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提升红色家书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功能探析

2021-12-02张成凤白金凤

黑龙江教育·高校研究与评估 2021年11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途径功能

张成凤 白金凤

摘    要:红色家书是不可再生的红色文化资源,是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和积累的宝贵财富。红色家书不仅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精神财富,先进文化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载体。新时代背景下,充分发挥红色家书的政治导向功能、情感感召功能和道德示范功能,积极探索实现红色家书爱国主义教育功能的路径,对涵养高校大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怀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红色家书;爱国主义;功能;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1)11-0003-03

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和2020年2月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的《教育系统关于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工作方案》都明确提出通过打造有效载体,加强学校教育,引导广大师生从感性到理性、从自在到自为,激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红色家书是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和积累的宝贵财富,是不可再生的红色文化资源,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背景下,以红色家书为爱国主义教育新的载体,融入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深入挖掘其爱国主义教育功能,探索红色家书融入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途径,对厚植大学生家国情怀,培养其成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有用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新时代挖掘红色家书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的意义

大学生是党和国家的未来,是民族复兴的希望,肩负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责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是引风气之先的社会力量。一个民族的文明素养很大程度上体现在青年一代的道德水准和精神风貌上。”[2]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生良好文明素养的基本构成内容,在大学生人生“拔节孕穗”期挖掘红色家书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对拓展爱国主义教育载体,实现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挖掘红色家书爱国主义教育功能,认识其历史传承的必然性

红色是新时代大学生最鲜亮的底色,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3]红色家书作者是中国共产党员或追求进步的人士,属于红色文化,书写于烽火年代,承载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史。“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知道自己是谁,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了解今天的中国,要从了解她的昨天开始。”只有通过学习历史,把古与今贯通起来,才能真正弄清中华民族从哪里来,将往哪里去。红色家书虽是作者书写的家信,但字里行间体现的是在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和影响下,中华民族追求独立自主的革命斗争史,展现的是中华民族危难之际,中国共产党人及进步人士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奋斗的家国情怀,是一封封记录革命先烈为谋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第一手史实资料,而这些思想与情怀,统一于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具有歷史的必然性。

(二)挖掘红色家书爱国主义教育功能,呈现其鲜明的时代性

恩格斯指出:“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包括我们这个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4]红色家书产生于民族深难之际,是家书作者在革命实践中汲取马克思主义理论而形成的思想成果,体现的是中华儿女严谨家风、热忱爱国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与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一脉相承。新时代,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红色家书的精神内涵与爱国主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要将大学生培养成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优秀接班人,就必须挖掘红色家书的时代特征, 将红色家书的时代特征统一于新时代教育之本——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之中。

(三)挖掘红色家书爱国主义教育功能,体现其教育载体的延展性

载体在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教育内容的拓展、教育形式的开展、教育成效的延伸、教育目标的完成都离不开有效载体。目前,爱国主义教育载体有纪念日、重大节日、景观及重大工程、红色资源等,红色家书隶属于红色文化载体。目前对红色家书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研究鲜为罕见,而红色家书是融内容、人物、信息、史料为一身的教育载体,见证了家书作者自强不息、奋发有为、求真务实、清正廉洁的精神,蕴含着家书作者深厚的家国情怀。品读红色家书,跟随家书作者穿越时空,在新时代背景下重温中国革命历史,能够进一步加深大学生对党、对人民、对中国革命的正确认识,引导大学生从感性到理性、从自在到自为,将理性爱国厚植大学生心中,因此,红色家书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教材。

二、新时代红色家书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

罗荣桓给女儿的信中说:“为人民服务,已成终身职业。”[5]革命烈士吉鸿昌在遗书中写道:“夫今死矣!是为时代而牺牲……”[6]品读红色家书,透过时光,我们可以看到革命先烈们满腔的爱国热忱和不屈的革命精神。红色家书展示出的丰富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具有强大的政治导向功能、情感感召功能与道德示范功能。

(一)政治导向功能

红色家书本质上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先进文化产物,是革命先烈奉行的道德准则与人生价值观。通过学习红色家书,可以深化大学生对国家陷于危难之际中国共产党人为建立新中国、捍卫国家主权所拥有的神圣责任感和强烈爱国情,可以进一步激发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增强大学生的忧患意识,居安思危,从而进一步坚定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自觉统一于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实践中。

(二)情感感召功能

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小家”与“大国”紧密相连、同命相依。红色家书中字字流露出革命先烈崇高的家国情怀。任何时代,最能打动人心的就是贴近生活、真实而平凡的品质和精神,通过品读红色家书,感受家书作者字里行间的真实情感,体悟家书作者为国家民族的独立、为他人幸福舍生取义、无私奉献的英勇献身精神。红色家书的真实性、鲜活性,充满了人性的光辉,相较专业理论灌输,更易被大学生接受与认同,更能引起大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从而产生巨大的情感感召力,激励大学生树立家国情怀,融个人、家庭情感与爱国情感于一体,引导大学生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党的事业和祖国建设统一起来。

(三)道德示范功能

红色家书是革命时期真实斗争场景的第一手史料,其中蕴含着作者艰苦奋斗、精忠报国、仁爱诚信的优秀品质,具有强大的道德示范作用。例如,革命烈士家书中说道“我满意我为真理而死”,这句话折射出家书作者追求真理、求真务实的革命精神,通过红色家书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更能加深大学生对革命先烈和先进分子光辉事迹的了解,深切感受家书作者的人格魅力。爱国主义教育中,榜样和鲜活事例的思想冲击远大于理论的讲述,大学生在家书侧写这些榜样和鲜活事例中,潜移默化地强化了对真善美道德的认知,坚定了对真善美道德的追求,同时也在红色家书的文化熏陶中,实现了真善美道德品质的塑造。

