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草莓匍匐茎育苗关键技术

2021-11-30陈为友

西北园艺(综合) 2021年3期
关键词:匍匐茎种苗秧苗

陈为友

莒南县半促成草莓栽培始于1994 年,目前已发展有7 万余亩。近几年来,由于夏秋季节高温多雨、品种退化、土壤酸化等原因,造成草莓苗质量下降,移栽后死苗严重,产量、品质双下降。俗话说“苗好一半收”,高质量的草莓秧苗是获得草莓高产优质的基础, 秧苗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以后的产量和品质。因此,培育健壮的匍匐茎秧苗是草莓高产优质的关键。 针对这些原因,笔者根据试验和田间调查、分析,将草莓匍匐茎育苗关键技术总结如下。

1 正确选用种苗

根据当地草莓市场需求、 栽培模式和销售方式,合理选用优质高产抗病品种,如适合远距离运输销售的甜查理、艳丽、丹莓二号等,适合城郊休闲采摘的章姬、红颜、妙香七号、香野等。种苗以选用生长健壮、 长势良好的植株或正规厂家、科研院所生产的原种种苗为好。

2 育苗田选择与处理

育苗田应选择土地平整、土层深厚、地势较高、通风良好、灌排水方便、pH 值在5.5~6.5 的砂质壤土或壤土。前茬以禾本科作物为宜,种植过草莓或茄科类田块不宜作为育苗田。 整地前30 天左右用石灰氮或棉隆处理土壤,亩用量为石灰氮50 kg 或棉隆30 kg。

3 整地施肥

栽植前,亩撒施腐熟的农家肥2 000~3 000 kg 或生物有机肥200 kg、 硫酸钾型复合肥20~25 kg,深翻土壤20 cm 左右,整平耙细做畦。

做畦标准可根据栽植方式和常年降雨量灵活掌握。宽畦双行栽植:畦面宽1.8~2.0 m,沟宽20~30 cm、深20 cm,畦面呈弓背形,在畦的两侧各栽植1 行;也可在畦的中间栽植2 行,小行距20~30 cm。 窄畦单行栽植:畦面宽1~1.2 m,沟宽20~30 cm、深20 cm,畦面呈弓背形,在畦面的一侧栽植1 行。

苗畦做好后,及时喷施芽前除草剂,防止杂草危害。 每亩喷施96%精异丙甲草胺100 mL,或33%二甲戊灵乳油200 mL,或50%丁草胺乳油200 mL,对水45~60 kg。土壤干燥时,应先造墒,再施药,以免影响效果。

4 种苗定植

1)定植时间。 一般于4 月中下旬至5 月上旬定植, 也可于秋后冬前定植(9 月下旬至10月中下旬)。

2)定植密度。 株距40~50 cm, 亩植600~1 000 株, 繁殖系数高的品种可适当稀植, 繁殖系数低的品种可适当密植; 定植深度以苗心茎部与地面齐平即可, 做到深不埋心、 浅不露根。

3)种苗处理。 定植前1 周左右,喷施多菌灵、代森锰锌等保护性药剂,定植前用甲基硫菌灵、恶霉灵、阿维菌素等药剂浸蘸草莓根系,以防止种苗带病,减轻病虫害的发生。

5 育苗期管理

1)水肥管理。种苗定植后立即浇足定植水,次日再浇1 次。种苗成活后,待墒情适宜时进行划锄保墒,促进根系生长。 在整个育苗期间,应保持土壤湿润, 防止干旱和涝灾。 匍匐茎抽生后, 每10~15 天进行1 次叶面追肥, 一般用0.2%尿素溶液。 到8 月上旬,停止追施氮肥,改施钾肥,一般用0.1%磷酸二氢钾液,以促进草莓花芽分化,提高分化质量。

2)植株调整。种苗成活后,去掉老叶、病叶,促进匍匐茎抽生;匍匐茎抽生达20 cm 以后,要及时整理,使其在田间均匀分布,剪除过于密集的匍匐茎,防止郁闭,滋生病害;为使匍匐茎节及早发出不定根, 应在匍匐茎偶数节或子苗具有2 片展开叶时及时进行压蔓处理, 以利子苗生长发育。

3)其他管理措施。 为促进草莓种苗早抽多发匍匐茎,可在种苗成活后,喷施50~100 mg/kg赤霉素1~2 次; 在子苗布满畦面70%~80%后,根据生长强弱,进行2~3 次控旺处理,常用药剂有戊唑醇、烯效唑等。 待子苗均匀布满畦面后,及时去除匍匐茎的生长点, 以促进子苗的生长发育,提高育苗的质量。

4)病虫防治。 草莓育苗期正值高温高湿的季节,应在做好草莓蛇眼病、褐斑病、细菌性叶斑病等常发病害和螨类、斜纹夜蛾、蚜虫、蓟马等害虫防治的同时, 应特别注意草莓炭疽病的防治。 炭疽病一般可用苯醚甲环唑、咪鲜胺、烯唑醇等药剂进行防治。 防治方法应根据天气变化,在雨前和雨后分别用药,加大药液用量,喷严喷透,方能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猜你喜欢

匍匐茎种苗秧苗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农业数字大脑”保障种苗茁壮成长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农民
草莓匍匐茎繁殖技术要点
马铃薯匍匐茎糖类物质变化规律的研究
草地早熟禾匍匐茎数字化生长模型
草莓不同节位匍匐茎子苗的光合特性
插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