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北窑洞窗棂纹样及工艺美学

2021-12-02王之晶詹秦川

艺术品鉴 2021年32期
关键词:窗棂格纹十字

王之晶 詹秦川

一、窑洞窗棂

建筑是地区经济与文化的反映,人居建筑更是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窑洞正立面,仅有门窗在其布局中,其中窗占了很大比重。窗棂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在千百年的传承中,从最初的居住采光需求逐渐发展为窑洞不可或缺的重要装饰,门窗的统筹安排决定着建筑的造型,风格。窑洞正立面为窑脸,窗就像“眼”一样,窑洞内的人透过这一框感受光景,窑洞外的人看向这一窗,满眼帧帧人生画面。

窑洞的窗户是极具地域特色的,窗的整体呈拱形,在结构上,门窗是相连在一起的,分为上下两部分,窗的上部分称为“大窗”,由顶窗、脑窗、上斜窗、天窗、夹耳窗和下斜窗组成,他们由脑戗、圆戗、天窗戗、丁字戗、通柱和雕花围成。因为受到结构限制,上斜窗和下斜窗的变化较小,多以格形的几何形体变化为主。变化较多的是天窗和脑窗,可以融入较丰富的民俗元素。窗的下部分称为“小窗”,由平戗、副戗、门戗、窗柱、腰花墩等组成。上窗和下窗由横楣分割,正窑多为双扇门,侧窑为单扇门,若门在一侧的窗又称为坐窗或方窗,门在中间的窗则称为耳窗。窗棂即为窗格子,也叫作雕花格子,工匠按照窗户的大小和结构,在其中添加木条为其设计装饰,这些木条也叫棂条,窗棂和窗格共同组成门窗完整的图形,棂条为单数,格子为双数,构成十字格纹,代表一雌一雄,天地阴阳交合。除十字格纹外,窗棂装饰花样繁多,组成的图案在设计上都有深刻地寓意,装饰元素多以表现当地风情民俗文化的题材为主,体现陕北人民朴实善良,向往美好生活的期许。

二、窗棂纹样

陕北窑洞窗棂的装饰内容极为丰富,繁简不一,纹样繁多,其装饰图形多与中国本源哲学理念和中国传统符号相结合,充分体现了道家学说的哲学思想。从结构上来说,窗棂由窗格包围套件,拱形圆窗采用对称平衡的构图,形式讲究规整有序,窗格线以横竖水平垂直的布局分割窗框。民间木作工匠在使用线条语言时,多使用中轴线对称的布局原则,调研发现:大至整个门窗布局,小至天窗、斗窗和窗棂纹样等,都以“*”或“+”符号形成的中心点为构图基准。陕北窑洞的窗不仅是采光和通风,更是一幅幅传统民间画作,最常见的窗棂装饰花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一)几何类纹样

几何类纹样是扇贝窗棂装饰图腾中最常见的一种,由点线面拼合排列组成几何图形,如方格纹,菱形格纹,斜形交叉格纹,星形纹,X 形纹等,这类格纹在做工上相对简单,但整体排列给人简单大气之感,同时,平衡对称的布局使结构更加稳固。在整体窗棂装饰中,简单的格纹造型很好的衬托了其他花纹的精致,同时,精简的格纹对窗棂整体装饰起到中和作用,避免过于烦琐。

(二)动植物类纹样

中国人民从古至今都对大自然心怀敬畏,在传统建筑装饰中常使用大自然中的动植物元素,这类元素常伴有吉祥寓意。在陕北窑洞窗棂的装饰中,动物类纹样有蝙蝠、蛇、鱼、龟、蝴蝶等。蝙蝠本是躲在黑暗中的动物,但因它的名字与“遍福”谐音,于是中国人民寄予它“遍地是福”的美好寓意,象征富贵如意。龟不同于其他水生动物,在离开水后仍可以短期生存,且龟在兽类中属于寿命极长的动物,很早就与龙,凤,虎并列四神兽之一,是长寿和神圣的象征,龟的背部长有硬甲,在遇到危险时,龟头和龟的四肢可缩进龟甲避险,龟甲在古代也常做占卜,人们也将所占卜的事项和卜辞刻记在甲壳上,称为甲骨文。鱼作为装饰纹样在中国出现的很早,早在原始社会时,就在陶制品上发现了鱼的装饰纹样,具有较多的吉祥寓意,鱼的繁殖力较强,象征多子多福,在重视血脉传承,家族衍生的中国传统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鱼谐音“余”,寓意“年年有余”。植物类纹样有树木,花卉,果子和农作物等,其中花卉元素是使用频率最高的,如莲花,海棠花,牡丹花,莲花,梅花,石榴花等,“石榴开花结籽稠”取“籽稠”之意,祈愿子孙兴旺。这些植物类纹样表面用途是装饰,实则也是在表达陕北人民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许,中国古代的工匠用灵巧的双手将大自然中的生物用线条提取形体,赋予他们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

