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质弱势青少年归因方式、自我和谐与运动行为的关联影响研究

2021-11-30唐弋婷何安明魏成毓

四川体育科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正性测试者弱势

唐弋婷,何安明,魏成毓

体质弱势青少年归因方式、自我和谐与运动行为的关联影响研究

唐弋婷1,何安明2,魏成毓3

1.西南石油大学,四川 成都,610500;2.新都第四中学,四川 成都,610500;3.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雅安,625000。

通过调查探讨体质弱势青少年归因方式、自我和谐与运动行为的关联影响。参与者在中学春季学期体育课程第1周和最后1周填写调查问卷。结果显示体质弱势青少年面对正性事件多采用内归因,面对负性事件多采用外归因,自我和谐水平正常,但存在个体之间的发展不平衡。积极的运动行为对体质弱势青少年自我认识和自我发展水平有一定的影响,学校和家庭在鼓励体质弱势青少年进行运动行为时,应以支持参与为主,正面科学引导其运动方式,对运动时间不应有过多的限制。

体质弱势青少年;归因方式;自我和谐;运动行为

为了加强对体质较差学生的研究和关注,学者们将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不及格、身体形态不良及患有不适宜参加剧烈体育运动的疾病或身体有残障的人群称为“体育弱势群体”。近20年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显示,我国体质弱势青少年(physicaly vulnerable adolescent)比例逐年增加,超重、肥胖学生是该群体的主体。国家在《“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中提到:全民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根本目的,突出解决好妇女儿童等重点人群的健康问题,是全民健康战略主题之一。由此国务院发布《2011-2020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实施方案》指出:要加强科学指导,促进青少年等群体积极参与全民健身,塑造自主自律的健康行为。当前,学术界对于体质弱势青少年密切关注,大量论文研究致力于深入分析影响体质弱势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因素,并探讨采取针对性的健康促进干预措施(顾春华2016,周喜华2011)。对于儿童和青少年而言,建议每天进行60min中等至较大强度的有氧运动,每周进行3次以上,每次60min左右的力量训练。但是,尽管对于体育锻炼或运动行为的重要性和重要作用有充分的认识,并在长期的体育教育教学中,发现排除身体素质和疾病的原因,仍然有部分青少年学生无法坚持运动或者在运动中无法完成锻炼任务。

归因方式(Attribution style)和自我和谐(Self-Consistency and congruence)运动心理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自我和谐与这两者有着密切的关系。研究发现大学生的体育态度和自我和谐之间存在高度的负相关,积极的体育态度是一种增进大学生自我和谐水平的有效手段(唐弋婷&魏成毓,2018)[4]。因此,促进青少年健身行为,能促进青少年自我和谐水平,进而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学界围绕青少年体质运动行为开展了大量研究,但以体质弱势学生为主体的研究较少,且大都局限在对肥胖群体健身行为现状调查的研究,缺乏从锻炼心理学角度,以归因方式、自我和谐角度探讨体质弱势青少年健身行为的相关研究。故而,本研究假设不同归因方式的体质弱势青少年,会将自己是否能坚持运动归因于自身或环境的因素,从而触发不同的行为(坚持运动或放弃);当个体最终坚持运动(正性事件)或者不能坚持运动(负性事件),不同归因方式的个体会给与事件不同的解释,影响自我和谐水平,进而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而探讨针对归因方式及自我和谐,如何能提高个体运动参与程度及效率,让个体以最小的阻抗去运动,达到增进体质弱势青少年运动行为、减少其运动挫折感的目的。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按照《中学生体质测试达标标准》,从成都某5所中学选取体质弱势青少年254名,考虑到残障或患病人群的特殊性,本研究仅针对国家标准《青少年体育达标测试标准》,筛选学生中无身体素质疾病但体育成绩不达标的体质弱势青少年作为抽样研究对象。总计发放并回收有效问卷246份,回收率96.7%,其中男性116人,占47%。女性130人占53%。所有被测试者的年龄在13-16岁之间,平均年龄约14岁。

1.2 研究过程

研究对象在为期18周的体育课程第1周填写调查问卷,在体育课程教育教学结束后,完成青少年体能测试及考核。

1.3 调查问卷内容

1.3.1 个人基本信息 内容含受试者年龄、身高、体重、是否有运动健身习惯等题项。

1.3.2 归因方式问卷(Atributional Style Questionnaire,ASQ)采用郭文斌和姚树桥于2003年用社会测量法编制的问卷,由10个事件30道题目组成,主要从总体指标、内在性、持久性、整体性4个方面记分,五级记分法,将正、负性事件分开记分。对各年级大学生ASQ总体指标及3个维度进行比较,ASQ各指标无年级差异、性别差异,ASQ各维度的相关系数在0.154-0.847,总分的内部一致性系数(α系数)为0.655(负性事件)和0.766(正性事件),重测信度分别为0.668和0.824。

