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环境监测质量影响因素与改进措施

2021-12-01陈宜钦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1年20期
关键词:储存环境监测监测

陈宜钦,王 俏

(1.浙江省台州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浙江 台州 318000 2.台州市黄岩区环境保护监测站,浙江 台州 318020)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为我们的生活以及生产提供了便利条件,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巨大的积极作用。但与此同时,塑料、橡胶、玻璃等无法腐蚀的生活垃圾、工厂排出的污水、农药和肥料残留、工厂和汽车排放出的有害气体对整个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当前环境保护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环境监测工作作为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监测质量直接决定着环境保护工作的效率。因此,国家相关部门应根据影响环境监测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针对性的提出一系列改进措施,增强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提高整体环境监测水平。

1 新时期影响环境监测质量的因素

1.1 缺乏科学合理的环境监测设置

环境监测工作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和系统性,其中包含许多环节。在实际工作中环境监测人员一般采用现场取样和收集信息的方式进行,环境监测设置作为监测工作中的重要环节,环境监测设置环节的科学合理性直接决定着环境监测工作是否正常开展,也是工作人员收集信息提高监测数据准确性的核心部分。结合当前实际开展环境监测工作分析,监测现场附近的环境以及地形地貌等因素,都会对环境监测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1]。比如,监测现场的环境恶劣、复杂,会增加监测难度,甚至会影响到监测成果的准确度,最终在环境保护工作中无法发挥出监测成果的积极作用。另外,由于各地在开展环境监测工作中当地的气候条件以及自然条件和环境监测设置之间相关联,监测现场空气质量、温度和湿度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环境监测结果的真实性,最终影响到环境监测质量。

1.2 监测人员的专业素养对环境监测质量具有较大的影响

监测人员作为环境监测工作的主要执行者,他们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直接影响到环境监测水平。环境监测工作大多数需要监测人员参与到户外开展实践工作,所以工作环境相对艰苦,监测人员若缺乏较强的责任意识,在实践工作中过于随意性,监测出的结果也会缺乏可靠性[2]。另外,环境监测工作主要是监测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其中涉及到许多化学专业知识。因此,对监测人员的文化程度有较高的要求,如果监测人员文化水平不高,缺乏对污染源的了解,采用的监测手段落后等,都会影响到环境监测工作质量。

1.3 采集样品的质量影响到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样品的采集是环境监测工作的基础,监测人员在完成样品采集工作后需要将样品放置在规定的储存容器后送到实验室进行监测。所以,样品储存的容器是否合理对样品的完整性至关重要。其次,监测人员还要掌握储存环境是否会对样品产生影响,比如储存温度是否会影响到样品质量等。然而,在实际工作中部分监测人员可能会忽视样品储存工作的重要性,没有提前对监测现场的气候条件和自然条件进行调查和分析,导致样品在储存中质量产生改变,最终监测结果会存在较大的误差。比如,监测人员在监测某地水源污染源时,采集的水样只是通过一般的塑料水瓶储存和运输,在送往实验室的过程中没有控制温度,最终导致采集的水样水质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到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2 新时期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的措施

2.1 科学选择监测点

监测人员在开展环境监测工作中,选择合理的监测点对监测质量至关重要。首先,监测人员要分析监测现场的空间布局,然后根据周围的环境条件确定合理的监测点。其次,选择监测点的环境应该和当地的环境条件最大程度上保持一致,这样在监测过程中就不会受到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监测的结果也能够真实的反映出当地的环境质量[3]。另外,监测人员还要具备较强的地理环境专业知识,分析出当地的地质、水纹等情况,从而选择合理的监测范围。对于一些隐藏的污染源,或者无法反映出整体环境水平的区域,监测人员应该设置多个监测点,以提高当地环境监测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2.2 重视样品采集的管理工作

采集的样品质量是提高环境监测结果精准度的关键,监测人员在采集样品时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实践操作,以提高样品采集管理的规范性。首先,监测人员应根据样品的类型选择对应的采集设备和方法,采集后选择的储存容器要尽量保持样品的原始性,防止样品在储存过程中发生变质。其次,当样品放置在规定的容器进行储存后,在运输的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储存温度、湿度等条件,并且严禁在运输中出现磕碰等,避免容器出现损坏,然后在第一时间内送回实验室进行检验。最后,监测人员在采集样品后要及时在容器上进行标记,比如采集时间和地点、样品基本信息以及注意事项等,为实验室的检测人员提供参考,为样品采集后的质量提供保障。

2.3 强化监测基础设施建设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环境监测设备也越来越先进,大大提升了监测结果的准确程度,同时为环境监测质量提供重要保障。根据以往环境监测情况我们发现,采用传统的人为监测方法十分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最终的监测结果缺乏真实、可靠性[4]。因此,在环境监测管理工作中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正规的渠道上购买先进的监测产品。其次,样品分析结果的精准度直接关系到环境监测质量,所以要引进专业的样品分析设备,以便工作人员准确的分析出样品中的详细信息,并在检验完成后及时对样品进行无害化处理。最后,由于环境监测设备的采购需要消耗大量的资金,在得到政府部门资金支持的同时,监测人员和检验人员要具备较强的保养维护意识,严格按照设备的使用标准合理使用,还要定期对设备的性能进行检测,以增强设备的使用寿命,同时减少环境监测的投入成本。

2.4 加强人员管理,提高监测人员的综合素养

在环境监测工作中,对监测人员的专业水平以及业务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当前许多高校都设有环境监测相关的专业,但是由于在学校期间接受的教育都是以理论知识为主,学生缺乏较强的实际运用能力,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无从下手。所以许多环境监测工作都是由采样人员和数据分析人员来完成,没有建立专业的环境监测人才队伍。因此,环境监测部门要为监测人员提供专业技能的学习和培训的机会,首先要求他们掌握基本的地理和化学理论知识,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其次,还要引导监测人员掌握不同环境监测工作的操作步骤,要求他们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监测,以提高监测工作的规范性[5]。最后,在更新监测设备后要及时引导监测人员学习先进的监测技术,以及各类监测设备的使用标准和注意事项。环境监测工作智能化、信息化是新时期监测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要求监测人员要提升自身的技能水平,利用先进的设备来提高监测质量和效率。

2.5 选择合理的监测方法

监测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选择合理的监测方法是提高环境监测质量关键,所以要及时检验自己采用的监测方法是否符合当前环境监测标准,可以结合环境监测现状以及查阅相关资料,不断创新和改进监测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如果遇到要选择不同的监测方法时,可以开展评估活动,对不同监测方法的操作流程、监测质量和效率进行有效评估。在变更监测方案时要及时与监测人员进行沟通,从而让所有人员的监测方法符合环境监测的高标准。

综上所述,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环境监测作为整个环节中的核心部分,只有环境监测质量的到保证才能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相关人员在开展环境监测工作中要分析出影响环境监测质量的主要因素,并在新时期背景下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对监测方法进行改进,从而提高环境监测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最后还要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加强人员管理促进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和工作效率的提升。

猜你喜欢

储存环境监测监测
特色“三四五六”返贫监测帮扶做实做细
冬季养羊这样储存草料
环境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
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监测
安防云储存时代已来
对环境监测数据造假必须零容忍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2月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1月
便携式GC-MS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精液长时间冷冻储存与冷冻复苏率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