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质工程计量站综合信息管理系统设计

2021-11-30郭玉松

世界有色金属 2021年24期
关键词:信息管理系统规划模块

李 强,郭玉松

(山东省郓城县检验检测中心,山东 菏泽 274700)

在地质工程计量站工作过程中,立足计量站的工作实际出发,进行能够契合计量站工作需求的综合信息管理系统设计,可以确保通过系统作用发挥,更好满足当前地质工程计量站计量工作的需求,确保在地质工程计量工作践行上,始终能够取得较为出色的管理工作,提升地质工程计量站的工作品质和效率。为此,本文在观点探讨上,围绕当前我国地质工程计量站的工作需求和工作实践出发,就当前如何实现地质工程计量站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以及如何确保系统实现出色综合信息管理作用发挥进行了观点的阐释。通过本文观点论述,希望为更好推动地质工程计量站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的研发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经验。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在当前的地质工程计量站工作开展上,涉及到的工作内容众多[1]。为此,单纯凭借传统的人工方式,难以真正确保地质工程计量站工作效益的凸显。为进一步缓解计量站工作人员压力,实现先进科学技术和当前地质工程计量站信息管理工作的融合,本文在观点论述上,立足地质工程计量站工作需求出发,就如何进行一个出色的综合信息管理系统设计展开了观点的探讨和论述。

1 系统设计的核心目的和任务

针对地址工程计量站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在设计实现上,系统设计的核心主要是立足当前地址工程计量站的工作内容,进行针对性信息系统的规划和设计[2]。通过系统系统的作用发挥,确保所设计的系统能够出色满足应用需求,确保所构建的系统能够充分契合当前地质工程计量站日常信息管理工作的需求,提升管理工作的品质和综合效益。

在进行系统设计工作开展上,其核心任务是:基于应用需求出发,明确系统设计的架构和布局,科学合理进行系统的规划和设计,进行对应计算机信息系统、设计模块的筛选,完成相应数据库的构建,出色进行相应的输入输出规划,确保完成构建的系统能够符合系统设计的预期需求,确保系统设计目标的实现[3]。

2 地质工程计量站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的结构设计

在进行任何信息系统设计上,设计的基础前提是确保信息系统构建能够充分满足预期的设计目标,且可以通过系统的作用发挥,实现原有工作内容以及工作流程的优化和简化。结合地质工程计量站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的结构规划和设计,在进行该计量站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的结构布局上,具体的规划是。

2.1 设计原则

在进行地质工程计量站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和研发中,其中涵括了多方面的技术应用,诸如当前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以及数据库、通信技术等。为此在进行这个系统的规划和设计上,其本质应该是一个庞大的综合信息管理和应用系统。对于该系统的设计和研发来说,想要一步到位有较高的实现难度。为此在地质工程计量站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上,为了充分确保系统开发的效果,同时在后续系统使用过程中,能够满足系统升级需求,本文在系统设计上,引入了模块化设计。通过模块化设计,确保在地质工程计量站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的研发上,能够确保系统开发工作得以有序开展。基于此确保在进行项目管理工作落地上,确保整个系统的开发工作有序推进,确保在地质工程计量站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的研发上,能够达成预期的综合信息管理应用价值。

在进行整个系统的设计原则设定上,强调的是实用、先进、稳定、开放、安全,且能够相应标准的契合。在系统开发的过程中,唯有充分保证所开发的系统能够充分契合实践应用需求,有较高的实践意义,且能够引入更多先进技术、保障系统使用的开放、稳定和安全,并严格遵循相应标准进行研发,方可真正确保系统的应用价值和意义。

2.2 技术路线

结合本文研发系统的需求,本文想要完成一个地质工程计量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的针对性设计,所以在进行整个系统的规划和设计上,采取的技术方案和路线是:

在进行系统研发的过程中,本文使用的是Web Application Server。在进行整个系统架构布局的设计上,综合进行系统应用目标以及后续系统使用的综合要求,在进行相应的标准筛选上,采取的是国际先进标准。为了更好保障系统在设计过程中有出色的技术价值,本文在系统开发上,应用的是当前在国际上备受诸多系统开发设计人员青睐的交互式网络应用技术,对于信息流的发布则是立足互联网基础上,通过信息系统的作用发挥,自动完成相应信息流的发布工作。在过程中,所有开发工具均为开源,基于此确保在进行本文目标系统的开发上,能够始终有较为出色的兼容效果。在本文系统的技术路线规划上,秉承的是当前国际最先进理念,确保在系统开发上始终有出色的技术路线设计。

