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农机化技术推广

2021-12-01王姝月

广东蚕业 2021年3期
关键词:农机化技术推广农民

王姝月

(辽宁省大连金普新区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 辽宁大连 116100)

在农业技术发展中,农机化技术推广是一项重要内容,它有助于转变农机科研成果,促进农业的逐步发展。农机化发展一定程度转变了其结构与质量,但农机化技术发展极易受到多项因素的影响,导致基层农机技术推广能力弱化,因此,亟待进行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的优化和完善,以更新农民的思想观念,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目标的实现[1]。

1 农机化技术推广宗旨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就建设现代农业做出战略部署,对于基层农机化技术推广来说,面临着新的挑战。为全面提升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质量,需要领会党的十八大精神,在实践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握农村发展实际,立足农村中心开展农机化推广工作。在这一方面,以“三农”为中心,为“三农”造福,情系并服务“三农”,把握当地农业发展实际,了解农村农机现实情况,关注农民的生活需求,基于此制定发展的战略目标,致力于发展现代化农业,提高农村综合生产水平,从而提高农民的收入。这一任务的完成,需要以农机化技术为支持,因此,有必要落实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

基层农机化技术推广过程中,需要提高农民对于政府的信任度,提升农民的农机化意识,政府相关部门可组织开展多元技术培训,做好售后服务,跟踪调试机具,优化农业机具的使用性能,满足农业的生产发展需求。农机化推广工作的开展,需要提升农民的认识,明确为什么要推广农机化技术以及推广的价值,转变农民的思想偏向。基层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目标的实现,需要把握时代形势,了解农业发展实际,向农村引入农机化概念,提升农民的思想水平,找准推广工作的入手点,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现状,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2]。

2 农机化技术推广基本思路

2.1 基本纲领

在农机化技术推广方面,我国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自此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具有了可靠的法律支持,农机化技术推广行为更加规范化。基层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需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深入了解当地新农村建设实际及农民收入情况,关注农民的需求,从思想意识层面引导农民,促使其正确认识农机化技术推广,主动接受新机具与新技术,农机化理念在基层得到普及。

2.2 主要途径

农机化技术推广的实现,需要深入了解农民文化程度,遵循一定规律,试验后开展集中示范活动,以获得农民的认可,之后可进行普及推广。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致力于为农民提供服务,促进农业生产水平的提升,进而保障农民的收益。基于此,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的落实,需要从农民视角入手,明确推广工作的切入点,以提高推广工作效率。以示范基地实验为载体,可为农机化技术推广提供条件,促进农机化技术大面积实施,通过对比,农民可了解到农机化的显著优势,调动农民参与积极性,促使农民主动去使用农机设备,专业人员为农机化技术应用做指导,落实技术培养,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也能够获得理想效果。

2.3 落实宣传

受思维方式、教育水平、风俗习惯等多项因素的影响,部分农村思想守旧,很多农民的思想观念更新不及时,在新兴事物上的接受能力较弱,因此在农机化技术推广过程中,需要加大宣传力度,以现代化手段和媒介为支持,对信息进行传播,比如通过报刊、广告、电视等,落实推广工作。负责推广的人员应当采取直观化的方式进行宣传,通过实地演示等方式,吸引农民注意力,令农民对农机化技术产生切身感受,促进农民固有思想的转变,农民发自内心信任科技,并主动购买新机具,采用新技术[3]。

3 农机化技术推广策略

3.1 完善推广工作规章制度

新时期基层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需要以完善的推广工作规章制度为依托,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等法律法规为依据,就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准则加以细化完善,各级别农机推广部门依照规范,制定自我规章制度,包括考核与奖励制度、项目运行与管理制度等,部门人员应当就规章制度加以严格贯彻执行,明确岗位要求,规范开展工作,全面提升基层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质量。

