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铜产业智慧服务平台 助力“世界铜都”首位度建设

2021-12-02陈文渊

有色金属加工 2021年5期
关键词:鹰潭服务平台加工

陈文渊,王 磊,徐 特,何 专,王 鑫

(1.江西瑞顺超细铜线科技协同创新有限公司,江西 鹰潭 335200;2.江西省铜及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江西 鹰潭 335000;3.鹰潭市财政局,江西 鹰潭 335000)

1 鹰潭铜产业发展现状

鹰潭因铜设市,因铜兴市。自1979年江铜集团落户鹰潭,铜产业就成为鹰潭的主导产业。2007年5月,在多重优势效应背景下,提出了以江铜集团为依托,以壮大铜产业为重点,以提升铜产业发展能力为目标,打造“世界铜都”的动员令,到2010年,铜产业主营业务收入从2007年的123.2亿元提高到了1342亿元,一度突破千亿元大关,使之跨越成为江西设区市中首个“千亿元产业”。到2013年,围绕以建成“绿色世界铜都”的战略目标,先后建成了全国最大的铜冶炼基地、铜废旧原料再生利用基地、铜产品加工基地和铜产业物流中心,形成了 “三个基地,一个中心”的铜产业发展框架[2],铜勘探、铜原料、铜冶炼、铜加工、铜贸易、铜研发、铜检测、铜文化、铜制品九位一体的现代化铜产业发展体系逐见雏形[3]。截至到2019年底,全市共有涉铜企业145家,其中规模以上117家,包括江南新材、红旗铜业、耐乐铜业、众鑫成铜业等一批骨干企业,2019全年主营业务收入为3751.98亿,占全市规模工业的92.18%,同比增长14.2%,全市117家规模以上铜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309.7亿元,同比增长11.2%,完成电解铜产量112.6万t,铜材产量245.46万t,分别占全国总量的11.5%和12.2%,全省的81.4%和66.5%。铜加工产品涵盖了板、带、箔、管、棒、型、线等200多个品种,形成了杆、线、管、棒、板、带以及异型材等较为完整的铜产业生产链,并逐步实现了由铜材料加工基地向终端材料生产应用基地的转变。

2 构建智慧服务平台的优势

2.1 铜产业发展基础优势

鹰潭位于省内6座在产铜矿山的核心腹地,自1983年升格为地级市以来,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铜产业的发展,坚定不移地将铜产业作为首位产业进行推进发展。2020年,围绕产业发展体系,高标准编制了《鹰潭市世界铜都发展规划》,持续推动“卓越铜都、智慧铜都、绿色铜都”建设。另一方面,自2014年突破三千亿元大关以来,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市规模工业收入比例稳居90%以上,高端智能制造产业园、铜精深加工产业园、高端线缆线束产业园等产业集群相继建成,产业规模持续壮大,产业布局逐步完善。同时国家铜及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铜冶炼及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新材料科技兴贸创新基地等多个国家级金字招牌相继落成,产业持续创新能力得到不断增强。

2.2 互联网发展建设优势

互联网作为智慧物联技术发展的先导,2018年鹰潭作为非省会、非一线城市被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三大运营商同时列为5G试点建设城市,并建成了国内首个实现中、低两种不同速率移动物联网全域覆盖城市。2019年鹰潭市坚持以应用为先,深入围绕“三大四聚”发展路径和“六强四动一保障”的工作思路,完成了70个5G基站建设,并完成了重点区域5G网络全覆盖,大力推进了5G试商用,同年9月,围绕5G网络设施、技术创新、应用示范、产业发展四大重点任务,又发布了《鹰潭市促进5G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制定了15项重点工程,进一步加大了在工作机制、资金、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政策扶持力度。另一方面,鹰潭抢抓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成果转移转化试点示范基地的历史机遇,统筹规划,科学布局,于2019年11月先后获“中国区产业数字化转型奖”和“全球智慧城市数字化转型奖”两项大奖。

互联网作为构建铜产业智慧服务平台的关键要素之一,鹰潭基础优势明显,发展后劲十足,充分利用新一代无线移动通信的战略机遇,势必将赢得发展先机。

2.3 物联网研究基础优势

产业发展,技术先行。截止到2018年底,鹰潭物联网企业达到198家,其中物联网应用研究平台40余家,包括华为(江西)物联网云计算创新中心、移动物联网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服务中心等,总年产值突破200亿元,并与江西理工大学合作共建了全国首家先进铜产业研究院,全力推进了铜产业与物联网的深度融合。同时,北航研究院鹰潭分院、铜产业大数据中心、铜精深加工应用移动物联网技术协同创新研究院、华北电力大学能源互联网研究中心江西分中心等一批产学研平台建设也在加快推进。

