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位名师教“整本书阅读”
——以《西游记》为例

2021-12-01

山西青年 2021年12期
关键词:章节西游记整本书

刘 静

(阜阳师范大学文学院,安徽 阜阳 236037)

语文教育专家叶圣陶先生在《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对读整本书做了专门论述:“把整本书作为主体把单篇短章作为辅佐,要将整本书阅读与单篇阅读有效地结合起来。”[1]与单篇阅读相比整本书阅读能使学生获得整体性的阅读体验,习得个性化阅读方法。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整本书阅读内容较多、花费时间长,使老师和学生对整本书阅读重视并不高。本文将通过对名师们指导整本书阅读的范例来探讨实施整本书阅读的策略,引导学生树立起整本书阅读的意识。

一、名师指导“整本书阅读”教学方法的分析

在《阅读进阶: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施路径——以〈西游记〉为例》[2]中高洁老师采用阅读进阶的方式来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的指导。所谓阅读进阶,就是以爬坡为例,学生每上一个坡都能有所收获和提升。第一阶段就是让学生以读一读、说一说的方式来分享自己的读书感受,教师要有意识地关注学生阅读时的疑问,以疑促深思。第二阶段是辩读阶段,要求学生针对某一章节、某一个人物进行精彩章节分享,此时就由对文本的概读转向文本的细读,采用以点带面、以小见大的策略引领整本书的阅读。第三阶段是演读阶段,让学生以微表演、角色扮演等活动来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

夏王悦老师的《试论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设计及实施策略——以〈西游记〉阅读教学为例》[3]将整本书阅读教学分为读前、读中和读后三个阶段进行的阅读策略指导。读前主要集中于如何设计多种多样的阅读活动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读中主要集中与对全书的内容进行统筹谋划,突出重点,以典型人物为主设计整合性强的任务引导学生从任务中选取有效的阅读方法。读后主要进行阅读结果的评价,比如:制作阅读卡片、写读书笔记等。

在《深度学习视域下的整本书阅读教学——〈西游记〉为例》[4]王跃平老师主要是探讨了在深度学习下如何进行整本书的教学。所谓的深度学习就是相对浅层学习而言的一种基于高阶思维发展的理解性学习,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能学习到知识,还能发展有意义的学习。第一个方面就是教师采取何种策略才能让学生有兴趣、有目标地去深入阅读,比如可以通过师生共读、任务驱动等。第二个方面就是教师如何进行教学使学生的阅读走向深处,提升思维。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创设有深度参与的学习情景、提供阅读支架、进行阅读评价等。

二、名师教“整本书阅读”的共性

(一)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

兴趣是学生阅读的动力,所以教师在教学时总是倾向于设计各种各样的导读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阅读的欲望,把学生的关注点引向所要阅读的文本当中去。但是我认为阅读前的激趣固然重要,但阅读过程中的指导和阅读后的交流过程对兴趣的保持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应贯穿于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所有环节之中,这样才不至于使学生的阅读半途而废。

(二)教学的切入点大多为重点人物

以人物为线索来把握阅读内容的整体性。由于《西游记》中人物众多,学生难以记住所有的人物,所以教师在讲解中大多都以孙悟空这个重点人物为切入点,比如让学生画出与孙悟空有关的妖魔,这就需要学生对人物和情节进行梳理整合。这种以人物来串联整个阅读的教学是现在大多数教师进行整本书阅读最常用的方法,因为毕竟有些节选进入教科书中的文章都是以精彩的人物、情节来吸引学生的眼球。

(三)都注重对学生阅读结果的评价

阅读评价是对学生阅读效果的有效监测,是检验学生是否完成阅读目标的重要手段。三位名师采取的评价方式都是终结性的评价,在阅读结束后要求学生提交读书笔记、读书演讲等方式来评价学生的阅读结果与阅读质量,这是不够完善的,并且无法对学生的阅读全过程展开评价。

三、实施“整本书阅读”的策略探讨

(一)初读文本,知其大意

1.导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整本书阅读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需要学生积极全面地参与,所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整本书阅读教学实施的首要任务。”[5]如何激发阅读兴趣就需要发挥教师的导读作用了,在阅读过程中注重于“导”,即引导、指引学生走进整本书阅读的世界,指引学生在阅读中感受阅读的魅力。只有学生有兴趣,他自己才会主动去阅读、去思考。导读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使用媒体激趣法、问题激趣法等。

苏宁零售集团苏宁电器公司冰洗公司经营中心总经理张亚鹏立足于消费市场,梳理了冰箱市场的消费潮流。他表示,2018年的冰箱市场并不存在“消费降级”,而是没有找到消费者的需求点,没有愿意让他们掏钱的产品出现,未来的冰箱市场,将以定制化、差异化创新为主,同时,苏宁积极尝试通过用户细分、画像进行精准营销,在更好的服务消费者的同时,也可以大幅降低营销成本,赢取更大的市场空间。

