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冰川冻土第43卷(2021年)总目次

2021-12-02

冰川冻土 2021年6期
关键词:冰川研究

第1期

0001 王 璐, 王宁练, 李志杰, 陈安安,夏玮静 1993—2016 年喀喇昆仑山中部Shigar 流域冰川物质平衡变化空间特征研究

0014 陈艳辉, 田立德, 宗继彪, 朱大运,汪 诚, 靳胜强 西藏阿里地区大、小昂龙冰川变化观测研究

0024 李宏亮, 王璞玉, 李忠勤, 金 爽,徐春海, 梁鹏斌, 岳晓英, 羊 旻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 号冰川东支能量-物质平衡模拟研究

0036 欧健滨, 许刘兵, 蒲 焘 1987—2016 年雀儿山冰川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0049 张 聪, 姚晓军, 刘时银, 张大弘,许君利 1970—2016年阿尔金山冰川长度变化

0061 王 慧, 王梅霞, 王胜利, 余行杰 1961—2017 年新疆积雪期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0070 孙 皓, 李传华, 姚晓军 基于NPP-VIIRS 数据的喜马拉雅山北坡典型湖泊湖冰提取分析

0080 钟 苗, 徐建中, 张兴华, 冯 琳 喜马拉雅珠峰地区冬季大气气溶胶化学组分及光学特征

0092 马翔宇, 李传金 三极地区雪冰中黑碳研究进展

0107 宁宝英 ESI 高影响论文揭示的北极自然科学研究特点

0124 杨丹丹, 姚檀栋, 邬光剑, 朱美林,德 吉 青藏高原西部阿汝冰芯记录的近100 a 气温变化研究

0135 张玉兰, 康世昌, 史贵涛, 杜文涛 青藏高原冰川氮记录研究进展

0145 张太刚, 高坛光, 刁文钦, 张玉兰 祁连山区雪冰反照率变化及其对冰川物质平衡的影响

0158 彭晨阳, 盛 煜, 吴吉春, 曹 伟,何彬彬 祁连山区多年冻土空间分布模拟

0170 林 芳, 朱 训, 张 泽 阶梯式发展理论视域下的冻土学研究

0176 张中琼, 林 芳, 吴青柏, 张 泽,张 鹏 多年冻土工程地质制图的阶梯发展

0184 黄永庭, 马 巍, 何鹏飞, 栗晓林 不同荷载条件下冻土融化沉降过程试验研究

0195 石梁宏, 李双洋, 尹 楠 青藏铁路填土路基热-力耦合离散元研究

0204 崔宏环, 刘卫涛, 张立群 季节冻土区水泥改良路基土的温缩性能研究

0214 杨 洋, 效存德, 王晓明, 刘世伟 基于投入产出理论的水资源研究进展及水资源管理展望

0225 刘友存, 邹杰平, 尹小玲, 孟丽红,陈 明, 曾金凤, 乔丽潘古丽·吐尔洪 HSPF 模型在流域水文与水环境研究中的进展

0233 张梦旭, 刘 蔚, 朱 猛,秦燕燕, 李若麟 祁连山森林草原带土壤属性和植被生物量对坡向和坡位的响应

0242 张 沛, 龙爱华, 海 洋, 邓晓雅,王 浩, 刘 静, 李 扬 1988—2015 年新疆农业用水时空变化与政策驱动研究——基于农作物水足迹的统计分析

0254 崔 航, 曹广超, 陈克龙, 郭 华,蒋 刚 青藏高原及毗邻山地利用冰川地貌重建古气候的研究综述

0263 何瑞霞, 金会军, 蒋观利, 陈雪梅,Raul David SERBAN, Mihaela SERBAN,Jef VANDENBERGHE, Valentin V.SPEKTOR,Hugh M.FRENCH 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古冰缘遗迹科学考察研究进展

0274 吴阿丹, 车 涛 面向三极科学的三维可视化系统应用研究

0285 邵婉婉, 张廷军 被动微波遥感近地表土壤冻融状态数据产品对比及分析

0296 汪关信, 张廷军, 李晓东, 何灼伦,李宇星 利用被动微波探测青海湖湖冰物候变化特征

0311 肖 瑶, 赵 林, 邹德富, 刘世博,马 露, 应 雪, 刘艺阗 基于地理探测器的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分布影响因子分析

