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常见问题探析

2021-12-01曾靖雯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1年20期
关键词:导则报告单位

曾靖雯

(汕头市生态环境技术中心,广东 汕头 515000)

城市土壤是城市中人们从事社会生产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不可缺少、难以再生的自然资源[1]。根据国家土壤污染防治法,工业用地变更为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需要进行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以下简称“土调报告”)。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城市规划的不断完善、人口的不断增长,城市中心城区大量工业建设用地不断地变更为居住用地,土调报告数量也随之增加。然而,多数土调报告编制质量存在系列问题。本文通过阐述当前土调报告中的主要问题,深入探究背后可能的原因,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以期引起相关从业者的思考,同时,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定参考与借鉴,希望能够起到强化报告质量的作用,使其更好地为城市土地开发利用和污染防控提供依据。

1 土调报告编制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1.1 准备工作不充分,报告逻辑混乱

按照《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技术导则》要求,土调工作启动之后,首先,进行第一阶段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以收集资料、现场踏勘和人员访谈为主,从而为第二阶段的现场采样、数据评估与分析工作提供依据。因此,第一阶段的工作不扎实,将会导致补充采样,数据无代表性等问题产生,造成人、财、时间的浪费。许多调查单位存在收集资料不全、现场踏勘走过场和访谈对象单一、甚至造假等问题,具体表现在:地块利用变迁资料不完善导致地块或周边地块历史沿革不清晰;现场踏勘没有深入调查企业的特征污染物信息,查看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处理、储存、处置等,生产过程和设备,储槽与管线,及周围敏感点摸查不全等,使得后续采样点布设不规范;人员访谈对象主要为地块的部分使用者,或为相关官员且人数较少,使得访谈收集资料流于形式。

1.2 关键问题描述不突出,枝节横生

土调报告最终要明确土壤是否受到污染,土壤污染物含量是否超过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等信息。因此,土调报告可信的关键核心在于:各项资料收集完整,能准确识别地块及周边地块的污染物;采样布点合理、有代表性;样品采集、保存和流转过程的质量控制规范,实验室检测规范准确,数据可信;原始记录详细清楚、可查可考等。部分报告未说明对照点条件是否符合规范要求,未明确选取采样点位的代表性和不同采样点能够反映的不同潜在污染物的情况;有外来填土情况的未明确填土面积、填土深度、来源、潜在污染情况,未明确填土与本次采样之间的关系并提供相应证明;遗漏不确定分析或不确定分析过于简单;质控报告不完善,未明确样品采集,流转、保存、检测等是否符合相关规范标准的要求。部分报告编制越来越厚,本应该重点描述的内容如以上几点问题一笔带过,而无关紧要的信息却一再重复,为审核与批准报告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1.3 附图附件不完善,缺少必要的证明

附图与附件是作为工作规范性、数据准确性、程序合规范性的支撑,在相关导则与技术指南中明确要求提交的土调报告应包括的必要图件与附件材料。但是在实际工作中,部分调查单位土调工作不够细致。例如,部分土调报告存在原始记录不全,没有将所有采样点的现场状况及必要工作过程照片呈现,特别是地下水建井、洗井过程中钻孔、下管、滤料填充、止水材料填充、成井、洗井照片,只提供其中部分流程照片;原始记录中采样日期、样品流转时间及与最后检测时间不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工作程序不合规范,时间对不上或甚至没有记录时间等等。

2 影响土调报告编制质量的原因

2.1 存在求快、重利、轻质的思想

当前土调报告的编制费用收费较高,可能已经成为部分调查单位的主要收入来源。调查单位是营利性企业,以赚钱为主要目的,特别是在当前新冠肺炎影响之下,经济形势有很大不确定性与不稳定性。毫无疑问,接的土调报告越多,写得越快,钱就越多,这就出现了前文描述的准备工作不充分、报告逻辑禁不起推敲和各种前后不对应、笔误等现象频频出现。但是土调报告一头连接着城市中工厂搬迁后的可能受到污染的土地,另一头连接着居民的生命健康,不可马虎与随意应付。

2.2 调查人员综合能力低,不够专业

目前进入土调领域的单位多为环境影响评价单位、相关检测单位、环保公司等,行业门槛低,没有明确的资质要求,因此专业水平高低不一,整个市场鱼龙混杂。相关单位进行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时流于形式、调查工作不深入,报告编制质量不高[2]。对相关技术导则、技术指南、标准规范的理解研究不够深入。部分调查单位作为具备相关检测资质的检测单位,对于样品采集,流转、保存,检测等工作也时常出现不符合相关规范标准要求的情况,最后的数据分析与结论可信度存疑。调查单位没有建立类似环评单位内部审核制度,或者内部审核制度流于形式,造成单位整体的专业性与能力不足。当然,目前关于这方面的讲解培训也不多,缺少学习的途径与渠道。

2.3 监督与惩戒不足以形成威慑

2021年9月1日开始实行《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从业单位和个人执业情况信用记录管理办法(试行)》,目的是加强管理,营造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与社会环境。但当前的土调工作就类似于前期管理不足混乱的环评,监督机制不够完善,缺少对于土调报告质量的抽查复核,以及对于编制单位和编制人员的具体惩戒办法与措施,威慑不足,浑水摸鱼的土调工作者大有人在。

3 提高土调报告编制质量的措施

3.1 提高调查人员的专业水平,规范调查单位土调工作

土调单位应制定科学合理的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策略,打造一支专业技能突出、综合素质高的人才技术团队;相关工作人员也要积极参与各类相关的培训学习活动,统筹时间安排,利用工作之余研究相关技术导则、技术指南、标准规范,在工作中学思践悟;调查单位应根据土调的实际工作情况,建立一套符合单位内部审核机制,进行报告编制质量控制;相关部门也可以推出线上线下系列课程,对新的政策、导则、标准等进行解读,将存在重大问题的报告当案例进行专题讲解,树立典型。

3.2 加强行业自律,端正求快重利的失衡心态

可以成立地方行业协会,注重提高行业人员的政治、道德修养水平,确立正确的行业道德理念,坚持在工作过程中以数据、事实为根据,增强从业单位和个人的诚信自律意识和信用水平。土调单位还应建立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人员激励机制,对工作能力与工作态度考核,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与积极性,这样既能对员工起到保护作用,还能够督促员工端正心态,不断成长。

3.3 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整顿行业纪律,肃清不正之风

根据当前土调工作的实际情况,建立一套严格的监督管理体系,明确有关部门、土地使用权、企业、调查单位、建设单位等各方责任,督促各方切实履行责任义务;各相关部门之间加强联动管理,权责清晰,建立高效的问题反馈机制;建立可操作性强、准确性高、科学合理的抽查复核机制,对报告存在重大问题的土调单位进行信用记录,适当处罚与定期通报失信土调单位名单以儆效尤,形成威慑。

猜你喜欢

导则报告单位
鸣谢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填单位 要推敲
看错单位
协办单位
报告
报告
报告
工程项目管理导则(十一)
工程项目管理导则(十二)
工程项目管理导则(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