物联网作为智慧铜产业服务平台建设的基础核心,鹰潭已呈现出“目标明确,多头并进”的优势,不断推动物联网技术研究,加速学、研、产、用一体化发展,深化物联网研究平台与铜加工企业的合作,持续有效解决一批扩大铜产品应用的技术难题,铜产业智慧化的春天必将实现。

2.4 铜企业优势

作为打造智慧服务平台的根基,鹰潭铜企业集群优势、技术优势明显。截至到2019年,全市三个工业园区共有涉铜企业145家,规模以上占到80.6%,包括全球最大的微型马达生产企业日本万宝至、全国500强企业浙江金田、全球最大的电脑变压器和连接线生产企业台湾光宝集团、全国漆包线生产龙头企业宏磊铜业、全国铜板带前三强企业宁波兴业等一大批国内铜行业领军企业,同时,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电子电路、水暖卫浴、变频电机、电线电缆等铜精深加工龙头企业也将陆续落户鹰潭。

3 铜产业智慧服务平台的内涵

铜产业智慧服务平台是以大数据为载体,以云计算、人工智能为技术基础,以智慧化设备为手段,通过以人为本的管理利用物联网来实现设备的智能化、产品制造的多样化以及产品数据采集、传输、过滤与集成处理等功能的智慧化服务模式。通过铜产业智慧服务平台,集聚人的智慧和知识,增强设备间兼容通信能力,让人的智慧变得更加灵动,让物变得更加智能,实现人与物融合互补和互促,促进铜产业高效、智能、现代化发展。

Durdle Door is part of the Jurassic Coast World Heritage Site and is considered by many to be the most famous stone arch in the world.

3.1 智能化控制,提升企业生产技术服务能力

铜产业智慧服务平台是以物物互联的网络架构为基础的,利用智慧服务平台首先可以实现设备的智能化远程控制,不仅可以摆脱人工成本的“束缚”,还可以利用智能设备的精细化生产,降低原材料成本,增加产能;其次还可以实现设备的终端监控,及时发现并排除设备安全、故障隐患,并不间断将设备运行情况数据推送给相关人员及后台,在让人员了解设备运营情况的同时,对数据进行深度处理,为后续设备技术改造服务提供参考;第三,实现设备的远程技术服务,降低企业设备运行维护成本。设备生产企业可通过介入智慧服务平台,直接连接用户企业,对用户使用的反馈信息进行远程答疑及在线服务,实行一对一的专业化服务指导。

3.2 多样化生产,提升企业个性化、差异化、精准化服务能力

铜产业作为鹰潭的主导产业,目前产品已涵盖了板、带、箔、管、棒、型、线等200多个品种,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生产的需求也发生着巨大变化,需求的差异化也愈为明显,充分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充满不确定性的个性化需求成为重中之重,亦成为智能制造面临的突出问题。

众所周知,传统的铜加工企业可谓是“一个模一个样”,一般只有通过更换整套加工设备方可实现产品的多样化生产,而智慧铜产业服务平台是集合了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化系统,融合了数据化的智能设备,在智慧平台的控制之下,企业只需通过更改设备运行程序数据等产品参数模块,即可实现产品的多样化生产,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服务。同时,还可为客户实现“私人订制”或“量身定做”,满足客户“交钥匙工程”的需求,实现铜企业的精准化服务能力。

3.3 链条化延伸,提升企业综合市场竞争能力

鹰潭以建设“世界铜都”为己任,铜勘探、铜原料、铜冶炼、铜加工、铜贸易、铜研发、铜检测、铜文化、铜制品九位一体的现代化铜产业发展体系已然形成,铜加工仅作为铜产业发展体系的一个单元,促进铜产业的智能化发展,必然要实现企业“多位一体”的捆绑式发展。

铜产业智慧服务平台集合了铜产品的智能化生产、实体服务和数字化服务等不同类型服务。铜加工企业利用铜产业智慧服务平台,可创新“铜加工+X”的智慧服务业态,拓展提升服务层次与覆盖面,延伸铜产业生产链,提升企业市场综合竞争能力。例如,创新“铜加工+铜制品” 的终端服务模式,实现铜加工、铜制品销售、客户使用体验等方面的无缝对接,并通过利用平台大数据分析,形成“消费识别代码”,实现准确对接用户需求,并给用户提供更高价值、更多选择、更贴实际的资讯,让用户以更高效更便利的途径获取自己所需要的服务。

3.4 模块化分解,提升企业解决产品与生产过程中复杂性问题的能力

铜材作为现代化信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支撑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子电力、建筑装饰、交通运输、机械制造等国民经济各个领域。随着铜产品规格精度要求的不断提高,工艺造型的复杂化,各种性能指标的高强化,传统的铜加工方式逐步呈现出加工成本高、加工周期长、加工难度大等特点。

