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良好习惯,奠定美好人生——小学一年级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策略

2021-12-04湖北省鄂州市实验小学李华珺

亚太教育 2021年12期
关键词:良好习惯行为习惯习惯

湖北省鄂州市实验小学 李华珺

一、有趣的儿歌为良好的习惯奠基

孩子们刚刚结束幼儿园的游戏式学习生活,没有学前班生活的过渡,一步就跨进了小学生活。记得第一天开学打上课铃了,孩子们不知道进教室;课堂上,突然有孩子随意走动;还有孩子带玩具在课堂上玩……这些让我们看到,大多数孩子对小学生活一无所知。所以,我们必须尽快让他们了解小学生活,学习小学生活的规则。根据他们的认知特点,笔者决定让他们从儿歌中认识小学,让儿歌帮助他们熟悉小学生活。比如《上课儿歌》:上课铃声响,赶快进课堂。书和文具盒,摆在桌子上。上课专心听,小手放腿上。发言要举手,声音要响亮。还有《爱校如家》《我的名字叫轻轻》等儿歌,都能让孩子们从这些朗朗上口的歌词中,学习小学生活,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多样游戏训练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生从学前阶段进入小学一年级后,学习时间和作息安排都会发生变化,在学校就是以学习为中心了。但是孩子们还不能及时转变在学校的学习观念,因为六七岁的孩子更喜欢游戏、喜欢玩耍,游戏对他们有着很大的吸引力。一年级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散,大多好动,注意力一般能稳定持续15—20分钟左右。所以,笔者经常和孩子们玩“我们都是木头人”游戏,训练他们安静下来集中注意力;和他们玩“请你跟我这样做”“小小邮递员”“正正反反”“传话”等游戏,学会集中注意力,认真观察,仔细倾听,在游戏中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

三、多种激励方式促好习惯的养成

刚刚踏入小学校门的孩子只有六周岁,他们的心理特点决定了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是有限的。针对小学生好动、注意力不够集中的特点,在教学中,笔者尝试从激发兴趣入手,以表扬激励为主,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良好听课习惯,培养其自律能力。经验表明,教师若是在学生表现优秀或者良好的时候对其进行表扬和鼓励,会增加学生的信心,促进学生好好学习;教师若是在学生表现较差或者出现不好习惯的情况下,没有对其表现鼓励和认可,会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做得不恰当,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作风。很多课堂上学生纪律差,大都是因为教师没有注意对学生的优良行为进行强化,学生在表现好的情况下没有奖励,表现不好的情况下也没有批评,学习积极性就下降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多对学生进行观察,发现学生的优缺点,对其优点进行及时表扬,促使其缺点在潜移默化中转化,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喜欢上学习。

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必须对在生活中、课堂上表现优异和有良好习惯的学生进行连续和系统的表扬或积极的评价,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优良学习行为和生活行为受到强化并延续下去。例如,上课时教师提出来一个问题,由于年龄小、自律能力差,知道答案的同学会争先恐后地大声说出答案,导致课堂纪律混乱,教师听不清楚学生的答案,不会的同学也不知道他们说的是什么。这时若是教师对积极举手回答的同学进行及时的表扬:“同学们,安静一下,我们让举手的这位同学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大家也要向他学习,做一个遵守纪律的好孩子,不然老师听不清你们说的是什么。”这样,同学们就知道上课回答问题是需要举手的,长此以往,学生就养成了举手发言的好习惯。除此以外,孩子有了进步笔者会及时奖励他们笑脸、小花,对于孩子的作业也会评出星级作业,鼓励孩子向高星级发展。

在进行积极评价时,教师要注意对学生优良的学习行为进行积极评价,并不是所有的行为都要鼓励。进行鼓励和表扬的应是正确的、良好的习惯和积极的、认真的学习态度等,这样才能使学生朝着好的方向发展,这样的奖励才有价值。