0322 程博远, 张玉芝, 王天亮, 温 安,尹赵爱 基于荧光素和图像追踪技术的冻融循环作用下土体水汽迁移量测装置系统研究

第2期

0331 任行阔, 高 晶, 杨育龙, 陈曼丽,牛晓伟, 赵爱斌 慕士塔格地区大气水汽氢氧稳定同位素季节内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0342 邹小伟, 孙维君, 杨堤益, 王英珊,李延召, 晋子振, 杜文涛, 秦 翔 云量对祁连山老虎沟12 号冰川表面能量平衡的影响

0357 孙 哲, 赵 林, 胡国杰, 乔永平,杜二计, 邹德富, 谢昌卫 下边界条件对多年冻土温度场变化数值模拟的影响

0370 王 娅, 杨国靖, 周立华 祁连山北麓牧区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诊断——以甘肃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为例

0381 邓 婕, 车 涛 滑雪场积雪模拟研究进展

0390 刘 莎, 李向应, 杨船洋, 韩添丁,井哲帆, 朱永华 全球冰川径流中硅的研究进展

0405 李晨毓, 井哲帆, 何晓波 1986—2015 年长江源各拉丹冬地区冰川变化遥感监测研究

0417 陈方方, 罗栋梁, 刘 磊, 金会军,李 超 1901—2018 年三江源地区大气冻融指数变化特征

0427 倪鼎铭, 康世昌, 张玉兰, 窦挺峰,黄 杰, 孙世威, 郭军明 北极阿拉斯加春季积雪中汞的时空分布及其来源分析

0437 付子腾, 吴青柏, Miles DYCK,何海龙 一种新的土壤冻融特征曲线模型

0453 吴吉春, 盛 煜 共和-玉树高速公路多格茸段冻胀丘与公路路基的相互影响

0463 宋正民, 马 巍, 穆彦虎, 俞祁浩,谢胜波, 刘永智 高海拔冻土地区公路路基风流场特征研究

0474 陈 领, 马 巍, 穆彦虎, 虞 洪,张 坤, 栗晓林 青藏高原公路路基周边风场特征风洞实验研究

0484 付翔宇, 张 泽, 杨成松, 恽晴飞,明 姣 冻融循环作用下富平黄土微观结构几何类型变化研究

0497 姜 浩, 邴 慧 硫酸钠盐渍土土-水特征曲线的试验与理论研究

0510 李 根, 李双洋, 董长松, 杨佳乐,姜 琪 高寒隧道保温结构的优化设计研究——以西藏圭嘎拉隧道为例

0523 刘富荣, 马 巍, 周志伟, 张淑娟,穆彦虎, 何鹏飞 渠基土在冻融循环作用下的变形和应力变化特征

0535 周 宇, 李国玉, 武红娟, 穆彦虎,赵文斌, 毛云程 石灰改良红层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研究

0544 吴玮江, 王国亚, 刘兴荣, 马伊民,董耀刚 甘肃舟曲县牙豁口滑坡发育特征与成因分析

0555 鲁建莹, 余国安, 黄河清 气候变化影响下高山区泥石流形成机制研究及展望

0568 杨 琴, 韩添丁, 李向应, 秦 甲,成 鹏, 蒲红铮 疏勒河源区水化学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分析

0580 高佳佳, 杜 军 雅鲁藏布江流域极端降水模拟及预估

0589 周雅雯, 白莹莹, 阚泽宇, 王 珍,张 艳, 倪永清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 号冰川不同海拔可培养空气源酵母菌系统发育及多样性研究

0601 明 姣, 盛 煜, 金会军, 张 泽,杜玉霞 高寒冻土区生物结皮对土壤理化属性的影响

0610 杨军军, 何志斌, 蔺鹏飞 祁连山地区林下地被物持水量与采样方法的关系研究

0618 唐川川, 王根绪, 张 莉, 常瑞英,黄克威, 杨晓明, 杨 凯, 赵小祥,林 丽, 杨 燕 青藏高原高寒沼泽化草甸群落生物量及地下CNP对积雪增加的响应

0628 李欣泽, 金会军 多年冻土区天然气管道建设关键技术

0638 李 龙, 周 琴, 张 凯, 凌 雪,张在兴, 李 耀 冻土机械切削破碎机理的研究进展

0650 郭佳锴, 李 哲, 李 飞, 张世强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疏勒河上游山区流域VIC-CAS模型积雪模拟效果评估