3.2 健全推广体系与机制

为促进基层农机化技术推广目标的实现,应当完善推广体系与价值。结合农业及农村发展实际出发,在县、乡、村之间建立三级推广网络体系,明确部门职责,由县级部门落实“两新技术”推广工作,科学规划,优化总体布局,促进各步骤规范实施。以乡镇农机推广部门及人员为对象,制定年度推广工作计划指标,并及时下达,为乡镇农机化技术推广提供指导,严格实行检查监督,保证推广工作真正落实到位。村级可建立推广示范户,展示“两新技术”,发挥新型农业主体的积极作用,比如农机大户、家庭农场、农机合作社等,发挥带头作用,促进“两新技术”推广示范。县、乡两级应当认识到新型主体的重要作用,与之建立和谐关系,强化其宣传推广能力,发挥示范作用,为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创造优良条件[4]。

在县、乡、村三级可制定完善推广机制,明确推广机构性质,引导各单位严格履行自我职责,调动单位内科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可建立岗位责任制度,对各岗位人员进行监督,完善约束机制,结合机制内容明确量化指标,依照相关规范实施检查,促进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效率的提升。实际工作中可制定奖惩制度,丰富奖惩手段,调动县乡级科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全面提升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质量。村级农民技术人员可围绕利益纽带制定并完善推广机制,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县级推广机构应发挥自身优势,争取国家财政资金,将部分推广经费投入村级推广工作中,作为推广人员奖励资金,以调动其推广的主观能动性。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中可建立相关约束协议,安排专门人员负责此项工作的落实。村级推广工作的进行,需要依照部门要求开展示范演示工作,所选耕地应当具有代表性,记录各时期下的示范效果,保证技术数据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全面采集数据,为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提供数据支持。

3.3 严格遵守推广程序

新时期为促进农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在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中,需要严格遵守推广程序。以国家产业政策为依据,关注农业生产实际,了解农民需求,明确推广工作重点,找准切入点,坚持先点后面的原则,循序渐进推进推广工作,为农民做出正确指引,在点的层面做出试验和示范,在面上进行普及推广,通过对比分析获得可靠数据资料,明确技术性能指标,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客观分析试验中存在的问题,并探寻正确的解决方法,从而为后续农机化技术推广提供理论依据,实际推广工作成效也得到保证。

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中,对于不同新技术与新机具的引进,需要明确其内容的先进性与适用性,确保技术性能优良,能够满足农业生产需求,保证技术的推广价值良好,且具有推广前景。为保证推广工作成效,需要客观分析地区实际情况,对于技术与机具的选择,应当确保其具有显著的综合效益,见效较快,且成本投入较低。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应当深入实践,切不可存在形式化的问题,否则极易影响实际推广效果,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也无法得到显著提升。并且推广工作不可局限于经济利益,应当兼顾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比如秸秆还田覆盖技术、耕地水土保持技术等,尽管在短期内并未表现出直接的经济效益,但其有着显著的生态与社会效益,具有推广价值[5]。

在农机化技术推广方面,政府应当加大支持力度,明确推广工作的公益性,政府部门应当对此形成正确认识,明确农业现代化生产中农机化技术推广的积极作用,在这一方面加强领导,严格依照法律规定投入资金,为农机化技术推广提供资金保障,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对于财政收入的增长也具有重要意义。

3.4 提高推广人员理论水平与提升实践能力

基层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需要以高素质人才为支持,因此,提升推广人员的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在推广工作中为农民提供指导,保证示范的准确化与清晰化,为农民答疑解惑,促进推广工作目标的实现。若推广人员素质不足,不具备岗位能力,则会影响整个推广工作的开展,农民也可能会轻视农机化技术推广。实际工作中推广人员应当积极学习,逐步提升自身素质技能,掌握农机化技术要点,深入实践丰富工作经验,以农机化技术推广相关技术理论与实践技能为支持,为农民服务,促进农机化技术推广成效的显著改善[6]。

4 结束语

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需要立足实际创新思路,就内部运行机制进行变革,营造优良氛围,关注农业发展需求,推动大农机发展,致力于为新农村提供服务。在农机化技术推广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保证社会化服务形式的多元化,完善农机化技术推广相关规章制度与工作体系,严格遵守推广程序,全面提高推广人员的理论水平与提升实践技能,以全面提高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水平,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助力。

猜你喜欢

农机化技术推广农民
耕牛和农民
关于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的思考与探究
智能制造技术推广服务与实践
互联网技术在农机化技术推广中的实践和思考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浅谈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民
创新开展山区特色农机化的路径研究
新形势下农机化推广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全国农业机械化工作会议在京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