四、遵守时间是好习惯的表现

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我们常常教导孩子要珍惜时间,合理安排好时间。对儿童而言,他们是怎样认识和对待时间、是否遵守时间学习和做事,对于他们的成长和今后的人生道路十分重要。一个能珍惜时间的人一定有良好的作息习惯,而要养成这样的习惯,首先应该教会孩子们遵守时间。为此,一开学笔者就和孩子们一起熟悉学校的作息时间,让他们知道什么时候上课、什么时候做眼保健操、什么时候放学,在此基础上让孩子们确定自己早上该什么时间起床、该用多少时间吃早饭、下午回到家该在多少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该什么时间休息才能不影响第二天的学习等,制定好自己的作息时间表,然后遵守时间表。在学校也是这样,什么时间该做什么,让孩子们严格遵守。

五、言传身教,以身示范

小学阶段的学生生理和心理都没有成熟,对社会道德观念和事情的好坏没有明确的认识,难以对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了解和认同。但是这一阶段的学生模仿性和可塑性十分强,所以周围的环境对他们有很大的影响,正如人们常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生会模仿教师的行为习惯,会受到教师一言一行的影响,在潜移默化中发生改变。教师对学生有示范作用,在课堂上要对学生进行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引导,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必须先做到。例如,在见到同事和同学时可以问声好或者点头微笑,看见废纸或垃圾时主动蹲下捡起来扔到垃圾桶,遇到歪扭的桌椅阻挡了道路时及时扶正等,这些行为都会使同学们进行学习和模仿。只在嘴上喊口号,学生可能懂得什么是好的行为习惯,但是在他们身上难以表现出来,而教师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能够使学生变得更好。有位教育家说过:“做出的比喊出的有分量。小事情大内涵,大道理小行为。”教师要求学生早到教室时,教师必须比学生到得还要早。总之,对学生的要求,教师必须先做到。此外,笔者还通过家长会、校训通、班级QQ群等多种方式紧密联系家长,让他们看到习惯的重要性,让他们也给孩子做好榜样,一起为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而努力。

六、家校协作培养良好习惯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但是习惯的养成不仅需要学校的教育和教师的言传身教,还需要家庭的教育,学校要和家长进行和谐有效的沟通,实现家校合作。家庭生活的点点滴滴、家长的一举一动,都在潜移默化地感染着孩子、影响着孩子,在孩子眼中就是标杆,影响着孩子自己行为方式的形成。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与家长沟通孩子的不足之处,这样才能达到家校共振,使孩子的好行为真正变成稳定的、自动化的习惯。否则,如果父母与教师之间缺乏沟通,在家一套教育,在学校一套教育,孩子往往会变得在家一个样、在学校里一个样。比如起床时间的约定、餐桌文明用餐的规矩、哪些时间段内应该完成作业以及放松娱乐的时长、内容,都要规定好,培养孩子有计划地做好每一件事情。规定时间内,孩子坚持做到了要给予表扬或奖励,如在规定期没有完成任务则可以不要他完成,书面写下情况让其交与老师,请老师裁定。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家校协作就是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互相配合,针对每个孩子的实际情况去进行引导,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让孩子充分享受到来自学校和家庭的关爱,享受到教育带给他们的快乐。所以,家校合作在一个孩子的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

谚语云:“人是习惯的奴隶。”王尔德说:“起初是我们造成习惯,后来是习惯造成我们。”也有人说:“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可见,成功的教育应从良好习惯的养成开始。教育的核心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学会做人。叶圣陶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一种好的习惯可以受益终身。”也就是说,如果学生从小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将来就能在没有任何强制因素和外人点拨辅导的情况下,也能非常自觉、饶有兴味地去学习、去生活。所以,我们班级的宣言定为“好习惯奠定美好人生”。只要有了良好的习惯,不论多么遥远的梦想,孩子们也能驾着自己的梦想之船乘风远航,到达美丽的彼岸。而良好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笔者会和孩子们一起努力。

猜你喜欢

良好习惯行为习惯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上课好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小学生学习英语良好习惯培养策略
良好习惯与成功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