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果农对环境保护的认知程度及支付意愿研究
——以重庆市长寿区龙溪河流域果农为例

2021-12-01付显思殷向素萱

乡村科技 2021年2期
关键词:长寿区被调查者果农

付显思殷 向素萱

(重庆工商大学经济学院,重庆 400067)

龙溪河作为三峡库区一级河流,发源于重庆市梁平区明达镇马村文家沟,流经梁平区、垫江县、长寿区汇入长江。河流全长229.8 km,涉及49个镇街,流域面积约为2 966 km2。该流域面积较大,涉及街镇数量、人口数量较多,且工业、农业较为发达,居民生活污水、农业面源、居民生活垃圾和畜禽养殖成为流域的主要污染物,加之近几年流域经济的快速增长,梁平、垫江、长寿入河污染负荷贡献进一步加大,对三峡水库水质的持续改善有着不利影响[1]。关于农村居民对环境服务的支付意愿研究,本文主要针对长寿区龙溪河流域果农对龙溪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认知程度,以及为实现生态环境保护而愿意付出的支付意愿进行探讨。这有助于了解龙溪河流域果农在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活需求之间的取舍权衡,可为生态系统的精准设计提供一定科学依据,为制定恢复和保护龙溪河流域生态系统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方法和调查区域

本文采用意愿调查法(CNV),调查区域在重庆市长寿区的龙溪河流域,涉及邓家湾、魏家河坎、石回、但渡、黄草山及长寿湖等地区,进行抽样调查共计300份问卷。在调查合格的300个样本中,其中女性样本占总样本的49%,男性样本占总样本的51%。总体而言,抽取的男性样本比例偏高,主要是因为龙溪河流域大部分是以男性果农作为家庭主要劳动力。从年龄来看,在家种植果树的果农中的中年人这一年龄层次的果农占大多数,种植果树的果农中的老年人这一年龄层次的人数占小部分,可从侧面反映出当前我国普遍存在的农村留守老人现象;从受教育程度来看,长寿区龙溪河流域的果农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未接受过正式教育以及教育程度为小学的占总样本数据的43.01%,初中的占总样本数据的44.33%,高中的占总样本数据的5.33%,本科及以上的占7.33%;从收入来看,长寿区龙溪河流域的果农家庭收入水平一般,年收入在30 000元以下的被调查者占27.33%,年收入在30 000~80 000元的占56.67%,年收入在80 000~150 000元的占12.67%,而年收入在150 000元以上的只占到3.33%。

2 调查结果

设计的调查问卷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第一,龙溪河果农对环境保护的认知程度,主要包括当地果农对环境变化的感知敏感度、对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关系的认识、种植果树对龙溪河环境保护的影响认识;第二,当地果农对龙溪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的支付意愿以及被调查者对各类社会福祉要素的评价。

2.1 受访果农的环保认知程度

2.1.1 对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认识。我国经济发展已由优先发展经济、建设经济发展强国的观念转向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进行经济建设的轨道,人们越来越多地期望能够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局面。通过对果园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的调查可知,超过70%的被调查者认为果园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在于农药的过度使用,小部分被调查者认为负面影响在于肥料和塑料薄膜的过度使用,而认为负面影响在农机燃料排放的被调查者占极少数。通过对该流域果农对果园发展和环境污染之间关系的认识的调查可知,龙溪河流域果农对果园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有着较为清晰的认识,大多数参访者认为果园在土壤保持、防风固沙、空气质量调节、水质调节以及气候调节栖息地质量的功能上相比于其他功能来说更胜一筹,甚至有80%的参访者选择了土壤保持功能。另外,对于果园对环境总体来说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的问题,有90.67%的参访者认为果园种植对环境影响总体来说是利大于弊,仅有9.33%的参访者认为果园种植对环境影响总体来说是弊大于利。相比于种植农作物,大多数果农认为种植果树对环境的影响具有非常好的正面影响[2]。

