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无公害马铃薯栽培技术应用

2021-12-01高晓阳

广东蚕业 2021年9期
关键词:块茎田间管理除草

高晓阳

(庄浪县南坪镇人民政府 甘肃平凉 744600)

无公害马铃薯是现代社会餐桌上常见的食材,如何确保其种植质量是百姓重点关注的问题。因此,结合现代农业种植技术,探究无公害马铃薯栽培技术的改进和应用策略,对于进一步加强无公害马铃薯的种植品质,提高其产量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1 无公害马铃薯栽培技术要点

1.1 土壤条件

相较于其他农作物,马铃薯对生长环境的要求较低,但是对土壤条件的要求较高,尤其强调土质的疏松度。马铃薯属于浅根系农作物,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吸收营养物质,而疏松的土壤具有更高的孔隙率,有利于马铃薯根系的生长,从而保证其具有更大的营养物质汲取范围,更好地生长。同时,疏松土壤具有良好的存水性与透气性,土壤中微生物活性更高,能够使马铃薯在有限范围内汲取到更多的营养物质,从而进一步促进其生长,所以土质疏松是栽培无公害马铃薯最基本的土壤条件。因为无公害产品对农作物品质具有极高的要求,所以无公害马铃薯栽培的土壤条件不仅需要土质疏松,还应满足以下要求:(1)种植土壤耕层深厚且附近无污染源;(2)土壤偏酸性,pH值在5.0~5.5之间为宜;(3)地势平坦、土壤结构适宜;(4)临近水源,便于灌溉;(5)主要条件和参数指标符合NY/T391-2000标准[1]。

1.2 整地及施肥

当确定栽培地块后,种植人员应根据地块耕层厚度、地势平整度、板结状态及栽培技术要求,运用科学的整地和施肥技术进一步改善种植地块的土壤环境,最大限度地保障种植管理过程中的水肥均衡,提高马铃薯的生长品质。

整地处理是指通过深耕将土壤打细,通过晒土对土壤进行杀虫、杀菌处理,最后起垄备用。整地处理的作用在于深耕可进一步提高土质的疏松度,促进马铃薯根系、块茎更好地生长,同时改善结薯层的通风性,提高种植品质;起垄可增大土壤内部的昼夜温差,促进马铃薯的淀粉累积,提高马铃薯品质和口感。为保证整地处理的质量,在起垄时应注意:(1)应根据单作、间作、套作等不同种植方式的实际行距来制定起垄的高度和宽度。通常情况下,无公害马铃薯采用单行小垄种植方式,此时可将起垄高度控制在23 cm左右、垄间距控制在60 cm左右;(2)若地块排水条件不理想,可适当提高起垄高度,控制在28 cm左右。

整地期间的施肥处理是指在土壤中施加底肥,改善土壤条件,提高土壤肥力,以供给马铃薯整个生长期所需的养分。在进行无公害马铃薯底肥处理时应注意:(1)以农家腐熟肥、无公害马铃薯专用复合肥为主;(2)结合土壤检测数据,按照国家无公害农作物种植规范科学施加其他类型的化肥,增加土壤中氮、磷、钾及其他马铃薯生长所需的微量元素,以提高马铃薯种植品质和产量[2]。

1.3 筛选优质品种

马铃薯种子的品种能够直接影响其品质和产量,因此,筛选优质品种对于无公害马铃薯种植尤为重要。在进行无公害马铃薯品种筛选时,应以高产、稳产作为基本目标。高产品种通常表现为:植株生长健壮、块茎膨大速度快、养分积累量较多。稳产品种通常表现为:具有出色的抗逆性和抗病虫害能力。但即使部分马铃薯品种属于优质品种,随着自身抗病虫害能力的退化,也会逐渐丧失丰产性。因此,不仅要准确筛选优质品种,还应将品种筛选与脱毒技术有机结合,这样才能确保无公害马铃薯的高产、稳产。

在选择无公害马铃薯种子时,应注意:(1)必须选择脱毒薯种,且表皮光滑、皮色鲜艳、无病虫害表现,以此确保所选种子具有良好的抗逆性与抗病性;(2)若薯块处于萌芽状态,应优先选择具有粗壮芽的薯块作为薯种;(3)要综合考虑薯种的各项性能并确保所选薯种外形规整[3]。

1.4 种植间距设定

合理控制种植间距,对于无公害马铃薯种植品质和产量的提升具有积极的意义。若种植间距过大,容易造成土地资源浪费,无法实现产量最大化;种植间距过密,则会影响通风性、光照度及养分供给情况,从而影响种植品质与产量。因此,为保证无公害马铃薯的种植品质和产量,种植人员应根据实际种植环境条件,科学调整种植间距。

若种植地光照充足、土壤肥沃,可对种植密度和行间距进行如下设定:(1)种植密度控制在4 000~4 500株/亩;(2)行间距控制在70 cm~75 cm之间;(3)窝距控制在40 cm~45 cm之间;(4)每窝为双株。

若光照时间有限、土壤条件一般,可对种植密度和行间距进行如下设定:(1)种植密度控制在5 000~5 500 株/亩;(2)行间距控制在60 cm~70 cm之间;(3)窝距控制在35 cm~40 cm之间;(4)每窝为双株且优先选择种植早熟品种[4]。