0662 王俊奇, 王广军, 梁四海, 杜海波,彭红明 1996—2015 年黄河源区植被覆盖度提取和时空变化分析

0675“冰冻圈科学丛书”简介

第3期

0681 秦大河, 姚檀栋, 周尚哲, 陈发虎,潘保田, 康世昌 李吉均先生纪念专刊·编者按

0683 周尚哲 论冰碛石的形态特征及其与泥石流石的区别

0690 刘 擎, 李宜垠, 孙才奇, 聂振宇,杨玮琳, 崔之久, 刘耕年 青藏高原(格尔木-亚东)冰缘现象及其气候意义

0701 张延广, 方小敏, 毛子强, 申茂华,张 涛, 昝金波, 杨胜利 青藏高原古里雅冰帽冰碛和冰水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意义

0714 葛润泽, 张 威, 李亚鹏, 赵 贺,唐倩玉, 柴 乐 基于V 指数的他念他翁山中段冰川槽谷形态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0724 覃长雄, 许刘兵, 谢金明, 周尚哲 藏东南波堆藏布江流域古乡冰期冰川重建

0735 谢金明, 周尚哲, 许刘兵, 杨太保 西藏东南部末次冰期早阶段冰川作用及其古气候意义

0747 刘瑞连, 赵井东, 殷秀峰 天山夏特河流域晚第四纪冰川沉积序列与地貌演化

0756 欧先交, 曾兰华, 陈仁容, 姚 盼 冰川沉积释光测年:采样策略与测试选择

0767 赵井东, 刘瑞连, 王潍诚, 董子娟,邱锦坤, 张亚男, 罗崇文 原地宇宙成因核素(TCN)测年靶标制备——以第四纪冰川研究中的应用为例

0776 李小苗, 吴泽坤, 彭廷江, 马振华,冯展涛, 李 孟, 郭本泓, 宋春晖 青藏高原东北缘小水子地区晚中新世-上新世生态演化及其意义

0786 宋 艾, 杨久成, 丁文娜, 刘 佳 青藏高原高寒区生物地理学研究进展

0798 李 孟, 彭廷江, 韩冰雁, 郭本泓,李小苗, 马振华, 冯展涛, 宋春晖 皋兰山红黏土-黄土记录的上新世-更新世转型期C3/C4植被演化

0809 沈曼丽, 张 军, 惠争闯 兰州西津黄土色度指标记录的第四纪气候演化

0818 范义姣, 马箫忆, 刘 慧, 王树源,杨军怀, 陈梓炫, 高福元, 贾 佳,夏敦胜 黄土记录的中亚干旱区东部全新世气候与环境演化

0827 马振华, 彭廷江, 李小苗, 冯展涛,郭本泓, 李 孟, 张 军, 宋春晖 陇中盆地及周边地区主夷平面演化与高原隆升

0841 王修喜, 张研博, 王 红, 刘慧明,庞博中, 王领兵 西秦岭新生代夷平面发育特征和年代及其意义

0853 潘保田, 胡振波 黄河中游响应气候变化和地表相对抬升发育阶地研究

0864 潘保田, 曹 泊, 管伟瑾 2010—2020 年祁连山东段冷龙岭宁缠河1 号冰川变化综合观测研究

0874 冯 琳, 徐建中, 翟立翔 青藏高原典型大陆性冰川表面消融期溶解性有机质演化特征分析——以祁连山老虎沟12号冰川为例

0885 游庆龙, 康世昌, 李剑东, 陈德亮,翟盘茂, 吉振明 青藏高原气候变化若干前沿科学问题

0902 蔡子怡, 游庆龙, 陈德亮, 张若楠,陈金雷, 康世昌 北极快速增暖背景下冰冻圈变化及其影响研究综述

0917 邹莉丽, 徐姗姗, 郑超刚, 李生芮,连婉婧, 商志远, 张志刚, 孔兴功,赵志军 四川稻城海子山方枝柏树轮宽度与气候因子的响应关系研究

0928 吕荣芳, 赵文鹏, 田晓磊, 张建明 祁连山地区生态系统服务间权衡的社会-生态环境响应机制研究

第4期

0939 段丽君, 申红艳, 余 迪, 马有绚,白文蓉, 李万志 青藏高原雨季降水的水汽条件研究

0948 胡锦华, 陆 峥, 仝金辉, 李小雁,刘绍民, 杨晓帆 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的寒区土壤水热耦合模型研究

