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江南地区乡村旅游规划的发展现状与设计研究

2021-11-30湖州师范学院

艺术家 2021年1期
关键词:江南地区江南特色

□刘 婷 湖州师范学院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景观出现了较大变化,与此同时也带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但是,目前乡村旅游的发展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希望能促进乡村旅游更好地发展。

一、江南地区的地域特色

“江南”是长江流域的一个“地理共同体”,位于长江中下游以南。江南往往代表着繁荣发达的经济和美丽富庶的水乡景象。江南有着丰富的水资源,被称为“鱼米之乡”,有着“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风情。

(一)地理特色

“江南是水做的”,水是江南地区的灵魂。江南地区河流纵横交汇,水网密布。江南的水系很发达,其依靠着水系而发展。正所谓,江南之胜,独在于水,依靠于水,发展于水[1]。

(二)气候特色

江南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每年的降水量十分丰富,气候多潮湿。整体温度环境适合人类居住,环境宜人。江南多潮湿,因此,很适合植物的生长,闻名遐迩的就是江南园林中丰富的植被,如拙政园中的山茶、扬州的芍药等。

(三)文化底蕴

一方面,江南文化含括了儒家礼教与玄学审美,儒家的“乐”强调个体主义的生活方式及精神上的体会,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而士人将江南的山水人文融合,吸纳了老庄、佛教思想形成玄学。另一方面,古有诗人白居易、李白、苏轼、辛弃疾等游历江南,他们留下千古佳作,描绘了江南美景和美色,向世人展现了江南地区别样的风土人情[2]。

(四)民居特色

江南水乡历史源于河姆渡文化,在后期历史中,江南地区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到明清时期,江南地区成为我国最发达的地区。所以此地的民居生活富裕,建筑独具特色。

由于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江南地区的建筑多依水而建,自然形成了后人所说的“小桥流水人家”的独特风格。除此之外,江南地区的建筑多为双面屋面、马头墙,颜色多为灰、白、褐等淡雅的色系,建筑结构多石木结合[3]。

二、江南地区乡村旅游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美丽乡村”行动计划启动,各地乡村旅游建设也在进一步推进。目前,乡村旅游产业在我国已发展到一定阶段,整体情况发展乐观,但是当前支撑江南地区乡村旅游产业的各项政策还不是很完善,尚处于探索阶段。

在我国,乡村旅游的概念还没有得到具体、系统的规范,导致江南地区乡村旅游产生了诸多的问题,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趋于雷同,缺乏特色

从目前江南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来看,乡村旅游的优势特色没有被很好地挖掘出来。例如,地域和文化特色不够鲜明,内容与形式上基本雷同,主题单一。由于缺乏统一的发展规划,乡村旅游发展出现重点不突出、布局不合理的问题。

(二)社会功能单一,服务设施不完善

在乡村旅游发展较好的国家,如德国、美国、法国、日本等,政府针对乡村旅游制定了一整套完整的管理方法,引导和规范乡村旅游的发展。目前,我国政府明确提出发展乡村旅游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政府抓住了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发展道路,这无疑为乡村旅游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但从目前我国江南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乡村旅游的发展机制还不健全,未形成一套完整的经营规模[4]。

与此同时,乡村旅游规划与设计没有很好地与社会文化、社会功能相结合,存在功能比较单一、提供给游人的体验性空间缺乏、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等问题。

三、江南地区乡村旅游规划的设计原则

(一)充分挖掘江南地区文化特色

江南地区文化底蕴深厚,资源丰富,因此,相关部门应因地制宜,突出地方特色,营造江南地区独有的文化氛围;在设计细节上应充分挖掘水乡、桥、丝绸、状元村等文化元素,利用鲤鱼跳龙门、安乐父母官等故事典籍,加强旅游深度开发及文化渗透,构建精彩的精品旅游路线和特色的旅游产品服务。