1.5 生长管理

生长管理是保障农作物生长状态、生长品质和产量的重要农作环节。对于无公害马铃薯而言,其生长管理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苗期管理。此阶段的田间管理目标是保障并促进马铃薯幼苗茁壮生长。主要管理工作包括:(1)当田间出现死苗、缺苗情况时,及时进行补苗;(2)定期通过浅培土、早中耕等管理方法,保障种植土壤的通透性,为幼苗生长和根系发展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3)根据幼苗的实际生长情况,进行灌溉和追肥处理,确保幼苗处于最佳的生长状态。

第二个阶段:块茎成型期管理。此阶段田间管理的主要工作包括:(1)进行中耕培土,并适当增加培土高度,为块茎的生长成型提供有力保障;(2)对马铃薯生长状态进行全面了解,在此基础上做好灌溉、追肥等工作,确保植株尽早达到最大叶面系数,为块茎成型和营养积累奠定基础。

第三个阶段:块茎增长期管理。此阶段田间管理的工作原则是“控促结合”,即一方面控制植株地上茎叶徒长;另一方面促进马铃薯块茎膨大。同时,还要做好各类病虫害的预防和治疗工作,尤其是注重蚜虫和晚疫病的防治,从而确保无公害马铃薯的种植品质和产量[5]。

1.6 及时收获

及时收获、科学储存是保障无公害马铃薯种植品质和产量的最后一个环节。种植人员应:(1)注重收获时间的把控。应根据马铃薯品种特征、种植环境、实际生长状态,科学选择收获时间。若收获过早,容易发生马铃薯块茎发育不充分、淀粉积累不足等情况,影响产品品质和产量;若收获较晚,容易导致马铃薯受到高温因素的危害,从而影响产量和品质;(2)注重对储存方式的把控。应选择晴朗天气收获,并及时将收获的马铃薯运至通风、阴凉的环境中,使马铃薯表皮的水分自然晾干。然后剔除存在破伤的马铃薯,并按照农用和食用两个类别,对马铃薯实施分类贮藏[6]。

2 无公害马铃薯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2.1 除草技术

除草是最基本的田间管理工作。在无公害马铃薯种植过程中,普遍采用以下除草技术:(1)在播种后、出苗前根据田间杂草的实际生长情况进行人工除草,以免杂草吸收过多的土壤养分,抑制马铃薯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2)通过机械除草或人工除草等物理方法防治杂草,避免使用化学除草剂,确保无公害马铃薯在绿色、无污染的环境下生长;(3)物理除草的过程中,注意对植株根系的保护,尤其是马铃薯处于花期时,从而确保植株健康成长和种植产量。

2.2 施肥技术

为保障无公害马铃薯的品质和产量,不仅要在整地环节在土壤中施加底肥,还要在田间管理过程中,根据植株实际生长情况进行施肥管理。现阶段无公害马铃薯的施肥技术主要有:(1)施加基肥。将钾肥与氮肥按照6∶4的比例混合,然后深埋在地下30 cm的种植土壤中;(2)施加种肥。将钾肥和氮肥统一以20%的比例,深埋在薯种以下5 cm的土壤中,一方面帮助薯种吸收养分,另一方面避免发生薯种争抢养分的情况;(3)根据种植地面积,在正常施肥后播撒适量的尿素,避免种植后期出现脱肥问题;(4)植株生长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施加氮磷钾的混合肥。通常情况下,3种元素的需肥配比为5∶2∶11。若每公顷种植地施加30 t有机质含量大于8%的农肥,则需在其中加入150 kg硫酸钾、150 kg二胺、75 kg尿素[7]。

2.3 病虫害防治

无公害马铃薯病虫害防治主要遵循“以防为主,以治为辅”的原则。同时,为保证其符合国家无公害产品的质量标准,应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生态化防治手段为主,必要时再使用化学防治技术。其中,农业防治技术主要包括:实施换茬轮作、选用脱毒薯种、浸种杀毒、测土配方施肥、深耕晒土等。物理防治技术主要包括:设置频振式杀虫灯、设置黄板等。生物防治技术主要利用生物天敌效应进行病虫防治和灭杀[8]。

3 结语

在进行无公害马铃薯栽培时,应在土壤的条件分析、整地及施肥分析、筛选优质品种、种植间距调整、田间管理、收获等种植环节,应用科学的栽培技术,为无公害马铃薯生长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最大限度地保障植株健康成长。同时,基于我国无公害农产品的质量标准和技术要求,科学运用除草技术、施肥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以进一步提升无公害马铃薯栽培的品质和产量。

猜你喜欢

块茎田间管理除草
20220508 水田除草机的研制及对水稻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
遮阴处理对白及块茎产量和有效成分的影响
玉米除草、追肥 记住这些“黄金时段”
无花果田间管理
环境与植物激素对马铃薯块茎休眠与萌发的影响研究
体育人类学研究中的块茎范式新尝试——《作为文化块茎的传统武术:南部侗族黑虎拳的民族志研究》序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初夏马铃薯 田间管理抓哪些
小麦播种后 除草最佳时间别错过
油菜田间管理抓『四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