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复习课有效组织策略

2021-12-04福建省南平市黄墩小学雷佳

家长 2021年32期
关键词:倍数变式小数

□福建省南平市黄墩小学 雷佳

复习是指再一次学习,重复已经学习过的东西,从而将遗忘的知识记起来,使其印象更加深刻的教育活动。随着复习的重要性逐渐被越来越多教师所接受,复习已经从一个具体的教学环节转变为系统性的课程。有效的复习活动不但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缺陷,而且有利于深化学生的知识理解,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审视长期以来的小学数学复习课,可以发现仍然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因此,教师应该准确把握实际的教学情况,并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学情设计相应的复习指导策略。这样一来,有利于逐步优化复习活动组织过程,从而为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契机。

一、小学数学复习课的基本操作程序

从教学活动的组织过程来看,复习课通常分为以下几个基本环节:

第一,“忆”。回忆过往所学内容是复习课的首要环节,而回忆的过程就是将学过的知识不断提取而再现的过程。在回忆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课题内容,遵循先粗后细的原则进行思考。这样一来,可以使学生对相关知识产生较为完整的认识。

第二,“清”。这一环节主要是指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归纳与总结。要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线,归纳不同问题的解决方法。通过这一环节,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更加系统的了解,从而为后续的练习活动奠定基础。

第三,“练”。练习是复习课的关键环节。而在练习当中,要设计典型性、针对性、启发性与系统性的问题。通过练习,可以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从而使学生不断受到启发,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

二、小学数学复习课有效组织策略

(一)开展趣味教育,激发复习意识

无论何种形式的复习活动,达到高质量复习效果都需要以学生的主动参与作为前提条件。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教师应避免平铺直叙地引导学生进行复习,而是应该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一些趣味性的活动。这样一来,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从而增强复习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进而使其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此外,趣味性和多样化活动也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状态。唯有如此,才能为复习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必要的基础。

以“倍数”的相关知识为例,在复习这部分内容时,我首先结合教材中“探索活动:3的倍数的特征”这一课设计一个课堂游戏。具体来讲,我会对学生随机点名,然后任意说出一个数字,学生则需要在规定时间内正确判断出这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如果超时或回答错误则被淘汰,直到决出最后的胜利者。同时,我还提示学生要借助课内所学知识进行判断。由于游戏是学生非常喜欢的一种形式,并且小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竞争意识,所以大部分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游戏中。游戏结束后,我问学生:“同学们还记得‘倍数’的概念吗?怎样寻找一个数的倍数呢?”这种方式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自然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入倍数知识的复习中。

(二)梳理基础知识,建构知识体系

复习课的基本目的是对基础知识进行回忆与梳理。尤其是在数学课程中,梳理基础知识更是进行深入思考的重要过渡环节。在基础知识的梳理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从教学内容的整体性出发,自主进行知识的回忆与总结。相对于教师的直接讲述,这样的复习方式可以帮助学生产生更加完整的认识,从而实现知识体系的建构。

以“小数除法”为例,这一章节包括6个课题。在复习中,我首先让学生自主阅读和整理教材的基本内容,并鼓励学生对主要内容进行口述。接着,为了使学生进一步梳理出知识重点,我组织学生讨论交流。结合自己的理解,学生在小组中分享了自己总结的内容。而通过更加深入的归纳总结,学生逐步将这一章节的知识框架归纳为以下几项内容:小数除法的意义与基本的计算法则;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求商的近似值;循环小数和循环节;小数除法中被除数、除数、商的变化规律;小数除法当中的比大小;小数除法的验算方法。最终,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初步构建了这一章节的知识框架。这样一来,有利于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前后贯通,从而将知识进行泛化。

(三)分层指导学生,提升复习实效

在个体成长与发展过程中,受学习能力与知识积累程度等因素影响,学生对某些知识内容的认知水平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也就是说,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统一化的复习要求很难满足所有学生的实际需要。为此,教师应该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分层指导。这样一来,有利于提升复习课的针对性,从而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均可以取得一定的进步。

以“长方形的面积”为例,这部分知识是小学阶段的重要内容。考虑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水平和应用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在组织复习活动时,我没有提出统一的要求,而是组织学生进行了分层练习活动。具体来讲,我将复习问题划分成三个基本层次:第一,基础题。如:如果一个长方形的长是9厘米,宽是6厘米,那么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面积是多少?第二,能力题。如:小亮家要进行装修,在粉刷一面墙壁时,已知这面墙壁的长是6米,宽是4米,而且这面墙上有一个正方形的窗户,而窗户的边长是2米,那么粉刷的面积是多少呢?第三,提升题。如:有一个长方形,如果把它的宽增加2厘米,那么图形的面积就会增加8平方厘米。此时,正好会变成一个正方形,那么原本的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呢?在练习过程中,基础题是所有学生都要完成的。而其他问题,学生可以根据自身能力选择性回答。最终,通过分层指导,大部分学生都得到了有效的锻炼。

(四)注重变式练习,促进思维发散

在小学数学课程中,组织复习课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变式练习。所谓变式练习,是指改变数学问题的表征条件,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思考的练习方式。这种练习方式不但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思维发散,而且有利于消除题海战术的不利影响,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比如这样一个问题:有一批商品需要生产,甲单独生产需要12小时,乙单独生产需要10小时,丙单独生产需要15小时。如果三个人一起生产,多少时间可以完成?对于这个问题,我设计了多种提问方式:乙每小时完成的任务量是这批产品的几分之几?甲和乙一起生产需要多少时间完成?如果甲先生产3小时,剩下的工作由乙和丙一起完成,那么还需要多少时间呢?最终,通过变式练习的方式,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复习效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复习课是小学数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因此,教师应该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复习活动组织方法,并随着教学情况的变化及时加以调整,以此来逐步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倍数变式小数
同样是倍数,为啥还不同
我国古代的小数
小数的认识
小数的认识
聚焦正、余弦定理的变式在高考中的应用
倍数魔法
从“解法自然”悟“变式自然”
问题引路,变式拓展
如何表达常用的倍数
数学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