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脸面、角色与自我认知
——大学生脸面观质性研究

2021-12-01袁子彦

山西青年 2021年12期
关键词:脸面外部环境编码

袁子彦

(西南民族大学,四川 成都 610225)

一、问题的提出

“能不能赏个脸?”“看在我的面子上,你就……”在日常生活中,总是能听到类似这样的话,我们总是主动运用或者被动接受“脸面”的影响。“脸面”究竟是什么,学界一直没有统一的概念,每个人都可以对脸面有不同的认识,但是每个人都不得不承认“脸面”确实很重要。

大学生对于“脸面”的认识,相较于其他社会群体也有自己的特点。但是很少有学者关注某一群体对于“脸面”的态度,学界内更倾向于“脸面”对于中国人的影响,也几乎是默认所有人处理相关问题的逻辑都是一样的,并没有关注群体的特殊性,更在乎的是理论的普遍性及其适用范围。即便是有关注到大学生“脸面”相关的问题,也基本上集中在丢面子的体验[1]、面子消费[2]、面子对大学生的影响[3]等话题上,有些研究甚至带着污名化大学生群体的倾向,不能客观地分析和看待大学生的“脸面”问题。作为大学生群体中的一员,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大学生对于脸面的态度及其对大学生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直接用研究对象的语言来描述“脸面”是什么,而不是用前人的理论来替他们“发声”。

二、研究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本研究采取访谈法直接对大学生群体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于脸面观的态度。在访谈对象的选择方面,本研究采取的是目的性抽样和方便抽样相结合的方式,在本人自行研究方便的基础上,选择了那些能为笔者提供最大信息量的研究对象。

在对受访对象进行访谈的过程中,采用的是面对面直接访谈的形式,从以下几个方面了解他们对于脸面观的态度:对脸面观的第一印象、脸面观的来源、关于脸面的特殊体验、脸面消费的态度、脸和面的区别。

三、访谈材料分析与理论建构

在访谈资料分析方式的选择上,本研究实施方式为:先回放访谈录音,然后逐字逐句形成文档,接着对文档进行编码,进行开放式登录、关联式登录、核心式登录三次登录,再进行资料分析与理论建构。

(一)资料分析

1.一级编码(开放式登录)

通过反复听访谈录音整理出访谈内容后,反复阅读,本研究共得出16个一级编码,按访谈提纲的思路划分为脸面的组成要素:外貌(具体)、成就、关系圈的成就、形象(抽象);影响脸面的因素:关系亲疏、个人是否在意、扮演角色、所在场合;脸面的经历:关系圈取得的成就、与他人合作、在公共场合出丑;脸面观的来源:家庭教育、接触环境、羞耻心;脸面的区别:丢脸比丢面子更严重、脸更直观更受人重视。

这些类别并不考虑作为关联式登录的参考依据,这些类别是笔者前期对于大学生脸面观的假设,认为可能会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但本着对资料应该有“主动投降的态度”,遂选择放弃这些分类方式,只保留16个一级编码,重新寻找编码之间的内在联系,尽可能让资料自己说话,让资料呈现出不是用现有的理论影响扎根理论出现的过程。

2.二级编码(关联式登录)

脸面本身产生于社会互动,因此脸面观的形成也与个体内在和外在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基于这一点认识,在进行关联式登录时,本研究将一级编码分为三大类,一类是个体的自身的期待:外貌(具体)、形象(抽象);一类是个体所处外部环境的要求:外貌(具体)、形象(抽象)、扮演角色、所在场合、家庭教育、羞耻心;连接二者的是个体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关系圈、与他人合作、关系亲疏,这种关系可以是人与人的关系也可以是人与环境的关系。

在关联式登录中对一些和其他编码关联不紧密的编码进行了取舍,后面的材料分析还是会提及有关内容,编码的取舍只是为了保证整个研究过程的连贯性。

3.三级编码(核心式登录)

经过核心登录后,本研究将个体、关系、外部作为核心类属,重新对编码进行归类,其中:A个体,细分为A1个体期待{a1外貌(具体)、a2形象(抽象)}与A2个体经历{a3关系圈取得的成就、a4与他人合作、a5在公共场合出丑};

B关系,细分为B1可以改变的关系{b1关系圈、b2合作、b3关系亲疏}与B2不可改变的关系{B2不可改变的关系、b5合作、b6关系亲疏};

C外部,细分为C1外部期待{c1外貌(具体)、c2形象(抽象)、c3场合要求、c4角色要求、c5家庭教育、c6羞耻心}。

通过编码也可以进一步看出,脸面实际上就是在个体与外部环境的互动中产生的。其中,个体期待是个体在社会互动过程中对自己“脸面”的期待,或个体心中自己的完美形象;个体经历是个体从小到大体验过的与“脸面”有关的事件;可改变的关系是个体通过社交与其他人建立的可以改变的且有亲疏之分的关系;不可改变的关系是个体在特定的场合中不得不接受的关系;外部期待是外部环境对个体的要求,或外部环境认为的个体的完美形象;外部引导是相对主动的行为而言,个体在外部环境影响下做出的行为。

(二)理论建构

1.大学生群体对于“脸面”概念的理解包括个体期待和外部期待两个部分

首先,在访谈开始之前,笔者询问过受访对象对于脸面直观的印象,他们都没有将脸面作为人体组成部分来看待,而是将其抽象化。但要论及脸和面的区别时,他们并没有对脸面提出准确的定义,更多的是通过自己的语言在描述。

从受访者提供的信息,可以分析出他们对于“脸面”概念的理解是包括个体期待和外部期待两个方面的,这是她们在描述个人经历中不自觉透露出的对脸面的观点。个人期待方面,主要包括自己的容貌、体型、自己在他人眼中是否有好的形象;外部期待方面,主要包括特定环境下的选择(面试)、特定的角色(班长、朋友、室友)。

