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素质农民培训对农村经济的拉动作用

2021-12-01潘志萍

乡村科技 2021年2期
关键词:高素质农民技能

潘志萍

(科尔沁右翼前旗农业科学研究所,内蒙古 科右前旗 137700)

推进现代农村发展和建设,需实现农村地区的产业经济进一步发展,打造生态宜居的环境,努力实现乡村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1]。在这一过程中,需全面认识到农民培训在拉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要将农民培训作为农村发展和建设的重要战略目标推进和实施,多渠道组织和开展农户多技能培训,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农民,并促使其带头示范作用的发挥,进而为农村的基础完善、产业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等提供人才支撑,积极推进农村现代化转型发展。

1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概述

我国农村的发展需要重视培养高素质农民,即通过农民培训工作的开展和实施,培养一大批居住在农村或集镇,以从事农业生产、农业经营和农业服务获取收入,并将农业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自身科学文化素质较高,且具备一定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技能、经营管理能力的人才。农业农村部在“十三五”战略规划中明确指出要将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作为农村发展的一项重要决策积极推进。2020年,我国又提出高素质农民培育,是在新型职业农民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是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这一政策的提出和实施主要是为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新型农村建设服务。本质上,新型职业农民与农民有所区别,其来源更广,并不局限于传统农民的转型,凡是将农业作为主要的职业,且符合相关认定标准的均可称为职业农民;新型职业农民需通过农业生产经营,积极主动地参与市场竞争,以实现农业生产和经营效益最大化;新型职业农民要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准确地把握和运用现代农业科技和管理方法,积极地推进农业走向规模化、集约化、市场化。2020年,高素质农民培育政策的提出,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推动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以满足农民理念知识技能需要求为核心,以提升培育质量效能为关键,根据乡村振兴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通过就地培养、吸引提升等方式,分产业、分层次、分阶段培育,加快形成了高素质农民全面发展的新局面[2]。总体上来说,新型职业农民培养需提高其科学文化水平、农业生产技能和技术知识,提高其农业生产决策能力、市场竞争意识、农业风险承担能力,进而有效发挥对农村经济的拉动作用。

2 农民培训对农村经济的拉动作用

2.1 提升劳动力综合素质,提供人才后备军

我国有很大一部分农民自身没有一技之长,面临着极其严峻的就业压力,无法参与到技术要求较高的生产作业中,且创业能力不足,其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在农业生产和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并不突出,贡献值不大,甚至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不稳定因素。而通过对这部分群体的培训和教育,可提高其综合素质,有助于提升我国农民的整体能力和水平,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充足的后备军。

2.2 激发农民内在致富动力,多种业务促发展

影响农民在推进农村经济发展中作用和价值的因素众多,如个人素质、集体风气、文化和思想水平、需求和动机、技术和能力等。目前,我国很多农村农民均未接受过系统化、专业化培训,且农户本身缺乏农业生产的专业技术和技能。大多数农户,尤其是尚不能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农村地区的农户普遍存在凭借经验进行农业生产的现象,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而通过技术培训,可促使其掌握和运用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方法和知识,科学使用农机工具,有助于推进农业更快走向规模化和产业化,实现农业发展创收入。此外,通过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农民,可促使其带动当地农民更快更好地发展,可通过多种业务的开展实现农村经济增长。

3 农民培训面临的困境

3.1 农民资格准入制度不完善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中普遍存在农民综合素质不高、农业生产率和效益不高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农民资格准入制度的缺失。参与农业生产的人群大多缺乏专业培训和相关知识、技能培训,不具备职业农民资格,很大程度上影响和阻碍了现代农业科技、工具和管理方法的推广和运用,多数地方未实现农业生产规模化和机械化,农业种植依旧凭借经验,农业收益仍然“靠天吃饭”。

3.2 农业劳动力结构性矛盾突出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更倾向于到城市发展,农村及农业生产面临劳动力短缺的问题。目前,农村从事种植业的大多是老年人和妇女,老龄化程度较严重,且大多数是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综合能力和素质偏低,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效益及现代化发展。

4 强化农民培训的措施

4.1 明确农民培训的目标

新时期,针对农民培训,需明确其目标和任务,在综合考虑和分析当地经济现状、农业劳动力结构、农业战略发展需求和规划基础上进行,以确保培训工作高效化开展和实施,强化培训效果。对此,应加强农业生产人员培训,促使其掌握和运用现代化农业技术、知识、管理方法和生产工具;加强对低水平、综合素质不高的农民的培训,尤其是年轻农民的培训,进而提高农民的整体水平;加强对农技、农机等涉农科技人员的培训,促使其更好地指导农业生产工作的开展;逐渐推进农民组织、文化、法制、道德等的培训和教育,创造良好的农业生产环境和条件[3]。此外,高素质农民的培训,还需与农产品经营市场接轨,从多个渠道组织和开展培训,实施多技能培训,以促使农民在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转型发展中持续发挥作用。

4.2 构建科学的农民培训体系

加强现代农民培训,需构建完善的培训体系,以促使农民增长农业专业知识、技能和管理方法,提高其综合素质和劳动技能。具体工作的开展和实施可分层次、分阶段进行,针对文化水平较低的农民,应培训其掌握和运用农业生产技能;针对文化水平中等的农民,应促使其掌握技能的同时,可合理运用现代农业管理方法,提高经营管理能力;针对文化水平较高的农民,应引导其与市场衔接,以农业促发展。根据当前农业生产和发展需要,应实现多元化、多技能培训。对此,应整合培训资源,职业院校、科研院所、政府及相关部门需承担自己的责任,要能为培养技术型、专业型、经营服务型农民提供所需的内容,满足其需求[4]。此外,还需丰富培训形式和手段,将集中和分散培训、理论和实践培训相结合,将多媒体技术和手段运用其中,以扩大培训渠道。

4.3 创设良好的培训环境

在农民培训工作的开展和实施过程中,应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以强化培训效果。对此,政府需有效发挥职能,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国家财政需加大对这方面的支持,适当增加经费投入;地方财政需有效落实经费,促使经费规范化使用。此外,应进一步完善农民资格准入制度,针对所开展的培训和教育需进行综合考核和评价,以强化培训效果,提高农民的整体水平和综合素质。同时,应积极推进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和规模化经营,引导农民主动参与市场竞争,发展特色农业、特色产业,需坚持“适度”原则,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合理规划和建设,以促使农业生产效益最大化;应积极推行和实施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以吸引年轻人、高素质人群从事农业生产和经营,从而更好更快地促进现代化农业发展。

5 结语

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促使新型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需充分认识农民培训对农村经济的拉动作用,并将高素质农民培训作为一项战略工作积极推进,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和措施,组织和开展农民培训和教育,进而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积极推进我国农业向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方向发展,以此拉动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具体工作开展中,需基于农民培训目标,不断完善和优化与之相关的制度体系,政府要发挥指导和引导作用,各相关部门需协同具体工作的开展和实施,以确保农民培训工作高效进行。

猜你喜欢

高素质农民技能
2022年山西将培训高素质农民6.6万人
耕牛和农民
乡村如何培育高素质的农民
陕西2021年将培育高素质农民2万余人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农民
劳动技能up up!
拼技能,享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