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康养旅游开发探究

2021-12-01

广东蚕业 2021年3期
关键词:康养旅游

锋 琳 姜 庆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雅安 625000)

康养旅游并不是一种新生的事物。在“商、养、学、闲、情、奇”旅游六要素中,由“养”专门发展而来的旅游分支类型就是康养旅游,就我国而言,康养旅游目前仍被视作旅游产业体系中一个有待精心培育的新业态。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发展健康产业,支持康养旅游等健康服务的新业态,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健康需求[1]。由此,中国各地兴起了康养旅游基地建设的热潮。从目前总体的发展布局来看,云贵川、长江三角洲、山东、长白山等地区的康养旅游产业已初具规模并形成了一定的地域特色,如云贵川的山林度假疗养模式、山东的海滨疗养模式、长白山的森林康养旅游模式等。上述地区的康养旅游开发多是采用基于风景名胜区而兴建康养基地的方式,这种开发方式示范意义大,但在普及推广上有很大的局限性,加上乡村康养旅游开发目前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所以催生了文章的探究尝试。

1 乡村康养旅游开发的意义

1.1 乡村康养旅游开发能助推美丽乡村建设

在乡村发展康养旅游,前提是乡村要具有整洁、优雅、美丽的生态环境[2]。在景色宜人、生态宜居的乡村环境中建立的康养的旅游才能使游客对乡村康养心生向往。因此,乡村康养旅游业态培育和产业开发能加快乡村的环境保护和景观改造,从而助推美丽乡村建设的前行步伐。

1.2 乡村康养旅游开发是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支撑

康养旅游业属于朝阳产业,是全民健康服务体系中的一个特色产业分支,能为各个年龄阶段的人群提供休闲与康养服务。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的指导方针,为我国各地发展康养旅游业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支持,同时,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开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将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康养旅游是健康中国战略布局的重要一环,它将全民健康的保障领域由社区扩展到了更广的领域,也让老年人在传统的居家养老之外有更多富有乐趣和独特魅力的健康疗养方式可供选择,如康养旅游中专门为老年人推出的森林氧吧康养、温泉疗养、音乐康养、仙境度假康养、禅修康养等多样化的康养保健项目。有计划地开发乡村康养资源,设计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康养旅游项目,进而建立遍布城乡的康养度假基地,从乡村建设和生态旅游开发方面着手促进健康中国战略布局的早日成形。

1.3 乡村康养旅游开发有助于完善我国“医养结合”的健康保障机制

“老有所养”是中国理想社会愿景的基本目标诉求之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今天仍然是一个重要的社会建设方向。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正在加速加深,预计到2025年,60 岁以上老年人将达到3 亿,届时中国将成为超老年型国家[3]。老年人对医疗服务需求量高,但单纯依靠医院、疗养院等医疗护理机构,还并不能完全保障老年人的健康权益,这是因为老年群体中多数人所患的是慢性疾病,除了采取必要的医疗救治外,最需要的是长期照护、康复护理。因此,康养产业应运而生。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亦明确提出建立“医养结合”的养老保障机制。开发乡村康养旅游项目,正是要在医疗框架之外为“养”的实施提供有效的服务平台。

2 乡村康养旅游开发的主要依据

2.1 我国民众日益增长的康养需求

乡村康养旅游的兴起顺应了我国社会人民群众对康养的基本诉求:老年人追求延年益寿,年轻人追求强身健体,身体虚弱者寻求康复保健,性格乖戾者寻求修身养性。这些需求都可以在康养旅游中获得一定程度的满足。康养已经成为我国各个年龄段人群的普遍诉求,不论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还是病患人群,都对康养旅游心生向往,充满期待,这与新时期以来我国社会民众面临的健康危机有关。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社会的全面确立,城镇化带来城乡人员流动的常态化,信息时代到来加剧了新旧就业方式的代谢,传统与现代的并立,新旧体制的更替,我国社会进入了深刻的社会转型期。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体制下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和条件,每个人都使出了浑身的解数,以应对急剧变化的社会现实。于是,各行各业都出现了由于生活压力过大导致的亚健康人群,包括青少年学生、中青年职场人士,而处于身体下滑期的中老年人群则已进入各种慢性疾病的爆发期,他们对医疗康养的需求更为迫切。因此,中年人养生、老年人养老、青年人休闲三种健康需求汇集交织在一起,成为我国康养旅游开发的社会背景和基本依据。