1.3.3 自我和谐量表(Self Consistency and Congruence Scale)采用王登峰编制,陈祉妍整理的自我和谐量表,此量表根据Rogers提出的7个维度设计,经因素分析得到3个分量表“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灵活性”及“自我的刻板性”。此量表共有35个项目,使用时,要求被试按指示语对每一个句子符合自己情况的程度进行1(完全不符合)到5(完全符合)的评定。对500多名大学生测试,采用项目间一致性的方法计算,各分量表的同质性信度较高,分别为0.85,0.81和0.64。做为评估心理健康状况的一般工具,自我和谐量表能对症状原因进行评价。

1.3.4 青少年体能测试数据 由测试中学的体测数据作为学生运动健身行为及成绩的依据。

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运用SPSS19.0统计分析软件包进行分析。

2 研究结果

2.1 体质弱势青少年归因方式现状调查

正性事件是指对主体或他人有利的事件,负性事件指对主体或他人不利的事件。在归因的三个维度和总体指标上,体质弱势青少年对正性事件采取较为内在的、持久的、整体的归因,对负性事件采取更为外在的、短暂的、局部的归因,且对正性事件和负性事件归因的差异极其显著(表1)。

表1 体质弱势青少年归因方式的特征(x±s)

注:*p<0.05,**p<0.01,***p<0.001

在归因方式的各个维度上,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说明男性和女性有同样的归因倾向。

2.2 体质弱势青少年自我和谐现状调查

“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反应的是自我与经验之间的关系,包含对能力和情感的自我评价、自我一致性、无助感等,它所产生的症状更多地反应了对经验的不合理期望。“自我的灵活性”与敌对和恐怖的显著相关,预示了自我概念的刻板和僵化。在文献研究中,“自我的刻板性”仅与偏执有显著相关,在应用时与前两因子共同计算自我和谐总分,总分得分越高,个体的自我和谐水平越低。将数据与可参考常模比较(表2),可见本次测试学生整体自我和谐水平正常。

表2 体质弱势青少年自我和谐的特征(x±s)

从自我和谐总分来分析,极小值为44分,极大值为116分,说明被测试者的自我和谐水平两级分化严重。既存在自我和谐水平很低的学生,也有部分学生自我和谐发展良好。

按性别进行比较,男性和女性在自我和谐各个维度上的差异不显著。将自我和谐总分按照低于74分为低分组,75-102分为中间组,103分以上为高分组划分,通过进一步交叉分析表明(图1),男性低分组的比率高于女性,中间组的比率低于女性,可以认为男性被测试者的自我和谐整体水平高于女性被测试者。

图1 自我和谐水平分组的性别比较

2.3 体质弱势青少年运动行为调查

根据被测试者自诉,常见的运动方式有跑步(49%)、球类运动(30%)、跳啦啦操(11%)和跳绳(10%)四大类,大部分属于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几乎没有。这符合中学生对运动场地、运动时间和运动方式的选择,都是在中学体育课堂中常见的校园运动类型。

从频率上来看,多数学生每周运动不足3次(57.7%),大部分同学给出的理由是其他学科学习任务过重,占用了体育运动的时间。而有15%的同学表示自身平时就不喜欢运动。

从每次运动时间上来看,50%以上的体质弱势青少年(62%)每次运动时间不到30min,有1/3的同学每次健身时间在15min及以下,仅有21%的学生每次运动时间达到要求的60min。

从上述数据分析判断,大多数体质弱势青少年不具备运动的行为习惯,不能够坚持运动行为。同学们的运动行为选择多样化,倾向于集体、协助完成,少部分倾向于独立完成,接近60%的同学喜欢和同伴一起,在集体环境中开展跑步、足球、啦啦操等对场地和环境有一定要求的运动模式。

2.4 归因方式、自我和谐水平与运动行为的关联影响

2.4.1 不同运动行为对归因方式和自我和谐的关联分析 按每周运动3次以下和每周运动3次及以上将被测试者分为低运动频率(<3)和高运动频率(≥3)两组,通过比较可见(表3),高运动频率组自我灵活性显著高于低运动频率组,说明运动频率较高的被测试者其自我灵活性更好,更能够灵活的安排时间和转换工作任务,以保障更多的运动时间。相比较而言,低运动频率组的体质弱势青少年自我和谐总分更高,说明高运动频率组的体质弱势青少年自我和谐水平较好一些,但是差异不显著。运动频率对归因方式的影响不显著。

