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励原理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2021-12-01

山西青年 2021年12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原理管理工作

张 敏

(江苏商贸职业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0)

在高校的发展过程中,学生管理工作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1]。学生管理工作的展开,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大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实现高校的更好发展。为促使学生管理工作能够在高校中得到更好落实,可以加强对激励原理的应用。

一、激励原理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现状

当前,我国许多高校在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中,都能够意识到激励原理的重要作用,并对激励原理进行科学合理利用。虽然激励原理的应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一定工作效果,但是,在其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激励方式较为单一。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中,往往采取的是奖惩激励方式。对于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问题没有给予更多关注与重视,对于目标的激励作用以及榜样的引领作用造成忽视。这使得实际激励并没有达到良好效果,无法将激励原理的重要作用发挥。(2)在实际激励过程中,缺乏公平性。在部分高校的激励中,激励期间会存在一定的横向比较问题,对于学生某一方面的成就过于重视,而忽视学生在其他方面的成就与努力。与此同时,存在一定的个人主观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自信心,对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而言会产生很大影响。因此,教师要对高校学生实际需求情况有正确的认识,这样才能将激励原理更好应用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实现更好管理效果。

二、激励原理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应用的重要作用

(一)提升学生学习自信心

将激励原理应用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学习自信心[2]。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主要是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内容,同时培养学生专业能力,为学生未来更好发展打下基础。在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中,通过对激励原理的应用,主要是为培养学生自信心。高校是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与自我意识将不断提升[3]。在此背景下,需要利用激励原理,采取最为有效激励方式,对学生的心理进行疏导,促使学生能够正视自身存在的不足。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使学生能够成为与市场发展需求相适应人才。

(二)激发学生学习潜能

在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中,通过对激励原理的应用,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学习自信心,同时还能够对学生的潜能进行激发。在高校专业课程的设置过程中,不同学生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性,在实际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中,对于学生各方面的特性与特点都要给予更多的尊重与认可。通过将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挖掘学生潜能,为学生未来更好发展提供保障。

三、激励原理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一)加强模范激励

在将激励原理应用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可以通过加强模范激励的方式,为学生未来的更好发展打下基础[4]。在当今社会市场快速发展背景下,各个要素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因此,老师可以通过对榜样力量的应用,在学生群体当中树立榜样,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进行正确引领,使得学生能够树立正确思想价值观念,实现对学生的激励,避免消极因素的产生,及时传播正能量。

在日常教学活动与管理活动的开展中,可以设立不同的奖励。在对学生的奖励过程中,可以采取表彰大会的形式,吸引更多学生,促使学生能够努力学习;同时可以通过设置奖学金的方式,对表现较为优秀的学生进行点名表扬,促使其他学生能够获取到更多精神力量。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在日常表现中,都要为学生树立典型榜样,将榜样的激励作用充分发挥,从而达到良好激励效果。

(二)加强竞争激励

在对学生进行管理过程中,可以采取竞争激励的方式[5]。在当代大学生教育中,不仅要提升学生专业知识水平,同时要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实践能力是社会市场中衡量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准。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可以为学生未来更好发展打下基础。

老师要结合学生专业实际情况,设置相应竞赛活动。通过竞赛活动的开设,学生的个人能力将会得到激励。学生在压力之下,自身的素质将会得到培养,同时不断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与综合实力。在竞赛激励中,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以及专业实际情况,确保竞赛设置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使得学生能够在竞赛激励中,不断提升自身能力。

(三)加强表扬激励

如果从表扬激励角度进行分析,高校学生在成长期间,自我心理也逐渐完善。在此背景下,学生的自我意识也将会得到增强。因此,老师要对学生的实际心理变化情况与心态变化特点进行及时了解与分析,促使激励原理能够得到合理利用。

