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造林规划设计和造林技术应用

2021-12-01宁亭显

广东蚕业 2021年9期
关键词:树种整地规划设计

宁亭显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乌奴耳林业局森林资源林政科 内蒙古呼伦贝尔 022177)

截至2020年底,全国造林677万公顷,已经完成了数百万公顷草原改良和沙漠治理,取得了显著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在营造林生产过程中,仍然不时出现苗木质量不一、树木质量和数量不成正比、林业资源和市场需求不平衡等问题,给林业产业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归根结底,是由于未能做好营林规划和生产管理,因此,应加强造林规划设计和造林技术研究,确保林业产业向好发展。

1 造林规划设计流程

在营造林生产中,造林规划工作量较大,需要科学的理论依据和相关政策支持。深入研究相关理论和政策,并通过实地考察了解真实需求,才能为造林工作开展提供科学指导。在理论分析阶段,应深入研究人和自然的关系,并从市场经济发展和环境发展角度把握林业发展需要。按照规划设计流程,需要先开展调查设计,根据上级下发的任务书深入基层和造林地,把握林地资源极其使用情况,根据实际发展要求确定规划设计内容[1]。在此基础上,需要编制造林方案,作为造林工作的开展基础。根据不同区域造林需求,加大树种研究力度,探究树木生长对环境的适应性,完成造林成本核算分析,才能做到合理选择树种和确定造林密度。从环境角度考虑,需要根据林区环境、土壤、气候等因素把控造林效果,合理配置植被,确保生态的完整性。从经济性角度展开分析,在把控造林成本的同时,需科学应用造林技术,通过提高苗木成活率、成材率获得更多效益。根据林区发展方向、造林规模、造林技术等,合理进行整体布局和安排,能够确保编制的造林方案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根据方案进行造林施工设计,确定具体造林位置、面积、时间、技术条件等内容,可以形成设计文件,推动造林工作有序开展。在实践工作中,考虑到造林规划设计内容繁杂,需要把握设计要点,做到保质、保量地进行造林规划。

2 造林规划设计要点

2.1 把握造林原则

在造林规划设计中,应把握基本的造林原则。首先,应遵循适地化原则,通过土壤调查、配方测量选择适宜树种。明确造林范围,对环境条件展开分析,完成苗木生长、光照、土壤、地下水等条件比较,从中筛选出与环境相适应的树种,确保苗木健康生长。如在酸度较高林地,通常选择种植马尾松、油茶等植物。在造林地边缘位置,考虑到光照、通风等条件,可以选择种植冬青类植物加强土地资源利用。其次,应遵循多样化原则,通过丰富苗木种类构建丰富度较高的生态系统群落,形成稳定森林生态链,确保林业产业拥有稳定发展的环境[2]。充分发挥造林技术优势,对各种树种进行协调配置,充分利用水分、土壤等资源,使森林结构向着复层化方向发展,获得较强抵抗能力,能够健康发展;再次,造林规划应遵循协调性原则,对各种主客观因素展开分析,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合作,通过分享信息保证设计方案的合理性。此外,应遵循拓展性原则,在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造林设计优化的同时,从前瞻性角度进行考量,适当引进各种造林新技术和新方式,创造最佳的造林效果,体现营造林生产活动的可持续性。

2.2 选择造林树种

树种选择为造林规划设计的重中之重,直接关系到林木高效、高质量生长,在影响林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将影响区域生态环境发展。结合实践经验来看,树种选择首先应重视繁衍能力和抗逆性能。从生长条件着手,尽量选取枝叶茂盛、根系发达的树种,同时要求与栽种地域相适应,可以使树木保持较强的生命力,降低树木死亡率。在对树种进行丰富时,需要选择抗逆性强的树种,通过分片种植丰富森林层次,提升森林整体抗病能力,避免出现树林成片死亡等情况。此外,需选择结实能力强的经济树种,充分展现人造林作用。如选择银杏树、落叶松等成材树,能够凭借主干速生性加快林业发展,解决地方林木资源匮乏问题,尽快扩大森林面积,并取得良好绿化效果[3]。树木材质优良,不仅可以获得较强的抗自然灾害能力,也能增加地方木材蓄积量。选择核桃、榛子等经济树种,要求与地方气候、土壤等条件相适应,通过获得较高产量创造产品效益,推动林业经济快速发展。还应选择性能佳、寿命长的树种,使树木保持无分枝、枯叶少等状态,有效控制树种质量,预防森林病虫害发生。增加树林生长面积的同时取得良好种植效果,使单位面积树种性能有所延伸,营造良好生态环境的同时,满足未来多个领域用材需求。