表3 不同运动频率下体质弱势青少年自我和谐比较(x±s)

注:*p<0.05,**p<0.01,***p<0.001

按运动行为是否需要与他人配合或社会交往,将被测试者分为内向运动组和外向运动组,通过比较(表4),外向运动组的被试在正性事件的持久性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内向运动组,说明倾向于集体协助运动的体质弱势青少年对成功的归因更加稳定。内外向运动组被试的自我和谐水平得分没有显著差异。

表4 内外向健身行为的体质弱势青少年归因方式比较(x±s)

注:*p<0.05,**p<0.01,***p<0.001

根据统计分析,每次运动时间对体质弱势青少年归因方式和自我和谐得分没有显著影响,说明运动行为的时间并不是主要影响因素。

2.4.2 归因方式、自我和谐和运动行为的关联研究 通过归因方式与自我和谐的相关分析(表5),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与正性事件的内在性负相关,与负性事件的持久性和整体性相关;自我的灵活性与正性事件的持久性、正性事件总体指标显著相关,与正性事件的整体性和负性事件的内在性相关;自我的刻板性与负性事件的整体性相关;自我和谐整体水平与正性事件的持久性显著负相关,与正性事件总体指标负相关,与负性事件的整体性相关。

表5 归因方式与自我和谐的相关(r)

注:*在0.05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0.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通过自我和谐、归因方式与运动行为的相关分析(表6),体质弱势青少年的内外向运动行为与正性事件的持久性相关,体质弱势青少年体测得分与负性事件的持久性相关。

表6 归因方式、自我和谐与运动行为的相关(r)

注:*在0.05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2.4.3 归因方式和自我和谐的回归分析 从相关分析可以看出,归因方式和自我和谐水平关系显著,以归因方式为自变量,自我和谐水平为因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表7),R=0.446,说明该线性模型可以解释自变量44.6%的变差。

表7 模型汇总

模型拟合优度检验Anova(表8)中的F检验显著性小于0.001,表明一元线性回归模型显著,即归因方式与自我和谐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可以对三者建立回归方程[11]。

表8 线性回归检验

设自我和谐为y,设正性事件的持久性为x1,设负性事件的内在性为x2,设负性事件的总体指标为x3,根据表9可设立回归方程:y=96.173-7.886x1-7.674x2+13.669x3,此方程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方程成立。

表9 归因方式与自我和谐之间线性回归方程建立

3 讨论与分析

3.1 体质弱势青少年对自我认知是积极乐观的

本研究中,被测试者明显倾向于将成功归因于持久整体的原因,而将失败归因于暂时个别的原因,这说明大部分体质弱势青少年认为成功取决于个人自我的能力,并且这种能力不会因为外界短暂局部的因素影响。因此多数体质弱势青少年对自我充满了信心,相信可以凭借个人努力积极正面的解决问题,总体态势乐观向上。被测试者自我和谐水平整体正常,但是存在明显的两极分化,大多数学生自我和谐,有部分学生仍处于自我发展阶段,总体正常。被测试者归因方式与自我和谐之间显著相关,存在着线性关系,方程为自我和谐=96.173-7.886正性事件的持久性-7.674负性事件的内在性+13.669负性事件的总体指标。

3.2 运动频率、运动时间和运动方式对自我影响较为显著

通过调查发现,50%以上的被测试者每周运动不到3次,15%的体质弱势青少年不喜欢常规运动,有1/3的同学每次健身时间在15min及以下,仅有21%的学生每次运动时间达到要求的60min。调查数据表明大多数体质弱势青少年不具备良好的运动习惯,因为部分原因导致运动时间缺乏。分析认为原因有以下两点:(1)最主要是青少年面临中考升学压力,常规体育课堂的时间可能面临不足,课余可自由支配的时间也不充分,缺乏体育运动时间;(2)中考对中学生的身体素质虽然有一定要求,但是在整个中考成绩中占比影响不大,学校、家长、甚至学生本人对此重视度也不够。每周的体育课及学期体测虽然客观上对同学们参与运动提出要求,但79%的学生会选择环境适宜、要求和他人配合的运动方式(外向型健身方式)。因此,运动时个体可控性弱的健身行为更受到体质弱势青少年的喜爱,例如跑步和球类运动等。较高运动频率的体质弱势青少年自我的灵活性更强,因为要保持更高的运动频率,需要个体对自身的行为及规划有更高的灵活性;倾向于外向运动方式的体质弱势青少年更多的将健身归因为环境因素,集体的参与等影响,因此学生更相信成功除了依靠自身努力外还需要集体规划和协作。

