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机电类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

2021-12-03贵州铁投都拉物流有限公司熊筑生

电力设备管理 2021年1期
关键词:机电类特种设备监察

贵州铁投都拉物流有限公司 熊筑生

由于特种设备使用中易发生伤亡事故,安全问题受到特殊重视,许多国家将特种设备作为特殊设备对待,制定出严密的法规标准体系,监督从事设计、安装、维修等各部门共同遵循,形成大致相同的安全管理模式。当前我国处于市场经济建立完善阶段,特种机电设备安全管理体系如何适应国内外形势是目前面临的突出问题。

1 我国机电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现状

1.1 机电类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概述

特种设备是我国专有名词,国际上对锅炉、电梯、客运索道等危险性较大设备进行安全管理,但未形成特种设备统一概念。狭义的特种设备概念最早在80年代末,《江西特种设备生产安全管理规定》将各类起重机械、木工机械、手持电动工具等定义为特种生产设备。2000年《特种设备质量监督安全监察规定》对特种设备定义为因设备内外在因素影响易发生事故、造成人身伤亡的危险性较大的设备,包括起重机械、游乐设施等机电设备。

广义的特种机械设备是2003年颁布《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确立,2009年颁布修订《条例》所称特种设备是涉及生命安全的锅炉、压力管道、客运索道等设备。机电类特种设备包括其中机械、大型游乐设施等[1],机电类特种设备具有种类多、分布范围广、安全隐患多、事故损失惨重等特点。特种设备分布领域广泛,涵盖包括石化、医药等近百万个企事业。随着我国工业飞速发展,特种设备数量迅速增加,生产企业快速成长。特种设备危险性大,所处工作环境恶劣,压力管道是各种工业装置组分,常承载易燃易爆物质,发生事故损失惨重。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是政府行为,公共产品是设备安全服务,管理是在一定环境下为实现特定目标运用有效资源进行计划控制等社会活动。公共与非公共领域是社会生活基本领域,现有文献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尚无确切定义,结合特种设备特点将其定义为国家授权特种设备监管部门为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依法通过对设备设计、安装、使用等环节进行监管开展的活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特点体现在以实现降低事故率为目标,是以政府为依托公共权力运用过程。

1.2 机电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现状

解放前我国工业发展落后,上海有自由职业者组织的锅炉检验师协会对全市锅炉定期检验,在日伪统治区东北城区设专人负责管理锅炉。建国后根据安全监察机构创建时间划分,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经历曲折发展历程。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在实践中发展,不断强化安全监察,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以行政监察为主,建立中央集权的数量庞大安全监察机构,特种设备设计、安装及监督检查全过程在行政监察范围内[2]。

特种设备管理采取模式是政府授权职能部门对设备强制性监管,制定完善的法律体系调整涉及特种设备安全关系行为,对设备设计等环节提出监管要求。1982年前我国经济成分单一,锅炉安全管理以政府文件为依据,1960年制定首个锅炉安全监察规范,1982年劳动局颁发《压力容器安全监察规程》。改革开放后原有行政管理体制不能适应发展要求,国家颁布《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条例》以法规形式确定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工作方法内容,为建立锅炉压力容器安全检查制度提供法律依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颁布使特种设备安全检查有了法规依据,我国特种设备法律体系组成分为行政法、安全技术规范等层次,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经过多年发展积累可行的经验,主要包括源头治理、精细管理等[3]。

改革开放后我国特种安全设备安全管理取得明显成效,由于政治体制改革滞后,制约机电特种设备管理工作的深化,存在权责不清、效率低下等问题。我国特种设备管理与先进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分析我国特种设备管理模式问题有助于提高设备安全管理水平。造成我国机电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问题原因包括法律有待完善、监管体制有待理顺、监管方式有待转变、经费保障有待增强,我国特种设备法治建设经过多年发展建立完整的法律体系,为确保经济运行安全发挥重要作用,但目前相关法律有待完善,体现在立法层次较低,条例与法律冲突。

特种设备监察机构职责明确,但机电特种设备管理存在不少问题。特种设备种类繁多,涉及能源、冶金、交通等多个部门,军事装备、航空航天器及矿山井下使用特种设备不适用条例,房建工地特种设备安装监管由建设主管部门依法执行。特种设备安全涉及不同利益主体,多头管理下由于不同利益博弈结果,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中体制不顺现象普遍存在,造成某些行业使用设备不多。以行政许可为基本特征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方式,现有管理部门难以完全适应改革需要,必须从行政手段为主向以法律手段为主转变,从部门监管向综合治理转变。

