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省级名师工作室文化建设的元研究与调控建议——以四川名师鼎兴工作室为例

2021-12-04四川省广安友谊中学贺宗林

亚太教育 2021年12期
关键词:实施办法名师课题

四川省广安友谊中学 贺宗林

2018年7月,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财政厅联合发布《四川省中小学省级名师名校长工作室建设实施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实施办法》),决定利用省级教师培训专项资金,按照1个名师领衔人,引领10个优秀教师成员,1个成员带领5个青年教师学员的“1+10+5”人员结构模式,建设一批省级名师“鼎兴”工作室,以实现“培养一个,带动一批,辐射一片”的优秀人才培养目标,助力四川教育鼎兴之路。

一、名师工作室文化建设背景

(一)政策语境再认识

1.中省政策再研究

2010年以来的政策文本中,《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通知》《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四川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和《实施办法》等6大政策为省级名师工作室文化建设,擘画蓝图,创设语境,做出工作部署。

2.文化建设关键词再梳理

这六大政策明确了省级名师工作室的五方面文化关键词。其一,名师称号:优秀教师、卓越教师、教育家型教师、教育家。其二,人员结构:一个名师领衔人,几个优秀教师成员,一批青年教师学员。其三,作用:引领、示范和辐射。其四,文化内核:教师发展共同体、凝练思想、锻造品牌。其五,建设机制:制度环境、持续发展的有效机制。我们用一个“三环一核”维恩模来建构名师工作室的组织文化概念模型。

(二)研究综述

1.论文分析

截至2021年4月21日,在中国知网上输入“名师工作室”,共找到5960条结果。在本课题开题前,即2019年11月以前,有4375条结果,然而输入“名师工作室文化建设”后,仅仅找到20条结果,本课题开题前后分别有14篇和6篇论文,但无一篇以“省级名师工作室文化建设”做题目关键词,表明省级名师工作室文化建设是个新话题。剖析发现,目前省级名师工作室建设还停留于浅表的研修活动或零散的点上攻关,未能从引领教改和教师成长的环境优化、思想引航、精神铸造、潜能唤醒、个性释放等深层领域进行本质系统、个性闪烁的团队文化建设。

2.课题研究及其元研究

四川省苏仁智名师鼎兴工作室于2018年10月申报立项名师工作室专项课题“推进‘1+10+5’省级名师工作室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课题”,首次从省级名师工作室文化建设角度进行课题研究,发表了6篇主旨论文。在目前课题将近结束之时,再次进行课题的元研究,即重新回顾整理、监察调控、反思改进,并梳理出结论精华和改进策略,以期调控文化建设及其研究方略,优化《实施办法》。

二、组织文化元研究及调控建议

(一)支撑理论及其支点

1.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将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分为五种层次,最高的自我实现需求是指发挥个人能力到最大程度,实现个人理想,达到最高需要境界。省级名师工作室正是基于成/学员的“自我实现需要”而立题。

2.文化生态学

文化即人化,人与文化之间存在一种“生存—转换和转换—生存”的规律。生存—转换,人只有生存着才能创造文化生态;转换—生存,只有转化为文化,才有文化生态的存在。四川名师鼎兴工作室涉及“1+10+5”核心人员、监管主体等文化主体,需要建立有秩序、科学、平衡、相互作用的文化生态系统。

3.学习型组织理论

圣吉提出的“五项修炼”是学习型组织的代表性理论,即系统思考、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的愿景和团队学习五方面的铸造和修为。名师工作室就是一个学习型组织,教育教学研究即是工作室的文化发展过程,“五项修炼”正是省级名师工作室内在的发展原则。

(二)建设及调控反思

1.拔高愿景,升华战略

《实施办法》的目标是“培养优秀人才”,格局不高,致使名师的自我实现获得感和荣誉感不强,可升格为“培养未来教育家”。该办法只规定了名师工作室三年建设周期,可确定远期战略目标,制定与“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一致的名师培养蓝图。

2.凝练理念,锻造品牌

从品牌文化角度,把“锻造川派名师,孵化未来教育家”确定为核心理念和品牌口号。铸造“名师鼎兴工作室”品牌,培养“川派名师”,尝试确立响亮头衔,让教师成为“名师”,让名师成为“名家”,终身引领教师的价值追求,让“名师鼎兴工作室”“川派名师”“川派教育家”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知名品牌。

3.确立教师“段位”,提升教学境界

我们提出建设“教师+课堂”的三重境界。第一重,匠师+技术型课堂。达到初级境界的教师尊称为“匠师”,技术型课堂是指一个“匠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以一定教育技术,基本实现“授业”任务的初级境界课堂。第二重,经师+学术型课堂。经师指具有较高学术境界而能“解惑”的教师,学术型课堂是指课堂上的每一环节、每一个活动的设置或组织都有科学或学术理论支撑。第三重,人师+人文型课堂。人师是指能满足学生个性需求并注重学生发展的最高境界的教师,能完成“传道”使命,人文型课堂要开发潜质、熏陶文化、富含艺术,是充满人文特质的教育家型课堂。

4.培养教师教学风格,提高学术理论修养

四条建议:(1)制定成/学员论文和课题成果考查考核标准,提升名师的教育写作能力和学术水平。(2)考核成/学员的理论。(3)成/学员应建构“后方法时代”的“个人实践性理论”。(4)提炼出明确的模式和特色,如在英语教学方面,我们一直致力建构和运用“三环一核”维恩课堂教学组织模式,也提出了“后方法、元认知、深度学习、多维发展”的十四字诀并以“学力发展”为核心,适应新时代有中国风格的英语教学策略。

三、组织运行与行政保障文化调控

(一)运行现状及问题监察

通过对全省57个名师工作室进行问卷调查和行动研究发现了以下问题:(1)人员架构基础薄弱,积极性不高。学员人数非常少,青年教师占比太少,小学教师与乡村教师占比少。(2)学术含量不高,名师培养乏力,论文及课题未做要求,“名师出高徒”机制未强化。(3)实施办法细节不够完善,认定缺乏权威。主管部门或领衔人未通报参加研修的出勤情况,无法提高工作室权威性和信任度。未发放讲课(讲座)证书,这是继续教育、评职晋级、公事公办的必要环节。工作室之间的交流和联合行动少,考核机制不完善,未规定结业的权威认定。(4)资金不足,保障乏善,领导不够重视,后勤保障乏力。

(二)反思与调控

《实施办法》尚为试行稿,工作室文化生态不够平衡,可出台实施细则,优化名师培养机制和工作文化生态。

(1)分级规划,做大底盘。省项目办和工作室的周期规划要细化到学员级,重视青年教师的参与度,将“底盘”筑牢做大。(2)课题孵化和期刊保育。增加专项课题,并在省级刊物中开辟专栏,供工作室讨论或发表研究报告和论文,优化学术“立言”环境。(3)管理加力,保障到位。增加地方行政部门的管理责任及专项工作考核办法,在评职、晋优方面执行相关规定,报销相关费用,保障研训时间和活动场所。(4)优化工作生态。稳固“1+10+5”人员架构,优化人员配置,强化互动互补,按地区组建“省级名师工作室区域小组”,与市州、县区、学校三级名师工作室有机对接,主管部门和学校要加强对鼎兴工作室人员的关心、支持和培养。

猜你喜欢

实施办法名师课题
《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解读
关于印发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的通知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动物检疫的作用与实施办法
家电以旧换新实施办法(修订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