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四位一体”规划方法分析

2021-12-01

广东蚕业 2021年9期
关键词:四位一体规划特色

韦 晨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工程分院 江苏南京 210000)

农业农村的发展建设是促进整个国家发展基础建设工作的关键。为了实际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我国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基于此,文章主要针对乡村振兴的规划,提出了“四位一体”的规划模式和实施。

1 乡村振兴发展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的乡村振兴发展主要是推进农业农村的发展,而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发现了许多问题,导致农业农村发展滞后,比方说农产品的供求关系不够平衡、农业相关专业人才的缺失、产业之间的联动性不强及农产品的质量与效益始终难以提升等,而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包括以下几种。

1.1 农业发展模式过于传统

从当下的形势来看,乡村振兴战略以农业发展为起点,但其发展的基础,尤其是发展模式方面存在明显不足,主要是模式过于传统而呈现落后性。在很多乡村地区,仍旧是以传统种养为基础[1]。随着农业发展,传统种植业发展模式会不断被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所取代,这也是推进当前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必然途径和必然趋势。

1.2 村镇建设存在不足

村镇建设应当实现协调统一建设,因而其建设模式、发展方向及特色产业的发展等都需要进行合理规划,实际规划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区域内人口总密度、经济总量分布及空间格局等。但由于当下村镇建设在基础建设方面存在不完善现象,导致人口流动严重且频繁,乡村的劳动力大量转移影响了城镇发展效率,同时,小城镇的人口增长明显不足,其核心产业的辐射带动效果也不佳,再加上乡镇之间的联系不足,进而使得整体结构缺失。

1.3 生态环境压力颇大

生态环境方面的整体规划工作,是以资源环境为承载力、促进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可持续发展作为原则在区域内有效开展。而实际上,尽管乡村所具有的生态资源十分丰富,但缺少了相应的生态保护机制,导致在乡村振兴发展的过程中,过于看重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给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使其压力骤增,比方说在污染和能耗方面造成不良影响,一些高能耗及重污染的产业即使创造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但在生态效益方面却出现严重下滑现象,这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目标[2]。

2 乡村振兴背景下“四位一体”规划的意义

乡村振兴战略推进过程中由于技术方面的不足、生态保护欠佳、建设缺少特色及深度不足等原因导致效果并不好,因而需要重视对文化、生态、产业及其配套设施方面的研究,可从“四位一体”融合规划的角度出发,搭建特色小镇、现代农业、美丽乡村及乡村旅游等四项内容有效结合的架构,将其融合到一个特定区域内,借助于政府的事权功能,解决实际规划中体系衔接不够及内容矛盾等方面的缺点,在“四位一体”相关理论的重要指导下,分析各个方面发展的现况,再通过对现况的深入分析来探究其规划的定位,同时提出相应的规划构想,确认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路径。

3 乡村振兴背景下“四位一体”规划方法分析

3.1 打造“四位一体”的系统框架

对“四位一体”进行规划还需要打造专属的系统框架,重点体现出其系统性与独立性,切实发挥出“四位一体”的高效功能。例如,“四位一体”中的“四位”主要是指特色小镇、现代农业、美丽乡村及乡村旅游,在一体化的过程中主要是促进其融合发展。首先要以融合为目标,对其架构的完整搭建、产品的科学定位、区域的有效整合及对管理升级和布局重点等内容进行研究,同时发挥出企业建设及政府管理的高效功能,将乡村作为重要载体,创造出农业农村的新动能。在产品的科学定位方面,应当根据乡村实有的资源和特征来确定产品的类型,实现科学和精准定位,这样才能够保证产品具有独特价值,发挥出其价值链与产业链的带动功能;在区域的有效整合方面,根据现有布局的特征来进行整合,以发挥内部系统功能为目标进行整合,真正将区域内的发展做强做大。另外,还要打造出重点布局项目,以该类项目为核心促进周边的发展。在打造出统一化的系统框架后,还要建立起完善的管理机制。最后,为了促进“四位一体”规划的有效落实,还要重点发挥政府与企业的作用,将其作用于乡镇乡村。