(三)文字类纹样

中国的汉字是世界上唯一没有间断而传承下来的文字,汉字从古至今几经更迭,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载体。陕北窗棂装饰很多都运用到了中国传统汉字元素,如工字格、寿字格、冉字格、双喜格、云纹格等。每个装饰字格的字面意思多为吉祥,“厚禄、长寿、多福”三点自古就是中国人民所向往的,不管是中国历代君王,还是现代人民,长寿也一直是人们所期望而历久不衰的话题。寿字格经过繁体字的变形,通过艺术的表现雕刻于窗户之上,寓意同龟纹,代表长寿,也常与富字纹同用,有富贵长寿之意。云纹格也称“云勾格”,工匠常常在里面裱上红枣,石榴,日月等吉祥图案。万字格常见的有“勾连万字”,寓意万福连绵。一横一竖两个窗棂形成十字交叉贯通,寓意四通八达、四面八方广进财。这些汉字纹样,在组合变化之后,将中国文字文明融合并传承在陕北窗户的一框框景致中,独特方正的汉字结构也使窗棂建造结构更加稳固。

(四)生活类纹样

艺术来源于生活,精巧的工匠也常运用日常生活的点滴来丰富窗棂装饰。常用的元素有灯笼,钱币,如意等。灯笼纹样是生活类纹样中最常见到的,工匠将圆圆胖胖的灯笼形体简单化,做几何线条的提取,八边形的造型使中间留有空白,旁边点缀其他雕饰,使整体窗棂有疏密变化,更富有美感。如“核桃仁子乱开花”“九宫嵌海棠”等元素,都是陕北人民对于日常生活中美好点滴的珍惜。

三、窗棂工艺美学

陕北的门窗工艺也是世代流传至今,好的木料才能制作出好的门窗。冬经“九”、夏经“伏”的制作工艺,可使木料干燥到位,在正式制作窗棂前,如果木料还有潮湿,则需要用文火或利用刚出完砖的热砖窑内将湿料烘干,木料才可以作为门窗材料进行使用。门槛的选料多为坚硬耐磨的枣木或槐木,且忌用梨木,因“梨”与“离”同音,有不好的寓意。做门窗支柱部位的平戗多用椿木。组成整个门窗的木与木之间,没有一个铁钉和皮胶,这源于中国古代人们伟大的工艺智慧,人们针对不同的物料和作用,运用不同的榫卯工艺将木头之间拼接的严丝合缝,它不同于当代建筑排架、框架或者钢架的特殊柔性结构体,可以承担较大的负荷,且允许结构产生一定的变形,从而也具有一定的抗震效果,这在中国古建筑中是常用且精巧的建造结构。

(一)直角结合

直角结合在陕北窗棂中运用较多,采用的是俏皮割角单榫,又叫表面大夹角。它适用于断面较窄,强度要求大的框架结构,常用于窗框拐角结合,桌椅脚架等。直角结合的榫卯工艺结构稳固并且制作简单,虽叫做直角结合,但斜肩可以根据需求结合成任意角度。

(二)十字结合

十字结合也叫作十字搭接,这种榫卯工艺是一种将两根棂子十字交叉搭接在一起的常见工艺,制作方法是将两根料各挖一半进行扣合,能够快速稳固的搭接出需要的几何图形。圆形物料也可运用这种榫卯结构制作出曲线造型。十字相交双凹槽互咬在陕北窑洞窗棂中最为普遍,解构稳定性也是极强。

(三)米字结合

相对十字结合,米字鱼脊棂交叉咬口的难度较大,要求工匠对于物料尺寸精确的把握,也需要锯工的到位,使木料不偏不倚的咬合在一起。这种相交卡卯的工艺也叫作“切腰子”,结构更加稳固。

(四)小格肩榫

陕北窑洞的窗棂中有很多民俗雕花样式,这就需要用到小格肩榫卯工艺来进行固定,小格肩榫通常用于倒角起线,或窗棂装饰中圆材的十字或丁字的结合部位,窗棂上的雕花经过圆化处理后,必须使用小格肩来结合,以此来巩固结构。

四、结语

窗棂文化是陕北地区独特的民俗文化,小小的一扇拱窗,是陕北地域环境和人文风情的载体,更是陕北文化规制的体现,它是陕北人民对于这片黄土的依恋寄托。窗棂的装饰纹样是经过一代代陕北人民不断传承发展的,每一处精致的图形纹样,每一个天衣无缝的榫卯卡扣咬合,都是陕北人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虽然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如今的窑洞正慢慢消失,精巧美丽的木质窗棂逐步由透明的玻璃所代替,窑洞的质朴与韵味正一点点的被现代的建造与装饰手法所抹掉,人们对于窗棂的熟悉度逐渐下降,对窗棂之美的热爱也逐渐减弱,但希望在以后的文化熔炉中,传统窗棂文化可以与当代新文化交融,焕发陕北窗棂新的美丽,让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通过艺术形式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猜你喜欢

窗棂格纹十字
江南窗棂文化在拼布服饰品中的运用
张竹君与中国赤十字会
俏皮格纹
十字棋
羊城快速通道
最特别的旅行小贴士:寻找故宫里的窗棂
2018车企进阶十字诀
格纹通勤日
巧用十字相乘法解题
秋冬季格纹九大穿搭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