2.大学生群体的脸面观的来源是复杂的

脸面观作为一种观念,是个体在通过社会教化习得或是社会互动的体验中感知到的。总体来说,一个个体要形成脸面观,必定受到外部环境和个人内化的双重影响,本研究认为,受个人内化影响更多的个体属于自我认知程度较强的个体,受外部环境影响更多的个体则属于自我认知程度较弱的个体。

具体来说,形成脸面观的来源有家庭教育、羞耻心和其它途径(同伴、学校环境)。不同来源的影响程度取决于个体对这一环境的认可程度和处在这一环境中的时间长短,有的受访者更加认可家庭教育对于自己脸面观的影响作用,而其他的受访者则将“脸面”作为人有羞耻心的自然结果,在后面的访谈过程中,他们也将自己从其他途径受到的影响作为自己脸面观形成的主要因素。

按照受访者在接受访谈过程中的具体表现,笔者将第一类受访者看作是自我认知程度不太强的一类,第二类受访者自我认知程度较强,虽然他们表示自己的脸面观的主要来源还是外部环境,但是他们对自己的脸面观知觉程度要比第一类受访者好,因此笔者推论他们在接受外部环境的影响的时候有相当的自我内化的过程,这种影响对于他们而言是自己选择占更多的部分而不是被动接受。

3.大学生群体在脸面的经历中的感受

大学生群体关于脸面的经历主要分为以下几种:关系圈取得的成就、与他人合作、在公共场合出丑等。大学生可能会因为周围和自己关系不错的人取得成就而觉得有面子,有的则觉得别人取得的成就和自己没有关系,自己取得的成就和别人也没有太大关系,在别人的成就中,自己没有脸面的相关体验。

大学生群体也会出现因为顾及面子,和他人合作或者相处的时候,即便自己有不满也会碍于面子不敢说出来的情况,但是这一点也存在个体差异。

在公共场合出丑,是大学生群体容忍度比较低的一种和脸面有关的体验,怕出丑、怕“社会性死亡”,大学生群体总是在尽一切可能避免尴尬的事情在自己身上发生,如果不幸发生了,那么这件事对于他们的影响是很大的。在大学生眼中,如果是在关系亲密的人面前出丑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如果那种恰好认识但是又不太熟,或者是公共场合出丑,这对于他们而言是很难接受的。

实际上,脸面相关的体验除了与事件的严重程度有关(单就丢脸丢面子的体验来说),还与个人受外部环境的影响有关,脸面观也可以理解为人们对于外部环境的态度,如果很容易受到外部环境影响,基本上也可以认为其对脸面是比较在乎的。相应地,按照前面提到的观点,也可以认为其自我认知程度并不太强,需要过多外部的因素来实现对自己的了解。

4.大学生群体对脸面的在乎程度受到关系和外部期待的影响

一般认为,如果关系熟悉了,双方在交往的过程中就会逐渐淡化脸面的观念,但是并不能认为对于不认识的人来说,脸面就完全不重要。关系的亲疏对于脸面而言只是一个影响因素,具体情况往往是复杂的。

大学生群体对于脸面的在乎程度还受到外部期待的影响,外部期待主要包括外貌、形象、场合和角色要求。不论自我认知程度如何,大学生或多或少都会受到这些外部期待的影响,并且主动或被动按照外部期待的要求来行事。当所处场合和角色明确的时候,大家都会主动地按照相应的社会期待来行动,以获得足够的脸面。当角色和场合不太明确的时候,自我认知程度较低的大学生就会陷入迷茫,深受脸面的困扰不知所措,很害怕在其他人心中留下不好的印象,或者他们不知道怎么样才能满足外部对他们的期待。没有特定角色要求的时候,自我认知程度较好的大学生就会比较放松,因为他们更享受这种自由不受约束的感觉。

四、总结与反思

翟学伟对“脸”和“面”进行区分得出“脸面”的一般定义是:脸是个体为了迎合某一社会圈认同和期待而表现出的形象,而面子是这一印象整饰在他人心目中产生的序列地位,也就是心理地位。[4]从访谈资料中我们也可以得出相似的结论,大学生群体会按照一定的社会期待来表现自己,但是他们在给不给面子这一点上往往有困惑:总是碍不下面子,并不能按照翟学伟所说的心理地位快速地做出选择,笔者认为这一点是大学生相对其他群体对待脸面态度上的不同之处。

本研究认为,脸面、角色和自我认知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脸面就是各种角色期待的总和,如果一个人按照他所承担的社会角色期待的要求来行事,基本上可以保证他的脸面不受损。同时,在感受脸面、承担社会角色的过程中人们也在进行自我认知,不断丰富对自己的认识。因此,本研究也认为,一个人对脸面、角色的态度,熟练转换各种社会角色,应对各种脸面问题的能力也反映着一个人自我认知的水平。

最后,笔者认为“脸面”这一概念不应该被污名化,脸面和其他社会规范一样都是指导我们日常生活的,都是我们自己生活的经历或者前人经验的总结,我们在研究分析脸面的时候,要尽可能排除不必要的成见。

猜你喜欢

脸面外部环境编码
生活中的编码
脸 面
长链非编码RNA APTR、HEIH、FAS-ASA1、FAM83H-AS1、DICER1-AS1、PR-lncRNA在肺癌中的表达
鱼尾纹
Genome and healthcare
石头记
乡愁情怀还是美梦难现:乡村民宿经营风险感知研究
小组合作学习中潜能生帮扶方法
电网企业发展外部环境的PESTNG模型分析
政治生态宏观外部环境优化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