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稻香千万里 丰碑永不朽
——纪念“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

2021-11-30本刊综合

湖南农业 2021年7期
关键词:袁隆平杂交院士

本刊综合

2021年5月22日13点07分,“杂 交 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从20世纪60年代起,袁隆平院士就开始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直至2021年年初,袁隆平院士还坚持在海南三亚南繁基地开展科研工作。筑梦田头七十春,育来穗上千寻浪。袁隆平院士一门心思研究杂交水稻、超级杂交稻,数十年如一日默默奉献,为湖南农业发展,为中国农业发展,为世界农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袁隆平院士是江西省德安县人。1953年,作为新中国的第一批大学生,袁隆平顺利从重庆相辉学院(现在的西南农业大学)毕业。毕业后,袁隆平来到湖南省安江农校(现在的怀化职业技术学院)任教。三年困难时期,中国遭遇了罕见的大饥荒。素有“鱼米之乡”之称的湖南,种植的水稻连年减产,老百姓忍饥挨饿。袁隆平暗下决心,一定要解决粮食增产的问题!一场水稻革命在悄悄酝酿着……

在当时,玉米、棉花、小麦等作物都已经有了高产的杂交种子,唯独水稻的杂交育种工作依然处于起步阶段,而水稻又是湖南乃至全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于是,袁隆平开始全心投入杂交水稻的育种工作。1964年夏天,袁隆平在安江农校实习农场的洞庭早籼稻田中,找到了一株天然的雄性不育株。后来经栽培实验证明水稻不育株的人工杂交结实率高达百分之八九十。在掌握了大量科学可靠的数据材料后,1966年,袁隆平撰写并在《科学通报》上发表第一篇杂交水稻的研究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并提出了“培育杂交水稻必须走三系配套”的育种思路,一个划时代的崭新的研究领域自此开创。

1967年,湖南省科委将水稻雄性不孕性选育计划列入省级项目,下拨专项科研经费,在安江农校成立由袁隆平和其学生李必湖、尹华奇三人组成的杂交水稻科研小组。1970年,袁隆平的科研小组来到海南三亚育种,又发现了一株雄性不育野生稻。袁隆平将其命名为“野败”。“野败”的发现成为了杂交水稻培育研究的星星之火,在以袁隆平为首的广大科研工作者的努力下,杂交水稻培育形成燎原之势。1973年,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1974年,“南优2号”育成;1975年,生产杂交种子的制种技术成形;1976年,杂交水稻在全中国大面积推广。由此,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生产上成功应用杂交水稻的国家,湖南省也在推广杂交水稻上成为全国的“领头雁”。

袁隆平院士研究的杂交水稻,比常规水稻增产超过20%,被西方国家的专家称为“东方魔稻”。中国每年因种植杂交水稻而增产的稻谷可以多养活7000万人口,中国以不足世界10%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这无疑是一个奇迹。1984年,湖南杂交水稻中心成立,袁隆平出任湖南杂交水稻中心主任。1986年,世界首届杂交水稻国际学术讨论会在长沙召开,20多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参会,袁隆平在会上做了题为“杂交水稻研究与发展现状”的学术报告,“杂交水稻之父”的名声在国际上扩散开来。此后,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举办了多次国际学术研讨会。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成了中国及世界各地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学习的典范,中国的杂交水稻技术也被传播到世界各地。

“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是袁隆平院士毕生的追求,他从未停下研究的脚步。1995年,历经十载,袁隆平院士宣告“两系法”研究成功。1996年,袁隆平院士又主动请缨,组织实施“超级杂交稻”育种计划。2007年,“种三产四”丰产工程率先在湖南省20个县(市、区)启动实施。2010年,湖南省推广运用“三一”粮食高产工程约74万公顷。2019年,杂交水稻在中国的种植面积超过1600万公顷,位列世界第一。2020年,湖南省衡阳市衡南县清竹村进行的袁隆平领衔的杂交水稻双季测产每667平方米达到了1530.76千克。如今,杂交水稻已推广到印度、孟加拉国、越南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解决人类的粮食安全问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回顾袁隆平院士的一生,他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他创造的物质财富,只有两个字可以形容——无价。为寻找天然雄性不育株,他冒着酷暑,在茫茫稻海里一株一株寻找。为更好地培育稻种,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他都像候鸟一样,往返于长沙和三亚。为发展杂交水稻事业,培育科技人才,他毫无保留地传授杂交水稻的技术和经验。他学术超前,但生活朴素,三四十元的衬衣照样穿。他总是以一介农夫的姿态,行走在广袤的田野,收获泥土的芬芳。袁隆平院士给世人留下的,不止是一粒神奇的种子,更是一座精神的丰碑。那个面容瘦削、略显黝黑而目光如炬、笑容可掬的“杂交水稻之父”,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袁隆平院士是《湖南农业》多年的编委会顾问,一直关心刊物的发展。1996年,时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名誉院长的袁隆平在《湖南农业》第4期上发表了《现代农业科技发展动态》(上、中、下)连载,系统地介绍了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的趋势,引起基层广大农技干部和农民读者的强烈反响。当年,《湖南农业》在全省发行43万份,发行量居全国同类期刊第二。2003年,全国报刊整顿,《湖南农业》面临办刊调整,袁隆平院士获悉后,亲笔向时任湖南省委副书记文选德写信,信中充分肯定了《湖南农业》是办得很好的科技期刊,力保《湖南农业》发展。《湖南农业》在1980年第12期、2002年第2期、2020年第7期都以封面人物的形式报道了袁隆平院士。袁隆平院士于《湖南农业》复刊十周年(1990年)、复刊三十周年(2010年)、复刊四十周年(2020年)为《湖南农业》题词,嘱托《湖南农业》不忘办刊初心,牢记办刊使命。斯人已逝,但其精神永存。《湖南农业》会将无尽的怀念转化成向袁隆平院士学习的强大动力,致力于普及农业科学知识,推广先进技术措施,促进农业生产发展,致富万千农民。

猜你喜欢

袁隆平杂交院士
院士寄语
院士寄语
院士寄语
院士寄语
杂交水稻“泰丰A”高产又好吃
山西落叶松杂交良种逾10万亩
喂饱全世界:袁隆平5月22日逝世
袁隆平:我从“80后”成为“90后”了
袁隆平 56年的“师生恋”
袁隆平贪心水稻,我们又贪心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