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城小说的历史细节

2021-11-30郭帅

百家评论 2021年5期
关键词:阿城短篇小说

郭帅

内容提要:阿城的小说不仅语言考究,而且生动的故事情节中往往暗含有大量历史信息。在他知青时代的诸多短篇小说中,这个特点具有非常明显的体现。这类历史信息主要是阿城出于个体经验对革命年代的记忆和钩沉,从中透露出他对历史的独特理解,并因而使他的小说显示出丰富的层次感和很强的可阐释性。

关键词:阿城  短篇小说  《遍地风流》

阿城的小说好。读起来,像听一个多闻的朋友摆龙门阵,插不上嘴,都是没听过的,又都是想听的,只能点烟添水,望他多谈一点。惜哉,阿城的小说短了些,又太少了些。

初读《棋王》,我还是在大学时,读至王一生独战九高手一节,惊心如履薄冰,扼着腕子发汗,如书中三千观棋者之一人,心怕他不赢,又怕他赢得太易,只能敛着气看下去,直到那头皮精光的老者露面了,是和棋,才终于丹田一松,直觉赤壁这夜的东风是这般了吧,身心苏润起来。追着读余下的二王,又读《遍地风流》,都不如《棋王》的酣畅。

后来——应该是读博士——的一个时候,阿城小说里的几个字突然萦绕起我来,走在自己的路上,总是惦记着。没办法,于是又找来阿城小说,含英咀华。《峡谷》里那与巨石赛呆的一对蜥蜴,《树王》里远远站住如印在天边的那只麂,《大风》里班长大李点烟时挤着的左眼,《炊烟》结尾掀开锅盖的一道雾气,《傻子》里挑帘只露一张脸的傻子,等等人物,在一笔两笔之间,甚至一个词一个字的点化,该动的动,该静的静,该是怎样就是怎样,传出神来。《遍地风流》写风景的几篇,是用了绝大功夫来锻炼字句,星火蹦窜,把无关字词都销去了,——《峡谷》《溜索》,通篇罕见一个“的”字,可谓足赤的字句。盘数当代白描景致的好篇章,不应忘了《遍地风流》。

去年网上搞活动,我极其廉价地购进了一套七卷本《阿城文集》,扔在那里。前些日闲了,随手拿起小说二卷,不意大半个下午再也没放下,茶都凉了。掩卷之后心想,不是阿城写得少了,而是我读得太少了。好的短篇小说,多读几遍,可以读成长篇。

这一次,开始时是随心读去,读着读着,却逐渐心惊。这小说中原有如此奇异的细处,先前竟被我所忽略,不由感叹,自己的读书实在字缝太紧了一些。每篇中几乎总有一两处不起眼的语句,无意构成故事的关键,类乎闲笔,却很有兴味,大抵革命年代所常见而时人不察不录以致后人阙闻一类事体,不辨真假,仅以为革命年代之景观,辑录于此,或可备以后视。

《布鞋》,写一贫家少年穿了一双新鞋,去天安门广场参加接见。其时在1966年8月18日晨,东方朝霞如血,少年随百万众涌动,人人争相伸颈,身体如浮沉汪洋。最终他的新鞋被踩丢了。这是本事。我以为奇的是,游行过后,这举世最广的广场上,还有五万双鞋子丢在那里,都是被踩落的。若此为真,可视为接见百万红卫小将之一斑,亦可知接见一事组织周密,狂热之中有纪律。

又《接见》一篇,写另一少年乘坐免费火车,北上首都参加接见。车厢挤得呀真是,他只好用一根绳,把自己绑在车厢门下的梯子上,一路饱吸朔风,终于到了天安门,却因人太多,未尝得瞩领袖神采。这是本事。我以为奇的是,当他在车厢的梯子上绑着,无意抬头,看见些白花花的屁股探出车窗,迎风撒尿。这是女生的屁股。我坐过这种绿皮车,想那车窗绝非女性方便之门,大约她们把屁股探出车窗的同时,两臂还需要两位同伴拽住,方可把这该死的尿撒了,这姿势真是。又写到一笔,这些北上的红卫兵被安排在一所学校的教室里,暂宿一夜,乱糟糟中,他瞥见对面教室里住着的一群秃子,全是女学生。记得另一个小说,写鬼子要进村了,村里的妇女也是剪掉头发,穿男人衣服,往脸上抹锅底灰,装疯汉,常有效用。两间都是女人在头发上做文章,可视为革命年代易容术,这易容不是为了变美,也不是为了变丑,而是为了变性。

《观察》一篇,曾在别处见人谈及印象,通篇都奇。说老张是个老公安,业务出色,尤擅观察。退休了,精力犹盛,无事可忙,于是观察儿子,成功发现儿子手淫。这事不大不小,他得管一管,于是叫过儿子:

