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忻州市杂粮利用跨境电商平台出口问题研究

2021-12-02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1年6期
关键词:忻州市忻州杂粮

刘 星

(忻州市杂粮产业发展中心,山西 忻州 034000)

近年来,新兴的跨境电商正在业界掀起一阵风潮,这对忻州市杂粮农产品开拓国外市场带来了新的机遇。当前,山西(忻州)杂粮出口平台正在建设中,这对忻州市杂粮农产品出口产生积极作用,但在杂粮农产品出口过程中也面临跨境电商平台国外推广难、从事跨境电商人才缺失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分析忻州市跨境电商平台出口的优势和现状,进而给出解决问题的建议,让跨境电商平台更好地促进忻州市杂粮农产品出口,不断提升忻州杂粮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

1 建设忻州杂粮出口平台优势

1.1 产业发展基础厚实、潜力巨大

忻州市地处山西北中部,黄土高原东端,山大沟深,气候冷凉,无霜期短,而且干旱少雨,特殊的生长环境孕育了独具特色的忻州杂粮。据不完全统计,忻州种植的杂粮有四大类20余个作物种类,即谷类(谷子、糜黍、莜麦、荞麦、藜麦、高粱等)、豆类(红芸豆、黑豆、绿豆、蚕豆、豌豆等)、鲜食玉米(甜玉米、糯玉米、甜糯玉米、水果玉米等)、薯类(马铃薯、红薯)等杂粮作物。

近年来,忻州市杂粮种植面积保持在23.33×104hm2以上,占全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近1/2,约占全省的1/4;总产量60×104t以上,约占全省的1/3,其中红芸豆、藜麦种植面积与产量均占到全省的80%以上、全国的1/3以上;谷子、糜黍、甜糯玉米等面积和产量位居全省第1位,莜麦、马铃薯等位居全省第2位。在全国杂粮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形成了“世界杂粮看中国,中国杂粮看山西,山西杂粮看忻州”的产业地位。先后被农业农村部命名为“忻州杂粮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以及“中国杂粮之都—忻州”“中华红芸豆之乡—岢岚”“中国藜麦之乡—静乐”“中国亚麻油籽之乡—神池”“中国甜糯玉米之乡—五寨”“中国甘甜红薯之乡—忻府区”“中国高原莜麦之乡—宁武”的“一都六乡”认定。

忻州市“三品”杂粮总数308个,其中杂粮无公害农产品208个、杂粮绿色食品79个、杂粮无公害农产品21个(农业部中绿华夏认证),拥有14个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有20余家杂粮企业获得山西省著名商标或山西省名牌产品,2家杂粮企业获得“中国好粮油”及“山西好粮油”认定,3家企业获得“原生态保护产品”主证。全市杂粮加工龙头企业162家,加工包装上市产品800余种,年销售收入34.7×108元,发展杂粮专业合作社1 550多个,吸收带动种植户55×104余户,杂粮商品率达到70%以上,销售量、销售额分别达到40×104t、25×108元。

1.2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全力推进

近年来,忻州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杂粮作为农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性产业。一方面,2018年忻州市被农业农村部等九部委确定为“整市域、全品种”创建忻州市杂粮特色产品优势区以来,忻州市委市政府制定了“抓规划,擘画产业布局;抓龙头,促进产业提档升级;抓基地,推动高质量发展;抓品牌,提升产品竞争力;抓市场,构建现代流通体系;抓服务,强化产业要素保障”6个环节的产业升级战略,实现了杂粮特色产品全产业链开发。另一方面,建立专业化的综合服务体系。目前已出台《关于打造中国杂粮之都的实施意见》等8个政策性文件,正式成立山西省杂粮产品质量检验中心、忻州市杂粮产业发展中心、忻州市杂粮产业协会、山西省农科院忻州分院,为忻州杂粮产业的发展形成有力支撑。

1.3 现代化流通体系和综合服务体系专业化正在抓紧建设

以创建国家级忻州杂粮市场为龙头,坚持线上线下一起抓,着力构建覆盖全国、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沟通城乡的现代化的流通体系。一方面,忻州市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交通便利,适合线下市场的建设。当前,“市有大宗交易市场、县有大型集贸市场、村有田头市场”的杂粮农产品交易流通体系正在打造中;国家级忻州市杂粮市场已开工,2020年底已完成一期工程,已有50余家省内外杂粮企业签订入驻意向。另一方面,线上平台建设正在有序推进。一是通过“店商+电商″的模式,打通线上线下销售渠道,为优质杂粮产品进行营销和品牌赋能,初步形成了“市有商城、县有中心、村有网点”的杂粮电商营销网络;二是制定了《出口平台建设规划方案》,并成立了山西(忻州)杂粮出口平台有限公司,加快推进杂粮出口平台建设,为国内外买卖双方交流和交易提供中英文版交易平台。