铜产业智慧服务平台兼容了人工智能技术和智能化设备,具有高精度、高效率、低成本等优势,采用“化整为零”的方式,利用人工智能将工艺复杂、产品造型复杂等铜加工“难”题进行模块化分解,提升企业解决产品与生产过程复杂性矛盾问题能力的同时,将企业利润最大化。

3.5 数据化集成,促进企业集聚、产业集群、园区集约化发展

数据是智能的载体,大数据战略是产业智能化的核心要义。在2019年大数据创新发展国际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谭建荣指出,数据是工业互联网的核心,也是工业智能的核心。只有让无限的、多领域、多部门的数据进行有效的分类集合及深度的处理,让数据形成“网络”,让“网络”构成“知识”,让“知识”指导生产,让数据形成高效的循环,才能有效地促进企业的提升、产业的发展、园区的建设。

截至到2019年,鹰潭铜企业有145家,均以园区为载体进行有序化、规模化发展,但发展层次、后劲尤显不足。构建铜产业智慧服务平台,通过平台让不同加工数据、产品数据、消费数据等汇聚起来并加以高度关联,让企业及时了解同行运行情况、行业发展状况、市场需求变化等,让困扰企业的“所忧所虑”变成“数据演变”趋势图,解决铜企业获取信息不畅、不快的问题,进一步促进企业的集聚、产业的集群、园区的集约化发展。

4 构建平台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数据是智能的载体,互联是智能的前提,技术是智能的核心,治理是智能的关键,构建铜产业智慧服务平台,多要素缺一不可。综合上述分析,构建平台优势明显,但面临的问题也依然突出,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建立数据处理中心,解决数据清洗与融合标准统一的问题

在2019大数据创新发展国际论坛上,数文明科技CEO、被誉为“中国大数据之父”的徐子沛认为,“我们正在迈向一个精细化的社会,而所有精细都是数据带来的,要让“智慧的大脑”转动起来,最大的挑战就是突破信息孤岛”。铜产业作为鹰潭的优势产业、支柱性产业,铜企业的发展数据,铜产品生产数据、加工数据、需求数据、销售数据浩如烟海,数据作为智能的母体,数据融合的关键又在于标准,标准不统一,数据就是分割独立的,毫无价值的。

构建铜产业智慧服务平台,首先必须对数据进行清洗、过滤,剔除其中的“杂音”,让有“音律”的数据逐一呈现出来;其次,需要制定统一的数据融合标准,让来自不同领域的“干净”的铜产业数据按照统一的标准分类进行融合,让数据成网,让数据融通,让数据实现“智能化”,助推铜产业这台庞大的“机器”智能的转动起来。

(2)加强智慧铜产业技术人员能力培育力度,提升综合服务能力

智慧铜产业是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基础,以新型、高端、精密智能设备为手段的系统架构,其根本是将人的知识能力转变为物的“智慧”,让“物”变得更加智能、灵动,即而具有良好综合能力素养的智慧员是实施铜产业智慧化的关键,没有技术人员高超的智慧就难以实现铜产业智慧化的飞速发展;另一方面,随着智慧铜产业的不断向前发展,多要素的支撑才是助推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引擎。为此,在实施铜产业智慧化的进程中要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不可一味单纯追求“技术至上”而偏离技术人员的综合能力。在不断发展、培育壮大铜产业智慧化的同时,关注相应技术人员的培育,强化人员的信息素养、数据素养、技术素养,提升人员新型服务能力和创新能力,构建以人为本、互通互联、开放获取的智慧服务环境,方能提升铜产业智慧化的认可度、依赖度及效用度。

5 结论

“互联网+”作为一次技术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强大引擎,“互联网+技术+制造”将是新时代背景下铜产业转型升级的有利发展方向。城市因智慧而美好,产业因智慧而高效,鹰潭作为一座年轻而久赋“铜誉”的工业化城市,铜产业又是江西设区市中的首个“千亿元”产业,利用铜产业现有的全国独一无二的集群发展优势,借助新一代无线移动通信成果建设示范基地的历史发展战略机遇,加强物联网研究机构的建设、投入与对外合作,建立数据一体化清洗过滤、集成存储、管理分析中心,破除数据融合标准的障碍,突出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重视人员综合能力素养的培养提升,以扩大国家“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简称“03专项”)”成果影响力建设为契机,构建以铜产业为中心的人、机、物、环境、信息深度融合的智慧服务平台,让人的智慧为数据赋能,让数据为产业助力,吹响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冲锋号,为鹰潭“世界铜都”首位度建设助力添彩。

猜你喜欢

鹰潭服务平台加工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杂志订阅单
认识“超加工食品”
这才叫创业!90后水产追梦人打造一条龙式技术产品服务平台
自由曲面加工中数控加工技术的应用
鹰潭火车文化研究
高校财务“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探讨
福州首家“奶爸版”母婴服务平台上线
基于自媒体的编程服务平台研究综述
看,塑料制品是这么加工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