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现实困境及育人成效提升研究

2021-11-30张学礼李晓华

关键词:思政教学学生

张学礼,李晓华

(石家庄铁道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43)

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955年,我国教育主管部门就提出:“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观工厂、国营农场、农业生产合作社、听取各种有关当前重要实际问题的报告适当地配合起来。这样才能提高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效果,成为学生最爱好的课程之一”[1]。之后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施方案几经变更,但实践教学始终是思政课教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进一步系统规范了社会实践的组织形式、教学内容、保障机制等,2012年教育部等部门专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提出“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对于不断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进入新时代,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再次强调思政课实践性的重要意义,指出“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形成并不断发展的,要高度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2]。2020年,教育部《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提出“各高校要规范实践教学”。所以,加强思政课实践教学是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学体系中一以贯之的指导理念,也是当前高校思政课“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概念界定

对于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概念界定,目前学界存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有学者认为,实践教学的界定不应以校内和校外为区分线,课堂理论教学中所使用的来自于社会层面的鲜活案例也属于“实践教学”的范畴;还有学者认为,课堂讨论、分组研讨、读书会等学习形式也可以纳入“实践教学”的范畴;也有学者指出:“实践教学则强调学生参与现实生活,在亲身体验和身体力行中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和把握,并逐步实现从思想、政治、道德认识到行为的转化。[3]”;此外,部分学者把高校共青团组织开展的“三下乡”、“志愿服务”、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比赛等也纳入“实践教学”的外延。以上观点表明,目前学界对于“实践教学”的概念界定存在不同的认识或理解,其根本分歧点在于对“实践教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做了不同的解读,因此出现狭义或广义上的“实践教学”的概念认知。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必须从弄清其内涵与外延开始,逐一对其类型、特点、选择、运用、创新与发展等方面展开论述”[4]。如果仅谈实践教学,那么高校教育教学体系中和“实践”相关联的教育教学行为都可以看作“实践教学”的外延,但就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来讲,其概念限制已经明确指出实践教学是基于高校思政课前提之下发生的教学行为,这样就明确限定了“实践教学”的内涵与外延。思政课实践教学应具有:

(1)完备的教学要素构成。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是以课堂理论教学为前期教学基础、并具备教学大纲、教学实施计划等完备教学要素的教学行为。“实践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拓展,重在帮助学生巩固课堂学习效果,深化对教学重点难点问题的理解和掌握”[5],这也是区别于高校共青团、学工部门组织开展的 “三下乡”“志愿服务”的社会实践。

(2)典型的教学行为特征。参与、体验、感悟与升华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特征,身临其境的体验是课堂教学环境所无法提供的,所以,思政课实践教学首先强调“亲身体验”,这是区别于课堂理论教学的重要标志。由此,课堂教学中使用的来自于社会层面的鲜活案例不属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范畴。

(3)明确的教学行为主体。思政课实践教学行为发生的主管部门为学校教务处,具体实施的责任单位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机构,并纳入学生教学培养计划中。

由上所述,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可以界定为:纳入学生培养计划并单独计算学分;由高校教务部门组织、思政课教学机构负责具体实施;以思政课课堂教学为前期理论教育基础,并具备教学大纲、教学实施计划等完备的教学要素的教学行为。从外延来讲,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种是以基于高校五门思政课程的单项思政课实践教学;一种是基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综合性思政课实践教学。

二、当前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现实困境及原因

总体上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仍处于探索过程中,尚未形成统一、科学和系统性的教学理论体系。绝大部分高校虽已将思政课实践教学纳入教学培养计划中,但仍存在主观重视程度不够、实践教学要素不完备、教学成效欠佳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实践教学在高校思政课育人体系中作用的凸显,远远不能满足教育主管部门对实践教学地位和作用的基本要求。

