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之下,每个人都在重新“校准”自我

2021-12-03

时代邮刊·下半月 2021年11期
关键词:双减培训作业

“双减”带来的变化是急促的、不由分说的,这是一项牵扯各方利益,甚至改变了很多人命运的新政。

也许,每个人对“双减”都有自己的认识。但无疑,在“双减”强势落地之后,不管想没想通、愿不愿意,几乎每个人学生、家长、教师、校外培训机构从业者都在重新“校准”自我,以拿出最好的状态去适应新环境、新形势。正因如此,“双减后效应”才更值得期待。

想打篮球的孩子终于有时间了

赵泽众

“作业量真的减少了,今天留的作业回家再写一小时就能完成,以前两小时都写不完。”初二学生王梦甜说,这学期抄写类作业变少了,机械重复的作业几乎没有。

“现在学校不留书面作业,治疗完眼睛就可以回家休息了。”小学二年级学生楠楠正和奶奶乘公交车前往石家庄眼科医院,她说:“去年我就需要每天下午放学后去医院治疗眼睛,然后回家写作业,要写到晚上11点,总感觉睡不够。”楠楠的奶奶表示,孩子的眼疾与睡眠时间少有很大关系,新学期开学后,二年级不留课后书面作业,孩子能多睡觉,或许视力会恢复得快一些。

家庭作业在减少,早晨到校时间也推迟了。早晨8点,石家庄市青园街小学门口,孩子们在老师的组织下有序进入校园。往日这个时间段,孩子们已经坐在教室里上课了。“这学期孩子早上到校时间推迟了,能多睡20分钟呢。”刚送完孩子的张女士说,“千万别小看这20分钟,孩子上学时精神状态都变好了。”

石家庄市西二环新石中路口公交站,六年级学生张媛正在等车,等车间隙她和同学聊起了新学期的课程表:“这个学期,像道德与法治、科学、劳动教育、体育这样的‘副课多了起来。”在同学们的课程表上,学科类课程的数量大概为每周10节,剩下均为非学科类课程,劳動教育课也被普遍纳入各个学校的课程设置。

今年9月的一个周日,三年级学生苏子航和妈妈在河北博物院北区二楼的9、10号展厅参观。“周末没有课外培训班了,我能去看好看好玩的东西了。”苏子航高兴地说,“我和妈妈计划下周去石家庄城市馆。”

“从喜欢到热爱到酷爱,孩子练习篮球的时间增多了。”学生家长孙坛带着儿子到篮球训练场参加培训。孙坛的孩子特别喜欢打篮球,一有空就想摸摸篮球,无奈之前做作业和上辅导班占据了大量时间,导致篮球训练断断续续。“新学期开始后的每个周末,儿子都能有充裕时间参加训练。”

家庭同享政策“甜头”

付佳

“双减”政策已经落地了一段时间,不仅孩子减轻了负担,同样享受到政策“红利”的还有家长。

长期以来,义务教育阶段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存在“三点半放学”现象,这一安排的初衷是为学生减负,但在很多地方成了“校内减负、校外增负”。

“孩子上小学二年级了,因为‘双减政策的实施,我们还真是松了一口气。”家住北京东城区体育馆路街道的韩建国说,“现在学校的课后服务特别丰富,孩子选了绘画课、围棋课和朗读课,放学后还有两个小时的时间,可以完成学习任务和进行兴趣培养。”

韩建国以前经常要请假提前下班去接孩子,着实不便,现在有了学校的课后服务以及自愿托管服务,不少学生家长感受到了便利。他说,作为家长,可以放心工作,还不用花钱去找托管机构来照顾孩子;而孩子既有家长接送,又能在学校额外学些知识,确实省去了很多烦心事。不仅如此,由于不用上学科类辅导班,孩子的周末休息时间多了,亲子间的互动也增加了。

同样因为“双减”享受到“甜头”的还有李新老两口。李新退休后并没有闲着,而是和老伴儿一起加入了街道一个小有名气的老年艺术团,生活十分丰富多彩,但老两口同时也肩负着每天接送孙女上下学的任务。李新的儿子儿媳因为工作原因,大部分时间都在国外,孙女主要由两位老人带。