2.自读,制定读书计划

长篇小说的篇幅都比较长,内容信息量又非常的丰富复杂,学生在阅读时不可能对每一章节、人物都能面面俱到。内容过多又有可能造成学生脑海中章节、人物关系混乱不清,还有可能出现学生读着后面的内容忘记前面的内容的情况。这时教师就需要帮助学生合理进行规划设计,可以通过设定章节清单来使学生对于每一章节的具体内容都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3.预设监督机制

针对阅读当中有些学生的自制力不足导致整本书阅读过程中往往半途而废,或者学生借助手机在网上只看某一本书的故事梗概就假装看完了整本书的行为,我们可以在阅读之前就建立一个阅读监督机制。比如以小组为单位建立微信群,让学生每天都在群里进行打卡,以微写作的形式分享和交流自己读书的感受。通过这种监督机制来逼迫学生不得不去读书,也防止学生因为没有人监督就潦草地读。

4.指导多种阅读方法

整本书阅读具有篇幅长、耗时多等特点,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我们可以让学生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比如:精读和略读相结合的方法,精读就是要细读、精思、鉴赏,要求学生要有细腻地感受、透彻地理解。对于重点和精美章节,比如:真假美猴王、三打白骨精等可以采用精读的方法;对于不重要的章节比如打斗场面、环境气氛的诗词可以采取略读,在一定时间内较快地提取适用于自己的信息。

(二)再读文本,深入理解

学生在经过前期阅读之后对文本的内容有了一个初步的理解,我们就可以从文章的人物、语言、主题、背景等信息入手让学生更进一步地深入与文本进行对话交流,以下举例几个比较常见的主题进行研讨。

专题一:关注人物

小说中最精彩的莫过于对人物的描写。《西游记》中的每个人物形象都写得栩栩如生,人物性格也异常鲜明。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任何一个人物都非常值得去细细分析一下。了解人物性格特征并进行归纳总结,例如教师可以进行填空设计,辨识人物特征,用几个词填空总结每个人物的形象,还以采用辩论的形式让学生“以取经团队中不可以裁掉”这个主题谁进行辩论,来帮助学生对人物有一个更清晰地认识。

专题二:语言赏析

《西游记》最初是作为话本在民间流传的,所谓话本就是讲给普通百姓去听的,所以本身就通俗易懂。大量的七字诗句使文章在通俗之余又不失其雅性,还运用了大量的俚语、口语等读起来亲切有趣的语言形式。作者能用很短的几句话就准确刻画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心理等,体现了其深厚的驾驭语言的能力。我们可以对《西游记》的语言进行专题研读,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人物进行角色扮演,从不同人物的语言、动作中体会其特征。

专题三:主题探讨

小说的阅读教学最终就是为了理解小说中的主题,《西游记》的主题比较复杂,释、道、儒都有涉及,所以其主题思想历年来被人们所争论不休。有人说它是体现团队合作精神的,有人说它是对权威和礼教的讽刺,不同学生有不同的理解。我们可以采用分组的形式,将具有相同观点的学生聚集为一个组进行辩论,说出自己选择某一个主题的理由。但无论哪种解读都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解读,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主旨为主,而不是采用一刀切的手段。

(三)拓展延伸,提升能力

有效的延伸不仅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使之不再仅仅局限于文本当中,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

1.向生活拓展延伸

阅读文学作品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能够更好地生活,使学生养成正确的三观。整本书拓展延伸的路径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最贴近学生实际的还是向生活延伸。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假如我加入取经团队中我能做些什么,我在团队中能发挥什么作用。”将阅读与学生的个人特长相结合。还可以针对《西游记》中的任何一个人物展开主题活动,如“悟空,我想对你说”为主题,以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把自己想说的话以书信的形式写下来。

2.完善评价方案

整本书阅读的评价方案的设计应该贯穿于整个阅读过程,以语文课程评价要求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为基点,从三维目标出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来进行评价。评价不能只流于表面,要具有可操作性。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评价主体应该是多样的,评价方式应具有普遍性,评价的标准尽可能量化。可以在阅读过程中设计进阶评价表格、课程评价表等及时了解学生的阅读状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四、结语

在新课改的提倡下,整本书阅读教学变得越来越重要。整本书的阅读教学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实践的过程。采用哪种方法最有效还需要我们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我们所期望的就是通过整本书阅读教学不仅可以引领学生读完整本书,还可以引导他们养成读书的习惯,体会阅读带来的快乐,在阅读过程中能不断地提升自我。

猜你喜欢

章节西游记整本书
《论语》整本书阅读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低年级整本书阅读的推进与测评
2020年思辨式整本书主题阅读1+2书单
高中数学章节易错点提前干预的策略研究
西游记
西游记
利用“骨架突破法”,提高复习效率
西游记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