在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中,根据学生特点采取不同的表扬方式,使得学生自身能够得到肯定,增强学生的自我认同[6]。比如,在日常教学工作的开展中,学生无论是在理论课成绩中,还是在体育课成绩中,都取得一定的进步与较好成绩。在这一过程中,老师要当众对学生进行表扬,采取不同的表扬方式。比如,物质奖励方式、精神奖励方式等,确保学生的努力与成绩能够得到更多认可,这不仅对被激励学生本人能够起到积极影响,同时对其他学生能够达到良好促进作用与激励作用。

(四)加强对激励原理的重视程度

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中,老师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对激励原理要有正确认识,加强对激励原理的重视程度,做好宣传工作,这样才能确保激励原理能够得到更好应用。

在日常学生管理中,教师需要对激励原理进行合理利用,确保激励的合理性[7]。同时教师应及时与学生之间进行沟通与交流,对学生实际情况与心理情况进行了解,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与表现情况,采取最为合理的激励方式。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激励效果,实现学生更好的发展。

(五)明确激励原则

在对激励原理的应用过程中,要遵循相应原则,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发挥,激励原理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具体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内外结合原则。在将激励原理应用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要遵循内外结合原则。激励本身就被分为两种方式,分别是内在激励方式与外在激励方式[8]。内在激励方式主要是个人能够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发展目标,以此激励自己更好完成目标,内在激励需要外在激励提供保障。外在激励主要是指,努力学习或者工作本身带有的激励。比如,在趣味性学习中获得激励、在实现目标中获得激励等。

基于此,在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中,教师应始终坚持内外激励与外在激励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提升管理质量与管理效率。

2.以人为本原则。为使得激励原理能够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将自身作用与价值充分发挥,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学生管理的主要对象是学生,从一定意义上而言也是为学生提供服务。因此,要将学生作为激励的核心,对学生实际需求情况进行分析与了解,从而采取适合学生发展的激励方式,将激励原理的作用与价值充分发挥,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六)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

高校在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中,要将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比如,在精神激励过程中,对于在日常学校生活中、学习成绩中表现较好的学生,能够及时在班级学生面前对其进行话语表扬。比如,某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乐于帮助其他同学,或者帮助老师完成各项工作,那么就要及时表扬。再如,学生在某节课堂中表现较为优异,那么老师也要及时对其进行表扬。使得学生的努力能够得到认证与认可,增强对学生的认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除此之外,还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物质奖励。物质奖励不仅可以采取设置奖学金的方式,还可以采取赠送学生小礼物的方式。这样学生的荣誉感与成就感将会得到提升,形成良性循环实现学生的更好发展。将物质精力与精神激励进行整合,可以将激励的作用在最大限度上被发挥,不断提升管理质量与管理效率。

(七)加强目标激励

在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中,为达到良好管理效果,还可以通过目标激励的方式。目标激励实际上就是设置不同的目标,然后学生朝着目标前进,学生在完成一项目标后,给予学生相应奖励。在目标的设置过程中,要对学生实际情况有正确认识,保证目标设置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比如,学生在某学科学习中,对于完成及格线目标的学生,可以在全班学生面前给予口头表扬。对于完成分数较高目标的学生,可以适当给予小物品奖励;对于完成满分目标的学生,或者班级中的最高分数学生,可以通过小物品奖励方式、奖状奖励方式等。具体完成目标的奖励方式,要结合学校以及学生实际发展情况展开,保证学生目标的完成具有一定意义,并能得到回报,这样才能达到激励效果。

综上所述,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中,激励原理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对于激励原理要有正确认识,意识到激励原理对于学生更好发展而言的重要作用。从而在对学生进行管理过程中,能够对激励原理进行合理利用。从而寻找到适合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教学方式,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为学生未来更好发展打下基础,帮助学生实现更好地发展。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原理管理工作
医疗设备质控管理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疫情防控对高校学生管理体系完善的启示
提高东北高校学生冬季运动兴趣的路径研究
浅析狭义相对论的建立及其原理
浅析狭义相对论的建立及其原理
优质冬枣周年管理工作历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两个原理的区别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