打手铳了吧?没什么脸红的,活儿自己做了,比街上犯罪强。……说来又是老话了,打铳走肾,肾气接不上,乏了,革命工作可就有心无力,有力无心了。是不是这么个理儿?有爸说的这个体会不?爸是为你好,怕你走了肾心里还揣块石头。爸就你这么个儿子,打打铳没什么,可别当了长久之计。

可见真正无私的革命者,亦能让别人无私。小说未及儿子是否领悟了其中真谛,换作常人,可能就阳痿了。

老张自命其观察之法很得道。单位上抓的个罪犯,是知识分子,嘴硬得很。单位只好派人来请教老张。老张微微一笑,这事儿简单呐,他说:

一打铳,就能制,打完铳,万念俱灰,胸无斗志,马上提审,情况就不一样了。要不就点明给他,知识分子脸皮儿薄,威风减了,就好说了……①

老张的这套刑侦方法无疑是科学的,至少综合了生理学和心理学,以他的语气来看,有奇效。我不懂刑侦,读完这个小说,大概也能明白刑侦其理,无非就是使对象无私,坦白是也。

只是一想到暗中有一双眼睛盯着你等着你然后明明白白指认你刚刚做了这件事,不禁脐下发软。

《大风》一篇,写几个老同事,同为编辑,却在政治学习会上相互咬文嚼字,深文以周纳,不料,却让不识字的军宣队班长大李用两句话就给专了政,一起送到五七干校掏粪晒粪。这是本事。我以为奇的当然不是班长大李,也不是掏粪,而是晒粪。这个活儿不好干,不是脏的问题,——那时候都不吃肉,屎不发臭,而是——累心。里面学问大了。先看天气,下雨阴天当然不能晒,刮风也不能晒,粪干了发飘,容易刮跑,刮跑了贫下中农的粪,问题性质就变了。还要看住猪狗。那时节猪狗和人常常饿肚子,猪狗可以吃粪,人却只能吃粮食,悲哉。这些猪狗觊觎干校粪场上的大粪,常来偷吃,很影响右派分子们的晒粪成绩。打?打不得,编辑老齐,不就因为打猪骂狗被开了批判会么。吃不得,打不得,只能加快把粪晒干,砸成粉末,扬到田地里,让猪狗望粪兴叹去吧。于是砸粪,粪本是青色的,晒干了就是黑色的,北方叫屎橛,用石头砸成小塊,由黑色变赭色,即红褐色,再砸,由赭色变黄,再砸,变金黄,再变象牙白,五色变幻之后,变成轻轻的软软的短纤维状物,阿城说,有一股子热烘烘的甘草香气,像肉松。这粪简直异化了。晒的这粪,只要是颜色不对,形状不对,轻重不对,气味不对,有一样不对,就是不对。掏粪易与,晒粪难哉!若猪狗稍通人情,就别与晒粪右派为难了,但这玩意儿能改得了吃屎么。

《纵火》一篇,有个集邮爱好者老吴,老吴有枚缺了一角的大龙票。大龙邮票是清末发行的一套邮票,也是中国最早的邮票,因图案中有只栩栩如生的蟠龙,故被称为大龙邮票。此票发行量少,极为珍贵。我犹记得有部小说,说一人败光家产,手边仅有的就是他父亲所遗的一只金怀表,却偏偏不走字。贱贱地当了几块银元,当铺的看不走字,又卖给一个修表的,修表的拆开表盖,原来里面叠着一枚邮票,大龙冲眼,这表也走开了,说的是富贵在天。还记得前几年一个名人骂另一个名人,说他手里的大龙错版邮票,当世仅存两枚,他当众撕碎一枚,让剩下的另一枚价值百倍,说的是人多么精明。

这老吴的龙票是真的,却是龙缺一角,不值钱。他知道。但作为集邮爱好者,也足以让他在一众票友中出出风头了,于是见过老吴的人,都见过这张大龙邮票。抄四旧运动开始了,老吴妥不了,谁都知道他有张大龙邮票不是嘛。他一开始也没慌,自己先检点一下。检点家存四旧时,他猛然想起有一副民国时候的挂历,上面都是旗袍美人,要命的不是这个,而是美人边上,有一小幅青天白日满地红。翻箱倒柜地找,终而至于找不到,再找,还是找不到。作为一个收藏家,他断定这挂历还是在他家中,只是找不到。挨家挨户地抄家就快轮到他家了,万一……啊!于是,快黎明的时候,他把自家的房子点着了,所幸,他的屋子很小,邻居来不及救火,就烧完了。人人觉得这大火无情,只有老吴,觉得这大火真救了命。读完的当时,我就有个念头,如果这小说让老舍先生来写,该多好呢。

