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生国际化课程建设对体育人才培养发展的探索与研究

2021-12-01

山西青年 2021年12期
关键词:国际化研究生课程体系

纪 沙

(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随着我国“双一流高校”战略的实施,提升高校的国际影响力是优化高等教育结构的必然举措,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及冬奥会的举办将进一步推动我国体育事业走向国际化,课程国际化将成为高校改革和课程建设的重要发展方向。研究生国际化课程的建设是高校落实教书育人工作的基础,然而我国研究生课程建设仍然局限在国内视角,导致体育专业学生缺乏国际视野,制约我国体育事业的国际化发展,因此基于“双一流高校”建设任务的要求,推进研究生国际化课程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研究生国际化课程建设对体育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

课程建设是一个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对课前规划的课程目标、内容等加以实施的过程。研究生国际化课程在常规的获得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基础上更加突出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形成批判性思维能力,获得高水平科研成果。研究生课程是研究生培养的基本要素,构建国际化课程应该从课程目标、内容、评价方式等方面与国际接轨。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尤其是体育领域国际合作交流的日益频繁,培养复合型国际人才成为推动我国体育强国战略实施的关键。而复合型国际体育人才的培养离不开课程的支撑,通过多年实践调查,研究生国际化课程建设对体育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国际化课程建设是体育人才培养的基础。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尤其是近些年我国承办国际体育赛事活动越来越多,急需具有国际视野的体育研究生人才。课程是教学的重要载体,课程内容决定着体育人才培养的质量[1]。面对体育国际化交流的深入实施,我国必须要积极构建研究生国际化课程体系,将课程体系建设与国际接轨,为研究生人才提供最前沿、最实用的知识体系,以此增强体育专业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其次,研究生国际化课程建设是满足我国体育强国战略实施的重要手段。体育强国战略的实施离不开复合型国际体育人才,我国无论是承办国际体育赛事,还是参与世界体育活动,都离不开具有国际视野广、国际沟通能力强、具备基本语言技能的体育人才。研究生国际化课程建设围绕国际标准,突破传统知识局限,侧重课程内容、目标与国际最先进知识的对接,这样有助于增强体育专业研究生人才培养的质量,以此为我国体育强国战略提供优质的人才[2]。同时通过研究生国际化课程建设有助于吸引国际优秀的体育人才参与到我国体育建设中,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二、研究生国际化课程建设所存在的问题

研究生国际化课程建设是培养高素质体育人才的关键因素,通过调查分析,目前我国研究生国际化课程体系还不能充分体现体育专业研究生国际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剖析原因主要是因为我国高校研究生国际化课程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

(一)国际化课程建设目标不合理,缺乏与民族文化的兼容。国际化课程建设成为“双一流”高校建设的重要任务,为了提升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体育人才,高校对国际化课程建设工作越来越重视。但是高校在国际化课程建设目标的设置上往往是以培养具有国际沟通交流能力的体育人才为主,过度重视先进国家的知识,缺乏对本民族文化的考虑,导致国际化课程建设成为模仿西方文化的手段,此种课程所培养的体育人才难以满足我国体育强国战略建设的要求。

(二)国际化课程内容滞后,缺乏与最前沿知识的引入。课程内容是国际化课程建设的重要元素,目前国际化体育课程内容建设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内容设置滞后单一,缺乏与本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融合。国际化课程内容虽然要与国际接轨,但是其必须要立足于国情。我国民族体育项目具有优秀的历史文化,将民族体育项目融入国际化课程体系中不仅是弘扬民族体育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弘扬民族体育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途径,但是在具体的建设中往往缺乏对民族体育项目的融入;二是缺乏国际前沿知识的融合。高校在国际化课程建设过程中由于缺乏专业的人才,导致在课程内容设置上存在参差不齐的问题。尤其是目前研究生国际课程设置大部分都沿袭传统的课程设置模式,多元文化和价值方面的课程较少,跨文化理解、沟通和融合方面的课程较少,价值创造性方面的课程更少。

(三)国际化课程考核方式单一,缺乏国际化元素。目前高校虽然构建了国际化课程体系,但是对于课程的考核评价仍然以传统的应试考核模式为主,缺乏与国际优秀高校的对接。例如在足球项目的考核中仍然是以足球技巧考核为主,而缺乏对足球素养、足球实战经验等方面的考核。尤其是在学术性交流中,高校仍然是通过聘请国外体育方面的专家或者优秀人才开展几场讲座等方式进行,难以真正起到增强学生国际交流能力的目的。

