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的病因及防治

2021-12-01王男南

广东蚕业 2021年9期
关键词:养殖业畜牧养殖场

王男南

(义县畜牧兽医发展服务中心 辽宁锦州 121100)

我国畜牧养殖业在近几年发展较为迅速,养殖规模也逐渐加大,养殖数量更是不断地攀升,这不仅丰富了人们日常的食品种类,也为我国畜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畜牧养殖的规模及数量不断地增加,不可避免会出现动物疾病等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研究如何让畜牧养殖业长期健康地发展下去,如何有效控制动物疾病,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畜牧养殖业现状

目前来看,我国畜牧养殖业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逐渐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不利的因素,其中就有动物疾病,动物疾病对畜牧业发展的制约程度也是最高的。这也就意味着在畜牧养殖中要对动物疾病的防控相关措施进行深入分析,以此实现我国畜牧业的稳定发展和持续提升。

在当前对于动物疾病防控措施的研究,往往都只局限于已经出现的一些疾病,没有放眼未来,这有可能会导致当出现一种新的动物疫病时,无法及时采取措施,从而形成连锁反应,只能不断亡羊补牢,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养殖过程中出现的动物疾病问题,最后造成巨大的损失。一些动物疾病会对畜牧养殖动物的群体结构造成破坏,导致其功能发生异常变化,最后导致大量的动物出现死亡,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1-2]。

在我国畜牧养殖业发展主要有四个趋势:

第一是规模化。目前,规模化养殖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但散养户依然存在,未来散养户不会完全退出市场,但是会进行自我升级。

第二是智能化。随着国内设备制造业的发展及国外养殖设备的不断引进,智能化必然成为行业的发展趋势。

第三是品牌化。随着社会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消费品品质的追求也越来越高,打造独立品牌是必然趋势。

第四是特色养殖。城市农村融合发展促使越来越多的城市人想去体验乡间生活,提供特色养殖服务可以将玩乐与农业结合,促进新业态形成。

2 动物疾病常见类型

2.1 传染病

传染病是由特定微生物病原体通过袭击动物机体,最终产生的一种传染性非常高的动物疾病。这种疾病的病原体是主要发病因素,如细菌、真菌等。动物在感染病原及患病以后,机体生理上会出现一定的症状或反应,不仅如此,传染病的病原还会通过空气、动物身体等途径进行扩散,对其进行预防具有很大的难度[3]。

2.2 寄生虫病

寄生虫病是畜牧养殖过程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寄生虫主要包括三种类型:原虫、蠕虫、节肢动物。这三种寄生虫可以寄生在动物的体内外,主要是靠吸收动物机体的营养为自己提供养分。在这其中,原虫与蠕虫大多为体内寄生,节肢动物则多为体外寄生,寄生虫病一般都是通过接触进行传播,其自身的固主相对稳定。

2.3 普通疾病

普通疾病的种类可分为外科疾病、内科疾病、产科疾病等,普通疾病具有很大的发病率。外科疾病包括眼病和外伤等;内科疾病包括肝脏疾病、肾脏疾病等;产科疾病包括妊娠期、分娩期、产后等各个不同时期的疾病。

3 常见动物疾病的病因分析

3.1 外部环境因素

所谓外部环境,就是指动物长期生活的环境,外部环境也是对动物生长发育及动物机体综合指标造成影响的关键性因素。当动物所处的养殖环境对其生长或抵御病菌不利时,就非常有可能会加大感染疾病的概率,还会导致动物生理功能出现障碍。不仅如此,而且还会使得动物的新陈代谢不能顺利完成,这也是导致动物疾病发病率高的一个主要因素。通常来讲,一些动物由于不能很快适应外部因素的改变,其感染疾病的风险也会较大。

3.2 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也是使动物患上疾病的一个主要因素。当出现养殖户的专业素质偏低、养殖经验有所欠缺、养殖技术相对来说比较落后、管理不当的情况时,就会使动物疾病的发病率大大提高。首先,养殖设备不齐全是导致畜牧养殖过程中动物疾病预防工作不能真正得到落实的最主要的原因。有些养殖户对于养殖工作并没有很深刻的理解,他们觉得只需要一些简单的养殖设备就可以,这便使得养殖环境不断恶化,不仅对动物的生长非常不利,还加大了寄生虫与传染性疾病的传播概率。其次,不科学的管理也是导致动物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一旦发现动物疾病,有些养殖户会使用一些不符合要求的药物为动物进行治疗,对于药物的用量也很随意,这些都会对动物疫病的防治造成很大的影响,甚至会导致动物最终死亡。再次,管理经验的不足也是导致动物疾病发生的一个主要因素[4]。

