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为科创新团队金灿课题组在光催化C—H官能团化研究领域取得系列成果

2021-12-03学术期刊社

发酵科技通讯 2021年2期
关键词:光催化研究成果课题组

日前,浙江工业大学药学院、绿色制药协同创新中心苏为科创新团队金灿教授课题组在光催化研究领域取得一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3篇学术论文分别在Green chemistry(IF 9.48),Organic letters(IF 6.091)上发表。

太阳能是地球上最丰富、最清洁的能源,通过光催化反应构建多种C—C键制备具有潜在用途的药物分子,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近两年,金灿教授课题组在光催化C—H官能团化研究领域开展了系列研究,先后提出了光敏剂促进的可见光催化C(sp2)—H键(含氟)烷基化新策略和无需外源光敏剂的光促自催化串联反应新方法。相关研究工作在Green chemistry,Organic letters,Organic chernistry frontiers,Chemistry-an Asian journal等高水平期刊上发表论文11篇,其中中科院一区SCI论文6篇;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6件,其中授权2件;已与省内制药企业签订横向合同2项(合同金额700万元),相关技术有望在维生素类药物生产中得到应用。

香豆素类化合物具有潜在的药理活性,课题组发展了一种可见光诱导NHP酯(N-烷酰氧基邻苯二甲酰亚胺)与香豆素脱羧偶联新方法,首次实现了香豆素类化合物C-3位伯烷基化。该研究成果以“Visible-light-induced regioselective alkylation of coumarins via decarboxylative coupling with N-hydroxyphthalimide esters”为题发表于Organic letters(2019,21,2064-2068),并入选ESI高被引论文。为避免含贵金属光敏剂的使用,课题组改用低毒廉价的染料作为光催化剂,同样以NHP酯作为烷基化试剂,首次实现了喹喔酮C-3位的烷基化。在此基础上,课题组又发现了可见光诱导荧光素促进的二氟取代五元/六元环内酰胺类化合物的制备新方法。相关研究成果分别在Chemistry-an Asian journal(2019,14,3344-3349),Organic letters(2021,23,617-622)上发表。

随着研究的深入,课题组发现喹唑啉酮类化合物可吸收400 nm以上可见光,并且其激发态具有特殊的光化学性质。喹唑啉酮在反应过程中作为能量转移(EnT)载体可自催化多氟溴代物C—Br键的均裂。该方法可构建一系列喹唑啉酮并环结构,且无需额外光敏剂或添加剂。该研究成果在绿色化学顶级期刊Green chemistry(2021,23,575.)上发表。同时,课题组研究还发现激发态喹唑啉酮能活化基态O2并得到具有强氧化能力的单线态氧,经1O2与全氟亚磺酸钠之间的SET单电子转移可得到全氟烷基自由基。通过该方法可制备得到一系列全氟烷基取代的喹唑啉酮衍生物,研究成果在Organic letters(2021,doi:10.1021/acs.orglett.0c04225)上发表。

猜你喜欢

光催化研究成果课题组
中国船舶集团第七一四研究所多种期刊类研究成果(包括对外发行的和内部发行的)征订单
强本拓新的研究成果反哺本科教学与国际化人才培养
基层工商联职能发挥的制约因素及破解路径
Marvelous mural 神奇的壁画
延长石油集团研究院十大基础研究成果
中国船舶集团第七一四研究所多种期刊类研究成果(包括对外发行的和内部发行的)征订单
半导体光催化材料钨酸铋的研究进展
二氧化钛光催化产生超氧自由基的形态分布研究
四川省非重点贫困县脱贫攻坚的实践与思考
——以夹江县“插花式”精准扶贫为例
以“绿色+文化”推动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以乐山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