三、优化研究生国际化课程建设、培养复合型国际体育人才的措施

基于研究生国际化课程对体育人才培养所产生的影响,为了培养高素质的体育研究生人才,高校必须要创新研究生国际化课程建设,以此培养高素质的国际复合型体育人才。结合多年实践调查,优化研究生国际课程建设需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重新定位课程目标,突出办学特色

研究生国际化课程建设是构建优质教育资源的重要举措,西方教育大国研究生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具有全局观念、国际化思维、适应社会需要的高层次人才。虽然我国高校国际化课程建设目标也是突出国际化人才培养,但是其在课程构建中存在忽视本国国情的问题,导致所培养的研究生人才难以满足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要求。因此我国高校必须要立足于本校特色重新定位国际化课程建设目标:一是高校国际化课程目标建设必须要建立在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实施国际化课程[3]。国际化课程建设的目的就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体育人才,助推我国体育事业发展。如果脱离民族优秀文化必然会影响我国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与发展,因此高校在构建国际化课程体系时必须要以弘扬民族体育文化为基础;二是明确课程设置的国际化指导思想。研究生课程的教学目标要以此为依据,设计各教学环节的内容,明确教学的标准。充分考虑课程所涵盖领域的深度和广度,根据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特点,在课程中体现其学科领域的国际学术前沿、异域文化以及外国语言等方面的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在各门课程和整个课程体系中所占的比例,使研究生课程真正成为知识、方法与国际学术交流的重要载体。

(二)持续更新课程内容,融入最前沿知识体系

课程内容是课程的核心要素,保障国际化课程质量的关键要素。在研究生国际化课程建设上必须要突出内容的实效性与新颖性,要吸收与借鉴国际先进的教学理念与内容,将最新的体育领域的知识融入课程中。与此同时,在教学材料的选用上,原始文献可以采用高质量的外文原版教材或国际一流学术期刊。例如,为了推进培养通用型人才,高校要设置“研究生全英文课程体系建设基金”,推进示范性全英文专业和全英文课程建设。推动研究生的国际学术交流,多样化、多渠道、多层次拓展研究生的国际学术交流途径,切实增强学术交流的深入性和有效性。设置“研究生国际学术交流基金”,鼓励博士生参加高水平国际会议、赴国外一流大学短期访学和参加联合培养项目,有效提高博士生的国际交流及创新研究能力。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国际化课程教学质量

师资队伍是国际化体育课程实施的关键因素,开展国际化课程建设离不开优秀的国际知名学者的参与,因此高校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一方面高校要积极聘请国际知名专家学者参与到高校研究生国际化课程的教学工作[4]。高校通过聘请知名学者加入高校体育教学中可以为学校注入优质的教学资源,尤其是知名学者自身的知识资源能够拉近研究生与知名学者的关系,为研究生学习提供诸多最前沿的资源。例如通过聘请知名篮球领域的学者、运动员可以为研究生带来丰富的实践锻炼机会,在提升课程深广度的同时,让研究生了解学科前沿发展动态,为研究生营造良好的科研前景;另一方面鼓励本校教师参加国际交流活动,让教师接触最前沿的知识体系,以此更好开展研究生体育教学工作。

(四)创新国际化课程质量评价体系,优化评价指标设置

课程评价体系是国际化课程质量保障的重要手段,构建科学、合理、可操作的课程质量评价体系有助于推动国际化课程建设的整体质量。针对高校国际化体育课程评价所存在的评价单一的问题,我国需要立足于国际化课程内涵理论的基础上,融入国际化理念、评价方法等不断完善课程评价体系:一是要构建多元化的课程质量评价体系。在构建国际化课程体系上虽然要强调与世界的接轨,但是我们必须要清晰地认识到体育课程建设必须要以尊重维护国家基本利益为基础,所以在课程质量评价上要采取“科学”与“人文”相融合的评价方式,将评价重点落实到学生全民发展的核心要素上。例如在对体育专业研究生国际化课程评价上要结合我国国情,有选择地采取国际考核标准,以此既满足维护本土体育项目,又能有效引入国际型评价方式的目的[5]。二是优化评价指标,围绕研究生学情构建相应的评价标准。国际化课程建设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复合型国际体育人才,因此在评价指标上需要融入国际化的考核标准,例如可以按照国际体育项目大赛的评分标准对课程教学质量进行指标权重设置。

总之,基于“双一流高校”及“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构建完善的研究生国际化课程体系是推动高校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国际复合型人才、促进我国体育强国战略实施的关键基础。因此我国要立足于本国国情,树立国际化思维意识,通过研究生国际化课程培养高素质的体育人才。

猜你喜欢

国际化研究生课程体系
聚焦港口国际化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医学类普通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中国个体防护产业国际化展望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伍小东研究生作品选登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沈铭存研究生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