3.3 相关配套设施不够完善

就目前国内畜牧养殖发展实况来看,很多养殖户过度地追求经济效益,在养殖场户地的选择、规模构建、有关配套设施建设方面缺乏完善性。例如,在养殖场地选择之前没有亲临现场进行考察就建场,在这某种程度上加大了周围环境恶化的可能性;此外,因为养殖场建设之前考察不到位,养殖条件可能不够优质,助长了某些细菌生长的势头,加大了动物患病的概率。

4 动物疾病防治的主要措施

4.1 加强对动物的饲养管理

在畜牧养殖的过程中,要对动物的饲养工作进行严格的管理。首先,要检查动物的饲料及平时的饮用水是否健康、安全,一定要选择合适的饲料和安全水源;其次,要对养殖场中动物产生的粪便及时进行清理,这样才能够确保养殖场内场地的清洁;再次,对养殖场也要定期进行消毒。在对动物进行饲养时,要对饲料的配比进行确定,这样能够有效地提升动物的免疫能力。不仅如此,饲养人员必须要加强专业技能方面的学习,保证能够做到及时投喂、正确投喂,一旦在饲养过程中发现问题,就要及时向有关单位和部门上报,及时解决问题。

4.2 加大动物疾病检测的力度

在畜牧养殖场的监管工作中,一定要加大对动物日常监管的力度,要对动物进行定期的体检。如果发现传染病或寄生虫病,就要立即对动物进行安全隔离,一旦确定是寄生虫病或感染病后,就要选择合适、恰当的处理方法,治疗动物的疾病,等到观察一段时间后,再对动物进行集中养殖。而出现外科或内科疾病时,也可以选择将动物隔离,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及治疗药物,等到最终确定药物的使用量以后,才能够对动物进行治疗。可以设置一个生殖区,将怀孕的动物集中起来进行管理,进而保证畜牧养殖场内所有动物的健康安全。

4.3 加大对动物疾病的处理力度

在确认动物发生疾病之后,首先就要对动物疾病的类型进行确定,然后对整个畜牧养殖场,或者是部分的动物进行治疗,对其他动物也要及时进行疾病的预防工作,这样才能防止疾病进一步扩散。如果动物患上的疾病属于无法根治的传染病,就要对其进行隔离处理,避免患病的动物对养殖环境造成污染。当动物疫情处理完毕后,要及时对畜牧养殖场进行消毒,防止出现二次疾病,也能够预防动物疾病的扩散。因感染疾病而死去的动物,要选择恰当的方式处理,绝不能随意丢弃,更不能在对其简单处理以后,投入到市场当中销售,要预防动物疾病对周边其他生态环境造成污染,也要防止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4.4 动物疫情发生后的治理措施

一旦养殖户发现动物疫情已出现蔓延的趋势,就应该立即对其实施疫情治理对策。首先,养殖户要具有长远性眼光,以协助畜牧养殖业实现战略性目标为基准,增加对养殖场户的工作力度,认真落实养殖场地消毒工作,对于感染疾病的动物务必做好隔离工作,从而减小疫情传播范围拓展的概率。当然,对养殖动物注射相关药物也是预防疫情的有效举措,以实现增强动物免疫力的目标。此外,管理者应该将动物疫情治理工作提供参照材料,使养殖户能参照有关规范对动物进行科学给药,经济利益不受损害。当然,对于疫情的防治对策是多样化的,例如:对于肉牛的毛滴虫病,可以用人工授精的防止措施;在人工授精过程中要对受精器械进行严格消毒杀菌,之后还要定期对其进行毛滴虫检查。

5 结语

在畜牧养殖当中,如果出现了动物疾病,不仅对畜牧产品的质量会造成严重影响,还会给养殖户带来非常大的经济损失。为了能够更好地加强畜牧养殖业对动物疾病的预防控制,就要对动物疾病的病因进行分析,加强平日对畜牧养殖场的科学管理,加大资金技术方面的投入力度,对动物疾病的预防控制制度进行不断完善,同时,也要提高养殖户的专业技术水平,这样才能有效控制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的发生,为我国动物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猜你喜欢

养殖业畜牧养殖场
5G助力“智慧畜牧” 湖羊有了“健康码”
养殖业如何应对饲料成本高企
数字化智能背景下畜禽养殖业发展路径及赋能对策研究
荣昌:做强畜牧品牌 建好国家畜牧科技城
我国大型畜禽规模养殖场全部配套粪污处理设施装备
“黑科技”打造畜牧健康管理专家
武汉天种畜牧有限责任公司
养殖场管理技术要点
韩49处养殖场检出“毒蛋” 当局下令一律回收销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