0964 刘世博, 赵 林, 汪凌霄, 邹德富,周华云, 谢昌卫, 乔永平, 岳广阳,史健宗 InSAR技术在多年冻土区形变监测的应用

0976 赵华秋, 王 欣, 赵轩茹, 郭万钦,刘时银, 魏俊锋, 张 勇 2008—2018年中国冰川变化分析

0987 刘 欣, 张绪冰, 王 耀 基于Landsat-8 影像的北极地区入海冰川流速监测

0999 胡婉嫔, 效存德, 谢爱红, 沈永平,雷华锦 基于MODIS 数据的额尔齐斯河上游河冰物候研究

1009 刘 鑫, 牛志莹, 李杨子, 贺茂勇,黄华宇, 王宁练 北疆积雪中溶解性砷和汞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来源分析

1018 李宏亮, 王璞玉, 李忠勤, 王盼盼,徐春海, 刘爽爽, 金 爽, 张正勇,徐丽萍 基于多源数据的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 号冰川变化研究

1027 周晓宇, 赵春雨, 李 娜, 刘鸣彦,崔 妍, 敖 雪 东北地区冬半年积雪与气温对冻土的影响

1040 韩 婷, 雷向杰, 李亚丽, 王毅勇 秦岭区域性高山积雪事件变化特征分析

1049 谭秋阳, 程 磊, 徐宗学, 赵彦军,刘江涛, 刘晓婉 1979—2017 年雅鲁藏布江流域雪深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060 段均泽, 毛炜峄, 黄迤静, 陈 静,迪丽努尔·托列吾别克, 姚俊强, 沈永平 1951—2016 年中亚努尔苏丹与乌鲁木齐寒潮过程频数变化及其主要影响因子对比分析

1073 刘艺阗, 姚济敏, 赵 林, 肖 瑶,乔永平, 史健宗 青藏高原唐古拉多年冻土区冻融循环过程中的能量平衡特征

1083 金豆豆, 张 泽, 冯文杰, 王金国,岳 攀, 杨曙光 电势梯度对冻结黄土电渗效果影响的试验研究

1092 张明礼, 王 斌, 王得楷, 叶伟林,郭宗云, 高 樯, 岳国栋 降雨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地表辐射的影响——以北麓河地区为例

1102 李思齐, 杨 平, 张 婷, 鲍俊安 粉质黏土水泥土冻胀融沉特性研究

1111 宋正民, 穆彦虎, 马 巍, 俞祁浩,栗晓林 高海拔冻土区通风管路基管内风速及影响因素研究

1121 肖泽岸, 朱霖泽, 侯振荣, 董晓强 含NaCl和Na2SO4双组分盐渍土的水盐相变温度研究

1130 何天豪, 高红凯, 李向应, 韩添丁,贺志华, 张志才, 段 峥, 刘 敏,丁永建 水稳定同位素示踪的冰川流域水文模拟及不确定性研究——以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为例

1144 黄克威, 王根绪, 宋春林, 俞祁浩 基于LSTM 的青藏高原冻土区典型小流域径流模拟及预测

1157 牟 欢, 赵 丽, 王 旭, 安大维 基于拉格朗日方法的一次南疆西部特大暴雨水汽来源分析

1166 周雅蔓, 刘 晶, 赵 勇, 马 超,李 娜 春季热带海温与北疆夏季极端降水的关系研究

1179 王秀娜, 丁永建, 王 建, 赵传成 1960—2017年河西地区降水时空变化特征

1190 李劭宁, 贾晓鹏 格尔木河222Rn 同位素变化及其对地表水-地下水交互关系的指示意义

1200 蒋军新, 蔡 明, 徐永军, 方功焕,李 稚, 陈永金 新疆阿克苏河流域洪水演变趋势研究

1210 窦文康, 王泽平, 韩彤彤, 蒲 焘,张 鹏 旅游活动与水环境耦合分析—— 以玉龙雪山-丽江盆地为例

1218 王鹏龙, 宋晓谕, 王 宝, 王肖波,牛艺博 黑河流域乡镇初始水权分配研究——以甘州区为例

1228 王乃昂, 安 东, 孙德浩, 刘 啸,陆晨遨, 孟 楠, 杨 丹, 王媛媛,席振鑫 山东蒙山峨峪口砾石堤的成因类型和泥石流发生历史

1243 刘宏超, 马俊杰, 李 韧 基于KNN 机器学习方法对青藏高原唐古拉地区表层土壤水热状况的模拟

1253 杨淑萍, 韩海东, 王飞腾, 毕研群,王 兴 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储雪试验的先期评估