以前学校要求学生早上7点30分至7点50分入校,由于家离学校有点远,早高峰时道路拥挤,孩子每天6点就得起床,李新和老伴儿也得早起照顾孩子。夫妇两人分工明确,李新负责给孙女做早餐,老伴儿则当司机。“孙女今年上小学四年级,早餐都是在家吃。因为时间紧张,每天早晨都跟‘打仗似的。”李新说。

“现在孩子早晨上学时间调整了,时间充裕了不少,我和老伴儿也更从容了一些。”李新说,以前送完孩子后还空出40多分钟,现在送孙女上学后,两人正好去参加艺术团的活动,时间刚刚好。

此外,“双减”实施后,老人和孩子都不用急着奔赴各个补习班了,时间安排也比较自由,二老经常会陪孩子一起运动,例如跳绳、跑步等,提高身体素质。“感觉现在的时间更多了,没事我还会研究下食谱,给孩子增加营养。孩子父母不在身边,我们就要给予更多的陪伴和关心。”李新说。

浙江师范大学副教授张颖认为,实施“双减”为家庭关系重塑提供了契机。更加和谐的家庭关系,更有“甜度”的家庭生态,将会是“双减”献给每个家庭的厚礼。

校内教育新变化:“分层教学”驾到

武文娟 郭谦

10月17日,北京“双减”政策正式出台实施2个月。在这两个月里,“学校教育主阵地”无疑成了社会关键词。主阵地“主”在哪儿?教师是关键中的关键。

从北京市史家小学通州分校一位90后班主任由瑄的一天经历,便不难看出“双减”政策给校内教育带来的深层次变化。

早上8点20分,今天的第一节课就是由瑄的语文课。“双减”政策中,学校是“育人主阵地”的概念让由瑄记忆深刻。每每站在讲台上,望着下面一张张可爱的小脸儿,她经常不自觉地思索起这个“主”字:她自费买了小礼物,就是为了鼓励学生回答问题时“主动”思考;她布置“分层作业”,是为了鼓励学生“主动”分析;她创立“班币制”,也是想要鼓励学生“主动”行事……

“蝙蝠的睡眠特点是什么?”这堂课,由瑄为同学们讲解《动物的睡眠》这篇短文。当她把第一个问题抛出去后,“冬眠!”成了大部分同学们异口同声的回答,但有位女同学进行了“深度补充”,她说:“文章说‘冬天来临之前,蝙蝠三五成群地找昏暗的山洞、屋檐集体睡眠。它们睡觉的方式很有特点,双脚抓住岩石、木棍等东西,成团成簇地倒着睡觉。因此,我觉得蝙蝠的睡眠特点应该加上‘倒挂二字。”听了这位小同学的分析,由瑄说:“能在阅读中有所发现,并提出自己的独特理解,你很棒!”

与此同时,坐在教室第一排的一位男生,上课一直摇头晃脑不听讲。由瑄看到后走到他的身边,一边将手自然地搭在这位同学的肩膀上,一边继续讲课,只见这位男生双肩微微一抖,瞬间安静了下来。由瑄課后解释说:“我用搭肩的‘小动作,既制止了他摇头晃脑的‘小动作,又给他留了面子。什么是分层教学呢?我的理解就是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让他们在课堂上有各自的收获。哪怕在具体的知识点上没有完全掌握,但一堂课下来,懂得了尊重他人、和老师保持默契,也算是收获啊!”

由瑄这天没有第三节课,于是进入“批改作业时间”。“控制总量、全批全改、加强面批、及时反馈”是此次“双减”政策对作业批改的基本要求。

这学期,学校要求布置作业要少而精。因此由瑄所在的四年级语文教研组严格审核每班的作业量,每位老师所留的作业都要经过大家一起讨论,并根据各班实际情况来确定。“还会拿出比较好的作业范例和大家分享,年级组每次讨论如何布置作业都非常严肃。”由瑄说,为了精准估量时间,有时她会模拟学生的状态提前写一遍作业。

由瑄批改作业时,以小圆圈或者红点代替了过去用于指出错误的红“×”。由瑄解释,学校不提倡用明显的错误符号来否定学生的努力,所以会用小圆圈或者红点标出错误,目的是提示学生们这里需要修改。