三、新时代红色家书爱国主义教育功能实现的途径

“爱国主义”这四个字,其中“爱”是人们内心深处的体验和情感,表达的是对党、对国家的信任和忠诚,是政治认同的体现;爱国主义这一思想,在本质上呈现出感性和理性两方面;“主义”这一词是爱国情感从事实上升到价值的体现,是爱国行动到理论系统的升华。因此,新时代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理性科学的爱国主义思想,必须遵循红色家书的历史性与时代性相统一原则、政治性和道德性相统一原则、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原则,积极探索实现红色家书爱国主义教育功能的有效途径,对提高大学生理性爱国教育实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用好紅色家书传播渠道,提升大学生对红色家书的感性认知与理性认知

当代大学生是网络时代的“原住民”,生活中无网不在、无网不欢,因此必须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身体力行的体验来增强红色家书的传播力,提升大学生对红色家书的认知度。一是用好网络平台宣传渠道,扩大红色家书文化传播的覆盖面。高校要充分利用两微一端、抖音等大学生熟知常用的网络平台发布有关红色家书故事的微视频,引发学生对红色家书探究追寻的兴趣,同时鼓励大学生将追寻红色家书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悟发布到网络平台,引导大学生既成为红色家书的受众者,又成为红色家书的传播者。二是打造青年“网红”,讲述红色家书故事,用“网红”效应引领家书文化传播。大学生将网络平台、微课堂作为阵地,深情讲述家书故事,讲述过程中,不仅可以使青年大学生产生强烈的爱国共鸣,还可以以讲述者的形式感染听众,最终形成“要我听故事”转变为“我要讲故事”的氛围。三是设置以红色家书为主题的理论研究项目,深化大学生对红色家书的理论认知。将红色家书研究纳入高校思政理论研究专项,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实现大学生对红色家书从感性认知到理性认知再到理论研究的突破,增强大学生对红色资源的文化自信。以上红色家书的传播渠道,不仅激发出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还深化了大学生的忧患意识,从而进一步坚定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和价值认同,将个人行为自发自觉统一于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实践中。

(二)用新高校课程建设,深化红色家书融入新时代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功能

课程建设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学校内涵式发展的基础。培养具有爱国情怀的大学生,系统的课程教学、高标准的理论讲授是最重要的一环。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必须加强教育载体进课堂,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一是注重思政课程建设,将红色家书内容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结合,列入两课教学。高校中,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第一课堂,是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红色家书内涵丰富、形式多样,为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趣味性提供了素材,结合党史国情教育,找准红色家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融合点,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形成从红色家书原文到教材再到研究理论不断深化的教育路径。二是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将红色家书蕴含的家国情怀教育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大学生学好专业课程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富强,红色家书字里行间充斥着革命先烈为国家富强而奔走献身的真挚情感,两者目标具有一致性,因此,红色家书具有跨越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

(三)用足校园文化建设,拓宽红色家书融入新时代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方式

校园文化作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第二课堂,是最能潜移默化地激发大学生爱国情感的空间,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要将红色家书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一是要注重精神文化建设,学校可以开设校园广播专栏,每天定时讲述红色家书故事,让大学生跟随广播讲述,走进那战火纷飞的年代,感受革命先烈为中华民族解放作出的勇敢抉择,从思想上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共鸣。二是将红色家书融入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增添“红色家书”文化景观。大学生漫步于校园中,在享受校园优美环境的同时可以了解红色家书,阅读红色家书,受到红色家书的文化熏陶,潜移默化中,增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怀。

(四)用活红色家书文化实践,增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说服力

实践永远是最好的老师,坚持教育与实践相结合,也是最有效的教育方式。红色家书作为历史史实,本身就是革命先烈实践的成果,因此要结合红色家书的文化特征,积极开展实践育人。一是利用暑期社会实践,以红色资源为基础,开展户外追寻红色家书的活动。跟着家书作者的步伐,走进红色纪念馆,了解革命历史,倾听家国故事,升华自己的爱国情感。二是对家书作者、后人及红色家书收藏者进行专访,走进家书作者的旧居旧址,倾听他们讲述那段战争历史和亲情故事,与邻居街坊共同回忆那段峥嵘岁月,畅谈祖国发展,让大学生在家书作者成长的环境中体悟当时的情景,促进爱国主义情感入脑入心。三是加强红色家书文化的宣传实践。利用“三下乡”活动和“阳光支教”活动,组织红色家书宣传队伍,以红色家书主题展、红色家书故事会等形式为山区、乡村传播红色家书故事,在传播过程中,加深对红色家书文化精神的理解和认同,传承革命先烈的爱国情、报国志。

红色家书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统一,承载着中国革命真实历史故事的第一手史料。新时代,将红色家书与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融合是社会主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形式,也是高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方式。高校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深刻体悟红色家书中所蕴含的爱国情怀,还要挖掘红色家书中蕴藏的爱国主义教育元素,充分发挥红色家书激励大学生、感化大学生、教育大学生、引导大学生的功能,最终涵养大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爱国情操,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断奋斗。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201.

[2]习近平.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280.

[3]陈永刚.红色文化融入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实现路径[J].未来与发展,2020(3).

[4]侯惠勤.试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0(1).

[5]《红色家书》编写组.红色家书[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207.

[6]中国人民大学家书文化研究中心.红色家书背后的故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41.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途径功能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关于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几点思考
爱国主义教育
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31例
辨证施护在轻度认知功能损害中的应用
爱国主义教育
浩然正气贯长虹 爱国主义谱新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