(二)结合现代需求、技术,完善整体服务

政府相关部门应根据当地的发展状况进行整体规划布局,并制定好具有当地资源特色的旅游发展规划,通过系统有效的规划设计,整合当地的旅游资源,策划出具有地方优势的旅游开发项目。同时,各级政府应根据当地的条件加强对江南地区乡村旅游的管理,如制定统一的政策、制定统一的旅游设施、规范收费标准、提高服务质量、加强日常的管理和服务等,以形成规范有序的发展格局。

四、江南地区乡村旅游规划的设计对策

(一)景观营造

江南地区位于长江中下游以南,具有丰富的水资源。乡村旅游业要充分利用当地的水资源优势,发展好泛舟、游船等产业,找准定位、突出特色,从而打造优势、蹚出新路。

在景观方面,乡村旅游业应因地制宜,在保护水系的同时,展现其景观特色,打造品质空间,丰富空间层次。以国内发展较好的乡村旅游设计案例——湖州南浔区荻港村美丽乡村小镇进行说明。孚镇荻港村是浙江杭嘉湖平原一个典型的江南水乡古村,其充分利用当地独有的特色设计出别具一格的旅游乡村,利用荻港集传统民居、连廊街巷、古寺名木,石河埠、地方民俗与历史名人于一体,打造了不同的体验空间,为游人提供了可游、可观、可赏、可居的丰富空间[5]。

江南地区乡村旅游的规划也应利用江南自身景观打造环境优美、宜居宜游、各具特色的观光项目,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带动贫困群众脱贫增收,助推各地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在吸引外来游客和当地市民来旅游的同时,不断增强地域特色和品牌影响力,拓宽村民增收渠道。

(二)江南民居改造

首先,居民建筑的保护与修缮需要重视,江南地区现存较多古建筑,其是历史留下的产物,也是后人回顾历史的重要依据。对于此类建筑,相关部门需要重点检查其结构稳固性和可修复性。

其次,对于可以改造的建筑空间,可以保留其特色部分,结合现代化技术和现代人们的需求,打造满足不同人群功能的空间。例如,近年来发展迅速的民宿。民宿的热潮离不开城镇化的发展,其吸引对象为渴望乡村田园、小桥流水的自然氛围的人们。在材料上,民宿应以江南本土植物为主,如竹、木等;在色彩上,应保持整体风格的统一,突出江南水乡淡雅的韵味,避免亮色的突兀;在装饰上,可以提取传统的元素符号,如可以提取传统建筑窗格中象征吉祥富贵的牡丹花纹样;在设计手法上,可以借鉴传统的设计手法,如江南水乡中常见的“移步异景”“借景”“漏景”“对景”等手法,打造丰富的空间场所。

(三)文化创意产业

对于江南地区乡村旅游的规划,我们可以通过系统有效的规划设计,整合当地的旅游资源,策划出具有地方优势的旅游开发项目。同时要注重江南地区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将资源注入文化,突出当地的乡土文化和民俗民情;可适当开展景点观光、农业科普或工艺品开发等形式的活动,形成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还可以以小物件、饰品、纪念品等为载体,对江南水乡元素进行提取,设计出一系列“文化再造品”,突出江南地区的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对其进行传承与保护。

此外,我们还可以将设计与新时代的数字传媒相结合,增加营销投入,把乡村旅游积极融入当地的旅游营销体系,积极开展各类乡村旅游主题活动,通过举办系列乡村旅游主题文化活动,提升乡村旅游知名度;也可以积极发展当地的特色品牌,策划和包装乡村旅游产品,同时与周边景点、景区相结合,扩大旅游市场,吸引更多游客。

结 语

江南地区乡村旅游不仅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入,提升了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还满足了我国城市当地居民的旅游需求,有效地拉动了我国经济的增长。因此,相关部门应加快发展乡村旅游建设,为江南地区农民提供了较多的就业选择机会,使农村地区变得更加富裕。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农村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能使农村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更加优越,从而实现美丽乡村的发展目标。

猜你喜欢

江南地区江南特色
特色种植促增收
小编有话说①
小编有话说②
小编有话说①
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女性服饰时尚消费状况
论明代江南民间书坊的勃兴及其社会意蕴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江南地区传统木构建筑半榫节点受力性能研究
绣江南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