(一)当前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现实困境

1.实践教学重视程度有待提升

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和保障,同时其教学场域多为校外,存在交通安全、人身意外等潜在风险,这些客观因素导致思政课实践教学并没有被提升到应用的重视程度,部分高校把实践教学仅仅看做是“编外或非正式”教学任务,存在重课堂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的倾向,从而导致实践教学处于“边缘化”的状态。其表现之一为实施“精英式”实践教学。这种实践教学模式仅选取部分优秀学生代表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忽视受教育群体的绝大多数。思政课实践教学不属于选拔性和鼓励性教学行为,和其他课程一样,是每个学生都应该普遍接受的教育形态,“实践教学原则上覆盖全体在校学生”[6],而不应成为少数群体的“小灶”。另外一种为分散性实践教学。这种实践教学形式主要由学生自发完成,实践主题和实践形式灵活。这种模式虽然具备“全员性”的特征,但缺乏思政课教师的理论指导和规范教学,加之学生自觉性无法保障、知识储备不够丰富等因素,其实践教学成效大打折扣。

2.实践教学成效评价体系有待完善

目前来看,多数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成效反馈主要是以学生提交的实践教学报告为主要衡量形式。这种形式虽然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学生受教育的感悟与体会,但也存在评价标准相对单一的局限,同时部分学生实践教学报告有“流水账”之嫌,这样就难以精准和公正地评价实践教学成效。虽然,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呈现具有长效性和积累性的特征,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最大限度地展示受教育者的思想感悟与收益,就会形成“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否则会呈现实践教学成效“模糊化”的状态。

3.实践教学基地共建模式有待加强

建立实践教学基地是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通用做法,实践基地的建立能够满足和丰富实践教学场域的需要。目前来看,从实践教学基地的利用上,其合作形式一般表现为实践基地为实践教学活动提供各种参观、考察等便利条件,存在“校地”双方合作不深入的现象。如红色革命圣地具有社会性的“实践教学”基本功能,从某种意义上讲,其社会影响力要远远超出高校。所以,双方应进一步加强合作,深掘和利用实践教学基地的思政育人功能,同时,高校也应发挥在人才、专业资源方面的优势,为实践基地提供一定的智力支持和服务。

(二)当前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现实困境的原因

1.教学运行机制欠缺

思政课实践教学是一项系统性、复杂性的“大工程”,需要整合校内、校外多方资源,因此,工作量大、投入多、程序繁琐成为构建实践教学运行机制的主要影响因素。

2.教学理论研究滞后

在高校教师绩效评价体系中,教学研究成果所占份量较轻,因此,出现了教师重科学研究而忽视教学研究的现状,导致实践教学理论研究相对滞后,没有能够充分适应和满足教学实践的需要。

3.教学实施能力较弱

实践教学对教师的能力要求较高,课堂理论教学环境以“静”为主,而实践教学则属于“动静结合”。实践教学具有教学场景动态变化、受教育者思维活跃度亢奋的特征,这就要求教师要从动态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实现对受教育者思想、价值观念的传导与教育,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实践教学理念设计时,要具备传播学、心理学、管理学、组织学等多学科背景知识,才能更好地完成实践教学的任务。

因此,目前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现状距教育主管部门对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还存在差距,尚不能凸显实践教学在思政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三、提升思政课实践教学成效的路径选择

要规范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提升思政课实践教学成效,一方面应该深刻领会教育主管部门关于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指导思想,尤其要切实落实“高校党委书记要落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第一责任人校长要切实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7]和“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8]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应该立足高校实际,提出解决方案,做到有的放矢。

(一)优化实践教学顶层设计

1.完善教学运行机制保障

实践教学不同于课堂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的完成需要协调校内多方资源,涉及学校教务部门、共青团、学工部门、后勤管理部门等相关职能部门,因此,“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9],单纯依靠学校思政课教学机构去完成全部教学流程的难度可想而知,需要学校层面来协调相关部门构建“协同教学”模式,尝试建立实践教学联席会议制度,由主管校领导负责组织,由教务部门牵头,思政课教学机构和其他职能部门共同参加来协调相关事宜,从而有效整合校内相关资源。