故而,培养持续的、个体可控的健身行为能促进体质弱势青少年自我认知自信发展,而学校积极、正面的引导,可以给予体质弱势青少年更多的运动自信和科学规划。

3.3 归因方式对体质弱势青少年运动行为的关联影响

经过持续18周的体育课程后,被测试者体测总分与负性事件的持久性存在显著相关,认为失败会持续产生影响的体质弱势青少年更有可能获得更好的体测成绩。这部分同学会夸大失败带来的负面影响,可能会出现增加运动行为的现象,例如增加运动频率或运动时间等,这一方面是能够促进体质弱势青少年身体素质的发展,但值得关注的是一旦这些同学成绩达不到预期,可能还是会影响到其自我和谐水平。

4 结 论

体质弱势青少年面对正性事件多采用内归因,面对负性事件多采用外归因,自我和谐水平正常,但存在个体之间的发展不平衡。积极的运动行为对体质弱势青少年自我认识和自我发展水平有一定的影响,学校和家庭在鼓励体质弱势青少年进行运动行为时,应以支持参与为主,正面科学引导其运动方式,对运动时间不应有过多的限制。学校政策层面应积极发挥导向作用,加强对体质弱势青少年的关注,同时配合家庭及社会团体,共同构建多方协同、互为补充的运动健身促进机制。

[1] 王登峰. 自我和谐量表的编制[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4,2(01):19~22.

[2] Bandura A.Social foundations of thought and action: A social cogni- tive theory[M]. Engle wood Clifs, NJ: Prentice Hal.1986: 6~7.

[3] Raggi A,Leonardi M,Mantegaza R,et al.Social support and self - ef ficacy in patients with Myasthenia Gravis: a common pathway towards positive health outcomes[J]. Neurological sciences, 2010, 31(02): 231~235.

[4] 唐弋婷,魏成毓. 大学生归因方式、自我和谐在高校体育课程中健身行为的关联影响与对策研究[J]. 四川体育科学,2018,37(06):52~56,136.

[5] Richard M, Ryckman M A, Robbins B, et al. The Physical Self-Efi- cacy'PSE'Scale[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82, 42(05): 891~900.

[6] 顾春先.我国大学生体育态度对自我和谐的影响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6(05):70~73.

[7] 孙 阳,纪 伟.大学生归因方式、创新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关系[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8,38(07):952~953.

[8] 周喜华.体育锻炼与大学生学业倦怠水平、自我和谐的实验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04):461~463.

[9] Karwowski M, Lebuda I, Wsniewska E. Measurement of creative self-eficacy and creative role-identity[J].High Ability Studies, 2012 (22): 291~231.

[10] 吴明隆.SPSS统计应用实务[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0:8~9 .

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Attribution Style, Self-Consistency and Congruence and Fitness Behavior of Physicaly Vulnerable Adolescents

TANG Yiting1, HE Anming2, WEI Chengyu3

1.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500, China;2.The NO4 Middle School of Xindu, Chengdu Sichuan, 610500, China;3.Ya’an Polytechnic College, Ya’an Sichuan, 625000, China.

Attribution style and Self-Consistency and congruence are closely related to mental health. The positive effects of fitness on physical health and mental health are popular in schools and students. In this stud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dividual mental health, the effective fitness behavior of physically vulnerable adolescents is discussed. Through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physical measurement analysis of physically vulnerable adolescents in the schools, it is found that students often use internal attribution to positive events and external attribution to negative events. The level of Self-Consistency and congruence is normal. But there is an imbalance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s. Positive sports behavior has a certain impact on the self-knowledge and self-development of the physically weak nagging adolescents. When encouraging physically vulnerable adolescents to exercise, they should encourage participation, and the way and time should be chosen by them.

Physically vulnerable adolescent; Attribution style; Self-Consistency and congruence; Fitness behavior

G804.8

A

1007―6891(2021)06―0048―05

10.13932/j.cnki.sctykx.2021.06.12

2021-01-05

2021-04-17

全国幼儿体育发展研究中心2019年度一般资助项目(YETY2019B06),四川省应用心理学基地2019年度一般资助项目(CSXL-192B26)。

猜你喜欢

正性测试者弱势
自我管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正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国学教育理念带给临床护理实习生的正性导向作用的研究
全球尿素市场弱势运行
动力煤市场或将弱势运行
搜救犬幼犬挑选测试
指纹收集器
正性情绪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应用研究
小议语法测试
高校辅导员正性道德情感刍议
很多英国人不会拼常用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