1.3 发达国家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经验借鉴

美国、欧盟等国家地区重视特种设备安全,可以分析发达国家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经验,为我国特种机电设备安全管理提供借鉴。美国地方政府各地事务管理有自主权,法律规定可优先采用各地法规,对特种设备监管主体方法有很大差异,联邦职业安全卫生局负责监管起重机械,联邦政府安全委员会对移动式游乐设施有监督权,联邦政府不监管锅炉与电梯安全性能,压力容器安全性能由各州立法机构授权监管机构管理。

美国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立法最早将锅炉纳入强制性监管,电梯立法时间较晚,70年代起重机械立法大量出台[4]。根据锅炉安全特点分析,压力容器设计制造是关系到设备安全重要环节,锅炉监管从设计制造开始扩展到安装使用等各环节。美国锅炉压力容器监管取决于各个州、领地和少数几个自治城市的自行决定,电梯安全性能可通过安装检查保证。电梯监管是安装后验收检测,现代电梯技术发展实现自动运行功能,很多电梯无专人值守,严格的预防维护保养是电梯可靠运行的保证。起重机作业环境复杂,美国起重机检查侧重作业检查,包括性能荷载与环境检查。制定游乐设施技术标准难度大,游乐设施事故会引起媒体社会各界的关注,美国大型游乐设施检查重点开展安装定期检查,注重日常检查。

2 特种机电类设备安全管理对策

我国特种设备通过强化加安全监察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但相比发达国家特种设备事故发生率居高不下。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起步较晚,发达工业国家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完善,借鉴先进管理经验应全面吸收长处,确立多元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主体,建立充分利益博弈机制,微观层面吸收他人先进技术成果。

我国机电类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存在许多问题导致事故发生率较高,分析主要原因是未重视生产过程,工作人员素质较低,未严格按规定科学化施工。针对机电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问题,借鉴发达国家管理经验改进我国机电类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需重视特种设备质量,提高各环节操作人员综合素质,严查违规作业人员,规范技术检验人员工作流程。机电特种设备质量是关乎机电市场发展重要课题,处理不好设备质量会制约我国市场经济稳定发展。具体生产中形成大意心理严重影响企业品牌的地位,强化机电特种设备质量观念非常重要。往往由于不重视特种设备质量引发系列安全事故造成严重的设备管理问题,要从具体强化设备意识上抓起,提升机电设备安全管理水平。

机电类特种设备工作需抓好实践操作能力提升,依靠实际规范操作技术是关键。操作不熟练会严重影响实际生产工作质量,要注重强化按规定办事的意识。由于未按规定科学化管理会影响机电特种设备使用安全性,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严重损失,为有效保证机电类特种设备管理科学化,必须抓好具体安装工作,对技术人员从严管理,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使其发挥好各自技能为维护管理秩序奠定基础。原来我国一些从业人员未达到要求操作,影响机电类特种设备的安全保障,要抓好质量安全保障,同时强化从业人员业务素质,有效保证机电特种设备安全。针对操作人员综合素质因素,相关部门应制定规章制度提高操作人员综合素质,规范工作流程,根据机电类特种设备使用环境制定详细安全管理制度,明确不同人员在安全操作等方面规定。

特种设备事故呈现出伤害作业人员多、伤害无安全知识者多、伤害维修人员多的特点,表明机电类特种设备现场管理具有较高危险性,安装操作中违规会增大安全事故发生率,应加强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定期举行安全教育讲座活动,要求作业人员积极参与,提高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技术检验是机电类特种设备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相关部门应将设备技术检验作为重要工作落实,编织技术检验手册,要求严格按照检验内容操作。定期进行技术检验培训,保证检验工作质量,按机器技术检验细节管理,如严格按规范记录检验数据、确保记录内容清晰、保证数据结果准确性等。

3 结语

机电类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是涉及生命安全的电梯、客运索道与场内专用机动车辆等特种设备复杂系统工程,特种设备发生事故会造成人身伤亡重大损失,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速度。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取得显著成效,但按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特种设备安全状况存在很大差距,要求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安全管理模式。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要以设备使用安全为目的,以法律、安全技术规范为依据,将特种设备安全运行置于有效控制中,保证机电类特种设备使用安全。

猜你喜欢

机电类特种设备监察
严把“三关” 强化疫情期间特种设备安全监管
基于Spring Boot的机电类特种设备风险防控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新形势下的特种设备网络安全防护探讨
更正启事
机电类特种设备检验工作中的沟通探讨
接地技术在机电类特种设备中的应用及检验
西部特种设备网
水政监察
智慧监察“行稳”方能“致远”
独立设置“环保警察”促环境监察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