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会计类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现状与对策

2021-12-01陆春芬

山西青年 2021年12期
关键词:会计专业设置人才

陆春芬

(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2)

一、引言

很久以来,那些认为“持一本会计证就可坐享其成”的传统观念正在受到强烈冲击。无论是现有会计行业对会计人员施加的压力还是各大企业的招聘部门,他们会将更大的注意力放在会计在校生的实习经历,以及更多迹象表明,会计专业更加注重实际操作能力和将所学知识灵活应用于真实工作场景中的变通能力[1]。所以高职会计类院校旨在积极培养学生对会计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效果,同时在会计教育过程中融合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不断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和要求。

二、高职会计类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意义

(一)有利于转变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教学资源浪费的情况

就当前实际情况来看,部分会计专业人才由于自身综合素质较低,难以满足会计岗位的需求和要求,甚至出现改行等情况,极大地浪费了会计人才资源和教育资源。而对高职会计类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实际上是对教学方法、教学理念以及在教学中应用的内容进行改革创新,以此促进高职会计教学质量的提升,并充分利用高职会计类专业教育资源为市场培养高素质的创新性人才,丰富会计人才资源。

(二)有利于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提升高职会计人才的就业空间

目前处于知识经济发展时代,对会计人才质量的衡量不仅需要其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同时还应在岗位中具备操作能力以及随机应变的能力,对自身工作具备良好的素质。因此在这一背景下对高职会计类专业教育进行改革有利于为知识经济时代培养综合素质较强的人才,而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以人才市场为导向的教学需求,为高职会计人才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三、高职院校会计教学模式改革现状

(一)课程设置缺乏合理性

目前高职院校会计类专业的课程设置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首先专业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以及学生就业结合性较差,当前市场上不仅要求会计专业学生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同时还应具备实际的操作能力以及良好的职业素质,因此这就需要在课程设置过程中不仅需要加强设置与学生专业相关的课程,还应注重对学生职业道德素质、能力素质等课程的建设,以此提升学生的综合水平。而实际上高职会计类专业在课程设置过程主要是以会计理论知识的教学课程为主,尽管设置了部分会计实训和实操课程,但所占比例较小,同时没有设置相应的道德素质教育课程,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极为不利。其次则是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与学生会计专业技能能力之间匹配性较差。当前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目标主要是以培养技术能力较强的人才为主,并且培养出的人才应具备高素质和较广的知识面,尤其是培养出的人才不仅能够掌握基本记账、报账等专业技能,还需要完成报税、财务分析等工作。但实际上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要么存在难度较大,学生学习效果和积极性不强,要么则是与实际工作联系不大,知识技能方面出现遗漏等,不能满足人才技能培养的要求。

(二)教学方法单一

教学方法单一是当前高职院校会计教学改革存在的重要问题。推动高职院校会计类专业的教学改革,一方面需要教师积极转变教学思想,并在教育思想改革的基础上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并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并提升教学质量。但目前,部分高职会计类专业教师在教学中仍是以传统知识讲授教学方法为主,导致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性较低,尽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成绩,但对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存在一定限制。

(三)缺乏对先进会计教学设备的应用

在当前科学技术的不断推动下,为整个教学教育提供了更为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教学方法,但在高职会计类实际教学中,教师对教学设备的应用明显较少。出现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则是进行高职会计教育的部分教师教学意识偏低,对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性和趋势没有全面的认识,尤其是没有掌握教学改革的方向和规划,进而没有将先进的教学设备融入实际教学中。同时缺乏教学改革批判意识和思维对教学模式不断进行反思和改进,以及对教学设备的应用进行调整,导致高职会计类专业教育改革难以突破教育现状。