2.2 乡村发展康养旅游的生态优势

与城镇相比,乡村保持着良好的生态环境,较少受到传统工矿产业的污染,它拥有良田、原野、树林、山川等自然景观和优美的田园风光,拥有许多动人的民间传说、传奇故事和分散在各处的珍贵的历史文化遗迹,这些都是开发康养旅游的有利条件。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最大的优势[4],也是乡村最为宝贵的财富,应当善加保护和合理利用,并通过产业经营的方式实现世代传承。而康养旅游开发就是实现乡村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世代传承的产业措施之一。康养旅游的前期开发主体主要是地方产业规划部门和部分企业,而最终的建设主体和受益主体则是乡村的居民;发展康养旅游的实质是利用乡村历史遗留下来的生态资源优势,通过多部门的协作对乡村生态环境进行综合治理,规划设计乡村的自然景观,因地制宜布设康养服务项目,实现乡村生态旅游与康养项目的结合。

2.3 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建设标准

根据《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LB/T 051—2016)》中依托的规范性建设文件来看,康养旅游示范基地必须设在“旅游休闲示范城市”,空气、水、土壤等生态环境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餐馆、公共厕所、文化娱乐场所、游泳场所、无障碍设施等设施环境也要达到国家卫生标准。根据该文件对康养旅游的定义,康养旅游可划分为环境康养、运动康养、膳食康养和文化康养四种类型。同时,文件中提到的康养旅游核心区和康养旅游依托区的划分、产业联动与融合的指导建议等[5],都为乡村康养旅游的开发指明了方向。

3 乡村康养旅游开发的策略

3.1 因地制宜,构建乡村康养旅游的特色品牌

发展乡村康养旅游要根据地域特点和各村落的资源特色来设计旅游景观,组织旅游线路,开发康养项目,衍生产业链条,实现“村村风景异”“寨寨康养殊”的多元化康业旅游发展格局,因地制宜培育出同一地域的多个乡村康养旅游特色品牌。如依山而建的山村聚落可以利用山间林壑的清幽推出“山谷度假游”“森林呼吸游”“重阳登顶游”等康养项目;邻水而建的水村聚落可以围绕碧波清潭的水面做文章,发起“水榭观鱼”“潭影静心”“水寨颐养”等康养项目;农业较发达地区的乡村可以发展田园文化,推出赏花、品茶、采摘、耕种、垂钓、饲养、酿酒等以体验农家生活苦乐为特色的长中短期“田园颐居”康养项目;具有特异地质地貌地方的乡村可以开展适合年轻人特点的运动探险类康养旅游项目,如溶洞探秘、山谷寻幽、“履栈道”“攀天梯”等;乡间寺庙、乡村书馆等机构可建立康养合作项目,开展避暑康养、身心疗养、禅修静养、读书康养等休闲旅游度假项目供中老年人选择。

3.2 全面开发,建立多元化的乡村康养旅游服务体系

人们对康养旅游抱有不同的诉求,大体上分为延年益寿、强身健体、修身养性、医疗保健、健康生活体验和优秀文化体验七种类型[6]。根据人们的多元化康养需求,在乡村康养旅游开发中也应从全域的康养资源布局出发,采取多元化建设方针,因地制宜开发出主题各异的康养旅游基地,形成种类健全、功能互补的乡村康养旅游发展格局。以浙江衢州“桃源七里”农家乐集聚区的规划为例,该区域利用森林地带开发了森林日光浴、高山养吧等环境康养类项目,利用山地、峡谷等地貌资源开发出山地探险、养生休闲步道等休闲体育项目,利用高山果蔬基地,开展集生态观光、农事体验、采购生态保健食品等为一体的膳食康养旅游类项目,利用衢州“南孔圣地”的影响力,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和风俗民情,建立了“博士村”“少数民族村”,修建了村史馆、红色历史馆等一批文化设施,举办了“粽香文化节”“乡村音乐节”等文化活动,这些都为开展乡村文化康养奠定了基础[7]。

4 结束语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在美丽中国、健康中国战略规划下,我国乡村具有的生态优势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得到加强,“美丽乡村”正逐步变为现实。在生态日趋良好的发展境遇下,人们对生命健康和生活健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引发了我国各地乡村康养旅游开发的热潮。康养旅游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一种绿色产业新形态,必将随着我国农村生态产业布局的完成和生态产业链条的完善而焕发出更加迷人的魅力。

猜你喜欢

康养旅游
我们一起“云旅游”
韩国康养胜地——平昌阿尔卑西亚
山水禅心 康养五莲
基于气候季节划分的海南岛气候康养特征探析
推进康养产业党建书写高质量发展答卷
小A去旅游
海峡两岸首届森林康养学术研讨会在成都举行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