下午4点10分,转眼到了放学时间。北京市的“双减”政策要求中小学的课后服务要更加丰富,史家小学通州分校将课后服务分为两部分:周二、周三放学后,学校提供了43个素质类兴趣社团活动供同学们选择;周一、周四和周五放学后,则为每个班级提供课堂延伸辅导。

当天的课后服务内容是兴趣社团。“我们家孩子今天上葫芦丝社团的情况怎么样?”“今天要在校门口哪个位置接孩子?”……由瑄的手机不时收到家长们的咨询信息,她一一耐心作答。

送走最后一拨学生时,已经接近6点了。天已擦黑,由瑄一边准备下班,一边开始想念自己三岁半的儿子,她恨不得一步跨回家去。她心里盘算着:回家后先哄哄儿子,再备一下明天的课……

培训机构老师都去哪了

张屏 张裕 王媛

“双减”政策在武汉市实施2个多月以来,不少校外学科类培训机构的老师迎来了转型挑战。他们有的已找到新工作,并且开始适应新岗位,也有部分人选择留守在教育培训行业,但其中不少人的职业方向发生了变化。

早上5点多起床,6点30分出门,8点前到校……今年9月1日起,李晓迎来了新的工作节奏。“刚开始真有点不适应,毕竟我以前都是早上8点30分出门,9点前到公司。”曾是武汉一家培训机构市场部总监助理,现为武汉某寄宿制民办学校副校长的李晓说,如今她每周住校两三天,其他日子得花近3个小时在通勤上。

李晓之前在武汉一家培训机构工作了9年,那时她就常接到民办学校的邀请,但她从未想过离开教培行业,直到今年“双减”政策正式落地。7月25日,李晓离职,次日,她便入职了现在这家民办学校。

作为副校长,李晓目前负责学校的招生、人事、对外合作以及发展规划制定等工作,收入与从前差不多。“毕竟是不同的平台,我在心态上需要做很多调整。与教培机构相比,学校的琐事多一些,尤其是在寄宿制学校,我需要花更长时间待在校内,得调整工作的节奏和时间。”

在武汉市一所初中,今年8月底入职的校聘教师中,有3人曾在校外培训机构工作。2015年从武汉工程大学毕业的陈老师,此前在光谷一家培训机构当数学老师,最多同时负责100多名学生。教学业绩不错的他,被一些家长挽留做“一对一”老师,但他还是选择了参加公办学校的招聘。目前,他负责教七年级两个班的数学。

受疫情影响,今年很多学校将招聘校聘教师的时间从此前的7月延后到了8月中下旬,因此,到公办学校应聘的原教培机构老师数量猛增。多位校长说,他们非常希望能留下优秀教师,但现实问题是,按照现在的教师招聘政策,部分培训机构教师很难考进来,学校可能因此流失一部分人才。

25岁的小杨目前在一所公办初中做校聘教师,教九年级数学。2018年大学毕业的她今年参加了几次校聘教师招聘,试讲时都表现得很好。她说,她已经享受不到应届生就业的政策优惠,若参加教师社招,需要攒3—5年校聘教师经验,到时她就快30岁了,除了在好几年内收入较低,未来发展也会受限。小杨希望能有相关政策帮助教培机构教师转型,给予更多参与考试竞争的机会。

为了突破“应聘社招教师需要工作年限”的门槛,一些原培训机构老师选择考教育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希望将来以应届生身份重新进入教育行业。

武汉人小李就是这样。她大学学的是播音主持专业,毕业后到光谷金融港的某线上培训机构工作,当小学语文辅导老师。于今年9月辞职后,她决心要考一所省属高校的教育学专业研究生,打算毕业后继续从事教育相关工作。“我其实很喜欢自己从前的工作。公司里年轻人多,工作氛围好,我也喜欢当老师,教孩子们学习知识很有成就感。”小李说。

也有一些人选择考公务员。“国考报名已经开始了,我正在研究哪个岗位比较好考,看来明年的竞争会非常激烈。”28岁的原教培机构教师小王说,他也在犹豫,要不要同时报名考个研,多一个转型的可能。

有报告显示,选择留在教培行业的老师中,有近五分之一选择了素质教育方向,其次是私人家教、留学考试与高等教育这三个方向。

猜你喜欢

双减培训作业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会议·培训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快来写作业
会议·培训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作业
教师培训还需“精准滴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