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职院校毕业生离校前不良心理及辅导

2021-12-01王一迪孙宇珊

山西青年 2021年12期
关键词:离校毕业毕业生

王一迪 孙宇珊

(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江苏 苏州 215100)

国内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为了能够更好地应对激烈的就业环境,需要毕业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在离校这一阶段,很多的毕业生本身就在心理层面上存在着诸多的不适应和矛盾,同时还有一部分的毕业生内心表现为冲突和痛苦的状况。主要集中表现在自卑、交流以及情感困惑等等。

一、高职院校毕业生离校前不良心理

(一)自卑

对于当前一部分学生来讲,经常由于所学专业不如其他同学,所以在求职的过程当中经常受挫,这样很容易导致自身在就业市场缺乏自信心,同时缺乏对于自身能力的深入了解,不能够给用人单位充分展现自我的才华。面对着激烈人才市场的竞争很多涉世未深的学生往往会产生一种相对严重的自卑心理,尤其是对于一些贫困生来讲,由于自身家庭背景、家庭环境和其他学生存在着很大的距离而经常感到自卑。甚至还有一部分贫困生长期不能够缴清学费,即使将学费缴清也是自己或者家人从别处借来的,所以一旦离校之后需要立刻参加工作来赚钱偿还借款。对于当前这一部分的贫困学生来讲,更加渴望能够在毕业之后迅速获得满意的工作,这样的渴求和自身长期自卑心理产生了很大的矛盾,导致毕业生在内心产生严重不良心理和负面情绪。

(二)焦虑

对于当前的高职院校来讲,毕业人数也正在逐渐地增加,当前就业市场竞争更加严峻,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一大焦点问题。第一,毕业生如果所学的专业技能以及专业理论知识难以被用人单位认可,这样就会造成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就业的过程当中经常处于劣势的地位。此外,家长也会对于学生有着较高期望值,而这种期望正是对学生的一种压力[1]。第二,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如果自身对于就业期望值过高,一定程度会对自己带来较大的压力,有一部分学生经过长期努力之后完成了学业,会认为自己学有所成。所以,其就业目标主要是好环境、高薪水及大城市,这在很大程度上就导致了毕业生就业更加困难。第三,对于当前高职毕业生来讲,由于专业的限制常常一时间难以找到相对合适的工作,这样导致自己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还有一部分毕业生眼高手低,无法胜任工作。[2]。第五,一些学生在平时就没有认真学习,学习成绩相对比较差,学分不够,毕业之后拿不到毕业证,心理上充满了矛盾和焦虑,但是,到了离校之际没有毕业证却无颜面对父母,心急如焚,所以很容易造成这一部分毕业生出现较大的情绪波动。一方面,即便找到单位之后也往往认为不够理想;另一方面,没有找到单位却很迷茫,经常会感到自己无所归属,进而产生空虚,焦虑、烦躁以及无所适从的状态。

(三)情感困惑

在当前,学生经常会出现一些比较困惑的问题,一旦情感困惑之后就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心理敏感以及情绪低落等诸多心理问题。比如,一旦毕业就意味着学校情侣之间分离,这对于一部分毕业生来讲是一种人性的考验。毕业之后很多的学生面临着分手,第一,在校谈了几年之后发现对方有好多缺点,平时又不好意思提出分手,正好借着毕业的机会提出来。第二,相爱的两个人因为岗位距离太远,因此不得不忍痛割爱。第三,由于家庭阻力而造成分手。第四,有一部分情侣是玩弄感情游戏,毕业之后直接说分手,使人陷入痛苦漩涡。对于热恋的年轻人来讲,感情上出现重大创伤容易造成个人不自信,甚至怀疑自己魅力和能力。此外,虽然可能有些毕业生热恋几年感情特别深,但是,双方对未来充满担忧,往往忧心忡忡。还有一部分的学生是单相思,平日不敢表白,正好毕业之内给对方表白,但是反而“表白死”,最终连朋友也做不成,从而导致严重的心理问题[3]。

