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下会计人才培养的有效性探究

2021-12-01

山西青年 2021年12期
关键词:产学研会计专业协同

沈 瑾

(江苏科技大学,江苏 苏州 215600)

通过“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的应用,学生不仅能够及时向教师请教专业问题以及进行国家最新会计政策的了解,还能够参加各种相关科研项目研究来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对职业会计要求进行更加深入的体会与了解。本文针对传统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应用在会计人才培养中的必要性进行了简单的阐述,针对基于“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下提升会计人才培养的有效性提出了几点有效实施措施,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一定的帮助。

一、传统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偏重理论知识讲授,教学内容与实践脱节

从客观程度上来讲,会计专业属于一个文理方面都有所涉及的课程。据相关调查显示,在当前绝大多数会计专业课程教学中,很多学校都是合班上课(指几个班级在一个大教室里上课),主要以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讲台下记笔记的教学形式为主。虽然有的教师也会应用多媒体或者交互式电子白板,但主要就是用来播放课件。且在日常教学中绝大多数教师都以理论知识的讲解与传授为主,严重忽略了实践课程的开展。即便是有的教师以及学校开展了基础会计模拟实习、财务会计模拟实习以及电算化上机实训等实践活动,但因缺乏创新以及与企业实际情况不符,导致既没有有效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也没有符合现代会计职业岗位需求以及很好地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1]。

(二)实践活动安排不合理,各实践环节之前缺乏紧密联系

在我国当前的会计人才培养中,大多数学校的会计专业课程采用的都是合班教学模式,从而导致各种不合理现象的发生。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实践课程设置不合理,不仅教学课时少,而且在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内容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合理现象。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每一个实践教学环节都缺乏一定的关联性,所设置的实践活动都是一些基础性质的,根本没有结合企业的实际用人需求来进行实践活动的设置与开展,从而导致无法有效培养与提升学生的实际能力。

(三)实践课程不能与时俱进,不注重实际项目在课程中的引入

据相关调查显示,大多数会计专业课程在实际教学中所开展的实践活动都是一些基本的试验内容,根本没有将会计教学内容与时代发展结合在一起。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的会计政策在不断变化当中,这意味着我国的会计发展正在朝着全新的方向前进。但在实际教学中,大多数会计教学内容都与时代的发展所不符,特别是实践教学课程内容,根本没有注重真实项目案例的引入。通常情况下,通过企业真实项目的引入,不仅能够有效培养与锻炼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更重要的是通过真实项目的引入,还能够有效激发与调动学生的创新潜力与创新意识。但在当前的会计人才培养过程中,广大教师很少开展项目化教学。

二、“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应用在会计人才培养中的必要性

(一)“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是提升学校育人水平与教学质量的必然选择

基于新时代教学背景下,我国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新一轮课程改革,旨在促进教育科学化与现代化的实现,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同时素质教育也得到了广泛的普及。素质教育同样也对我国人才培养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要求教育应促进人才的综合与全面发展,尤其是学生实践技能的提升;应在“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的帮助下来提升学校自身的育人水平和育人质量。对于各学校的会计专业课程教学来说,如果想要在获得长远发展的同时为国家与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应用型会计人才,那么就必须要立足于市场动态环境下进行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文章的一开始笔者已经向大家说过了新时代视域下,我国各行业与领域逐渐提升了对会计专业人才的要求与需求,而与此同时会计专业课程所涉及领域范围也在不断地扩大之中。基于此种情况下,各学校也应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进行会计人才培养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从而才能够在提升自身育人水平与质量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能够很好地将课程与社会市场以及企业紧密联系在一起,是提升学生实践技能以及拓展学生知识视野的有效途径,更是提升学校育人水平与质量的必然选择。

