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家校教育的融合路径探索

2021-12-04甘肃省靖远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徐宏霞

家长 2021年32期
关键词:务工人员家校子女

□甘肃省靖远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徐宏霞

从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结构看,大多为未成年人,作为社会发展的特殊群体,随迁子女是国家发展的希望,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关系着每个家庭的切实利益,也是当今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的需求。所以,针对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需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共同作用,学校和家长应发挥各自的教育优势,为随迁子女创设出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在提高随迁子女自身文化水平的同时,提升其道德涵养,使其更健康地成长。

一、当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面临的教育问题

城市化进程发展下,部分农村人员逐步向城镇转移,一方面想要谋求发展,提高生活水平;另一方面,也想给子女更好的教育。在此背景下,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面临着一些教育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一)家长缺乏科学的教育观念

对于进城务工人员而言,其本身普遍文化水平低,且有些家长的道德水平参差不齐,也不具备良好的文明行为和社会责任意识,无论是家庭教育方式还是家庭教育观念,都缺乏科学性、合理性。同时,大部分家长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部分家长出现溺爱孩子,采用给孩子零花钱的方式,弥补缺失的关心;还有部分家长深信“混棒出孝子”的教育理念,对孩子批评、打骂。无论是过分保护还是过分批评,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会导致孩子出现不同程度的品行不端正的问题,还会出现缺失自信、自卑、自闭、消极、心理极端等性格缺陷。

(二)教师无法兼顾大量的学生

随迁子女入城后,适龄学生人数也处于增加的状态,而学校班级数量不断增多,但教师整体数量有限,所以,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无法兼顾到所有学生,这对教育质量的提升造成了很大的阻碍。而且,随迁子女本身就与县城学生的受教育程度不同,学业方面的差异,导致随迁子女一时间很难与县城的学生同步,所以,他们容易在学习、思想上发生波动,这些都给学校教育带来了严峻的考验,不仅会直接影响到随迁子女的发展,同时也会影响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给教师带去各方面的负担。

(三)随迁子女的家庭结构特殊

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家庭情况较为特殊,家长大多外出打工挣钱,并没有过多的时间照顾孩子,对孩子疏于管理。而家中的长辈,会对孙辈过分保护、溺爱,这些都容易导致这些随迁子女出现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比如攀比吃穿、玩游戏机、说谎、偷盗、打架等,这些情况对学校教育也提出了严峻挑战。此外,这些随迁子女属于暂时居住在城镇,户籍受限,并不能去自己心仪的学校上学,时常还会出现被鄙视、排挤的情况,这都会对其心灵造成不良影响,不利于随迁子女身心健康发展。

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家校教育融合的具体实践路径

(一)召开主题家长会,更新务工家长教育理念

为进一步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融合,学校可以以班级为单位,调动随迁子女家长的积极性,组织召开主题家长会,帮助这些进城务工家长更新家庭教育观念,促使其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改变以往“严父出孝子”“不打不成才”等思想。学校在组织主题家长会时,需要明确家长会的实施目标:其一,向家长渗透现代科学的教育理念,使其改变以往落后的家庭教育观念以及教育方式,为随迁子女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其二,借助主题家长会的机会,要更多地了解进城务工人员存在的家庭教育问题,汇总、整理这些问题,而后组织教师研讨并实施有效的帮扶措施;其三,要实时跟踪这些家长转变家庭教育理念、方式的具体落实情况、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收集相关信息,随时调整家长会教育目标,以发挥学校教育最大的指导作用。

(二)组织家庭教育交流会,发挥榜样力量

学校可以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定期组织家庭教育交流会,主要目的是帮助这些务工家长拓展更多的家庭教育方法,提升家庭教育水平,为随迁子女提供更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在交流会中,学校可以发挥榜样力量,收集优秀学生家庭教育情况,邀请学生与家长一同分享自己的教育观念,进而带动其他家庭也积极参与并践行到实际中,改善当前的家庭情况。此外,学校还可以邀请家庭教育专家开展专题讲座,向这些务工家长渗透更多的家庭教育知识,帮助存在困惑的家长解决问题,进一步强化家庭教育效果。

(三)搭建家校沟通平台,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进城务工人员由于忙于工作,与随迁子女的沟通交流较少,因此对子女缺少足够的关心与关注,长此以往,随迁子女容易产生自卑、消极、孤僻等心理问题,这对其健康成长非常不利。家长和教师应当清楚认识到,家庭教育与学校与学校教育是相互依存的,缺少任何一方都是不完整的。

对于小学生而言,家庭是其第一所学校,也是这些学生成长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教育环境。所以,学校需要积极地与学生家庭联合,建立有效的组织结构,帮助务工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心理教育,促使随迁子女可以更健康地发展。比如,教师可以发挥微信群、QQ群等优势,与家长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相互之间多关注学生的日常心理、在校表现、学习成绩、思想等方面的变化,做到及时沟通,针对具体问题具体解决,共同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四)组织家校联合活动,增强亲子关系

开展家校联合活动,让务工家长亲自参与到孩子学习、生活的校园中,不仅可以帮助家长全方位地了解孩子,同时也可以增进亲子关系,使这些随迁子女更好地感受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对此,学校可以组织亲子游戏活动,让务工家长在这个过程中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孩子,借助游戏互动增强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密度,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此外,也可以开展以家长和教师为主题的联谊活动,让家长更关注子女的心理健康,促进其健康成长。

(五)成立校园微信公众号,有效利用碎片化时间

信息化时代下,学校教育以及家庭教育都需要迎合时代的发展而进行改变。针对进城务工人员工作情况,学校可以建立微信公众号,实时地将学校日常活动、教育最新变化等情况,通过微信平台展现给家长。这些,家长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了解学校动态,同时,也可以学习一些家庭教育知识、方法等。这在增进家校间合作的同时,也能极大地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能力。例如,如何管理孩子学习、行为习惯,如何解决亲子矛盾,如何加强亲子关系等问题,校园微信公众号工作教师,可以将较为集中的问题整理出来,以微信文章的方式展示给家长,帮助其解答疑问。

三、结语

国之大计在于教育,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关乎着社会发展,对我国未来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学校、家庭都要充分认识到学校、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并自觉做好各自的教育工作,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融合,为随迁子女提供良好的受教育环境。

猜你喜欢

务工人员家校子女
家校合作,共育新苗
云南:800多名务工人员乘“务工专列”外出就业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湖北随州:助外出务工人员寻岗就业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家校共育合力托起明天的太阳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诗歌专列送务工人员返乡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