四、针对高职院校会计的教学改革现状所采取的对策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育活动的承担者,所以教师的素质决定了教学活动的质量[2]。高职院校可以开展教师团队的团建活动,增强团队的一致性和工作的积极性;相应地提高教师的薪资及福利,激励教师为高职会计类专业教学事业做出贡献;对教师进行继续教育,明确教师自身的道德责任观和使命意识,以保证教师能够为高校源源不断地输送优质的学生;鼓励教师考取注册会计师、特许金融分析师、中高级职称等会计、金融类专业技术证书,以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学校对教师进行“360度”考评法,并对考评结果排名靠前的教师给予奖金、发放优惠券等福利,进行表彰大会,为其他教师树立可学习的榜样。另外,在高职院校还应加强对会计类专业教师的培训和教育,即定时定期举办专业素质教育活动以及学术交流活动。在此基础上为教师提供学术研讨机会,提供技能提升方法和机会,以此让会计类专业教师在自身专业素质不断提高的基础上,能够学习到更多先进教育教学知识,积极转变教学思想和观念,对教学改革有充分的认识,从而为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活动的顺利有序展开提供重要基础。

(二)科学设置专业课程

促进高职会计类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效果,强化教学质量还需要重视对学生专业课程的合理设置。课程体系的建设和设置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职会计类专业的教学质量以及人才培养的效果。但对课程体系的建设具有较强的系统性,与专业的整体发展存在较大联系,因此在对专业课程设置时,还需要树立长远的改革设置目标,确定会计类专业的重点课程,建立与其相对应的专业课程教材,为科学设置专业课程的实现提供重要基础[3]。其次对会计展开教学时,应对传统的课程进行合理创新并改革,如将财务会计以及成本会计和税法等课程进行融合,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模块化分段教学,同时在教学中不仅需要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和教学,还需要加强实践课程的开发和应用,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最后进行专业课程设置时,前提应加强理论知识学习,主要涉及基础会计知识、企业生产、经营整个过程中对会计的应用和体现,进而引导学生学习会计电算化知识,在掌握会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应用电脑对会计账务进行解决,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

(三)对教学方法科学创新

在当前社会对人才高要求高标准的背景下,还应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主要是因为受到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尽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引导学生掌握基本会计知识,但对于学生会计综合能力的培养极为不利,如会计思考、会计实操以及会计应用能力等。因此对高职会计类专业进行教学改革时,应能结合当前社会要求以及人才培养目标为基础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注重学生在会计课程中的积极性和主体地位,促使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不断提升会计教学质量和水平。例如在会计类专业教学中可将会计模拟实验法和阶段教学法相结合,以此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即在会计课程教学中让学生分析会计发挥的作用以及会计岗位的责任,同时结合会计业务和整个运营过程中对其中涉及的经济业务并且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的部分正确进行会计核算。在此基础上培养会计学生的会计实操能力、职业判断能力,并提升其专业素质,树立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而会计专业学生在这一教学模式下则应对企业会计流程有明确的认识,对会计岗位的设置有全面的了解,根据岗位要求设定学习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不断强化自身学习效果[4]。而对会计类专业的创新改革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坚持知识传授和能力的培养相结合,将会计方法的教学以及实际运用相结合,并融入整个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中。

(四)科学应用现代化教学技术丰富教学内容

推进高职会计类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是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同时加强综合素质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在教学改革中还应对教学技术和教学手段进行创新与改革。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高职会计类专业教学方法、内容的创新和改革提供了重要途径,这就要求在高职会计专业教师能够在教学中合理应用信息化、网络化教学设备和教学资源,尤其是加强网络教学,将传统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相结合。在线下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白板等信息技术打造会计电子课堂,丰富会计教学的趣味性,加强教学效率。而在线上,教师可根据信息网络下丰富的会计教学资源拓宽教学内容和知识,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在线上教学时,教师应注重以与学生在课堂中的实际表现为基础,并结合学生的薄弱点以及长处等选择合理的知识教学内容,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

总而言之,提升高职会计类专业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一方面不仅需要以当前教育制度的变革和发展为前提。同时还应在教学中融合市场对综合性人才的教育需求为基础,及时发现高职会计类专业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合理的措施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观念等进行改革。以此不断丰富高职会计类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会计类专业的教学兴趣,尤其是在教学中结合多种教学方式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以及会计实操能力,从而使得培养出的人才综合素质和能力较强。

猜你喜欢

会计专业设置人才
人才云
高职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
会计专业学生学习成效构成要素——基于五年制高职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
新经济下会计专业就业困境与突破——以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1+X”证书制度下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困境和突破
船舶防火结构及设置的缺陷与整改
ControlUWP 让Windows 10的设置更方便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栏目设置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