(二)“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能够有效推进实践育人的全面发展

在会计人才培养过程中,“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不仅能够很好地促进企业项目与教学活动的深入结合与渗透,还能够有效推进高校实践育人教学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与进步。尤其是在当前我国高校在不断发展自身特色的背景下,“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的引入与应用能够在改变千校一面的同时充分发挥学校自身特色,结合高校实际教学需求来加强产学研的结合,将企业的真实项目融入会计人才培养活动当中,并在此基础上融入企业先进的管理操作规范以及企业文化,从而能够实现真实的实践环境氛围的创建,让各学校能够在此环境中进行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职业素养以及扎实的理论知识与职业技能的培养与发展,使学生能够全面成长,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企业与社会。在“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下,各学校还能够充分借助企业的力量来进行自身缺陷的弥补,这样一来可以使自身所培养的会计人才既能更好地满足企业的各方面需求,也能够促进自身的长远发展。

三、基于“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下提升会计人才培养有效性的措施

(一)明确教学目标

基于“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下,如果各学校以及教师想要有效提升自身育人水平与育人质量,那么首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要明确的教学目标。首先,在实际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师应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结合在一起、将会计专业教学内容与会计专业就业相融合在一起,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就业率的提升。基于此种教学方式下,即便是例如《财务会计》以及《财务管理》等一些非常枯燥化的会计理论知识,通过相关实践活动的融入之后,既能够有效激发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还能够使其在实践活动中得到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与锻炼,从而提升其学习自信心。其次,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突出会计岗位的就业目标以职业为导向来展开会计课程的教学与会计人才的培养。在这一过程中则要求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标来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在设计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以培养与发展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素养以及专业技术为主,这样才能够在有效提升自身人才培养有效性的同时,使所培养会计人才的能力能够符合企业的各方面需求[2]。

(二)重视学生职业能力与综合素养的提升

基于“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下,如果想要有效提升会计人才培养有效性,那么在日常会计人才培养过程中就必须要充分融入“产学研”的精华,既充分发挥产业、学校以及科研机构的各方优势,这样才能够在三方形成强大的研究、开发、生产一体化的先进系统运行过程中使人才的培养朝着协同化以及综合化的方向发展。想要切实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就业能力,那么在学校方面来说,就应开设一些专业合理化课程,课程的开设应结合市场环境的发展情况以及企业的实际来进行,并以专业理论知识为教学指导,以实践技能培训活动为辅助,以此来培养具有深厚专业知识以及高技能的会计人才。除此之外,为了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在实际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讲解与传授之外,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使其能够有一个良好的工作态度。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过程中,教师应制定一个相应的评判标准与参考标准,这样才能够很好地保证学生的职业能力以及道德素养能够达标。与此同时,各学校还应进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合理化构建,可以在其中融合职业资格标准,从而能够更好地保障自身所培养的会计人才满足企业与社会的素质要求。在合理化会计课程体系构建完毕的基础之下,教师应对课程进行精心设计且还需要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适当地延伸教学内容。这样,才能使学生很好地运用自身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总之,新时代背景下,各行业与领域对于会计人才都有着较高的要求与需求,各学校必须要注重学生会计专业能力与职业道德素养的提升,才能够使其成为更好的复合型与应用型人才。

(三)开展模块化教学

如果想要充分发挥出“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的优势,那么教师就应从实际教学当中入手,采用模块化教学方式来开展教学,同时教师还应对教学内容进行完善与优化,以会计就业为根本目的,这样可以使教学更加灵活。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应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教学原则,引入模块化教学理念,对专业会计理论知识以及职业技能进行分类,并按照类别的划分来进行教学内容的讲解以及学生具体技能的培养。又或者教师可以根据企业不同岗位的职责以及工作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模块组合,这样一来既能够构建完善的会计课程教学体系,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在模块化教学模式下,会计人才的培养可以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来进行,例如采用角色模拟的方式以及微课、慕课等新的教学形式来进行,这样既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还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职业适应力[3]。

总而言之,“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有着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既为我国人才的培养提供全新且正确的方向,还能够帮助我国培养更多的高素质、高水平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在会计人才培养工作中融入“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是新时代发展的必然需求。

猜你喜欢

产学研会计专业协同
输入受限下多无人机三维协同路径跟踪控制
高职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推行产学研一体化基地建设
基于产学研三位一体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会计专业学生学习成效构成要素——基于五年制高职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
新经济下会计专业就业困境与突破——以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1+X”证书制度下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困境和突破
用“国家使命”导引航向——大学之大,重在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和科技成果转化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