二、高职院校毕业生离校前不良心理辅导策略

(一)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教育结合

对于当前高职院校来讲,更加需要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心理健康教育属于重要的一大部分,要求促使学生心理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对于高职毕业生来讲,基本上已经具备了相对完整的专业知识,同时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所以开展思想教育工作过程当中,要注意采取合理及科学策略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够保障学生乐于接受[4]。此外,也需要加强和学生的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平时想什么以及干什么。如果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当中出现了不良的心理倾向之后,需要及时采取科学措施,并且要对学生进行疏导,只有全面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够给学生进行针对性教育,达到预期理想的教育效果。除此之外,还需要针对毕业生情感、情绪、价值观念、自我认知以及就业心理等多个方面进一步加强教育,引导毕业生能够充分了解心理调节有效方式,克服学习的困难,帮助学生更好承受挫折,还需要逐步树立起学生自强、自信、自立、自尊意识。此外,教育教学的过程当中,要让学生具备健康积极向上的心态,促使学生心理困惑得到及时疏导,帮助学生快速走出心理误区和心理困惑。

(二)指导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念和目标

在当前,树立正确就业观念是保障学生具备良好心理状态的重要一大环节,同时也是关键的一个步骤。首先,要指导学生树立起先就业、后择业的理念,社会上出现了诸多新的行业和学科交叉的行业,这就需要具备大量复合型的人才。对于当前高职毕业生来讲,需要通过相近专业和相关专业来培养和锻炼才能,适应社会,只有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实现就业,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其次,指导学生对于自我进行准确的认知,要客观分析学生的性格、气质、兴趣特长及能力水平等等,并且在校区教学的过程当中也应当引导学生,促使学生要对于就业形势进行正确的认知,要考虑到在社会上自己专业和理想职业需求以及竞争强度如何,另外需要分析自己理想职业和所学专业是否相匹配、相符合?如果不符合究竟该如何进行弥补[5]。此外,对于应聘的单位也需要作出具体要求,综合进行考虑,确定好自己的就业目标。与此同时,也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就业,帮助学生具备正确就业意向,还需要结合专业发展趋势、前景信息等等方式给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帮助学生端正好心态,同时获得更加丰富就业知识,增强学生就业意识,帮助学生在就业过程当中明确目标。

(三)指导学生提升自信心

对于当前的毕业生来讲更加需要具备自信心,不要由于自身长相、性格、家庭背景等各方面的因素而造成错失良机的问题,同时要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竞争当中。对于当前的辅导员来讲,更加需要进一步指导学生切实做好就业准备工作,要对于自我进行正确的认识,同时要明确当前就业形势,要选择恰当、合理就业目标,同时要搜寻就业求职材料以及就业信息等等。对于一些成绩不好不能够顺利毕业的学生,也需要给予积极帮助和鼓励,应当要让学生在毕业前一学期努力地学习,争取毕业之前拿到证书和学分。只有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同时具备了良好综合素质,面对招聘时学生才具备更加充分的信心。

(四)指导学生妥善处理感情问题

对于大学生而言,面对工作以及爱情,有一部分人会义无反顾,还有的人犹豫彷徨。特别是“失恋”让人痛苦万分,还会容易产生冲动以及不理智的行为,但是,这个时候应当要让学生明白面对失恋应当要保持冷静。其中,爱与被爱属于相互的一种活动,双方有选择自己爱人的权利,因此,若是对于不属于你的爱情,分手很幸运;若是因为自己某方面不足所致应当要从中找出原因.并且还应当要求总结经验教训,不要失去自信,甚至去怀疑自己的能力或者魅力,教师应当要求引导学生勇敢面对现实。

(五)指导学生及时舒缓、调节不良情绪

日常生活之中挫折不可避免。辅导员可以结合学生实际问题开展专题团体心理辅导以及个体心理咨询活动,促使学生在活动之中可以舒缓情绪以及发泄不快等等。同时,还应当要在具体情境中进行自我体验、互动以及交流中发现自身问题和不足之处。个体心理咨询通过与学生交流、解释和协商施加心理影响.让他们学会从不同角度去看待自己以及社会的关系,实现心理放松。学生要是内心矛盾、痛苦,可以通过听音乐、郊游等方式转移注意力,放松心情。或者辅导员发现学生在平时感到压力很大的情况下,应当要主动和其进行沟通,关怀学生,让学生将内心想法表达出来,这对于放松心情具有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对于当前的毕业生来讲,在离校就业之前,这部分学生心理状态往往都是相对较为复杂以及易变的,同时,也会对于学生求职表现造成直接性的影响。对于思想教育工作者来讲,需要对学生就业情况以及心理变化密切加以关注,同时要给予援手,帮助这部分学生形成良好职业观,要以健康心理状态和昂扬的精神面貌面对就业市场的挑战。

猜你喜欢

离校毕业毕业生
澳大利亚:发布离校生工具包助青年就业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我们今天毕业了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毕业季
毕业了,能否学以致用
小学“弹性离校”值得借鉴
离校出走的女儿
毕业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