第5期

1267 李志杰, 王宁练, 侯姗姗 帕米尔中部North Kyzkurgan 冰川跃动变化遥感监测

1277 李若晨, 申保收, 武小波, 杨方社,郭忠明 青藏高原典型山地冰川中痕量元素的空间分布和来源分析

1290 曹 瑜, 游庆龙, 蔡子怡 1961—2019 年青藏高原中东部夏季强降水与大尺度环流的关系

1301 王一博, 吕明侠, 赵海鹏, 高泽永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活动层土壤入渗特征及机理分析

1312 焦志平, 江利明, 牛富俊, 郭 瑞,周志伟 藏东冻土区滑坡形变时序InSAR 监测分析——以317国道矮拉山为例

1323 范星文, 林战举, 罗 京, 刘明浩,尹国安, 高泽永 高海拔多年冻土区路基工程行为对低温多年冻土长期影响的监测研究

1334 陈学平, 周 勇, 杨艳刚, 陶双成,刘 磊, 刘卓成, 季双旋 不同覆盖措施对高寒地区剥离的草皮块堆放温湿度及成活的影响

1344 贺鹏真, 谢周清 氧同位素示踪夏季北冰洋(62.3°~74.7° N)大气硝酸盐形成途径的研究

1354 王 鑫, 王宁练, 王俊杰, 申保收 我国新疆北部积雪中痕量元素的时空分布及污染评估

1365 王蓝翔, 董慧科, 龚 平, 王传飞,吴晓东 多年冻土退化下碳、氮和污染物循环研究进展

1383 殷宝玲, 刘 琪, 王叶堂 1961—2017年南极冰盖近地面风时空变化研究

1400 唐志光, 邓 刚, 胡国杰, 王 欣,蒋宗立, 桑国庆 亚洲高山区积雪物候时空动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1412 岳晓英, 李忠勤, 王飞腾, 李宏亮,沈思民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消融期反照率特征

1424 田洪阵, 肖 月, 杨太保, 刘沁萍,张开帆 1973—2020 年阿尔金山冰川面积变化及其对气温变化的响应

1435 张庆杰, 陶 辉, 苏布达, 窦挺峰,姜 彤 基于CMIP6 气候模式的新疆积雪深度时空格局研究

1446 卢新玉, 陈仁升, 刘 艳, 王秀琴,宋志国 我国新疆北部地区雪面雨日数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1458 刘志云, 黄 川, 于 晖, 钟振涛,崔福庆 青藏工程走廊活动层厚度预测模型与分布特征研究

1468 冯晓琳, 张艳林, 常晓丽 大兴安岭湿地多年冻土区活动层水热特征分析

1480 赵容舟, 梁二雷, 姚晓亮, 余 帆 冻融作用对不同初始状态基坑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1489 陈雄志, 毋文涛, 张 军, 芮大虎,李国玉, 伊藤譲 人工冻结法协同竖井淋洗原位修复污染黏性土的可行性试验

1498 姚俊强, 陈 静, 迪丽努尔·托列吾别克,韩雪云, 毛炜峄 新疆气候水文变化趋势及面临问题思考

1512 贺青山, 杨建平, 陈虹举, 王彦霞,唐 凡, 冀 钦, 葛秋伶 中国西部寒区流域冰川水文调节功能研究

1523 苏辉东, 贾仰文, 刘 欢, 李耀军,杜军凯, 牛存稳, 甘永德, 曾庆慧 基于WEP-L 模型的寒区流域径流演变模拟及归因分析

1531 温理想, 郭 蒙, 黄书博, 于方冰,钟 超, 周粉粉 大兴安岭北部多年冻土区植被对活动层厚度变化的响应

1542 罗 谨, 王军邦, 杨永胜, 张光茹,祝景彬, 贺慧丹, 李英年 1991—2015 年三江源河曲高寒草甸干湿状况及牧草产量变化的气候归因研究

1551 杨建平, 康韵婕, 唐 凡, 秦 彧 三江源地区美丽中国建设存在的问题、成功案例与启示

1560 冀 钦, 杨建平, 陈虹举, 李 曼 基于空间与产业分解视角的川藏铁路沿线经济差异分析

1571 唐 凡, 杨建平, 贺青山, 陈虹举,黄仕海, 张 伏, 王彦霞, 葛秋伶 基于F-MCDM 的冰川旅游游客满意度综合评价及敏感性分析

1582 段群滔, 罗立辉 人类活动强度空间化方法综述与展望——以青藏高原为例

1594 张齐民, 闫世勇, 吕明阳, 张 露,刘 广 高分三号山地冰川表面运动提取与分析

1606 吴阿丹, 史艳梅, 郭建文, 李建轩,李 恒 新版数字黑河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第6期

