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统编版教材小学文言文教学策略“四步走”

2021-12-04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实验小学尤玉珍

亚太教育 2021年7期
关键词:四步走王戎文言

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实验小学 尤玉珍

小学生长期诵读文言文不仅能够初步了解文言文的语言表达形式,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而且通过学习小古文能够从中学习古人优秀的品质,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进而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但小学生学习文言文存在一定的困难。首先,小学生对于文言文接触不多,加上文言文存在很多生僻字、通假字,要读好它们并不容易;其次,文言文的语言高度凝练,字少意丰,而且存在古今异义、文言虚词等现象,导致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存在很大困难。如何解决这个困境,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了文言文教学“四步走”的策略。

一、朗读指导,感受文言魅力

要学好文言文,首先要读好文言文。统编版教材从第一篇课文《司马光》课后习题“跟着老师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开始,以及后面的每一篇文言文都对朗读提出了要求。由此可见,读通读顺、读出节奏、读出韵味是文言文最基本的学习要务,所以在教学中我们首先应该引导学生读好文言文。一读扫除障碍。引导学生借助拼音、注释,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二读注意停顿,读出节奏。学生刚开始接触文言文,对于文言文的节奏把握并不准确,教师可以通过范读、疏通文义等方式,引导学生合理断句,注意停顿,读出文言文的节奏。三读读出韵味。文言文注重炼词锻句,富有节奏感和韵味,在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读出韵味,感受文言的魅力。如在《王戎不取道旁李》一课教学中,可以教给学生朗读方法,遇到平声可以拖长音,做到字断音连;遇到仄声可以短促些,如此抑扬顿挫,古文的味道便出来了。同时,通过创设情境,配上音乐,引导学生“演读”,学生加入表情、动作等,更好地体会当时的情境,便读出了文言文的味道。

例如,在教《两小儿辩日》时,可以引导学生模拟对话,分角色“辩读”:文言辩斗—文白辩斗—男女生对辩—师生辩斗。学生在“辩斗”过程中,适当添加内容,注意表情、动作的配合,把“辩斗”的激烈场景展现出来。教学《书戴嵩画牛》《精卫填海》时,可采用“文白对读”,教师先读白话,让学生猜测文言,帮助学生理解古文与白话文在意义上的对应,从而快速把握文言大意。在教学《少年中国说》《伯牙鼓琴》时,可以“配乐”进行集体朗读,读出气壮山河、高山流水,学生在读中感受文言文独有的结构和韵律之美,领略文言文魅力,激发阅读文言文的兴趣。

二、理解文意,教给方法

文言文语言求精去繁,言简意赅,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现象,比如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文言虚词等,学生在理解时存在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理解文言大意,我们要教给学生字词理解的有效方法:(1)看注释。结合注释是学习文言文最重要的方法之一,从学习第一篇文言文《司马光》开始,我们就要教给学生“看注释”的方法,这是学习文言文最直接、最常用的方法。(2)联系上下文。如《王戎不取道旁李》中,“尝与诸小儿游”,学生不理解“游”是什么意思。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猜想这里的“游”指的是游玩,于是告诉学生学习文言文有注释的看注释,没有注释的可以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3)扩词选用。重组单个的文言字词,把单音节字词组合为双音节词,扩词需要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如在教学《古人谈读书》第三则文言文时,学生对“第二要有识”中的“识”不理解,教师便引导学生给“识”扩词:知识、见识、胆识、识别、识货。然后让学生说说这个句子中“识”的意思该选用哪一个。学生根据下文“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皆无识者也”,读懂了这个词应该选择“见识”。(4)看插图。如在《王戎不取道旁李》一课学习中,对于“多子折枝”学生不理解,或把这里的“折”理解为“折断”。这时可以借助插图,让学生通过看插图明白“多子折枝”应该是说果子多的都把树枝给压弯了,这个“折”应该是“弯曲”的意思。

此外,还有根据生活经验、翻阅工具书等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将方法策略适时渗透。文言文中一些语气词,如“之、乎、者、也、矣”等,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朗读体会或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而一些特殊词语现象如古今异义等,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引导学生联系文章前后内容,会加深学生对其理解,从而使学生对文言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比如在《王戎不取道旁李》一课中,学生结合注释理解“竞走”一词后,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理解“走”和“竞走”古今义的不同。在古文中,“走”就是“跑”,引导学生回忆还在哪里学过“走”也是“跑”的意思,学生回想曾经学过的古文或古诗“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以及俗语“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中的“走”都是“跑”的意思。在古代“走”是“跑”,“竞走”是指“争着跑过去”,引导学生思考现在的“竞走”指什么,学生想到现在说“竞走”其实是一种运动项目。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忽然觉得古今异义的文言文现象非常有意思,今后在读文言文的时候就会特别注意这种现象,如此增强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情趣,又在趣味盎然中习得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三、明了主旨,实现“双线”的有机融合

统编教材包括文言文在内都是以双线组合的方式编排的,在教学中我们要把握编者的意图,明晰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准确定位,从而落实“双线组合”理念。如《王戎不取道旁李》一文安排在四年级上册的第八单元,这个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历史人物故事”,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王戎不取道旁李》位于这一单元的首篇课文,课后第二题要求学生结合注释讲故事,这里的讲故事与疏通文义时讲故事大意不同,它要求学生按一定的顺序,将文言词汇用现代语言完整地讲述出来,它与该单元的语文要素相一致。教学时,笔者立足单元要素,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整堂课以“如何讲好文言故事”巧妙地串起整个教学活动。教学中,笔者优化了教学策略,先引导学生读通再读懂,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按照故事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趣说故事。学生在趣说故事之后,笔者引导学生体会人物形象,明了文章主旨,先引导学生抓住“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进行对比,体会王戎的冷静与智慧。故事到这,笔者并不满足,又引导学生往前一步:“可读着读着我感觉这篇文章弄反了,其实诸儿是不动的,而恰恰王戎动了,你们觉得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在思辨中明白原来王戎不动的是身体,动的是他的思维。如此在动与不动的巧妙反转中,学生不仅理解了“路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而且被王戎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推理的人物形象所折服。如此教学,便让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自然而有效地得以融合。

四、适度拓展,传承传统文化

选入统编教材的文言文其实所占的比重还是很小的,因此学生接触的文言文也并不是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以它为突破口,进行适度拓展,这样既巩固了学法,又在内容上得以延伸。如在带领学生学习《王戎不取道旁李》一课的时候,笔者引导学生拓展阅读《徐孺子赏月》,在拓展阅读中学生对《世说新语》里这样充满智慧的小故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师便告诉学生《世说新语》里还有许多这样充满智慧的小故事,如《咏雪》《文彦博树洞取球》,课后不妨去读一读。学生在学了《伯牙鼓琴》后,也可以适时拓展知音文化,如此对传承传统文化、开启智慧和增加学识具有积极作用。

总之,统编教材中的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化遗存的精髓,在教学中我们要把握统编教材文言文的编排特点,精准定位教学目标,运用“四步走”的教学策略,带领学生走进文言世界,让学生在趣味盎然中习得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猜你喜欢

四步走王戎文言
神童王戎
“事实上的名士”王戎,“魏晋风流”的一个样本
吝啬的王戎
王戎识李
摭谈闻一多的文言诗
文言断句判断法
文言实词50例
文言实词推断法
培养学生数学自学能力“四步走”
电流表使用“四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