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科普绘本 “噗”出健康人生

2021-12-01

好家长 2021年10期
关键词:师幼小强小老鼠

文 许 静

一、活动背景

当听到同伴“放屁”时,有的幼儿会哈哈大笑,有的幼儿会感到极为尴尬。为此,我通过师幼共读与幼儿自主阅读相结合的方法,激发幼儿探究“噗”的秘密,学会正确对待“噗”这一正常的生理现象。

二、活动过程

(一)“噗”声导入,说说“噗”的特点

1.播放“屁”的声音,激发探索兴趣。

提问:这是什么声音?出示字帖“噗”“屁”,师幼约定用“噗”代替“屁”。

2.提问:“噗”除了声音还有什么特点?

小结:“噗”有声音和气味。

(二)师幼共读,了解“噗”的知识

1.主人公小强出现,引入话题:“噗”真的很奇怪吗?

小结:每个幼儿对困惑,都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有理有据。

2.继续讲述故事,了解“噗”的群体。

提问:小强一路上都发生了哪些事情?(听到了大象“噗”、小老鼠“噗”、家里的朋友“噗”。)

提问:我们身边都有谁会“噗”?

小结:原来每个人都“噗”。

3.了解“噗”产生的原理。

通过出示“噗”产生的人体示意图,了解“噗”的形成原理。师幼共同依据示意图指一指,说一说“噗”的形成过程。

小结:“噗”是这样产生的,首先咀嚼时空气和食物从嘴里进入食道,再经过胃,然后连同大肠和直肠里的细菌分解食物残渣产生的气体,最后一起从肛门里排出来。

(三)自由阅读,发现“噗”的秘密

师:现在给你们4 分钟时间自由阅读,看一看“噗”到底有哪些秘密?

1.“噗”的次数和排量。

提问:人平均一天会“噗”多少次?多少量?

小结:人平均一天要“噗”10 多次呢。如果用牛奶瓶将这些“噗”储存起来,就是两瓶半牛奶。

2.“噗”与食物的秘密。

提问:在阅读中发现了“噗”与食物之间有哪些秘密?

小结:吃了像胡萝卜、洋葱、韭菜这些特殊气味的蔬菜,就会产生特殊气味的“噗”;吃了像牛奶、鸡蛋、肉类这些富含高蛋白的食物就会产生很臭的“噗”;吃了像香蕉、土豆、山芋这些淀粉含量高的食物,“噗”就会变得很多。所以平时饮食要注意荤素搭配,这样“噗”才不会很臭,身体才会更健康。

3.“噗”与身体的秘密。

每天都“噗”表明身体健康,但有时候“噗”太多,可能是生病了。了解这么多“噗”的秘密后,“噗”就一点也不奇怪了,就像打嗝、做梦一样,是很正常的现象。

(四)谈一谈

1.讨论:有“噗”不放会怎么样?

提问:依据你的经验,有“噗”憋住不放会怎样?

小结:有“噗”不放,就会出现像小强这样很多不好的状况,所以想“噗”就“噗”。

2.探讨避免尴尬的办法。

提问:尽管说想“噗”就“噗”,可是生活中“噗”得太响或者臭味飘散还是会让人有些难堪。有什么方法可以避免这种尴尬呢?

小结:大家可以到一个没有人的地方“噗”。还有,“噗”的气味很难闻,可以种一点花草,或者涂、放一些有香气的东西。

最后小强还有一个疑惑,水母“噗”不“噗”呢?

四、活动反思

(一)选材适宜,设计巧妙

幼儿对“屁”这一现象感兴趣,我捕捉这一教育契机,提取绘本有效信息,巧妙设计教学方案,让幼儿知道“放屁”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给予幼儿科学的生活指导,教会幼儿健康生活,正确对待“噗”。

(二)关注幼儿,目标准确

我将大象“噗”、小老鼠“噗”、家里的朋友“噗”三个画面放在一张页面上,在活动中引导幼儿完整地讲述这个页面,提升幼儿的语言能力。

(三)自主阅读,有效提问

活动中,我设定时间让幼儿自由阅读,让幼儿带着问题探索绘本,给幼儿充分表达的机会。

猜你喜欢

师幼小强小老鼠
关注幼儿日常生活 开展师幼有效互动
追逐小老鼠
是谁把小老鼠压上去了
幼儿园师幼互动现状调查研究
小老鼠去看海
共享区域活动资源 滋长师幼幸福
为什么蟑螂叫“打不死的小强”?
师幼互动那些事
小强爬行记
气急败坏 山崩地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