同时,按照2018年《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从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现有学分中划出2个学分、从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现有学分中划出1个学分,开展本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和2019年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中规定“落实学时学分、教学内容、指导教师和专项经费。实践教学原则上覆盖全体在校学生,建设相对稳定的校外教学实践基地”的相关要求,高校应该在学时保障,经费支持等方面严格执行和落实教育部的相关规定。

2.形成教学理论研究支撑

“要达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科学处理学科的学理性与意识形态的主导性的关系,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和理论水平”[10],因此,加强实践教学理论研究是实践教学提质增效的重要保障,应成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研究中心加强理论研究,以便为实践教学提供有力的学理支撑。长期以来,高校存在有重科研轻教研的倾向,导致高校思政课教师对教学研究投入较少,使实践教学理论研究相对滞后。进入新时代,教育主管部门多次强调“以本为本”,高校应以本科教学为中心,提升对教学和教学研究工作的重视程度,要从职称评聘、职务晋升等方面给予政策上的引导和鼓励,为思政课教学研究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为思政课教师集中精力投入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工作提供良好外部条件。

(二)提升教育者“实践教学”能力素养

1.实现理论教育先行

实践教学是课堂理论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对课堂理论教学的观念、思想、价值的再论证与再传导,“把‘学校小课堂’中理论分析和论证的理论问题搬到‘社会大课堂’中去验证”[11],所以,二者的关系是同向同行。正因如此,实践教学设计一定以课堂理论教学为基础。同时,学生只有具备深厚的理论修养,才能够形成分析与综合、归纳和演绎等理性思维能力,才能最大化获取实践教学的教学收益。

2.完善教学体系支撑

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应制定科学系统的实践教学实施计划、教学大纲、教学运转保障等教学文件,实现开展实践教学“有纲可依”,尤其要做好实践教学安全预案。保障实践教学参与者的安全是做好整个教学实施过程的重中之重,只有在充分的安全教育及安全预案制定的前提下,实践教学才能够依次展开,否则任何的疏忽或漏洞都会产生潜在的安全风险。

3.提升教学设计水准

思政课实践教学设计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实践教学成效。因此,科学的实践教学设计是提升整个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思政课教师要在充分把握教学环境、教学内容和受众特征的基础上完成实践教学环节设计。以石家庄铁道大学西柏坡实践教学现场教学环节设计为例,在学生完成参观学习的基础上,指导教师在中央旧址大院朱德旧居前开展现场教学活动,现场教学指导教师注重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当代社会特征进行现场教学,从多个角度解读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教学环境的渲染和指导教师的倾情解读有效地对大学生进行了价值、思想和观念的引导,产生了课堂教学所无法比拟的良好教学效果。

(三)丰富和拓宽实践教学的内涵与外延

1.整合校内资源

2020年教育部《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提出“把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实习实训等活动中,切实提高实践教学实效”。因此,高校在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时,可以联合团委、学工等部门联合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这样,既可以有效提升实践教学的成效,又可以一定程度上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以石家庄铁道大学为例,“概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结合团委组织开展的“三下乡”活动,由学生回到家乡后开展国情调研并形成实践报告,该报告成绩最后纳入到学生“概论课”的总成绩中,这样即实现了“三下乡”活动的全员覆盖,同时又规范了社会实践的形式和内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思想道德社会调查”,以提升学生道德认知和道德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由马克思主义学院统一组织和实施,全校2020级学生在2021年寒假期间,积极参加以“感恩”为主题的道德实践活动,许多同学主动参与社区新冠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用实际行动彰显了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和担当。

2.探索深度合作

高校和实践教学基地应加强深度合作,构建共建共育模式,实现共赢。高校可以发挥专业特色等方面优势为对方提供一定的智力支持,如石家庄铁道大学在与西柏坡纪念馆、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129师”革命纪念馆达成的协议中就明确提出高校可以为对方在革命史料搜集、整理和研究工作提供一定的智力支持;石家庄铁道大学是较早在革命圣地西柏坡建立实践教学基地的高校,西柏坡纪念馆除了为学生实践教学提供便利条件之外,学校也派出部分专业同学到该馆开展志愿讲解服务,从而加强了双方的深度合作,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体验度”。

