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伊犁河谷地膜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2021-12-04张艳霞李鹏飞

新疆农业科技 2021年3期
关键词:放苗晚疫病切块

张艳霞,李鹏飞

1.伊宁县农业农村局,新疆伊犁 835100

2.伊犁州农科所,新疆伊犁 835000

我国是马铃薯生产第一大国,也是马铃薯消费第一大国,是继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第四大粮食作物。马铃薯具有适应性广、高产稳产、营养全面等多种优势,它对于调整我国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民经济收入,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虽然我国马铃薯产量大,但是单产较低,种植技术有限,与国外5 t/666.7m2以上的高产典型相比,还有很大增长空间。伊犁河谷位于北纬43°,土壤肥沃,阳光充沛,气候湿润,非常适合马铃薯的种植。

1 选地整地

种植马铃薯,最好选取地势平坦,排灌条件良好,土壤肥沃,土层深厚的中性或微酸性的地块。前茬收获后,应按照平、精、净、细的原则进行秋翻(深度30~35cm),翻后进行耙、压、耢。春季雪化后,视墒情进行机械整地,结合整地施腐熟好的农家肥4~5t/666.7m2,硫酸钾型三元复合肥70kg/666.7m2,作为基肥,将农家肥施于地表,便于机械旋耕至土壤深层40~50cm处,复合肥随机播种时施于沟中。

2 种薯准备

2.1 选种

最好选取一级脱毒种薯(早熟品种:费乌瑞它,中晚熟品种:冀张薯12、希森6号),将种薯晾晒2~3d,除去冻、烂、病、伤、萎蔫块茎。选取薯块整齐、薯皮光滑细腻柔嫩、皮色新鲜的幼龄薯或壮龄薯。[1]

2.2 切薯

种前15~20d将种薯出窑,放于背风向阳处,夜晚低温时加盖覆盖物,保持温度在14℃~16℃,堆积厚度50cm,当芽眼萌动时进行切块催芽,切块重30~40g,保证每个切块最少有1~2个芽眼,芽眼在中间,切成三角形或方块(切刀要在0.5%的高锰酸钾中浸泡8h)。小于40g的进行整薯下种。

2.3 催芽

整薯催芽:用10~15ppm赤霉素溶液,浸种20~30min;切块催芽:用5~10ppm赤霉素溶液,浸种15min。然后用70%的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或拌草木灰对薯块消毒,浸泡后将种薯捞出放在沙床上,避免阳光直射,摊放薯块的厚度为20cm左右,湿度保持在60%~85%,夜间防止冻伤,3~5d翻动一次,保证薯块均匀受光。

2.4 选芽

将催芽待播的种块精心挑选一遍,芽长的先播,芽短的可以继续催芽,这样能促进苗齐壮秧,要想保证品质,收获大薯块,在催芽时薯芽一律朝上,可以保证商品薯质量。

2.5 拌种薯

种薯每100 kg,用滑石粉100 g,多菌灵100g,根旺2g,多元微肥100g混合均匀进行拌种,这样可起到防病促生的作用。

3 播种

3.1 播种

一般10cm深度的地温稳定在5℃,土壤含水量在16%~18%时,便可播种,伊宁县的早熟马铃薯播种时间在3月15日左右,中晚熟马铃薯在4月15日左右播种。

3.2 种植方式

本地主要采取垄播的方式,选宽幅70cm的地膜,用平播4行马铃薯播种、施肥、覆膜机进行一体化操作。行距70~80cm,株距20~25cm,播深12~15cm,单穴单种,播种量约为170kg/666.7m2,保苗数为4500株左右。

4 田间管理

4.1 放苗

当幼苗长出1~2片叶,且没有寒潮时,就可以进行放苗。在对准幼苗的地方,将地膜划一个小口把幼苗小心引出膜外(防治弄伤幼苗),然后抓一把细土封严幼苗周围地膜,以利保温保墒。放苗应选在晴天上午12时以前或下午6时以后,阴天可全天放苗。

4.2 中耕除草

马铃薯整个生育期要中耕两次,待植株长到10~15cm时进行第一次中耕,耕深10~15cm,追施尿素10kg/666.7m2;现蕾期进行第二次中耕,追施尿素10kg/666.7m2。

4.3 浇水

马铃薯整个生育期一般需要浇水4~6次。从幼苗拱土到开花,一般不浇水,要进行蹲苗,特别干旱时浇小水。马铃薯初花期第一次浇水,水量80~100m³/666.7m2。从初花到茎叶停止生长这段时间,块茎的增长量最大,植株对水分的需要量大,这个期间一般每10d浇一次水,每次用水量为60m³/666.7m2,通常土壤持水量应保持在60%~80%。浇水时切勿使水漫过垄面,若水量过大,如垄沟过长或坡度大时,可打横隔分段灌水。土豆收获前10d左右停止浇水,可提高其品质,耐贮藏,利于收获。

4.4 施肥

马铃薯施肥遵循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大量元素为主、微量元素为辅的原则。[5]根据地力一次性施足底肥,腐熟有机肥应作为基肥深层施用(4~5t/666.7m2)。在施用有机肥同时,可施用硫酸钾型复合肥(氮磷钾比例为2∶1∶4),整个生育期施用100kg/666.7m2左右,播种时要施入三分之二,幼苗期要追施氮肥可结合中耕培土根追施尿素8~10kg/666.7m2,离植株根系3~5cm处开沟条施或穴施,施后覆土盖严有利于促苗早发。在马铃薯块茎形成期和块茎膨大期以叶面喷施磷、钾肥为主,叶面喷施0.3%~0.5%的磷酸二氢钾溶液40~50kg/666.7m2,若缺氮可增加10kg尿素,每10~15d喷1次,连喷2~3次。马铃薯对硼、锌比较敏感,如果土壤缺硼或缺锌可以用0.1%~0.3%的硼砂或硫酸锌溶液根外喷施,一般每隔5~7d喷1次,连喷两次。

4.5 病虫害的防治

马铃薯的病害主要是晚疫病,虫害主要是地下害虫和蚜虫。

晚疫病防治。马铃薯的整个生育期内,晚疫病要防治三次。第一次在马铃薯的团棵期,用52.2%抑快净防治,第二次在马铃薯初花期,喷施72%克露防治,第三次在盛花期,用64%杀毒矾进行防治。以上3种药剂交替施用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较好。

地下害虫防治。整地时,用200ml/666.7m2辛硫磷拌土,均匀撒于地表然后深翻;蚜虫的防治:可在发生期用稀释1000~2000倍的40%氧化乐果乳油喷雾防治。

5 适时采收

马铃薯叶片逐渐发黄,植株衰老,说明马铃薯进入采收期(早熟马铃薯从出苗至收获70d左右,中晚熟从出苗到收获100~120d),本地区的马铃薯主要采取人工采收的方式,采收时按商品性及大小分级装箱,采收时尽量减少机械伤。

猜你喜欢

放苗晚疫病切块
临汾市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趋势预报
如何防治大棚番茄晚疫病
比萨切块
诗意的劳作
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
马铃薯种薯催芽切块技术
随园食单——黄芽菜炒鸡
试论黑龙江省马铃薯晚疫病的研究进展与综合防治
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发病原因及防治技术
南北差异大到你想象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