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智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021-12-01刘秀娟

民族文汇 2021年7期
关键词:培智心理健康语文教学

刘秀娟

摘  要:语文学科是一门集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学科。作为一名培智语文教师,多年来的工作经验让我深切体会到,对于特殊教育的学生来说,人格培养和价值观的塑造是尤为关键的。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对智障学生身心健康的培养能够起到更有效的促进作用,例如可以使学生增长知识、学习技能、完善人格、增强适应能力、提高自信心等。关键词:培智;语文教学;心理健康

存在智力发育缺陷的学生不仅没有正常孩子的智力水平,同时因为智力缺陷的缘故也面临着与常人不同的更严重的心理问题和冲突。为应对智障学生的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必须渗透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因此将心理健康教育理念适时融入到培智语文教学中,也成为了时下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注重对智障儿童情感的培养

培智学校的学生都是智障儿童,无论是在生理、心理、情感上与正常儿童都存在着本质性的差別。智障儿童通常在心理与情感上也表现出弱的一面,因此常常表现为情绪异常与脆弱。智障儿童来自不同的社会家庭生长环境,造成智障儿童存在个性特殊、暴力倾向等不良现象。为了帮助智障儿童健康成长,因此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将心理健康相关辅导概念渗透到学科教育中,本次研究分析的是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正确地向智障儿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可以拥有健康的心态以及积极的情感体验,发掘其智力潜能,让智障儿童可以感受到人间的温暖与大自然的智慧。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培智学校教师需要想方设法地让智障儿童的内心充满阳光,予以更多的关爱,从而激发出他们内心潜在的对生活的希望与信心,帮助他们走出痛苦,感受快乐。

二、语文学科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存在的联系

语文的学科属性决定了其蕴含的人文性特征,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当中具有天然的优势,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适量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合适的。培智学校属于特殊教育,一同被纳入我国的教育体系,而在我国的基础教育体系当中,语文学科长期以来都是一门重要学科,在安排学时的过程中具有显著的优势,所以说在语文教育课程中渗透心理教育具有极强的可行性。除此之外,向智障儿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培养智障儿童情感的过程中可以取得更加显著的效果。

三、规范智障儿童的行为,养成良好习惯

智障儿童因为智力问题,所以在日常行动的过程中会受到限制,对于道德观念与是非标准并没有清晰的界定,所以在行为方面存在不合理性与难以调节的现象。基于语文学科的特性,在培智学校开展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适当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明智的选择,教师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与语文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即将语文知识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载体传递给智障儿童。在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下,智障儿童的心理状况会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改善,智障儿童内心暴躁的情绪也会得到平复,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使智障儿童的心智更加理性,使智障儿童从小养成良好习惯。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需要注意教育的层次性与渐进性,将语文知识与心理健康知识有机结合,同时教师也应该时时关注智障儿童的言行举止,适当对智障儿童进行基本素质培养,最终实现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背景下综合提升智障儿童的整体素质。

四、注重个性化教学

相比正常儿童,由于智障儿童在心理、生理发育方面存在异常,因此其个体差异往往大于正常的同龄儿童,因此培智学校在对智障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需要秉持针对性教学的基本原则,即根据个体差异进行个别化教学。结合智障儿童在思维、素质等方面因素存在的差异,使不同的智障儿童发挥长处,避免短处,进而最大限度地克服一些消极因素。有些智障儿童由于自身行为不受到思维限制,因此在课堂上常常存在插嘴、小动作等不良现象,当教师对这类同学提出批评时,这类同学往往会以相反的态度面对批评。这意味着在这类智障儿童的意识当中并不存在荣辱的概念。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当涉及关于自尊与荣辱的内容时,需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渗透到这些语文知识当中,使智障儿童明确自尊与荣辱的意义。

五、培智学校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策略

(一)教师需要担负起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

语文的学科属性决定了其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双重融合,对于培智学校的学生来说,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不二选择学科。培智学校的教师需要具备充足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尽可能帮助智障儿童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培智学校在日常工作中需要高度重视起语文教育对于培养智障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营造出一种和谐、温馨的课堂氛围,不断鼓励学生做出正确的行为,教师以身作则引导智障儿童正确的行为,不仅使智障儿童学习到更多的语文知识,还培养了智障儿童的心理健康品质,从根本上提升智障儿童的综合素质,同时使智障儿童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二)语文课堂上营造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由于智障儿童相比正常的同龄儿童在理解能力上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尽可能通过气氛渲染来使智障儿童受到感染,更加直观、清晰地使智障儿童明确本次教学的内容与目的,这对于培智学校的语文教师来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教师可以在课前结合语文知识与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制作一些有趣的画报张贴在教室当中,在正式开展教学工作之前教师可以先带领智障儿童参观画报,同时向智障儿童讲述这些画报当中所蕴含的内容,实现一定的课前铺垫。在进行充分的课前铺垫后再正式进入教学环节,这对于理解能力较差的智障儿童来说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通过画报,教师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人文氛围,同时感受语文魅力,使智障儿童感受到学习乐趣。

六、结语

特殊教育的孩子们更需要我们贴心的爱和社会的支持,文化艺术能够陶冶人的精神,所以我们要关注在语文课堂中心理健康教育的运用,希望“润物细无声”的渗透更能贴近学生们的内心,能帮助他们找到自信和幸福。在培智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多关爱学生,多理解学生,帮助他们更快乐和轻松的接受生活和知识,这些特殊教育的孩子们就能够更有尊严的健康的发展下去,相信他们的将来一定是丰富多彩的,相信他们也能尽快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江小英.培智学校生活语文课程标准、教材与绘本教学[J].现代特殊教育,2020(15).

[2]焦丹丹.浅谈培智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J].信息周刊,2020(08).

猜你喜欢

培智心理健康语文教学
以课例《牧童谣》为载体培智学校优质音乐课堂教学策略的实施
培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聋生与培智生同处特校的利与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