2.1.2 受访果农对环境保护主体的认识。通过对龙溪河果农的走访和调查发现,人们参与环境保护的主动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环境保护主体的界定。调查结果表明,42.80%的被调查者认为当地政府应承担环境保护的主要责任,应作为环境保护的责任主体开展相关环境保护事宜;14.80%的被调查者认为当地的一些企业或个人应承担环境保护的主要责任,即谁破坏谁负责,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停留在破坏后再保护(即事后保护)的观念上;22.10%的被调查者认为环境保护应是社会的责任,应有更多的社会团体来呼吁这件事情;20.30%的被调查者认为环境保护应是每个公民的责任,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并且环境保护应在前端进行控制(即事前保护)。根据以上调查结果,可以清晰地看出与之前的研究结果一致,龙溪河流域的果农在环境保护问题上呈现出明显的“政府依赖性”特征,将环境保护的责任归结于政府,认为环境保护是每个人的责任的果农仅占总样本的小部分,表明当地果农缺乏适当的环境素质教育。

2.2 受访果农对环境保护的支付意愿

在问卷的填写过程中询问被调查者对环境保护的支付意愿是本次调查的重要问题。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果农愿意支付一定费用来提升环境质量。调查发现,果农的收入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果农支付意愿的强弱。在调查过程中,在愿意支付一定费用的果农中,大多能够接受的支付费用为一年100元左右,而这部分人群大多数是收入水平总体偏高的人群。调研时发现,愿意为提升环境质量而支付一定费用的果农大多数是男性,而不愿意支付一定费用的果农除家庭经济状况不允许的2家外,其余绝大部分是女性,其中大部分未接受过教育。

2.2.1 受访果农的支付意向和目的。本次调查也对对环境保护具有支付意愿的被调查者最希望对哪方面的环境服务进行支付做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近1/2的被调查者最希望将自己支付的钱用在保护龙溪河流域的基本生态功能上,如清洁水源、提升水源质量等,更好地提高农用水以及生活用水质量;少部分被调查者希望用来保护乡村的生活环境,建设乡村环境,使其具有旅游资源开发的潜力;仅有极少部分的被调查者希望支付的钱用来保护野生生物;剩余部分的被调查者希望自己支付的钱用于以上3个方面,从3个方面一同着手建设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不难看出,长寿区龙溪河流域的果农们对环境的需求比较着眼于最基本的层次。

2.2.2 被调查者对各类社会福祉要素的评价。根据果农的实际情况,对其做了收入、食物、供水、通信、居住条件、交通、身体健康、精神健康、饮食健康、医疗条件、社会公共安全、环境质量、土壤质量、水质、空气质量、免于自然灾害及社会公平等各类福祉要素的满意度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果农对各类福祉均表示满意,其中不满意绝对数较多的为水质问题[3]。根据进一步的询问发现,对水质不满意的果农表示由于干旱问题,每一两天会出现一次停水现象,供水正常后却发现因干旱以及设备问题导致水质不好,水色呈现黄色并持久不褪。

3 结语

长寿龙溪河流域的果农有一定的环境保护意识,但意识的建立到行动的落地存在本质差距,实际环境保护行为仍有一定欠缺,有明显的“政府依赖性”是该流域果农在环境保护问题上呈现出的主要特征。长寿龙溪河流域果农大部分愿意以付费方式来美化自己所生存的环境,其平均支付意愿为100元/年,占每户年均收入的0.20%。调查结果显示,果农的支付意愿与家庭年均收入、自身的受教育程度、性别有一定的关系。

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有限,大部分果农的生活水平不高以及果农的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造成长寿区龙溪河流域果农的生态意识不强、环境保护意识较弱等,与此同时,也阻碍了果农的意识培养以及发挥其环保主观能动性。要想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则需将果农的生态知识以及生态要求作为其行为规范,系统地对果农的生态环保意识进行培养,改变其传统价值观念。这样的规范养成对于果农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调节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政府可以通过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教育,提高果农的环境保护意识,培养果农的生态意识,树立其生态信念,规范其行为,加大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投资力度,最大限度地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以促进龙溪河流域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长寿区被调查者果农
长寿区成立“女科技人才之家”
樱桃红了,果农笑了
田间地头“惠”果农
专家当保姆 果农心里稳
一个可供选择的全随机化模型
流翔高钙为果农把脉支招
00后阅读偏好的三大特点
社会治理视域下重庆市长寿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创新的实现路径
地理环境因素对人类健康长寿的影响研究
你为何不能幸福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