2 忻州市农产品利用跨境电商平台出口的现状

2.1 具有出口资质企业数量和出口标准还有待提升

忻州市具有出口资质的农产品企业数量还比较少,仅有农产品出口资质企业14个、省级出口标准化基地1个(繁峙蔬菜)、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基地1个(岢岚红芸豆)。

部分农业企业的出口标准与国际标准还有一定差距。目前,忻州在抓基地标准化种植上,制定与颁布了《鲜食甜糯玉米优质安全生产技术规程》《优质红芸豆栽培技术规程》2个忻州地方生产技术规程,和《甜糯玉米鲜穗等级标准》《优质红芸豆等级标准》2个地方等级标准,同时制定了《出口农产品基地生产记录档案》《忻州出口基地GAP生产管理文本》等,促进出口基地与企业按国际标准生产与提升。但标准大都是地方标准,没有升级到全国乃至世界标准。

2.2 直接出口较少而间接出口量多

由忻州直接出口农产品数量不多。忻州大量辣椒、藜麦、芦笋等农产品主要通过山东青岛、莒县等出口企业出口日本、韩国,未纳入山西出口统计。如定襄县全县2018年通过山东青州出口公司出口韩国超1×104t,产值5 000×104元;定襄县马城吉福寺种植合作社2018年通过山东莒县出口公司出口日本500 t芦笋。2021年全市预计达超过7 000 t。

3 农产品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出口遇到的问题

3.1 世界各国标准难以统一化

世界各国执行标准不同,且各国产品包装要求不一致,需按区订制,标准难以统一仍然是跨境电商平台出口发展的一大瓶颈。忻州市农产品深、精加工技术水平不高,很难进行规模化生产以及具有规模性的产业链,所以能够利用跨境电商平台出口的农产品较少。

3.2 跨境电商人才缺失

忻州现从事境内电商的人才较多,跨境电商的人则较少。从事杂粮产品研发、精深加工,特别是熟悉进出口贸易、跨境电商运营和营销策划实操的高端人才更是严重缺乏。

4 解决忻州杂粮农产品跨境电商平台出口问题相关建议

4.1 完善杂粮研发与标准化加工体系,打造忻州杂粮品牌

一是加强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培育“忻州杂粮”“忻味道”2个市级区域公用品牌和“五台斋选”“静乐生活”“滹源味道”“谷香保德”等10个县域公用品牌及“粮忻”“晋稼”“可宝堂”等200个企业品牌。二是出台《“忻州杂粮”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实施方案》和《杂粮产业认证标准》,统一制定运营管理办法,统筹抓好区域公用品牌市场运营、授权管理、标准控制及品牌推介,着力提升“忻字号”品牌含金量。并组建由本地杂粮企业参加的忻州杂粮食品产业联盟,根据入盟企业获得认证情况授权依规使用“忻州杂粮”区域公用品牌制定标识。三是在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对“忻州杂粮”和“国家级忻州杂粮市场”进行了品牌推介,让“忻州杂粮”区域公用品牌叫响世界。

4.2 加强物流仓储服务,缩减物流成本

一是筹备建设“杂粮农产品保税仓和监管仓+杂粮功能食品生产标准化车间”。规划3.33 hm2土地建设2座保税仓和监管仓、1座检测仓和1座标准化生产车间。二是引入“共享工厂”“共享仓库”等概念,拟征地17.33 hm2,集中建设杂粮筛选、加工、包装生产车间及物流配套设施,完善国家级忻州杂粮市场的仓储物流以及生产加工设施配套。

4.3 完善杂粮出口检验检疫体系和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加强质量监管

山西(忻州)杂粮出口平台有限公司与中科院计算所合作开发建设中国杂粮全产业链溯源体系第一链,山西(忻州)杂粮出口平台溯源管理平台。目前已建成6块基地,溯源面积共计0.07×104hm2。

4.4 扩大高端人才市场,提升跨境电商人才素质

一是引进专家人才队伍。成立“忻州杂粮”专家智库,吸收涵盖了杂粮育种、种植、加工、仓储、品牌推广等各个方面的高端人才。同时,增加新聘本科以上各类人才,培育新型管理人才。二是成立“忻州杂粮产业培训中心”,培养跨境电子商务实用型人才,让更多人学会使用跨境电商平台,能以技术手段解决和国外沟通难的问题。同时,通过各类培训提升平台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更好地为跨境电商平台服务。三是对包装和加工工艺进行培训。给企业提供一些国际客户需要的包装形式的信息,让他们参照优化,要根据各国生活习惯对产品进行调整。

猜你喜欢

忻州市忻州杂粮
新常态下我国杂粮加工产业发展思路的探讨
山西忻州兴旺庄村:蔬菜大棚变“聚宝盆”
杂粮粉到底能不能吃?
山西忻州定襄:“双薯”俏 百姓笑
复合杂粮超微粉微胶囊化工艺的研究
忻州:研究制定技术方案 破解产业发展难题
忻州市“挠羊赛”开展现状调查研究
Studies o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ynamic System The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