3 系统结构设计

在进行系统结构的具体规划和设计上,涉及到的相应内容如下。

3.1 终端/主机结构设计

在本文系统设计上,考虑到其应用目标为地质工程计量站日常综合信息管理,所以在进行整个终端/主机结构的设计上,要充分契合应用需求,确保所设计的系统能够实现高度集中控制,系统在应用上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且要求在系统应用上,有确定的业务,使用者在进行系统应用上有较小的自由度[4]。

3.2 客户/服务结构

在进行客户/服务结构的设计上,当前微电脑有广泛的应用,有相对成熟的网络技术和网络应用条件。在结构规划设计上,有相对较低的成本,有较大的自由度,且能充分满足当前中小型项目管理的需求。

3.3 浏览/服务结构设计

从该方面的结构设计来说,其是立足当前飞速发展互联网基础完成研发的。事实上,该机构设计的是基础是此前的客户/服务结构。采取浏览/服务结构进行系统设计,能够对传统客户/服务结构的问题予以弥补,所以对一些远距离连接有较好的应用意义。而且浏览/服务结构在应用上,有较为出色的先进性,系统有较高开放效果,使用灵活,是目前有广泛应用,且有出色发展前景的系统结构。

3.4 数据库设计

在地质工程计量站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开发上,其核心就是数据库设计。在进行数据库设计工作的具体落实上,包含了逻辑以及物理两个数据库的设计。其中对于逻辑数据的设计来说,要充分结合应用环境特点以及用户的具体应用,进行数据库对应结构的针对性设计。在物理数据库的设计实现上,要对相应的实现以及数据读取方式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同时结合物理数据库的应用需求,完成其他细节的设计。对于本文地质工程计量站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来说,在进行数据库设计上,核心是完成逻辑数据库的针对性设计。

4 功能模块的设计解读

结合地质工程计量站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需求,在进行具体的模块设计实现上,共计包含了五模块。不同模块及其对应的设计要求是。

4.1 预算管理模块

预算管理模块是针对地质工程计量站在进行具体地质工程项目计量分析过程中涉及到的项目预算进行规划和管理的模块。在该模块的设计上,其对应的功能具体如下:

4.1.1 进行概预算表的编制

在进行预算编制上,需要结合不同项目的性质差异,有针对性进行甲、乙类概预算表台账的编制。考虑到地质工程项目的特点,在进行甲类项目类别的划分上,常见的诸如地质或是地形测量工程、地质工程以及管理费、建筑费等。对于乙类项目类别来说,在进行列支构成上,主要是劳务费、业务费、公务费、测试费和管理费等[5]。通过模块的作用发挥,也可以结合定额实现二次预算的自动生成,并可以借助模块完成相应费用以及对应收费基数的汇总,完成概预算总表以及不同费用类别的划分。

4.1.2 定额维护和管理

在该模块的功能实现上,其还可以结合计量站的情况以及具体工作实现定额台账的构建,设定相应的定额管理标准。

4.1.3 预算分析

预算分析主要是立足地质工程计量站的工作实际情况出发,进行具体工程费用的分析和评价,完成预算总表、预算表以及单项工程预算表的编制,针对不同汇总数据立足技术视角出发进行针对性的分析。

4.2 进度管理模块

进度管理模块,顾名思义是基于进度管理需求进行的模块设计。该模块在应用上,功能体现在:

4.2.1 进行工作流程图的创建

在地质工程计量站的日常地质工程项目践行上,结合地质调查工作及其获取的数据结果,可以进行对应工作流程图的自动绘制。而且在绘制流程图时,还可以结合项目特点进行流程图的针对性调整和修改,通过这种方式实现对项目关键流程以及实现程序的科学规划。

考虑到在计量站日常工作过程中会存在多项目并行情况,所以立足管理视角出发,一般要进行唯一编码生成,同时在进行概预算管理方面也会有对应代码的生成。

4.2.2 完成时间规划表的构建

流程图创建是基础,为确保工作得以出色落地,需要合理规划工作时间,进行对应参数输入后,系统会完成时间规划表的编制。在具体规划表编制上,需要结合不同阶段工作时间进行任务起始时间规划,确保在相应工作开展上,能够严格按照时间规划完成目标任务。

