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亲历“数学化”,实现“生活化”

2021-12-01江苏省苏州市沧浪新城第一实验小学校

数学大世界 2021年19期
关键词:数学化对称轴轴对称

江苏省苏州市沧浪新城第一实验小学校 赵 颖

生活化教学是新课程教学理念中的重要内容,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和思维发展水平,制定合理的生活化教学方案,为学生营造生活化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知识,激发学习热情,借助思维训练或是拓展活动等,促进学生思维的蔓延,拓展学生思维界限。数学是小学阶段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它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复杂性,学生学习有一定的困难,尤其是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师讲解式的教学方式更不能让学生很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定义等,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长此以往,学生就会缺乏学习信心,因此,教师可以将“数学化”和“生活化”相结合,让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这样学生就能够从全新的层面去认识知识,有利于学生展开积极探索,从而体验学习乐趣。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源动力,没有兴趣的学习必定是低效的。而小学生受年龄和身心发展特点的限制,认知发展水平有一定限度,对知识的认识仅停留在感性层面,更容易接受熟悉的事物以及看得见、摸得着的物体,很难接受一些抽象化的内容和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教学内容设计成具有感性特征的情境,运用学生熟知的生活化教学案例展开对问题的分析、讲解和实践,让学生更加有效地接收知识,有效应用数学知识。

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升和毫升》一课中,教师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了超市中两瓶不同体积的可乐的价格,大瓶可乐标出的价格为5.99 元,小瓶可乐标出的价格为3.28 元。教师提问:为什么会出现两种不同的标价呢?学生立即想到大瓶可乐瓶子大,装的可乐较多,而小瓶可乐瓶子小,装的可乐较少。由此,教师为学生引入了容积的概念,那么两瓶可乐容积差多少呢?教师放大了可乐上的标签,大的可乐瓶上容积为1 L,小可乐瓶上的容积为500 ml,升和毫升两个容积单位之间有什么联系呢?教师拿出容积分别为1 升和500 毫升的杯子,在500 毫升的杯子中倒入水,两杯水正好可以填满1 升的杯子,由此得出1 升=1000 毫升,学生对这一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

上述案例,教师在课堂上引入学生熟悉的生活常识,让学生自主感知升和毫升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让学生通过亲自体验感受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激发了学生学习容积单位的兴趣,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促进了数学知识体系的建构。

二、探索内容生活化,增强学生信心

数学学习过程是学生获取知识和能力的过程,而传统教学中,教师的关注点只在学生知识获取的结果上,很少关注获取过程,学生只有通过探索知识,才能转变学习方式,由“学会知识”到“会学知识”。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观察、实践、推理。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开展实践活动,教师要使探索内容生活化,让学生亲身经历展开探索,感受到数学知识并不是深不可测的,而是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此一来,学生就会感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对知识的理解会变得更为透彻,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长方体的认识》一课中,教师提前布置课前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收集一些长方体。学生将搜集到的牛奶盒、牙膏盒、魔方等物体带入课堂,教师让学生将这些物体展示出来,并摸一摸、比一比,感受这些物体的共同点是什么?一段时间后,学生给出答案:它们都是由6 个大小不同的面组成的,有8 个顶点。有学生问:“物体中面与面相交的部位叫什么?”教师为学生引入了“棱”的概念,并让学生自己数一数长方体中共有多少条棱?学生统计后得出共有12 条棱。这时教师再次提问:一个长方体总计12 条棱,可以分为几组?这几组棱之间有什么关系?教师让学生再仔细探究:6 个面中相对面有什么关系?接着将这些知识统计成表格,使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体。

上述案例,教师在课堂中运用生活中的物体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探究中总结规律、掌握知识,将抽象化的知识具体化,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对数学学习更有动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课外延伸生活化,拓展知识层次

小学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学以致用”,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为了拓展学生视野,教师可以将课堂内容延伸到生活中,引导学生亲自实践,参与活动。如此亲身经历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就不再停留于课堂的表层认知,而是更加深入、细致,也会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价值所在,增强学生的数学情感。与此同时,通过生活化课外延伸,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检测,让学生的知识层面更加广阔。

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轴对称图形》一课中,教师在讲解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对称轴是一条直线,如果沿着对称轴将图形对折,对折后对称轴两侧的图形会完全重合在一起,两侧的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之后,让学生根据这个特点,找出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看看有什么新发现。学生依据教师提示,仔细观察生活中的物体,发现:电脑、手机、桌子、椅子、作业本等等这些常见的物体都是轴对称图形,并一一找出了这些物体的对称轴。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在对称轴的一侧画出一点,让学生自己尝试画出对称轴另一侧的点。学生尝试自己动手完成,依据对称图形的特点,动手画出对称点。这样教学,使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不再局限于教材。

上述案例,教师让学生根据教材内容,从生活中发现轴对称图形,使学生加深了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并且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实现了知识与生活相融合,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四、关注数学化现象,经历生活化过程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在生活中被广泛应用。数学与现实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数学知识的学习可从生活过程入手,通过生活活动来加深学生对课堂教学知识的理解。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数学现象,从中发现蕴含的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使学生经历知识生活化的过程,轻松学数学,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

例如,在教学《比例尺》时,教师首先安排学生动手画图:利用已掌握的“比”的知识及图形知识,在作业本上画出一个三角形,使它与生活中的三角板形状相同。之后,让学生对图形和实物进行对比观察,感受图形与实物的比为1 ∶1。同时利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你能不能用相同的方法将学校长为200 米,宽为100 米的操场画到图纸上?学生在诧异与好奇中感叹:操场太大了,纸张却这么小,如何才能画得下呢?教师让学生看教室墙上的地图,引导提问:世界上的不同国家和地区是如何画到这张地图上的呢?学生恍然大悟,马上就提出:可以将实际物体的长度缩小,然后再画到图纸上。同时意识到,这个过程中涉及数学知识“比例”,可以将操场的长和宽同时缩小一定的倍数,即设定一个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

案例中,教师运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现象,通过观察、对比,拨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感受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体验了获取知识的乐趣,在生活探究中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益。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将生活化作为一种教学理念,有效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为学生营造具有生活气息的情境,让他们主动地融入课堂,积极、主动地内化新知,建构良好的知识体系,引导他们在数学生活化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提升数学综合能力,让他们真正爱上数学,建构更加高效、更加精彩的数学课堂。

猜你喜欢

数学化对称轴轴对称
《轴对称》巩固练习
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轴对称”复习点睛
浅谈如何将小学数学生活化
基于数学核心经验的中班幼儿区域活动“数学化”实施策略
在数学化的学习活动中进行概念教学
抓牢对称轴突破二次函数
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和数学化的融合
感受“轴对称”的洪荒之力
有几条对称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