来看,小组合作的成员组成是不能盲目进行的。通常,小组的成员组成可以由教师指定,再加上学生之间的磨合与自由协调,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比如一些学生彼此性格不合,在小组内不太沟通,整个小组的气氛就可能遭到干扰。教师单方面去指定各个小组的成员,也会忽略了学生之间的关系状态,不利于小组的稳定发展。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再对组合不完全的部分学生进行协调。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磨合观察期,比如半个月或者一个月。在这段时间里,小组合作状态较好的可以继续保持,合作不理想的要做出调整。通过构建成员关系稳定的合作小组,可以更好地发挥其教育价值,实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推进。

二、有价值的合作主题设定

小组合作是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辅助手段,是教师围绕某些教学任务而开展的创意教学形式。我们不能寄希望于让学生始终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处理任何科目的任何问题,那样会造成教师教育功能的缺失。事实上,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定小组合作的主题,让学生围绕主题开展合作学习。这样既可以保证主题明确,避免小组内的学习诉求不统一、学习节奏和方向不一致,也可以保证合作学习的内容可控。通过合理的主题设定,教师可以对课堂教学的进度节奏有更好的把握,避免教师不了解学生的合作学习内容,干扰正常的教学秩序。在主题选择方面,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定。比如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设定“如何才能让写景作文真情动人”为主题,要求小组讨论分析出写好写景作文的技巧和要点。那么学生在这个主题的引导下开展互动,就可以保证中心明确,讨论不离题。在主题指导下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通过对照学习笔记以及寻找教材中写景的精彩文章、段落进行分析,各抒己见,可以在如何写好写景作文方面有更清晰的认知。有的学生主张景物描写要带入作者的情感情绪,做到寓情于景;也有的学生提出,景物描写应当细致生动,树叶的形状、风的方向、鸟的姿态,一些细致生动的描写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在学生的热烈讨论中,小组合作学习才能达到一个良好的效果。

三、有效的合作学习资料支持

合作学习是学生的自学和互助共学有机结合的过程。在小组讨论合作中,学生既不能人云亦云,也不能死守自己的想法而不听取别人的意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主张,但每个人也要有认真学习借鉴的良好态度,这才是让小组合作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对很多事情没有亲身的经验体会和认知,在小组合作中可能会缺乏自己的思路和认识。因此,教师有必要为学生提供小组合作的辅助素材资料,让学生加以借鉴。比如在以“如何写好演讲稿”为主题的小组合作中,教师可以分享一些关于写好演讲稿的经验、心得,或非常精彩的演讲稿正文让学生作为借鉴。学生基于资料来总结梳理自己的观点,在小组发言中相互论证,列出让人信服的数据或者案例。比起让学生空想,或者简单对照教材内容来提炼观点,适当的素材支持可以更好地启迪学生的认识,实现小组合作的有效讨论、有效互动。教育实践证明,在适当的资料支持下,学生的讨论才不至于成为盲目的争论,其教育价值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四、有效的合作过程管理

合作学习的过程管理是小组合作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小学生自身的行为能力还不是很强,他们不了解学习的重要意义,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难免出现不遵守秩序,干扰其他学生讨论等的情况。如果在一个小组里有学生不好好配合,整个合作学习过程就可能受到影响。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就需要适当做好过程的管理,让学生能够充分配合协作。对于小组合作学习过程的管理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其一是做好教学秩序管理。教师跟学生沟通好课堂秩序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在小组合作中不遵守秩序就是对其他学生的不尊重,是不礼貌的行为,用这样的方式约束学生的行为;其二是要做好小组合作的任务设置。任务设置可以看作小组合作讨论主题的呼应。教师设定了主题让学生去讨论,那么学生的讨论是否有价值,讨论的结果如何?就需要通过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来反馈。比如在诵读经典读物的鉴赏讨论中,教师布置的任务是:用列提纲的方式把某篇名著的鉴赏体会写出来。那么,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就要注意梳理组内讨论的内容,把其中的重点以文字的形式写出来。然后教师通过检验学生的书面文字就可以跟踪小组的讨论过程。除了以书面形式展现讨论结果,教师还可以采取抽选检查的方式,从一些小组中选择学生代表来介绍组内讨论过程。根据学生的反馈,教师则可以对其进行纠正、引导,保证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过程是有效的。

猜你喜欢

课堂教学教育教师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最美教师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教师如何说课
有效引导学生发问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