4.2.3 生成甘特图

甘特图的生成,一般由模块结合时间规划表自动生成。

4.2.4 进行实物工作量的规划和追踪

结合不同地质工程项目差异,在实物工作量规划的实现上,也要做到科学、合理的设计,确保任务目标和诉求的实现。所以在进行该模块规划上,还要满足实物工作量表格自动生成需求。在完成对应参数输入后,通过模块的作用发挥,就可以直接获取到对应的实物工作量表格,要将该表格和经费概预算表直接关联,充分评估不同地质工程项目具体的工作量,以及在项目践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便于后续工作的稳定推进。

4.2.5 汇总统计

在完成上面工作后,进行工作具体信息的汇总统计,完成对应报表编制。

4.3 财务管理模块

财务管理模块的作用在于满足财务管理工作需求。所以在该模块设置上,包含的功能是建账、制单以及记账、查询、出纳和系统管理等功能。

4.3.1 建账

初始化账目进行相应账目的建立。建账环节是确保财务管理模块功能发挥的基础功能,也是模块功能得以出色发挥的前提和基础保障。

4.3.2 制单

结合地质工程项目情况进行对应凭证的编填制和审核。在进行制单的过程中,需要结合不同地质工程项目情况差异,有针对性完成相应表单的编制和填写,在完成这些表单的填写后,还要对相应表单进行审核。

4.3.3 记账

结合地质工程项目情况,自动完成相应凭证的记账,进行账薄数据的记录。一旦记账数额超出预算,则系统会给出报警提醒。在记账的过程中,必须要做好数据信息的核对,确保所有录入数据信息和实际数据保持较高的一致性。

4.3.4 查询

结合会计工作中涉及到的数据进行相应数据的查询。通过该模块,可以提供多元化的数据查询方式。

4.3.5 出纳

进行出纳日常业务工作的支撑。通过模块出纳功能的实现,可以减轻出纳的工作压力,确保出纳在工作开展上,实现工作品质和综合效益的出色改善。

4.3.6 系统管理

进行操作人员管理,通过该功能能够进行财务人员工作权限的针对性赋予以及进行财务工作口令设置等,确保系统的安全运行。

4.4 质量管理模块

在质量管理模块的设置上,其本质目的在于确保地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始终有出色的质量管理效益。为此在该模块的功能规划上,包括。

4.4.1 项目概况

基于该功能,能够促使相应系统使用人员快速了解项目名称、工作地区、起止时间、项目性质和经费情况。

4.4.2 质量记录

按立项、设计、施工、野外验收、成果审查、资料归档和成果汇交等7个环节,按不同专业的不同项目层次检索调用,查阅评审意见、修改意见、年度检查和质量评定等级。

4.4.3 执行的技术标准与规范。

在地质工程项目的具体施行过程中,任何一个项目的运行都必须符合相应技术标准和规范的要求,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项目的操作。所以通过该功能的作用发挥,能够就地质工程项目践行过程中应该遵循的标准和规范进行罗列,确保每一名项目参与者都能够对相应标准有清晰、全面的理解和认知。

4.4.4 质量体系

记录、查看、管理质量管理体系,质量检查活动的时间、人员和存在问题。

4.5 档案管理模块

档案管理模块设置的目的在于满足档案管理工作需求。在具体的功能规划上,包括:

4.5.1 项目的筛选

档案管理中,以某一工程为管理实体,在案卷编号时我们对案卷进行分项目、分专业实行统一的编码。案卷编码作为一条纽带,把所有的建设项目文档有机地串联起来。案卷编号可以参考地质资料归档办法。

4.5.2 文件证书

管理任务书、设计评审意见书、野外验收意见书、报告验收意见书和成果资料汇交证明等。对资源补偿费项目还应注意保存矿产勘查许可证,所有项目都应按要求保存电子文档,各类附图附表。

4.5.3 设计变更

本功能主要目的是处理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生的变更档案信息,包括设计变更、经费变更和合同变更等施工记录。

4.5.4 施工记录

包括野外地质记录、实验测试记录和各种探矿工程记录等。

4.5.5 文档检索

主要为实现本系统形成的所有文档、图件和表格的智能化检索。

5 结论

总之,通过地质工程计量站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能够为更好满足当前地质工程计量站的日常工作需求提供信息化的支撑和保障,在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确保计量站在工作开展上能够有出色工作品质。

猜你喜欢

信息管理系统规划模块
实施信息管理系统集成技术要点浅析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交通运输安全第三方评价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城中村”改造与规划的思考
食品检测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应用现状
我们的规划与设计,正从新出发!
计算机通信技术在信息管理系统中的运用
规划·样本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