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心理学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有效应用

2021-12-01刘保俊

山西青年 2021年12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心理学状态

刘保俊

(平顶山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平顶山 467000)

一、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内涵

教育心理学从其基本概念出发,是一门应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心理动态、变化和问题的课程,其主要目的是帮助高校教育者能关注到教学的“精神层面”和“心理层面”,从而帮助其寻找到合适的方式来应对学生的心理变化与动态,并能结合社会生活和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经验来反思和判断、分析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生活能力等,并在界定问题后,采用正确的心理干预方式和教学方法来改善学生非常态的精神和心理状态,使其能够拥有积极向上的心理来维系其学习生活和日常活动[1]。因此,总的来说,教育心理学则是一门科学指导、判断和分析学生学习状态、心理状态的课程,运用一些心理学知识来调整教学的方式,选择合适干预方法保证学生心理状态的稳定,从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从其实际运用能力有效提升学生教育的质量,引导学生真正成为一名综合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人才。随着社会环境在发展中变得愈加复杂,人们的生活压力也随之增加,社会中一些的负面情绪在网络上的传播很容易影响到高校学习阶段的学生,由于他们的心理发展仍未完全成熟,缺少更加坚定与科学的辨别力和判断力,使得学生心理发展趋势更加多元化和复杂化,出现消极状态和不良心理的概率与可能也随之增加。

二、教育心理学在高校学生工作中应用的价值与意义

在高校着重开展学生心理辅导工作,用教育心理学来矫正一些不良心理对于维系学生正常状态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其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监测并维系学生心理健康状态

近年来高校学生群体意外事件不时发生,多与心理压力有关,这些悲剧都在不断敲响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的警钟。心理健康和不健康是一条直线的两端。如果最左端写着心理健康,那么向右依次为精神困扰、精神障碍、心理社会障碍。这些障碍会严重影响学生的日常学习和行为活动,对其未来的人生发展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因此为了让学生对自己的精神状态有更清晰的认知,目前各大高校均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这些课程开展的主要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正视在学校学习、人际交往、社会实践等各个过程中遇到的心理困境和问题,然后通过专业的心理学知识辅助自己建立正确且积极的认知和观点来对学生进行引导教育。目前心理健康普及课被重新构建,细分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心理素质技能训练、社会心理学、幸福心理学、情感心理学、两性心理学和生命教育等课程。其中大学生心理健康课属于全校核心素质教育课程系列。这些课程的首要意义就是让学生通过自我检测、自我认同改善自己不良的心理状态,教师也能够通过课程反馈和学生学习的状态表现来监测学生真实的心理状况,及时掌握学生的真实心理以及变化趋势。在其遇到人际交往挫折、就业实践等各个方面的问题的时候,能够运用正确的引导方式帮助其走出心理困境。

(二)提升教学管理工作的预见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人才需要标准也更加高,学生也能接触到更多元的世界和内容,使得其心理状态也可能在短时间内发生剧烈却不易自知的改变。学生出去寻找社会实践、兼职活动、社会公益、自主创业等选择的群体变多了,高校对于日常的学生管理工作也变得愈加复杂,如何保障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安全,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最大难题。因为大多数高校学生的心智发展仍不健全,内心波动较大,在其社会实践和活动中难以避免负面的情绪影响,因此。在高校开展心理学教育课程,定期在课程中对于学生心理状态进行量表测量和访谈评估等方式,不仅能够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社会距离和心理距离,更能有效地帮助老师把握学生心理状态和实践活动情况,加强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从而能帮助高校教师有针对性、有规划性、有目的性地进行心理教育与问题干预,并能从学生反馈出来的心理状态有效预见其发展动态,提升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2]。

三、教育心理学课程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开展和应用的具体措施

(一)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性,鼓励优势视角看待个体发展

避免学生产生消极、负面的情绪和状态的最根本的关键点在于,如何让学生对自己的社会行动、学习行为和生活状态感觉到满足且认同。因此,教师在教育心理学课程中就需要着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用优势视角看待自己遇到的问题和所处的状态,这样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内在潜力,让学生正视自己的问题,并认同自身所拥有的技能与优点,从而能以持续、积极的态度面对学习和生活中各式各样的挑战。教师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则需要鼓励学生积极表达、主动参与,与学生用合理且高效的沟通方式激发其创新能力、积极处理问题的态度,还可以鼓励其自我发掘自己身上的优点,帮助其分析这些优点能运用在哪些方面,能够如何帮助和提升自己,从而让学生拥有乐观的生活态度、健全的减压机制,成就感,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你只想开心一小时,去打个盹;如果你想开心一天,去做一件你爱的事;如果你想一辈子都开心,去帮助别人。”教师可以运用这种引导式的话语和教学方式,为学生创造一个规范、标准又相对开放和自由的学习环境,教师更多是以引导者的身份,为学生的真实特征和性格状态给予足够的尊重、理解,并促使其从心理内部认可自身状态和潜力,提升学生学习的价值感和归属感[3]。同时,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中,教师能够通过有效的沟通活跃课堂氛围,帮助他们开阔眼界,通过实践和责任,找到“自我”以外的价值,更能帮助他们在困难挫折中看到希望,避免钻牛角尖,增强抗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得以关注到学生最及时、最真实的心理发展状态,从而帮助其不断端正对生活的态度,能看到任何问题都可以找到解决的办法。

