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培养未来基础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

2021-11-30余麗柃

课堂内外·好老师 2021年10期
关键词:全校西南师范

余麗柃

“登斯堂执教方悟学行化,入此门问学而知师道尊”。苍翠间,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大门两旁的门联格外醒目,这两句话和大门顶上的两个大字“师元”一起,仿佛无声地提醒着莘莘学子:进入这道门,就离梦想更近了一步,意味着走进了教师职业开始的地方。

每到毕业季,总有不少中小学到西南大學“抢订”优秀师范毕业生,近年来,更是有越来越多全国各地的名校前来举行专场招聘会。用人学校均表示:西南大学的师范生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据了解,学校师范生招生体量较大,每年招生人数达到了2000多名,是教育部六所直属师范大学中招生规模最大的,同时也是毕业生留在西部任教人数最多的。不仅如此,师范生毕业到校之后,安心从教,发展后劲好,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一所综合性大学的师范生为何如此受欢迎?这还得从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学院说起。

双专业,增强师范人才竞争力

2005年,原西南师范大学更名为西南大学,这意味着学校从专业的师范类院校直接向综合性大学转变。体制上的转变,对教师教育来说同样是一个重大的变化,在综合性大学的框架下,如何办好教师教育,这对当时的西南大学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这样的转变在教育部直属的师范大学中是第一家,所以我们没有现成的路可走,一切都要靠自己探索。”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陈恩伦说。

应对变化,学校首先成立了师范教育管理办公室,统筹学校教师教育的管理与发展,全面推进师范生培养模式改革。由于初设机构功能不完善,难以在整体上规划整个西南大学的教师教育发展。基于这样的情况,学校又专门成立了教师教育学院,对全校的教师教育进行统一规划。但因缺乏相应的专业人员和制度上的不足,也没有把全校的教师教育力量进行很好整合。

2020年,为顺应教师队伍建设国家战略,遵循双一流建设的内涵逻辑,西南大学对教师教育学院进行重组,把分散在全校10多个学院的学科教育的教师,还有一部分从事教师教育研究的教师,全部整合在一个新的教师教育学院。这标志着,西南大学的整个师范生培养走向了一个双专业培养的模式,也意味着,通过重组教师教育学院,把全校的教师教育力量都集中了起来,为高素质的师范人才培养打下了坚实基础。

所谓的双专业培养,即西南大学师范生实行教师教育学院与学科专业学院分工合作培养。“比如文学院、数学学院,它们就像一个综合性大学的专业学院,着力在师范生的学科专业教育,教师教育学院聚焦到师范生的教师教育,”陈恩伦表示,“简单讲,就是一个负责学科专业,一个负责教师教育专业。”重组后的教师教育学院,在对师范生的培养上,既能对标综合大学的学科专业,为学生打下扎实的学科专业基础,同时,又与综合性大学有明显不同——学生能接受四年专业的教师教育培养。这样的培养模式,自然而然增强了学生的竞争力,让学生毕业后就成为各大名校争抢的“香饽饽”。

做经师,更为人师

双专业培养让西南大学的师范生毕业后有更强的竞争力。这样的培养模式也源于学院对师范生培养的定位——培养双师型、临床型、研究型的中学卓越教师。

这里的双师与传统意义上职业教育的双师有着明显区别。古人云:“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学院希望,走上三尺讲台的西大师范毕业生,将来不仅要教得好,成为学生的学业导师,更要努力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最终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

众所周知,教师职业带有很强的临床性。因此,只是自己明白还不够,还要会教,要会把理论应用在实践之中,解决课堂教学中的诸多问题,即重实践。

师范生毕业后,仅仅是从教的开端,今后还有几十年的职业生涯,怎样才能在这漫长的几十年中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呢?陈恩伦认为,必须要树立研究意识。“边工作,边发现教育中的问题,从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促进专业上的提高。”

基于清晰的培养定位,学院加强了课程上的相应设计。首先是强基,让学生有相对深厚的学科专业基础;其次是实践,学院从教师终身专业发展角度出发,着眼师范生今后几十年如何走向卓越,重视师范生专业能力的训练,这种训练既有教师指导之下的,也有学生的自主训练;再次,教师教育学院课程强调学科交叉,培养学生跨学科的视野。

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十六年的发展,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师范生从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学院走向四面八方。新时代,这里还将走出更多优秀的师范毕业生,他们是教育的未来,他们更将成为民族复兴伟业的建设者和国家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

猜你喜欢

全校西南师范
古城西南两座桥
“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物理师范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潮”就这么说
小小书画廊
Country Driving
基于开设全校《法国时尚文化》公选课的几点思考
开会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s: Stereotypes and Diversity
周仕达(山西文科状元):从全校200名上升到全省第一
Comments on a Quasi-experimental Study by Younghee Sh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