1617王 兴,王飞腾,任贾文,秦大河 高山区雪堆储雪的实验和模拟计算

1628张 凤,范成彦,牟翠翠,孙 文,彭小清,张廷军 积雪对祁连山区黑河上游活动层热状态的影响研究

1641邹逸凡,孙 鹏,张 强,马梓策,吕胤锋,卞耀劲,刘瑞琳 2001—2019年横断山区积雪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659除 多,扎西顿珠,次丹玉珍 NOAA IMS雪冰产品在青藏高原积雪监测中的适用性分析

1673张太刚,王伟财,高坛光,安宝晟,尚雪雪 亚洲高山区冰湖溃决洪水事件回顾

1693高文德,王 昱,李宗省,王文胜,杨盛梅 高寒内流区极端降水的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1704卓 嘎,罗 布,巴桑曲珍 青藏高原那曲中部土壤温湿分布特征

1718蒋雨芹,文 军,吕少宁,王作亮,刘闻慧,武月月,邓 浩 地基微波遥感评估黄河源区草原下垫面土壤冻融过程研究

1732杨婧睿,蒋宗立,刘时银,王 欣,张 勇,张 震,魏俊锋 东喀喇昆仑山昆常冰川近期跃动特征

1746武小波,李全莲,贺建桥 黄河源区阿尼玛卿山耶和龙冰川积雪中不溶微粒组成特征及环境意义

1755胡春丽,李 辑,郭婷婷,王婉昭,王 婷,丁抗抗,焦 敏,李 菲 1961—2016年东北地区冬季寒潮事件变化特征及其对区域气候变暖的响应

1764王 萍,赵慧颖,闫 平,朱海霞,翟 墨,李秀芬 黑龙江省土壤冻融期气象要素变化特征

1773何成旦,李亚胜,温 智,王永瑞,张 霄,金 龙,殷子涵,权素君 月球极区冻结模拟月壤物理力学特性研究

1782龚 强,晁 华,朱 玲,蔺 娜,于秀晶,刘春生,汪宏宇 东北地区地温和冻结深度时空特征的细化分析

1794柴明堂,马 巍,穆彦虎 冻结层上水的分布及工程影响研究现状与展望

1809李仁杰,何 菲,王 旭,张延杰,杜 婷,杨进财 不同成桩工艺条件下冻结粉土中基桩承载性状试验研究

1818王秀琴,王 旭 1980—2019年新疆南部不同强度暴雨洪水灾害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特征

1829张桉赫,丁建丽,张钧泳,董 煜 艾比湖绿洲实际蒸散量变化特征及与景观格局的关系

1840张 鹏,孙鸿儒,贾丙瑞 积雪变化对中国森林凋落物分解影响研究进展

1848王世金,魏彦强,牛春华 青藏高原多灾种自然灾害综合风险管理

1861伊尔凡江·艾合买提江,阿里木江·卡斯木,安瓦尔·买买提明 城市脆弱性的动态演变与模拟预测——以乌鲁木齐市为例

1869唐倩玉,张 威,刘 亮,柴 乐,李亚鹏,张廉卿,孙 波,张宏杰 川西螺髻山清水沟倒数第二次冰期以来的冰川规模与古气候重建

1878谢宜达,王飞腾,黄仕海,赵灿文 应用人工干预措施减缓冰川消融试验研究——以达古冰川为例

1888李 飞,郭佳锴,张世强 VIC-CAS导热率和未冻水算法改进及其对多年冻土水热过程模拟的实验研究

1904周成林冰冻圈科学常见误用专业术语解析

1912李向应,王宁练,丁永建山地侵蚀与碳循环研究的新视角

1915致谢

Ⅰ 2021年总目次

猜你喜欢

冰川研究
绒布冰川的内心独白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回不去的格陵兰岛冰川
为什么冰川会到处走?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冰川会发出声音吗?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