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措施

2021-12-01

乡村科技 2021年18期
关键词:河长流域废水

唐 雪

(四川省广安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四川 广安 638000)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小流域水资源受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水污染不仅会破坏生态环境,而且会损害国民身体健康、减缓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速度。造成小流域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有工业废水排放、农业面源污染及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效果不佳等。基于此,笔者综合考虑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提出将生态措施和管理措施相结合,为小流域水体综合管理提供了一种崭新思路。

1 我国小流域水污染治理现状

1.1 治理效果不显著,治理进程缓慢

近年来,虽然我国在小流域水污染治理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逐步调整了产业结构以减轻工业污染,并加强了对园区废水处理系统的管理。但由于我国小流域水污染点多面广,部分水质为劣五类,污染程度严重,因此,很多地区为了加快废水的处理和水污染的治理进度,往往会选择采用见效快的工程治理方式,但往往治标不治本。

另外,治理小流域水污染需要政府的财政支持,然而部分地方政府财政较为紧张,加之小流域水污染治理成本较高,所以部分地区在治理小流域水污染时,往往停留在表面,并没有使水污染问题得到有效治理。此外,有些地方政府忽视了对畜禽养殖及污水处理设施的管控,从而使水污染问题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因此,我国小流域水污染治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部分地区政府规划不到位、资金不足以及对污水处理设施的管理监控不够严格等,均是导致小流域水污染无法得到有效治理的原因[1]。

1.2 对比发达国家,我国小流域水污染治理水平相对落后

与欧美等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小流域水污染治理水平比较落后,治理方式创新性不足。例如,一些国家在小流域水资源受到污染时,不仅会对污染水体进行分析,还会调查小流域附近地区是否存在污染,然后再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一个全面的治理计划。而我国在处理小流域水污染问题时采取的治理措施以及应用的治理设备,均与欧美等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2]。

2 小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措施

2.1 工程治理措施

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加快淘汰小型重污染企业。督促工业企业对老旧污染治理设施进行升级改造,根据流域控制单元水质状况,执行最严格的排放标准,严格控制工业用水量,努力提高工业废水的重复利用率。推动国家、省、市、县四级自动监控系统联网建设,加快工业集聚区集中处理设施建设进度,保障设施稳定高效运行,扩大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规模,确保工业园区污水达标排放。

2.2 生态治理措施

小流域水体受污染的主要原因除了废水排放超标外,还有湿地面积的大量减少,湿地面积急剧减小加剧了小流域水体的污染程度。因此,建造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可以对污水进行长期、有效处理。例如,可以根据废水中的污染因子选择合适的湿地类型实现对污水的有效处理,进而形成废水集中处理系统,对沼泽周围的环境进行修复。建设人工湿地废水处理系统,不仅能实现对废水的良好处理,还能美化环境,实现水清、河畅、岸美。另外,也可以采取其他生态措施,如在农村加强绿色植物种植、将生活废水经过资源化利用后再用来浇灌农作物等,从根源上减少农村产生的废水量;或者可以种植沉水植物和挺水植物,适当放殖底栖鱼类,建立完整的水体生态系统,通过吸收、转化、清除、降解污染物,增强水体自净能力[3]。

2.3 综合治理措施

一是加强城乡生活污水处理,加快生活污水配套管网和雨污分流管网建设,加快乡镇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进度,重点补齐乡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方面的资金、技术和人员等短板,全力保障已建成的污水处理厂稳定运行、达标排放。二是彻底取缔江河湖库网箱、网栏施肥养鱼,加强对水产养殖生态环境的监测监管,加快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建设,禁止向水体投放化肥、动物饲料和禁用鱼药,依法严厉打击炸、毒、电鱼等破坏渔业资源的不法行为。三是坚持综合施治、分类施策,防止出现简单化、一刀切、一关了之等懒政怠政行为[4]。大力推广应用“三改两分再利用”“沼气发酵+沼液沼渣还田”“固液分离+污水达标排放”和生物有机肥转化利用等污染防治技术,推行畜—沼—菜(果、林、草、粮)等种养结合、循环利用的生态养殖模式和标准化生产,从源头上预防养殖污染。例如,在禁养区全面关闭畜禽养殖场,禁止污染物排放;在适养区加大对畜禽养殖场的污染综合治理力度,对畜禽养殖产生的废弃物在就近果园和蔬菜基地进行消纳,将种植业和养殖业紧密结合,走“种养结合、综合利用”的发展之路。四是加强对农业面源的污染防治。以“三减一限制一提高”,即以减少养殖粪水污染量和农药、化肥不合理施用量,限制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提高农业“三废”资源化利用水平为重点,大力开展测土配方施肥,降低农业生产对化肥的依赖,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减少排入河流的氮、磷等元素;大力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切实减少农药使用量;推广科学使用农膜技术,将废弃农膜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倡导发展生态农业,有效防治农业生产对小流域造成的污染。

2.4 行政管理干预措施

一是建立省级河长、市级河长、基层河长巡察制度,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督查制度、基层河长巡查制度、河长制责任追究制度等,按照目标、问题、任务和责任四张清单,实施“一河一策”管理保护方案,建立“1+1+4”河湖管理保护模式,健全督查督办机制,实行河长制工作督查制度,将重点小流域污染治理作为政府重点督查督办事项,定期督查,定期通报,妥善处理好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关系,扎实开展流域协同治理。二是将小流域治理作为水污染防治的重要内容,将其纳入“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进行绩效考核,对未能完成治理任务的部门,实行“一票否决”和项目“区域限批”。三是制定主要水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以水环境质量为导向,根据各控制单元的环境质量下达差异化的减排任务。实行建设项目总量指标从严替换制度,重点流域和水质超标的地方对新建项目的新增污染物实行几倍替换,或者一律不审批新建项目。四是实行流域生态补偿制度,建立重点小流域水生态补偿制度。在重点管控区域、跨界区域设置水质监测断面,开展联合监测,坚持“超标者赔偿、改善者受益”的原则,在生态补偿政府之间实行横向转移支付,即水质差的地方向水质好的地方赔付水环境赔偿金。五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模式进行流域治理,并加强宣传,让保护环境的理念深入人心[5]。另外,要加强对流域执法人员的培训,做到有异常情况能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报告、第一时间排查、第一时间应对。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方式方法,全方位、多层次、高密度宣传小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的现实意义,教育和引导广大群众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真正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3 结语

小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等特点。为了确保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国家必须不断完善相关法律和标准管理体系,相关部门必须采取合理措施确保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通过控制工业废水和农村养殖业及生活污水的排放,减少污染源,坚持“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共治理念,探索绿水青山“变现”金山银山的新路径,实现环境质量大幅度改善。

猜你喜欢

河长流域废水
沉淀/吸附法在电镀废水重金属处理中的应用
昌江流域9次致洪大暴雨的空间分布与天气系统分析
加工虾废水用于制作食物
水利部部长为“记者河长”点赞
“河长”不只是写在公示牌上的名字
河南省小流域综合治理调查
称“子流域”,还是称“亚流域”?
彰化-设暗管排毒废水的电镀业者遭起诉
电镀厂废水直排铜超标60倍 老板获刑一年
流域保护的制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