3.拓展教学形式

“只有赢得互联网,才能赢得青年;只有过好网络关,才能过好时代关。”[12]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赋予了思政课实践教学新的时代要素,思政课实践教学应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将新媒体技术有机融入到思政课实践教学中。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大力推进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提升思政课教师信息化能力素养,推动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思政课教学中应用。”以石家庄铁道大学为例,学校依托西柏坡全员集中实践教学的传统优势,同时利用学校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所的独特技术优势,在该所自主开发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虚拟仿真体验平台基础上,以革命圣地西柏坡为中心,拓展建设河北省红色文化资源库,已经投入使用的“八路军129师纪念馆”虚拟仿真体验馆丰富了“西柏坡+”思政课实践教学新模式,使学生足不出户即可身临其境地体验、感受中国红色历史文化和革命精神。这样,既节约了办学成本,又克服了大规模组织学生外出实践教学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同时满足更多大学生日益多元化的求知欲,进一步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感染力、同化力。目前,石家庄铁道大学“西柏坡+思政课实践教学虚拟仿真项目”获批为2020年国家级一流实践课程。因此,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既是一个有着深刻价值意蕴的理论命题,又是一个被注入了时代内涵的鲜活生动的实践论题”[13]。

(四)完善和构建科学教学评价机制

科学的教学评价机制可以有效激发受教育者的学习激情,提升实践教学的教学效果。

1.考核形式多样化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从受教育者的实际情况出发,开展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活动,引导受教育者充分发挥其主动性,积极参加教学活动,使受教育者能够在活动中为实现目标而自觉抵制眼前的干扰和困难,强化自己的意志[14]。除了传统实践报告的考查方式之外,应充分考量当代大学生的成长环境与心智特征,积极拓宽教育载体。载体是实践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沟通的桥梁,是德育教育目标实现的关键,[15]可以将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多种考核形式纳入其中。譬如: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动画设计、抖音制作等形式。同时,针对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可以采取不同的考核方式,实现因材施教,如计算机类学生可以通过微视频制作,文科类学生可以通过散文、诗歌,艺术类学生可以通过摄影作品、绘画等形式提交实践教学报告。

2.考核过程一体化

结果性考核仅仅从某个方面反映出实践教学的成效,而实践教学作为动态和变化的教学过程,受教育者态度的动态变化过程是反映其学习状态的最直接体现。因此,应充分重视过程考核在实践教学考核中的引领作用。以石家庄铁道大学西柏坡思政课实践教学为例,面对每批次的实践人数为300人左右的教学规模,指导老师多次强调实践教学纪律的重要性,并明确规定“一票否决权”,即凡是违反实践教学纪律的同学的考核成绩均视为不及格,从而把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态度和表现纳入考核结果中。

3.考核影响扩大化

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16]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将思政课学习实践情况等作为重要内容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探索记入本人档案,作为学生评奖评优重要标准,作为加入中国少年先锋队、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参考”。因此,良好的评价激励机制的建立可以有效激发参与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为候任参与者提供榜样和示范作用,从而形成积极参与和评级激励的良性互动。可以把实践教学考核结果作为大学生评优、入团、入党等方面的衡量参照指标,以有效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石家庄铁道大学西柏坡思政课实践教学为例,每年都要评选西柏坡实践优秀报告并汇集成册,并为学生颁发奖品和证书,召开一定规模的表彰大会进行公开表彰,以实现激发先进和选树典型的效果。

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本质“就是引领大学生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相关实践活动的内在统一关系,从而将理论知识、实践活动以及大学生认知规律三者有机结合,在实践和认识的循环往复过程中实现理论知识的内化”。[17]因此,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理论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是一个亟待解决的教学研究课题,它关系到实践教学育人功能与作用的发挥,影响高校思政课教学体系的育人成效,尤其在当前各种外部优势条件具备和全社会共同瞩目的时代背景下,思政课教学育人体系如何实现“增质提效”应是高校立德树人任务中的重中之重。

猜你喜欢

思政教学学生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赶不走的学生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学生写话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