罗列不完了。在阿城知青时代的一批作品中,太多这样的细部,漫不经心地,在不重要的地方蹲着。气粗意浮的读者,往往略过,直追线索而去。但当你细细读过来,会当面碰见,稍一沉吟,便发觉原来它们早已候在这里,等你这用心人。

《打赌》中,写村中的光棍们看到女知青上山下乡而来,以为这些姑娘犯了什么大错,发配到这里,于是言语动作轻薄,谁知竟然因此送命。送命还不算完,还要交枪毙所耗那颗子弹的费用,于是光棍的家人按揭了三年,还清了七角六分钱的子弹费。七角六分钱,这是一大笔钱。《秋天》中,写知青们逮住一个卖淫的村妇,拉皮條的就是她的丈夫,卖一晚上得二分钱。二分钱,简直太多了,人人气愤——那时节,年底生产队分红时,每人每年才得六分钱,这淫妇卖一晚上顶别人累死累活干四个月,罪大又恶极。丈夫陪着老婆卖淫,沈从文也写过这样的故事,只是太雅致了一些。《专业》中,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的学生,来雁北大同插队,竟派在一村的私窑挖煤。条件极差,光着身子在狭小的煤洞钻入钻出,有的竟把男根磨去。《大门》有意暴露了一个信息,破四旧时,打砸寺庙所用的武器,很可以就地取材,掰下泥菩萨一只胳膊,泥巴里往往裹着一根木棍,不长不短,打砸起来正顺手。《平反》中,有个女右派叫老毌(音贯),几十年待人温和,周围人际关系融洽,改革开放了,组织部来人为她平反,她却不愿平反,觉得自己当的右派挺好,当习惯了,来人恍然。这算不算伤痕文学?我还是第一次读到那个年代的这种人物。《夜路》里,有几句是关于尸变,口味奇重。说有个女知青得了急症死了,尸体放了两天就会发咸,田鼠最爱吃这种尸体,天气一热,尸体发胀,大肠发酵,肚子凸起,如怀胎十月,夜来微凉,肚腹中气流乱窜,吱吱作响,气压一大,气流窜出喉管,尸体连声发喊,俗称就是诈尸。阿城说,和尚明白尸变的原理,因此坐化前很久不食,可以金身不坏,而如果死前大吃一顿,尸体烂得飞快。阿弥陀佛,原来如此。《火葬》里面的郭处长,就是这种情况。我这个本家是物资处处长,手握大权,很多人请他吃喝,因此脑满肠肥,肚腹奇大,那个年代这种体型颇不常见,突然死了,是痢疾,病毒性的。带毒的尸体只能烧:

于是点火,从底下点。柴一点一点塌下来,郭处长开始坐起来,弓着腰又侧躺下去,四个知青拿四根长棍四面杵住郭处长,怕他不安分,真要活过来,分了的木料可能会要过去的。

不到半个时辰,一声闷响,郭处长的肚子爆了,油溅到知青的脸上,温温的。原来郭处长不但没有成灰,因为胖,内里连熟都没有熟……②

太多了。这些事是不是真的?不知道,反正读起来像真的。

这种故事,类乎野史,类乎志异,当然也有一些别的作家写过,像莫言就写过不少,但我还是喜欢阿城的。他不图热闹,讲究的是奇正。故事是奇奇怪怪的,讲起来是老老实实的,先是准确,才是生动,传神不传神,得等读完了再看。若过了一段时间还惦记着这个故事,还想得起来,这才叫传神,这是作者把故事搁进了你心里。

每次读阿城的小说,我都有一种奇怪的感觉,说不简直,隐隐然有想原谅点什么的冲动。这当然不是说阿城是一位道家,不过他的小说就是给人那么一点道家的印象,到不了百尺竿头,就算到了也不会更进一步,很知道得失,很知道进退,很知道分寸,很知道自己想写的是什么,也很知道自己竟写到了没有。——是宁可写不到,也不愿意写过了。所谓言语道断,大概如此。这种作家,很难去写长篇。

有篇小说的结尾写出了意外,前面忘了说,录在这里,作为三读阿城的结尾,正好这个小说就叫《补靪》:

有一年街上打枪,邻居一个小伙子前襟上穿了一个洞,查暴徒查得紧,老林飞针走线,在洞上设计了个补靪。

小伙子仰在被垛上,说,别忙了,凭这个补靪就得把我逮了去,您瞧瞧,现在哪儿还有穿打补靪衣服的?这不明摆着告诉人家我挨了枪吗?③

注释:

①②③阿城:《遍地风流》,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6年版,第139页、140页,第43页。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文学院)

猜你喜欢

阿城短篇小说
结缘《短篇小说》
戏子多秋
雷蒙德·卡佛的短篇小说
游走的旗袍
剩饭
法国:短篇小说ATM机
短篇小说没有问题
一厘米的秘密
一厘米的秘密
王齐君主要作品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