3.2 促进农业产业的多元融合发展

乡村振兴首要还是发展农业产业,要实现其系统化和产业化的经营,则需要具有代表性的龙头产业来引导和驱动,使得乡村的整个农业领域形成产业链和相关价值链。例如,一方面以农业合作社作为主体,将其作为第一指引,做好农民、农业及企业三者之间的协调工作,重点是处理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使得整个产业链包含农产品的加工生产、销售等工作的所有流程,促进一二三产业的有效融合,形成多元融合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是农业发展想要实现现代化,还需要将科技作为重要手段,积极推进农业科技的教育、培训及创新等,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出农业科技的示范作用,积极推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换及其进一步延伸。农业还要与其他方面要素相结合,比方说旅游、互联网、物流及金融等,开辟新的发展道路,对农业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促进多种农产品的初加工、精细加工、主食加工及综合利用等,装备完善技术、树立龙头企业,实现新业态的新发展模式,打造品牌化战略,推进主产区加工业及加工园区的高效发展,使得相关农业产业的扩张、转型及升级等得到进一步驱动,还要使得原本较为分散的布局产业结构向集群化方向发展。

3.3 重点建设特色小镇,推进特色产业的高品质发展

从当前国家对于乡村振兴发展的理念及地方区域发展的趋势来看,四位一体化发展还应当促进乡村自身产业和独有资源的特色优势发挥,而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遵循三产融合、转型升级及联动发展的重要原则,重点建设出特色小镇。将特有工业作为主导、现代化农业作为主体,以及推进区域内乡村旅游为动力,构成健全地发展体系,同时在各项产业的发展方面延伸自身产业类型的产业链,促进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升,带动提高当地的人口就业率,实现产业的供给侧改革发展。在实际规划的过程中,由于不同乡村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因而可依据这些差异来定位,防止同质化的竞争,同时还要明确出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探究出乡村的主要发展方向,推进经济产业的发展,实现在区域内的核心增长。特色小镇的建设应当明确与区域整体之间的关系,还可将自身产业与文化、历史、园区及生态资源等方面挂钩,确保整体发展的有机统一,确保特色小镇的发展具有科学性和独立性[3]。

3.4 对分类建设进行指引

在美丽乡村的建设框架当中,采用村庄建设模式为导向,促进乡村与产业之间的布局相结合,确定实际建设发展的新方向。在重点区域建设和分类建设方面进行指引,比方说当前的各区域由于本身地理条件、资源及发展基础等方面的不同,因而在实际规划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采取手段,做到宜聚则聚、宜散则散,规划发展为不同类型的新社区。采用中心村的规划方式,将特色美丽村庄的建设和保护工作落实,体现出区域特色,新型社区的建设模式主要可划分为两类,分别为村庄聚集型社区和城镇聚集型社区。在工作布局方面应当有重点地推进,有效指引村庄建设工作的落实方向,其聚集发展的目的重点还在于人口的聚集,将人口引入城区、小城镇及中心村,根据地域相近原则、产业关联原则、规模合理化原则及资源要素的整合原则等,再结合交通方面的基础条件,以特色产业和中心村为核心,辐射周边的发展,确保其整个空间格局有重点发展内容,最后根据美丽乡村建设的不同模式开展分类指导建设工作。

3.5 推动乡村旅游的全局发展

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融合主题庄园、游乐康体、农业科技、生态涵养、人文休闲及宜居科教等方面的内容,推动乡村旅游功能的一体化,推动其全局发展,建立起全域特色农业旅游城镇,再引入多种复合功能,从项目集群方面出发,打造出具有高人气的国家农业公园[4]。一是推进城景共生,即推进城镇和景观的共同发展,比方说以农业、科技和生态为主线,将生态景观、田园、城镇、产业等互相融合,形成一种将乡村旅游、田园综合体及农业科技作为布局重点的新结构;二是采用集群的模式,产业的发展以群体形式来呈现,比方说建立起具有主题特色的农场群、庄园群及特色小镇群等,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同时,也可推进其休闲化与现代化;三是重视文化发展,深入挖掘当地的文化资源,打造出具有自身特色、民俗文化的品牌,激发出文化蕴含的人文活力,以项目区的农耕文化魅力为起点,促进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等有效融入现代农业的内涵当中,创造并展现特色文化。

4 结论

在当下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过程中,农业农村的发展得到了很大进步,但在实际落实振兴规划策略时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针对这些不足,文章总结出乡村振兴背景下“四位一体”规划方法:打造“四位一体”的系统框架、促进农业产业的多元融合发展、推进特色产业的高品质发展、对分类建设进行指引、推动乡村旅游的全局发展。

猜你喜欢

四位一体规划特色
“城中村”改造与规划的思考
特色种植促增收
我们的规划与设计,正从新出发!
规划·样本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推进“四位一体”土地制度改革
学习“四位一体”教学法,全面推行主体教育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