2.3 确定造林密度

在规划设计方案中,还需确定造林密度。从自然条件、经济性等方面考量,通常用材林密度比防护林小,而慢生林的密度比速生林大。在相对干旱的区域,同样需要适当减小造林密度,避免自然资源被过度消耗,做到有效维持生态平衡。首先,从经济性角度考虑,应避免造林密度过小。因为即便早期投入较少,在树木产量、质量下降的情况下,整体效益不好,也将导致林木经营管理成本过高。结合地方林木市场需求、运输条件等情况,应适当增加造林密度,创造更多营林利润。其次,从自然条件来看,林区土壤、雨水等各种资源丰富的地区,通常林木生长加快,应避免造林密度过大引发严重资源损耗,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不良影响。而在环境相对差的地区,如空气质量差、水土流失严重等地带,应适当增加造林密度,依靠树木绿化作用促进生态环境恢复。在沙漠化地带,考虑到水源稀缺,需要合理设计造林标准,根据水源分布情况合理确定种植密度,以免因水分缺失造成苗木大量死亡。在营造林生产过程中,需要根据造林目的确定种植密度,如在建造经济林时,需要注重效益提升,通过减小种植密度加快树木生长速度;在建造防护林时,需要避免水土流失,加强环境保护,因此密度比经济林稍大,更多地发挥树木根系固土保水作用。但在田地周围种植防护林,考虑到农田对空气流通性要求,需要适当减小密度,确保作物稳定生长。将立地条件当成是根本因素,通过试验、调查等手段合理确定造林密度,才能推动林业的健康发展。

3 造林技术应用

3.1 营林整地

开展造林活动,需要对准备开发的地块进行清理,通过创造良好条件提高树木成活率。运用营林整地技术,提前清理林地内的枯枝、残根、杂物等,并通过翻垦土地杀灭病菌、虫卵,提供健康的种植环境。在实践生产中,需要建立整地标准,对造林区域实施翻垦,完成地面杂物清理后对土地进行全面消毒。根据地形条件,可以确定整地方式,如平坦区域可以完全整地,坡度大的区域进行部分整地。建设育苗基地,能够完成大量幼苗培育,并根据幼苗特点制定整地、育苗等方案,有效提高苗木存活率。考虑到苗木对环境变化较为敏感,需要加强土质管理,确定结构与种苗特性相适宜。为避免因区域畜牧养殖、林下种植等因素引发环境变化,需要根据营林计划提前加强宣传引导,规范周围居民对林区资源的采集方式,做到合理规划养殖区域,加强对林区植被、珍稀物种的保护,为苗木提供稳定生长环境。

3.2 播种栽植

在林木播种栽植阶段,目前可以采用的造林技术较多,各自拥有优缺点,需要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针对面积较小的地块进行苗木大规模种植时,可以采用分殖造林技术,通过挖树穴直接栽种树苗,在原有树木基础上进行林木培育,节约种植成本的同时,保留优良品种[4]。但在种植过程中,需要投入更多人力、物力,同时达到较高技术要求。具体来讲,需要掌握好穴底平整度,并将树苗梢部拉直,保证栽种质量。此外,应加强栽种深度控制,以免因树苗未能及时吸收地下水分出现成活率下降问题。在大面积造林的情况下,时常采用播种造林方法,可以提高种植效率,使树种在自然环境下生长。但受土质、降水等因素影响,后期需要划分大量人力、财力对树木进行护理,以免树木无法保持健康生长,因此管理难度较大。在恶劣环境下,常采用植苗造林技术,栽种方法简单,可以将树苗移植到潮湿性土壤、干燥土壤等不同土壤条件下。但该技术前期投入较大,需要经历漫长的树苗培育过程,对技术要求较高,需要建立相应生态系统提高树木萌芽率,并根据土壤条件选择适合的栽种技术,如干燥地区需要深栽,确保苗木获得充足水分。在环境条件较好的情况下,在春秋季节采用插条造林技术,可以降低管理成本,但容易出现存活率不高问题。在插接时,应做到提前清理无用部分,并在结束栽种后将土壤压实,依靠地膜覆盖方式提高存活率。

3.3 养护技术

苗木生长需要经历漫长过程,为提高林区苗木成活率,需要加强对养护技术的运用。定期查看苗木生长情况,结合苗木特性有针对性地施肥和加强病虫害防治,能够保证苗木健康生长;遭遇严重干旱,需要大面积进行人工灌溉;遇到暴雨等极端天气,可以通过及时疏水防止幼苗死亡;杂草也是威胁苗木生长的因素,需要及时除草,为苗木提供良好生长环境。而为减小环境影响,在病虫害防治和除草方面多采用生物、物理和化学防治相结合手段,并尽量选择无毒、无污染药剂,避免给环境带来污染。

4 结论

在营造林生产过程中,树苗品种、数量、质量等都会给造林效果带来较大影响,应通过规划设计做到合理选择树种和确定种植密度,体现适地化设计原则的同时,推动树种多样化发展,形成丰富的森林层次,推动林业的健康发展。为有效落实规划设计方案,需要加强营林整地、播种栽植等造林技术运用,通过科学种植提高苗木成活率和加快林木生长,促进林业产业快速发展。

猜你喜欢

树种整地规划设计
住宅小区总平面规划设计要点研究
中国传统文化在建筑规划设计中的体现
浅析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不同地理尺度下中国城市绿化树种多样性的均质化特征
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措施研究
小议农业机械化整地技术
浅谈农业机械整地技术的优势及实施方法
树种的志向
树种的志向
简析利用农业机械进行秋整地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