(二)关注学生情绪,激励学生自我表达与优化

高校学生往往情绪和心理状态会随着别人对其不同的评价和态度产生不同状态的反应。教师需要理解和重视语言的作用,避免在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中用一些过于负面消极和严厉苛刻的语言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不仅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也会导致其自我认同偏差和心理矛盾,导致其情绪状态发生消极变化。教师需要根据具体环境、沟通场景、学生性格特征和情绪变化来转变自身的表达方式,在学生自我怀疑时对其进行表扬、鼓励和认同,在学生犯错的时候需要教师的同情心,首先安抚学生的紧张、懊恼情绪,再帮助学生分析自身问题,共同寻找合适的方法来优化或者解决遇到的问题。教师在高校教学工作内,往往是学生最重要的接触者和学习对象。因此,教师需要以身作则,保持自身情绪稳定、态度积极,能够以自身的行动教育和带动学生。

对于不同状态、不同个性和心理发展状态的学生,教师的教育管理方式不能仅仅局限于表面说教工作,更应该细心和主动地了解学生产生不良情绪和负面心理状态背后的原因,从而有效地结合学生的真实情况进行状态分析,并给出针对性强的引导教育措施。甚至,教师还可以针对学生的发展状态和不同个性可分群体、分重点、分时期阶段、分方法进行,个别特殊学生还要进行多对一、一对一帮扶[4]。比如,在高校生活中,部分学生学习状态较为被动,在课程中不愿意回答问题也较为胆小,对此,教师应该适当给予学生能力的肯定,给予其更多的表达机会,还可以针对性地进行一对一训练指导帮扶,从而让学生逐渐树立沟通的信心和学习的进取心。

(三)合理应用“罗森塔尔效应”,发挥心理暗示的积极作用

心理暗示的内涵是指通过一群人及其表情、行为动作和环境氛围等用隐性和间接性的方式将某类想法和观念态度传递给到某个个体或群体,并使得被影响对象据此调整和转变心理方式、情绪状态和具体社会行为、观念态度的过程。其中,“罗森塔尔效应”则是指这种非直接暗示中的蕴含主体期望值效益,这意味着这类暗示行为能对客体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一效应内容的应用,在实际的高校教学活动和学生管理工作中也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和学生辅导或管理工作中,运用一些积极、和善的动作表情、丰富且友好的肢体形态与动作,能够在师生之间构建出一些微妙的情感氛围和沟通场域,从而对学生的心理和自我认同都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这些微妙的、非语言的沟通方式反而更能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教师的关心与关爱。但同时,教师不能光关注一部分学习能力强、表现积极的同学,更应该注意到一部分学习生活中的“边缘群体”,给予那些成绩不好、调皮的学生一定正向的心理暗示期望,让他们知道自己不是被忽视、不是被放弃的,从而产生被重视的感受,也能很好地保护他们的自我认同感,转变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态度,发挥出心理暗示的积极作用。

结合上面所述内容,教育心理学是当前及未来中国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急需的科学理论,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也是未来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实践证明,要保障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高校学生工作者也必须掌握好教学心理学知识,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帮助其积极健康成长。对于学习中的问题,也能在多元且快速发展变化的社会中找寻到自我认同的健康心理根基,帮助其建立起与学生、教师、家庭和社会的良性互动和密切联系,有利于帮助学生养成健康向上的心理和学习习惯。从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来说,也是进一步拓展教学资源、优化自身教学管理能力的关键,能帮助学校及时检测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心理健康状态,并给出相应的教育和管理策略,有效帮助学生排除心理困惑,培育学校师生之间良好的关系和学习氛围,使得学生能够更积极、更阳光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之中,从而使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心理学状态
一种基于ResNet的车钩状态识别方法及其应用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疫情防控对高校学生管理体系完善的启示
提高东北高校学生冬季运动兴趣的路径研究
爆笑心理学
状态联想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生命的另一种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